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唐明皇、朱元璋、乾隆,你们到底哪个发明了月饼

李世民、唐明皇、朱元璋、乾隆,你们到底哪个发明了月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59 更新时间:2024/2/4 1:10:00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唐太宗李世民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里面的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了句“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从此每年中秋节的时侯,大家都要吃这种胡饼,后来就被称为月饼。

另一个传说认为月饼始于元末,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

这里边数朱元璋最积极,有一年他准备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约定一个共同的日子大闹一场。想得挺好,可官兵查得严,义军之间互相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咋办?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第25回《举火燎天何煌煌》中把这个故事写了进去,不过当时的领导是张无忌,老朱只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

张无忌又道:“单凭本教一教之力,难以撼动元朝近百年的基业,须当联络天下英雄豪杰,群策群力,大功方成。眼下中原武林的首脑人物半数为朝廷所擒,总坛即当设法营救。明日众兄弟散处四方,遇上机会便即杀鞑子动手,总坛也即前赴大都救人。今日在此尽欢,此后相见,未知何日。众兄弟须当义气为重,大事为先,决不可争权夺利,互逞残杀,若有此等不义情由,总坛决不宽饶。”

江浙一带的传说,月饼的出现就晚得多了,据说得名和乾隆皇帝有关。

乾隆一生中曾六下江南,有一年他到杭州时正值中秋,有人献上甜饼,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吃饼,心情好得很,连声称赞说:“好月!好饼!”从此这种甜饼就被称为“月饼”。

中国跟乾隆扯上关系的美食简直是数不胜数,各类故事都在编排这位爷的两大特点:好色,好吃。

除此之外,还有个神话传说。

话说风流天子唐明皇有一次应娥嫦仙子的正式邀请,到月宫去旅游了一圈。估计这个孤零零的嫦娥平时见不到个人影闷得够呛,对唐明皇是超级热情,舞着长袖连蹦带唱的表演节目,最后还请他吃自己亲手做的仙饼。

李世民、唐明皇、朱元璋、乾隆,你们到底哪个发明了月饼?

哪个都没有。

这只是国人在食品上的一种皇帝情节,选的自然还都是那些个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上面这些别管是人是仙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属于民间文学,而在史书文献中,中秋吃月饼在明代才出现。

“月饼”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南宋钱塘人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宋亡后,他编写了《梦梁录》回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繁华盛景,书中对中秋的描述跟我们今天差不多:“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宴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梦梁录》卷十六“荤素从食店(诸色点心事件附)”条目中,有“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开炉饼”并列。这是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月饼”。不过这时的“月饼”并不是在中秋节吃,而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也就是说,此时“月饼”只是一种点心。

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述明代京师北京每到中秋,坊民皆“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看来“天价月饼”并不是现在一些商家的发明,明朝时就已经有了。

到了清代,中秋吃月饼早是民俗了,而且月饼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细。

《燕京岁时记》载:“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表。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袁枚的《随园食单》这么写:“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皇宫里每年祭月也是一年比一年气派,乾清宫内供月御案上陈列的“月饼山”,月饼从下往上由大渐小,下面最大的直径有一尺多,顶上最小的则只有两寸大小。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而异,京式、苏式、广式、潮式不重要了,往里填啥才是卖点。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10:打工人如何防止被小人陷害?李斯被赵高坑死的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

  • 李世民规定打板子只能打屁股,清代郑板桥建议:能不能别打男人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刑罚中,打板子最常用,也最方便,而且数量也好控制。咱们看古装电视剧,大老爷升堂,往往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来呀,给我重打三十大板!”然后下面的差人就跟虎狼般按住犯人,抡板子一通揍,打得鬼哭狼嚎。据说唐朝以前打板子没有固定位置,衙役看哪里不顺眼一通乱打,很多犯人因此被活活打死。打多了会死人,不打

  • 从男主的职位就知道《南宋异闻录》的关月太认真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月照片,关月老师的真实身份,关月全部作品

    文学上红楼梦是一座伟大的丰碑,任凭后人去评说去猜想去点评文字,同样在史学界两宋史同样是一座丰碑,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中赵宋问的文化水平达到了中国的巅峰,所以后世关于两宋的研究更是汗牛充栋。两宋的研究很多,但是以南宋为背景的小说却算是凤毛麟角,因为那个时期存在大量的笔记小说诗歌日记等各类记录,所以南宋的记

  • 只凭感觉,你读读这两首词是不是李白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诗现存近千首,传为李白词的作品有十几首,但真伪向来众说不一,有人说部分是李白写的,有人说没一首是李白写的。之所以被怀疑,是因为唐人编的李白集现已不存,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都是五代以后的。五代和宋朝人肯定是看过唐人所编李白集,但相关文献记载不一。最早提及李白词的文献,是五代后蜀欧阳炯的《花间集序》:“

  • 30万岁币,100年和平,这样的澶渊之盟到底值不值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澶渊之盟真品图,澶渊之盟岁币相当于多少财政,宋朝的岁币值得买吗

    尽管《大宋宫词》的口碑是崩了,李少红亲自出马说明也无济于事,希望复制当年《大明宫词》口碑是不可能了。影视剧在当代,成了我们了解历史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尽管《大宋宫词》的开头,说了本剧情有所虚构,但是你时间人物,故事主线用的全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魔改的太厉害还是会有些不明真相的人,相信你说的就是真的

  • 南八好男儿!这就是唐朝的赵云赵子龙,你起码该知道他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岧嶢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这首《闻笛》诗是张巡死守睢阳时写的,也可以看作是一首绝命诗,安史之乱中出现了许多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南霁云少贫,劳作之余苦练武功,他精通枪法,善骑射,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南霁云曾做过游侠,后从

  • 《大宋宫词》:刘娥是个心机女,爱上元侃别有目的,这点就是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刘娥是个柔弱女子,根本背不动元侃这样一点意识都没有的大男人,只能用绳子和木头做了个担架,一步步把他拖回家里。悉心照顾,再加上救命之恩,刘娥又温柔贤惠,长相也是出类拔萃。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刘娥刚经历了丧子和丧夫之痛,而元侃又厌倦了帝王家的生活,诸多条件促成了元侃和刘娥日久生情。此时的刘娥说她并不知道

  • 苏东坡论画:吴道子只是高级技工,王维的才是神逸之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苏东坡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大理寺评事”是掌管刑狱的京官,正八品的衔,不过这是个虚职,具体的工作岗位是陕西“凤翔府判官”,也就是凤翔府的二把手。凤翔是个历史名城,签判没有太多事务,苏东坡有大把时间出去玩。普门寺和开元寺是苏东坡最爱去的地方,寺里有吴道子和王维的

  • 《大宋宫词》:普通女人如何收获成功?刘娥用了十六个字完成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宋宫词刘娥成为皇后,大宋宫词赵恒刘娥,大宋宫词刘娥后来怎样了

    有人说,刘娥差一点就成为了武则天一样的人物,没有什么值得学习和称赞的地方,其实不然。抛开其他不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刘娥是个成功女性。她不仅是古代女性的榜样,更是现代职业女性的楷模。那么,刘娥是如何成功的,普通女人又如何收获成功?刘娥用了十六个字完成逆袭。刘娥的成功轨迹,在她查找杀害皇孙凶手的时候就能看

  • 太子吃饭时拿面饼擦手,唐玄宗冷冷的看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玄宗是李世民的什么人,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活了多久,神魂颠倒唐玄宗

    《次柳氏旧闻》记载:唐肃宗还是当太子时,有一天陪着老爸唐玄宗吃饭,餐桌上摆着各种美味佳肴,其中有一盘烤得滋滋冒油的羊腿,唐玄宗就让太子去割羊肉。太子割完羊肉后,看看手上都是油污,就顺手拿起一张面饼擦手。唐玄宗的眼睛直盯着他看,脸上露出了不高兴的神色,太子注意到了后不动声色,擦完手他慢慢把饼送到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