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战只持续了五年,二战六年,似乎现在的大战并不持久?
其实古代打仗能打这么久,是因为当时的战争对于老百姓的波及度很少。
[var1]
当年的秦穆公和晋国作打仗,紧张的时候,突然山里来了几百个野人,也就是农民,帮忙打退晋军。秦穆公是感到奇怪的,因为野人从来不会参加战争。只因为秦穆公曾经饶恕他们吃了秦穆公的马的罪过,才来帮忙。
因为在春秋时期,农民不能参战,只能当吃瓜群众。
而到战国,就不一样了。
[var1]
春秋的时候,因为以车站为主,很费钱。因此,参加战争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最低是“士”才能上战场。士在当时,几乎也就成了,大家依旧称之为‘国士’。
有身份的人平时讲规矩和礼,打仗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当时宋襄公就是为了讲究礼仪,和楚国打仗的时候不肯击敌于半渡,说那不公平,是二皮脸的勾当。
楚国一开始也不太懂规矩,但后来受到中原礼节的影响,也改变了。晋楚邲之战,晋国大败逃跑,有好多战车陷进去泥坑。楚国士兵没有追杀,还去教晋军让战车冲出陷坑的办法。晋军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的逃跑真有经验!“
[var1]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孔悝的家臣,孔悝遭乱被困,子路去营救的时候冠缨被砍断,于是弯下腰去捡,结果就被砍死了。
因为讲究礼节,所以春秋时期的战争规模小,可能早上就打完了。作战双方在打仗前会先问敌人准备好没。
古代讲究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也不能趁人之危,在敌国出现大事情的时候进攻。
另外不能在险要的地方攻击敌人,还要等对方摆好阵才能进攻。除此以外,不如果对方已经有人受伤,就不能对对方进行二次伤害。同时也不可以抓老人当俘虏。敌人败北最多追五十步。
春秋晚期到战国,这些规矩基本就奔放弃了。像秦灭六国,就是够不讲规矩。所有男子都被入编,大家的身份都是百姓的多,普通人没那么多规矩,所以在打仗的时候不会客气,尽管冲上去砍就可以了。
[var1]
欧洲中世纪也一样,因为骑士装备很贵,当时生产力还不够,所以打仗也要讲规矩。
比如,如果抓住了对方的骑士,如果他愿意付赎金,他就可以被释放,后面一定会遵守承诺给你送钱。如果赖账,一传十十传百,他就声名扫地。
战争就是因为太讲究规矩,所以中国春秋以及欧洲中世纪有个神奇的共同点,不停战争,丝带人却很少,随便屠杀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但是说实话,打仗就是打仗,回归人争斗本性的一面,争抢本来就是疯狂的,这样让来让去,打仗都打到没士气也每意思了,还说什么统一呢。其实,与其说这是文明倒退,不如说,只是因为生产力发展让人释放本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