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之战,曹操兵力强盛,为什么仅仅输了一场就主动放弃汉中?

汉中之战,曹操兵力强盛,为什么仅仅输了一场就主动放弃汉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77 更新时间:2024/1/13 22:35:02

为什么不重视汉中呢?

因为对于曹操来说,汉中虽然是一个进攻益州刘备的前沿军事基地,但弊端也是明显的。

汉中与中原之间隔着秦岭,这对粮草运输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以那时候的运输能力来说,翻越秦岭不仅耗时很长,而且道路艰险。

可汉中对刘备不一样,这里是益州的北大门,曹操占据此地,无异于在刘备的头上悬了一把刀,随时能吃掉益州。

所以,曹操一旦占了汉中,必然遭到刘备的进攻,此时无论是从中原调兵增援还是运输粮草,都要翻越秦岭,这要付出巨大代价。

简单点说就是,汉中是刘备拼命也要打下的地方,而曹操要想翻越秦岭控制汉中,代价高昂。

因此,曹操在攻灭张鲁之后,将汉中百姓迁到了长安周边安置。

如果曹操重视汉中,想把它作为一个军事基地经营,是断然不会把汉中百姓迁移到中原的。

在面对刘备的进攻时,曹操也没有迅速加派主力部队前往支援,而是等到夏侯渊战死,才亲自统率大军前往。

而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并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

汉中之败,曹操错用夏侯渊也是原因之一。

汉中之战一开始,刘备是没讨到便宜的,反而损兵折将,双方不得不转入对峙消耗中。

刘备最开始是让张飞、马超、吴兰等进驻下辩(武都郡治所,今甘肃成县),任务是阻击曹操的援兵。

刘备本人则亲率黄忠赵云、陈式等进逼汉中,攻击汉中盆地的西大门——阳平关。

曹操收到战报后,立即命曹洪曹休率兵进攻武都,驰援汉中,与张飞、马超等交战。

张飞听说曹洪等率兵前来后,让吴兰守城,自己亲率一部进驻下辩城西北的固山。

同时对外放出一条消息,张飞扬言要截断曹军的后路。

但这是一条假消息,目的是扰乱曹军的行动,但被曹休看穿了。

真要截断别人后路,都是悄悄地干,暗中设伏,现在却公开宣称要截断曹军后路,这不是虚张声势吗?

于是,曹洪、曹休等没被假消息干扰,直接出兵攻占下辩,吴兰抵挡不住,下辩被曹军占领。

张飞、马超没了下辩城,也就没了立足之地,只能撤兵。

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三国志》

而刘备这一边,进攻的阳平关可是天下闻名的险关,易守难攻,刘备费尽心机也没能攻下。

无奈之下,又心生一计,他派陈式攻取马鸣阁栈道(四川广元北部),绕到曹军后方进攻,但计谋却被徐晃看穿。

当陈式刚一到达,就发现徐晃早就在那儿等着他了,于是被徐晃以逸待劳,打得大败而归。

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三国志.徐晃传》

眼见又一次失败,刘备又亲自带着一万精兵,分成十个分队,意图趁夜色奇袭张郃所在的广石。

可张郃并不是好惹的,他亲自上阵指挥军队就地组织抵抗,刘备的十个分队都被击退,只能撤兵。

至此,刘备的所有进攻全部被打退,蜀军损兵折将,刘备不得不写信给诸葛亮,要求增派部队。

此后,刘备率兵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

但夏侯渊却接连犯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他直接带着张郃一起率兵出关,去跟刘备争夺定军山,并就地扎营与刘备对峙。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三国志.刘备传》

为什么是致命的错误?

这是因为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阳平关,凭借这天下险关,任由刘备怎么折腾,也很难攻进去。

刘备之所以连战连败,就是吃了阳平关的亏,而曹军一旦出了阳平关,在野外与刘备对阵,那就失去了凭险据守的优势,有很大的失败风险。

如果一直坚守阳平关,哪儿也不去,跟刘备耗下去,甭管他是驻军定军山还是沔水,反正打不进来。

但夏侯渊错误地将军队拉出了阳平关,刘备这边的法正开心极了,他等的就是这一刻,随即建议刘备夜袭曹军。

接着夏侯渊又犯了第二个致命的错误。

曹军扎营与刘备对峙时,有一天夜里,刘备趁夜色出动军队,放火烧曹军营寨的鹿砦。

所谓鹿砦,类似于栅栏,现在铁丝网之类的围栏,古代就地砍伐树木构筑的营寨简易围栏工事。

面对凶猛的火势,夏侯渊当即命令张郃带兵去营寨东边的鹿砦灭火,自己亲率一部往营寨南边的鹿砦灭火。

可没过一会儿,就有人来报,说张郃快顶不住了,夏侯渊又一次犯了致命错误。

他把自己手里的兵,分了一半去救援张郃!

分兵一半之后,夏侯渊手里只剩下约400人,这么点人是根本抵挡不住蜀军进攻的。

放火的刘备观察到了这一幕,立刻抓住战机,给山上的黄忠发信号,黄忠立刻带兵直插夏侯渊本部。

谁知,冲进夏侯渊军营时,这位兄台正在亲自上场和士兵一起灭火,被黄忠一刀砍了。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志.夏侯渊传》

主帅被杀,曹军顿时乱作一团,随即大溃败,张郃好不容易才聚拢败兵,退守阳平关。

至此,刘备取得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

夏侯渊其实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帅。

当时营寨外围的鹿砦距离本营有15里,作为军事统帅,他不在指挥的岗位,反而轻率地带着仅有的400士兵跑去外围灭火。

堂堂一员大将,干起了工兵排长,难道刘备来袭击的时候,他不是应该就地组织士兵进行有效抵抗吗?

这时候他却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灭火这事儿上,还亲自上场。

夏侯渊从刘备驻扎定军山那一刻起,接二连三地犯了兵家大忌,似乎看不出有作为军事重镇指挥官应该具备的才能。

事后,曹操也对他有过一段评价,也认为夏侯渊作为军事指挥官,并不合格,足见其用人失当。

夏侯渊今月贼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贼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贼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未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太平御览》引用《魏武军策令》

夏侯渊战死后,曹操才亲自出马,统率大军前往汉中,准备与刘备一战。

可曹操刚到没多久就被赵云毒打一顿。

自从刘备击败夏侯渊后,继续与曹军形成对峙局面,曹操为了解决后勤问题,大量往前线运送粮草。

这事儿被黄忠和赵云给知道了,于是二人商议,把曹操的运输队给打劫了。

两人商定好,由黄忠带一部人马出去打劫曹军,到了约定时间就回来,如果过时未归,赵云就出去接应。

没想到,黄忠去了很久,一直没回来,赵云就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寻找黄忠的下落。

没想到半路上竟然遭遇到曹操大军!

按理说,遇到这种情况,人家数万人马,自己就几十个人,应该趁敌军尚未发现,赶紧跑才对。

但赵云却反其道而行之,带着几十个骑兵对着曹军前锋就发起冲锋。

曹军被突如其来的冲杀瞬间打乱阵脚,赵云也不恋战,冲乱了曹军阵型后,立马就跑路。

等曹军反应过来时,赵云早已冲出曹军阵营。

几十个人就敢挑衅几万人,这对曹军来说,无疑是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于是立刻整理好阵型,迅速大举追击赵云,一直追到赵云的营寨。

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三国志》

当赵云一路狂奔回到营寨时,手下的将领听说曹操大军追来,提议闭门据守。

但赵云又一次惊呆了众人,他命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命士兵全部撤回营帐,制造出一个空寨的假象。

等曹操统领大军追到寨门时,发现里面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顿生疑心。

此时他联想到了刚刚赵云带着几十个人就敢冲击大军的情况,冲击完就跑。

加上眼前的空寨子,这不就是故意找几十人冲击大军,再故意将自己引诱至此,然后示以空营,内置伏兵,想伏击自己吗?

想通了这个逻辑后,曹操确信这座空营里必有伏兵,于是赶紧带着大军就后撤了。

但赵云并不准备放过他!

曹操撤军时,肯定放松戒备,赵云立刻带着营中仅剩的兵马,立即追了上去。

在汉水河畔追上曹军,然后趁其不备,发起了进攻。

正大摇大摆后撤的曹军,突然听见鼓声大作,身后飞来密密麻麻的箭雨。

曹军瞬间大乱,以为被刘备大军攻上来了,心中惊骇,在大乱中,被射死的,自相践踏而死的,掉进汉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三国志.赵云传》

曹操遭遇大败之后,继续与刘备对峙了一个多月,但军中厌战情绪上升,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

最后,曹操干脆直接放弃汉中,将其拱手让给了刘备,引兵北还。

至此,刘备夺取汉中,蜀汉的地盘扩张到最大版图时代,刘备也因此进封汉中王。

我们可以对此做个分析:

其一,曹操一开始压根就没怎么看重汉中。

这从曹操攻灭张鲁,夺取汉中后的行为就能看出来,曹操在夺取汉中后,没有想着怎么经营汉中,而是迁移走了汉中大量百姓到长安周围。

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三国志》

如果他真想要把汉中打造成一个军事堡垒,是肯定不会把百姓都往中原迁移的。

没有百姓,汉中就是一座空城,没有人种地,没有粮食产出,一切后勤全靠中原千里翻越秦岭供应。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很明显他一开始就没打算永久拥有这块地盘。

所以,汉中之战爆发后,曹操就没用全力去守住汉中,这是战前以及战时的心态问题。

其二,曹操用错了人导致前期的军事失败。

夏侯渊本来不是一个统帅之才,但曹操却任命他镇守汉中,担任主帅之职。

从夏侯渊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确实缺乏镇守一方的军事指挥才能,反而张郃倒是具有更高的军事才华。

而夏侯渊在刘备的进攻下,接二连三地犯错,导致了曹军后续不断失利,最终形成不利于曹军的长期对峙局面。

接连的失败和长期的对峙,使得曹军产生厌战情绪,逃兵增多,士兵没了打仗的意愿,这仗是打不赢的。

其三,曹操迁移汉中百姓到中原是深谋远虑。

汉中如果在曹操手里,刘备一定会拼命打下来的,所以汉中一定不会有安宁日子。

毕竟这可是刘备头上悬着的一把刀,不给拔了,刘备是睡不着觉的。

曹操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所以提前将汉中以及周边百姓迁走,到时候刘备即便打下来,也是座空城。

前后共三次迁移汉中及周边百姓,估计得有数十万人。

正是因为曹操迁走了汉中百姓,运走了所有财产,他才能在后面可以果断撤离汉中,因为这地儿已经被他掏空了,丢了不心疼。

而即使没有汉中,北面的秦岭既是曹魏进攻蜀汉的天然险阻,也是阻挡蜀汉进攻曹魏的天然屏障,丢了也不影响西南面的防御。

但对刘备来说,这是硬伤!

因为刘备攻取的是一座空城,他得到了汉中的大片土地,可这里早已空无一人。

田地荒芜,整个城池里空无一人,刘备不得不从益州再迁移百姓到汉中来充实人口。

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是核心资源,汉中的人口被曹操迁走,刘备要想恢复汉中平原的生产力,很难。

一方面要消耗益州的人口去充实汉中,另一方面,重新组织生产,再恢复生产力,实现人口增长,至少需要几十年。

后来的汉中,尽管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远远没有达到将汉中平原的潜力释放出来的地步。

诸葛亮后来多次北伐,都因为粮草不足而退兵,正是因为前期曹操掏空了汉中,到诸葛亮北伐时,也不过八九年时间,生产力完全没有恢复。

所以,诸葛亮北伐需要的粮草,多数从益州运送到前线的。

如果汉中没有被掏空的话,依靠其数十万人口和汉中平原的肥沃土地,生产力是可以跟得上的,蜀军北伐的粮食危机也能得到缓解。

也正是曹操这一手釜底抽薪,导致了蜀汉后续缺乏进攻曹魏的能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朝有两辆羊车,一辆见证了盛世,一辆见证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朝羊车图片,晋朝的建立与灭亡,晋国鼎盛时期有多少辆战车

    司马炎不纳盛世危言司马懿蛰伏了一辈子,司马昭处心积虑了半辈子,折腾到最后,却都没有这司马炎建立的功业大。司马炎也曾勤政爱民过,但是他却被如此顺利的成功迷惑,认为治理天下也不过如此,如今吴国已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太平盛世已成,再无战事可言。他的这种短视很快被身边的大臣们发现,也曾有人对此劝谏过司马炎

  • 巫蛊之祸害死太子,悔悟的汉武帝是怎样报仇雪恨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惨祸前后牵连数十万人,无数勋亲贵族被杀。其中:皇后卫子夫自尽,太子刘据全家被诛灭。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皆被诛杀,卫氏家族等同于覆灭。丞相公孙贺父子以及全族被灭。请大家记住这些人,这将是我们找出幕后黑手的重点,要考的!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江充得罪了太子刘据,担心将来太子登基后,自己遭到清

  • 晋朝皇帝听从祖先遗嘱,其皇陵所在地至今成谜,一个都未被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数千年的你来我往之中,盗墓贼显然逐渐占据了上风,中国遍地的帝王陵寝,很多都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所以,帝王陵在如今依然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而在中国历史中,确实有一些帝王陵寝防盗做的非常成功,它们中有充满水银的秦始皇陵,至今幸存千年的武则天陵,以及不知下落的成吉思汗陵。但以上这些都只是个别代表,

  • 书生狄山坚持对匈奴和亲,汉武帝令他去守边城,一个月后匈奴屠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也难怪,对匈奴的战争朝着汉朝有利的方向转移,大汉军队在卫青、霍去病的带领下连战连捷,匈奴的休屠王等也都投降了。这种情况下,匈奴人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主动派人来和亲。这跟此前汉朝卑躬屈膝求着匈奴人和亲有天壤之别。众大臣议论纷纷。只听学富五车的博士狄山说:“和亲对我们有利。”汉武帝询问有什么好处,狄

  • 晋惠帝:为了称帝甘愿把土地分给他人,成为皇帝之后却翻脸不认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别人帮助了他,他许诺给其城池,可是当目的达到之后,却又将自己许下的承诺抛在脑后。身为国君却德行不端,难以取得天下人的尊重。晋惠公因为种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而被天下人取笑,连他的儿子女儿都声称没有颜面在诸国之中立足;晋国也在晋惠公的荒诞统治之下,失去了与列国争霸的资格。晋惠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人

  • 三国中蜀汉五虎之下第一人的魏延,武力究竟如何?上限五虎,下限张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魏延刚一出场就和荆州第一大将文聘大战了一天不分胜负,这次魏延本来是来投靠刘备的,但是刘备直接没进城就跑了,给魏延腰差点都没有闪坏喽。第二次出场是关羽战长沙之时,关羽太自大了,就一个黄忠他就拿不下,要是魏延也来夹击他,一世英名就毁在长沙了。魏延投降刘备后,一直都是副将,活在关、张、赵、黄四人的阴影之下

  • 晋朝最短命的皇帝,52岁登基8个月后抑郁而终,娶“黑人”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皇帝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在宫里长大的皇子们从小就对皇位虎视眈眈,彼此明争暗夺,只为拥有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以在深宫大院长大的孩子,骨血亲情已经淡如水了。然而皇帝却不是那么好当的,内忧外患,外有强敌来犯,内有后宫之乱。虽然身居高位,却不得不处处谨言慎行,更有甚者,要对自己

  • 李白:仕途不顺,却因一壶酒发光发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的仕途经历,李白仕途不顺的原因300字,李白仕途失意时的名句

    追梦路艰难,秉承初心更可敬从相关李白身世的传言来看,李白从出生就被赋予了传奇色彩,而他的少年时代更多地是被冠上“才子”之名。作为“绣口一吐就是整个盛唐”的他来说,“才子”此名确实名副其实。他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的精髓,而他最初的梦就是“为生民立命”。所以他积极入世,寻求各种入朝为官之法。可这样一

  • 他师承老子,一生只出山一次,却是掌握战国时局的幕后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老子,春秋战国时期的十大谋士,老子是战国时期哪国人

    王禅,号玄微子,没有具体生辰日期,是战国时期活跃的思想家之一,因常年在鬼谷进行采药修道,被称为“鬼谷子”。鬼谷子身怀绝学,通晓自然宇宙玄妙,学问颇高。著有书《鬼谷子》以及《本经阴符七术》等有名著作。这些仅仅只是鬼谷子成就的一小部分,他的更多成就在于他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

  • 活了142岁的药王孙思邈,临终前反复交代弟子:一定要销毁该药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终年142岁,然而在他临终前,却反复交代弟子,一定要销毁一药方,那么上面到底写了什么,让“药王”如此忌惮?关于孙思邈与医术结缘的故事,其实颇为奇妙,出生于贫苦农民之家的孙思邈,从小就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父母为了给他治病,屡造医门,差点倾家荡产,看着日夜为他操劳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