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和鲁迅,跨越千年的知音

杜甫和鲁迅,跨越千年的知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5 更新时间:2024/1/17 11:58:46

相同点一:爱国

这两位,一个是唐代诗人,一个是清末民初的作家,所居的时代在时间上跨越了千年,但却有一些共同点。都十分的爱国,是其中之一。学界对杜甫的定义就是南宋爱国诗人,对鲁迅的定义是爱国作家。中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而爱国这一特点,也直接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那怕他们表达爱意的国家相距了千年。

杜甫的爱国诗很多,著名的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几乎每一句都可表达他深厚的爱国之谊: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之时,诗中写到杜甫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太激动了,大喜过望之下甚至留下了泪水。他回头看看妻儿,也是跟他一样的开心,顿时自己更加的激动雀跃,急忙的收拾好书籍,放歌饮酒。想马上穿过巴峡、巫峡,开开心心的回洛阳老家去。杜甫用一个人的感情变化,表达知道国家停止战乱的开心,再对比杜甫其他诗歌"沉郁顿挫"的悲凉惆怅,这首诗感情如此明快,用语如此夸张,实在是少见,也算是他对国家的关怀之意的体现。

《春望》也表达的是对国家的深情,但是这个担忧却与上文的欣喜不同,是带着血泪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开头第一句就写了山河破碎时的春天,也一反以往的生机勃勃,变成了破败不堪的景象。连鸟鸣都不在悦耳,听起来欧式一阵伤感和心悸。战火连天中,一封家书都收不到,万金都换不来,头上的白发都因此而掉光了,连簪子都簪不住了。将小事寄予了大大的感情,用白头稀疏,家书难寻,来烘托作者对于家国破碎的难过之情,足见爱国之深沉。

那鲁迅先生呢?他写的文章多数是对国人的恨铁不成钢,但这种"恨"是带着爱意的恨,对国人之恨,也是对家国之忧。他年轻时作的一首小诗就可以说尽这感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句诗就写尽了他对当局的恼怒,以及他愿意俯首,为国家鞠躬尽瘁做贡献的决心,绝不妥协的胆识。这首诗是带着年轻时期的鲁迅先生的血性的,写尽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家国破碎时的担忧,和渴望救国于水火的激动,先生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相同点二:批判现实

杜甫是个爱国诗人,还是个敢于揭露黑暗、批判现实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他关心民生疾苦,并且喜欢用记录小事的方法,来揭露不公。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三吏三别》。

《新安吏》中有: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城。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杜甫这首诗以记录的形式,写了战争时期自己的见闻。以百姓之苦来表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惹人泪目的是,被征兵的都是年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更有瘦骨嶙峋的人,送行的哭声甚至在整个山谷中都响应着回声。以描写战争的残酷,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来讽刺挑起战争的人,讽刺当局早前耽于享乐,忽视治下,没有察觉安禄山这样的野心,让百姓徒增危难,让山河徒受迫害。一派谆谆的爱国之心。

而鲁迅的文章,批判现实的则更多了,中学时学过的很多文章中,几乎都有这样含义。比如《藤野先生》《故乡》《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等,都是对当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批判。

《记念刘和珍君》中有: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

文章中,鲁迅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杀害刘和珍君的当局政府,以及当时的国人。抨击政府的恶劣、滥杀无辜,不敢在外交上对侵略者维护国家利益,却来杀害无辜的游行学生,将政府的低能、不作为一一指出来。抨击国人在看着无辜学生被杀,却无动于衷的做法,抨击反动文人歪曲他们受人利用,掩盖当局残忍杀害情愿学生的事实。前一句说不害怕用恶意来揣测中国人,后一句就说当局的做法实在是有思想作者的鲁迅先生都觉得震惊。而先生的 这种无奈、震惊,又恰恰是他对当局的失望所延伸的对学生遭遇的痛心,最根本的还是现实的批判。

相同点三:文辞犀利

鲁迅先生的文辞犀利,在很多文章都能表现出来。比如大家熟悉的《小杂感》一文,就用简单的语言,犀利得指出中国过敏性、人性的恶劣之处: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将中国人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对性的好奇,以及压迫下的反弹,导致人们更加的浮现连篇。不仅讽刺了中国人还将封建礼教下对人思想的压迫造成的后果也作为了讽刺的对象。本意是用来刺痛当时国人麻痹不堪的神经,因为时局纷乱,对于国家的何去何从,人们却不关心联想,关心的仅仅是这些事情。

而杜甫的文辞犀利的,是在他的《兵车行》中: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两句都是出自杜甫的《兵车行》,第一句意思是:纵然那些强健的妇女们,能够拿起农具去劳作,可是田地中的庄稼还是杂乱不堪。这句诗是指明了战争给农业带来的严重损害。

第二句意思是:你没听见吗?那青海西边的古战场上,多年来白骨无人收拾。指战争让很多尸骨堆积如山。而古代社会,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让人和粮食,但是战争导致人大量的死亡,直接使得地无人耕,只有农妇们艰难的劳作着,讽刺了上位者施政不当,没有察觉安禄山的狼子野心,让百姓无端的卷入争斗,让社会从盛世之景变为战乱流离。

杜甫和鲁迅一个生活在南宋时代,一个生活子在民国时期,虽然时隔千年,却都身经乱世。精神世界更是存在多处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渴望着他们生活的国家能够安逸,可以见到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精神的同样高洁,让这两位不同时代的顶级文人,跨越千年在精神上相交,同样安慰着千年后的我们,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淝水之战中大破秦兵的谢安,却有个不靠谱的弟弟谢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名士王述是谢万的岳父,三十多岁时还没出名,有人就埋汰他痴傻,后来王述得到丞相王导的赏识,才逐渐知名。谢万瞧不起这位老丈人,曾戴着白头巾去王述家走亲戚。一见面,谢万就张狂地说:“我老听人家说岳丈傻,今天一看,岳丈确实傻啊!”王述倒没跟毛脚女婿一般见识,淡定地说:“好像是有这样的风言风语,那主要是因为我

  • 楚国实力强劲,为何在战国争霸中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作为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无比活跃的国家,其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各国之间处于上游,实力不可小觑。然而,在争斗激烈的春秋战国时代,它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其背后的原因无疑是值得探讨的。[var1]贵族政治极大损害了楚国的发展1、贵族势力的强大分散了楚国的实力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力排众议、采纳李斯在

  • 杜牧一首七言小诗,其立意新颖却遭后世多人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牧经典小诗,杜牧个人简介,清明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的是楚汉之争的故事,在秦朝被推翻后,刘邦和项羽开始争夺天下。经过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击败,他带着少数兵马突围跑到乌江边,当时曾有人劝项羽乘船逃到南方,重新组织军队,再和刘邦争夺天下。而项羽经过这次失败,已经失

  • 杜牧一生不羁,老了睡不着时写此诗,充满禅意,最后10字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表面上他一生不羁,而在内心深处,杜牧就如他笔下的诗一样,常常都是风轻云淡,追逐内心的宁静。晚年的一个夜晚,杜牧睡不着,写下一首名为《不寝》的诗,向我们吐露了他的心声。这个诗名《全唐诗》只有这么一首,全诗写得明白如话,却充满禅意,最后10个字发人深省。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得以窥见一个最真实的杜牧,那

  • 他为大唐立下殊功却惨死流放途中,唐玄宗很后悔,后世评价不公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哪个鼎盛时期的王朝会穷酸成这样?难道是唐玄宗贪图享乐,花销太大了?唐玄宗脸一黑:别闹,才进入开元九年,那时候俺还是个锐意进取的明君。那么,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就一个原因,逃户太多。所谓逃户,就是那些逃脱户籍管理的流民。大量的流民导致朝廷的赋税、徭役、兵役失去了征收的对象,于是财政亮

  • 春秋战国诸侯并立争霸,作为共主的周天子,为何不自己掌握军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周朝要天下共主,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与周天子关系,春秋战国怎么处理周天子

    但即便是在杂乱的环境中,中原腹地之内还有着周天子存在,他被大大小小的诸侯称为“天子”,是公认的“天下共主”,虽然在后期天子压根没啥权力,甚至吃饭和居住都成了问题,但不得不说,诸侯们仍然要在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那么问题来了,周王室既然出天子,为什么不把军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而是让各地的诸侯不断做大呢?

  • 此人是李世民的堂弟, 也是唐朝三名将之一, 却被后人丑化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最近在回顾小时候经常看的电视剧叫做《薛仁贵传奇》,那部电视剧可以说承载了小编的好多回忆,比如某天为了躲避父母的唠叨,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小编就经常跑到奶奶家,窝在炕上,看电视机里的薛仁贵披荆斩棘,把敌人打的十分狼狈,每次看见成亲王李道宗还有那个张美人就气的牙痒痒…but在小编重温这部电视剧后get

  • 此国家曾是世界最强,唐朝都不是其对手,如今却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阿拉伯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君主制王国,即使是在同时期的中国也很难和它平等的外交,阿拉伯帝国称赞自己是世界上最强的西方世界,连中国都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根本都不屑于看待中国,根本不值一提,而历史却用它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什么都不是永恒的——现在的阿拉伯帝国已经变得四分五裂了

  • 楚国王子墓发现30条盗洞,墓中宝物一件未丢,专家:墓主才是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们为了钱财,肆意破坏别人的坟墓,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如随意把墓主人的尸骸扔在地上),毕竟谁都不想自己死后被人这样扰了清静,既然无法完全铲除他们,也就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不,一位2000多年前的楚国王子就想出了绝妙的“防盗措施”,今天咱就来看看他是如何躲

  • 此家族祖孙三代均是奸臣,孙女不仅相貌丑陋,还亲手引发八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八王朝堂打死奸臣,八王赵德芳真实下场,图里琛在八王议政时为啥不拔刀

    何谓奸臣?古之大恶者也。他们是一国的蛀虫,一朝的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坑害他人,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国家都不放过。在历史的长卷中总有一些奇葩,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家族,以做奸臣为自己的追求,这个家族的子嗣更是祸害了数个朝代,它就是臭名昭著的贾氏家族。三国时曹操以重振汉室为理由,控朝政管理国家事务以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