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里头文化不复存在,青铜时代的王朝仍对中国文明有哪些影响?

二里头文化不复存在,青铜时代的王朝仍对中国文明有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805 更新时间:2024/3/1 6:26:21

|

蒋冉Jiang

编辑 |

蒋冉Jiang

以二里头文化商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历史上的中国文明是从这些青铜时代的朝中发展出来的。

那么,青铜时代的王朝对中国文明有哪些影响?

王朝继承

以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用“商”和“周”来表示时期和社会政治实体,

掩盖了商周国家之外有许多独立而有趣的替代物的事实。

然而,事实仍然是,

历史上的中国文明是从这些青铜时代的王朝中发展出来的

,因此它们的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国早期的历史文献以三个朝代(三代)来描述政治发展:夏、商、周。首都遗址和城市中心的发掘提供了这些朝代的主要信息,尽管重点是精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支持他们的农民。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皿是王朝统治者和他们虔诚的祖先之间,进行仪式交流的极其重要的物品。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一功能在公元前9世纪后期,

随着周王室权力的瓦解而衰落以及各州日益自主的活动。

这些国家及其扩主义倾的故事将留到第十章,但在这里让我们来考察早期王朝国家的兴起及其性质。

二里头是夏的首都吗?

没有文献将夏与任特定的物质文化联系起来,但是二里头文化地区被认为是夏所在的地理区域。

因此,二里头遗址,作为最精心发展的领土等级和商青铜传统的起点,

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夏的首都。

此外,二里头地区还拥有一个早期的商代遗址——偃师,

该遗址的位置被解释为代表了文献中提到的商对夏的征服。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展了一项考古“寻找夏”的大型项目,结果将二里头确定为夏的首都。

这一指定并未被完全接受,许多学者仍在争论夏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如果是后者,此外,二里头和偃师的关系还有待界定。

尽管如此,我们在第八章中已经看到,

二里头是中国大陆上第一个公认的国家机构。

它的疆域不仅与后来的商朝重叠,而且它的青铜和玉器礼制、陶瓷、占卜和宫殿/寺庙建筑也延续到了商朝。

商早、中、晚期

从历史文献来看,商朝人经迁都,这促使考古学家根据名字,来确定挖掘出的城市是以前的首都。

最早的商代早期青铜器遗址在偃师,大约6公里二里头以东。

它的建造之后是在现代郑州市以东85公里的二里岗的一个新的有围墙的遗址。这些遗址属于商代早期(公元前1600-1300年),

以郑州为都城命名为博。

依据是在该遗址发现的晚东周陶器上盖有博的特征,

而偃师被认为是文献中命名的西博。

早期的商朝分为四个阶段。

在第四阶段,一个新的城墙遗址在更远的北方靠近现代安阳城的地方被建造。环北遗址于1999年被发现,奇迹般地躲过了人们的注意。

有的学者将其归入商代早期,

有的学者则将其与二里岗四期归为商代中期。

环北在地理上与安阳西北的商朝晚期都城相切,在公元前1250年到1046年之间被四个阶段占据。

这个最后的商朝首都在甲骨文中被称为“大定居商”,但它显然被后来的周称为殷。

殷墟(意思是“殷荒地”)通常用于考古著作,因为它将在这里。

殷墟因其所藏的甲骨文而闻名于世,这些甲骨文揭示了晚商社会的结构、礼仪制度和宇宙观。

在殷墟,我们进入东亚原始历史。

皇家周

公元前1046年,周人猛扑过黄河 回廊从他们的首都在周元,并征服了殷墟的资本商。

虽然周是一个不同于商朝的民族。

但在消灭殷墟之前,他们分享了商朝的青铜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商朝互动,

尽管有时是敌对的。

新的周王把他的王朝首都保持在渭河流域,同时把家族成员分封在整个中原地区。

周时期持续了大约850年,经历了几次转变。在周王室保护伞下发展起来的地区政治在周中期独立,并开始扩张政策。

公元前9年中期,

青铜容器的使用发生了一场革命,标志着周王朝权力的衰落。

公元前770年,他们被逐出周元,标志着周中期的开始。

在考察二里头、商和周王室国家的形成和结构时,

我们面临三个问题:评估同期和历史追溯记录

,将这些记录与考古记录中的物质文化相协调,并区分政治边界和文化边界。

作为大陆上最重要的政治文化,这些国家受到许多效仿,

但物质文化的共享并不一定意味着征服或并入一个政治实体——正如周之前的朝代所证明的那样。

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为理解国家边界的性质提供了一把钥匙。

早期铭文

现代最激动人心和最重要的考古侦探故事之一,是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药店中发现了原始的甲骨文,并追踪其来源到安阳。

他们的发现导致了殷墟都城的发掘,并

对商朝国家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但仅限于商朝晚期。

有关狩猎、军事活动和接受贡品的甲骨文提供了有关事件和行为的信息

,补充了殷墟的考古遗迹,揭示了一个成熟的分层社会、城市化的生活和宫廷文化。

从大墓和祭祀墓葬中,可以看出在财富和地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异。

商代甲骨文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占卜传统,但有一些重要的不同。

使用的骨头几乎完全限于牛的肩胛骨或鸟的胸甲——不再有鹿、猪或羊。此外,它们与铭文一起出现,令人想起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龟壳上非常早期的类似文字的雕刻,尽管没有直接联系。

在殷墟发现了200,000多块商代甲骨,其中48,000块刻骨的甲骨已经出版。最近在郑州发现了更多的例子,

在周以前的首都,甚至在殷墟发现了周的甲骨。

甲骨文字是从刻有符号和标志的陶器发展而来的。

这些大多是雕刻的,但也有一些是在商代早期用朱砂笔书写的(第三阶段)位于山东的站点。

骨头本身被小心翼翼地刮在背面,一排排大约一厘米长的椭圆形空腔被挖空;占卜师将一根加热的金属棒插入洞穴,在商朝国王向他提出“指控”(问题)后,在前表面产生裂缝。

裂缝(不要与然后占卜者“读取”胸甲部分的关节,为国王提供答案:这是一个狩猎的吉日吗?收成会好吗?

甲骨文本身表明,

被俘虏的西羌人经常被用来加工骨头进行占卜

——当他们的马术没有价值或被用作牺牲者时。在商代晚期和周初,族徽和青铜器上的铭文成为一个额外的信息来源。

最初很短,铭文通常是纪念性质的,经常指祭祀或礼物,巩固人、祖先和神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为社会政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也是确定其他考古发现年代的重要机制,

特别是在大多数早期周青铜器铭文出现的渭河流域。

商国家机构

商都城,商朝的都城都有夯土平台和精英建筑的地基。

这些建筑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在复合墙或城墙环绕的区域内,形成了各种规模的宫殿/寺庙建筑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

,以及参与城市活动的人数的增加。

与没有城墙的二里头不同,偃师的第一个商代遗址有双层围墙,先是80公顷,然后是200公顷的外围护城河。

这些建筑是在最初的的宫殿建筑群建立后,

由于保护变得必要而相继建造的。

起初,城墙似乎是不必要的——这就破坏了偃师是在夏征服时期作为商朝遗址而建立的假说(表面上是在二里头)。

不同寻常的场地特征是在皇宫附近的内城墙内有一个4公顷的储藏区

,皇宫的排水设施,以及一个从护城河供水的池塘。

宫殿建筑群包括四座带围墙的庭院建筑,两座无围墙的长建筑,以及靠近池塘的两处发现人类和动物骨骼的地方。

这些遗骸被解释为祭品;因此,

偃师宫提供了第一个明确的证据,证明了在一个精英区域内的仪式活动。

像之前的偃师一样,郑州也是一个双层城墙和壕沟的遗址,内城墙形成一个不对称的矩形,占地300公顷。

外护城河最近才被发现,

它将城市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改变了我们对城市内外活动的看法。

在内城,

至少有20座宫殿或寺庙建筑的地基被挖掘出来

,还有一些青铜发夹暗示着精英女性的存在。这个“城市”很早就被确定为一个“仪式中心”。

和偃师一样,精英住宅和仪式活动与群众有效隔离,

群众既不能参与也无权参与精英政治的深奥仪式。

墓葬中青铜器的数量与墓穴的大小相关,分为三个等级:统治阶级、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尽管每一个等级都可以再划分有趣的是,任何早期商朝“国王”的坟墓都还没有被确认。

20世纪90年代在郑州发现了外墙和护城河,“部分包围了最初已知的有城墙的城市,并可能包围了18平方公里。

在两堵墙之间是两个青铜铸造厂、一个骨作坊和几个墓地。

而另一个墓地和陶器作坊位于外墙之外。

骨骼作坊的一条沟渠中有人类头骨——许多头骨的顶部被锯掉了——暗示着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对生命的控制。没有生产玉石或象牙的作坊;

这些东西一定是从南方进口的?

在城墙之外,郑州被包围了40个遗址的等级分布在40平方公里以上,但到商代早期,中心遗址在偃师、东峡峰、盘龙城和环北有前哨。

洹北,创建于公元前14世纪下半叶,位于郑州以北160公里处。它代表了商朝重心向黄河西北的转移,

可能反映了从商朝势力的中心点统治整个华北平原的需要。

一个平台上有九栋或更多的房子,每栋房子都有独立的楼梯通往平台。

与郑州不同,许多牺牲者被纳入了基金会:人以及猪,羊和其他动物。

环北长城计划占地470公顷(2.15×2.2公里),在遗址废弃时尚未完工。居住了不到一个世纪,被故意疏散并放火焚烧,

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殷墟建筑群。

有一些证据表明,殷墟的居住始于环北建立期间或之前,殷墟的布局不是整体规划的,而是分阶段发展的,以适应当前的需要。

殷墟的精英职业可能是环北难民在现有社区内建立的吗?

殷墟的晚期大都城

殷墟的晚期商都是无城墙的,城市面积25平方公里,横跨洹河。以附近现代村落命名的几个区在功能上各不相同,

例如:小屯的宫庙建筑群和西北岗的皇家公墓。

贵族和平民的街区和墓地是按血统组织的。

制造骨器和青铜器的工业作坊散布在居民区。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人口密度很高。

从包含非本地陶器的坑建筑判断,许多居民是从周围地区迁移进来的 小屯宫-寺庙建筑群没有围墙,坐落在洹河的一个弯曲处。

一条沟渠已经被确定为该建筑群的一部分

,但学者们还不能确定它是否真的是该遗址的一部分。

建筑群由夯土地基上的四个建筑群组成,许多包含献祭的人类和动物,从南到北排列,它们支撑着南门、两侧是东殿和礼器殿的大厅、另一个大厅和北端的寺庙;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独立建筑。

参考文献:

《商周青铜器凤纹图像研究》

《商周铜器纹饰技术的三个发展历程》

《夏商周青铜礼器艺术的发生模式》

更多文章

  • 柏灵筠张春华说的这句话,印证了司马懿黑化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和柏灵筠斗智,柏灵筠张春华,虎啸龙吟司马懿柏灵筠

    剧中,司马懿是个有野心有抱负又有点腹黑的人。作为他身边至爱的两个女人,张春华与柏灵筠都说过同样的话:若有天你能连我都骗了那该多可怕啊。这句话在《虎啸龙吟》中,柏灵筠对司马懿说时让观众印象万为深刻,为后来司马懿黑化做了铺垫。而其实在前部《军师联盟》中,张春华也说过此番话。印证了黑化后的司马懿是多么可怕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 | 一片甲骨惊天下!为你述说三千年前殷商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甲骨文出土于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属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刻辞载体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甲,也包括其他动物的骨骼。其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真正的中国基因。可以据以追索中国上古史的未知,窥

  • 袁绍帮助曹操打吕布,是一时糊涂,还是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s2袁绍吕布朱儁强不强,吕布投奔袁绍,吕布曹操刘备袁绍关系思维导图

    《三国志11》群雄割据版本,曹操和袁绍是盟友。为了这件事,我一度懵了一下。毕竟曾经想引曹操和袁绍开战,然后从中取利的。后来,被他们两个围着殴了一顿……曹操和袁绍小时候是好朋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们两个偷新娘的故事——袁绍和曹操小时候喜欢充当游侠,遇见一户人家娶新娘。两个人就商量着袁绍在外面喊“有贼”

  • 张春华的死让司马懿崩溃,他怒杀七千人成为乱臣贼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野心变大的司马懿,哪可能乖乖当个农民,他只是在等待好时机。司马懿与妻子张春华是从小长大的,与知己柏灵筠不同的是,张春华更是司马懿的至亲,在心中占有极重的位置。所以当张春华死后,司马懿觉得整个家都倒了,不会有第二个张春华能安抚他,驾驭他。之后司马懿由于受打击太大,开始变得疯癫,什么都没有的他,开始

  • 夏的延续|雄主夏启与他的世袭制王朝|夏(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传子制”的确立 夏禹娶涂山氏生启于嵩山石室。禹死,启继位。 “启生于石”——《随巢子》 启是如何取得继承权,史料记载不一。孟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谦让帝位的仁政场景。夏禹向上天举荐益,禹死后,益又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自己躲避到了箕山之北。当时朝见天子的人,打官司的人都不去益那里,而去启那里,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擦亮甲骨文文化名片 沉浸体验汉字民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世界记忆遗产甲骨文出土地,河南安阳被誉为“文字之都”。三千年前殷商王室为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篆刻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如今正以全新的形式传承发展甲骨文文化,书写古老文字在中华大地焕发新机的鲜活故事。为了让历

  • 虎啸龙吟柏灵筠美人迟暮,恐惧司马懿真面目被活活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柏灵筠曾跟司马懿说过,倘若有天连她也能瞒过,那么世人该多害怕司马懿。虽是句玩笑话,但她一定想不到自己曾崇拜的丈夫终有一天如此。在最新剧情中,司马懿已经开始训练一批死士,从司马懿的言谈举止中,柏灵筠已经能感受到,司马懿在权力的驱使下有点变了。后期司马懿黑化,想灭掉曹爽,自己掌控大魏时,这是连柏灵筠都恐

  • 济南新增一处考古遗址公园 在这里,20年前曾发现甲骨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不同于普通公园,考古遗址公园是一项特殊的文化物质遗产,只存在于一些特定的区域。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曾提出“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即以重要大遗址为依托,在做好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并确保大遗址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展示遗址原貌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公益性展示园区。在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

  • 在《封神演义》中,为何没有神仙敢去直接杀了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这整个故事其实是一场早就已经被规划好的游戏,规则已经制定清楚,结局也已经提前预定,任何人只能按照既定轨迹去执行。谁敢坏了规矩,那无疑就是所有人的公敌,没有好下场。整个游戏的规则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这本小说中,纣王本来没有那么坏,只不过是有些得意忘形,在女娲宫进香的时候一时起了色心,轻薄了女娲的塑像

  • 虎啸龙吟他渺小却致命,助攻司马懿改变魏国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军师联盟》到《虎啸龙吟》中,最不起眼且渺小的角色就是汲布了。然而他却也是致命的人物,助攻司马懿改变大魏的命运。司马懿为了保住司马家族的性命让汲布秘密去办一件事情,那就是训练三千死士,在必要的时刻,这些死士可以保护自己及家人,甚至用在其它用途。然而汲布怎么都想不到,他训练的三千死士,却成为司马懿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