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07 更新时间:2024/4/4 6:44:05

(一)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这是中国古代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战,此战之后赵国损失45万精兵,之前建立的优势急转直下,赵国国内无论是国内的经济建设,还是军事上的休养生息,赵国都很难再调整恢复到战前的巅峰状态。而秦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却并未趁机一举灭掉赵国,这是为何?

[var1]

原因至少有以下这么几点:

其一,秦国也是“杀敌一千死损八百”,因为按照《史记·武安君列传》中的说法, “起虽胜,然折兵50万”,另一种说法是“起战长平,损秦军30万”,这么看来,不论秦军损失了几十万大军,长平之战也极大地消耗了秦国的有生力量,虽是胜利,但却是惨胜,而如果此时秦国大举灭赵的话,难免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顾忌,难保其他国家不会趁火打劫,这也正是白起所说“诸侯怨秦已久”的缘故。

[var1]

其二,秦王采纳范雎节制白起的策略。长平之战后,秦国丞相范雎认为,秦国在这场战争里面投入过大而且老百姓的负担非常重,假如再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话秦国可能支撑不住。再者,当时的大将白起已经名震天下,在军中的威望无以复加,假如再让他攻破赵国、完成灭国之举的话,极有可能会发生功高震主的情况。正因为如此,秦昭襄王便采纳了范雎的意见,不仅让白起撤退,而且还收走了他的兵权。

(二)赵国中兴

正是由于最大的敌人秦国没有乘胜追击,再加上赵国国内向下一心、众志成城。而这其中,就离不开廉颇李牧两位名将的力挽狂澜,可以说正是这几个中流砥柱,赵国才能有了战国后期的短暂中兴之态。

比如,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国攻打赵国,结果廉颇率军反击,直接包围了燕国都城。一定程度上,这说明没有秦国的消耗和压力,赵国已经初步恢复实力了。这场攻燕之战,打出了长平战败后赵国的士气,也让各路诸侯国都不敢小瞧赵国。而且打下的燕国城池,都将成为赵军重要的补给站,这是赵国短暂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var1]

再说李牧,李牧过去一直在北方抗击匈奴,以少量的步兵,全歼了大量的匈奴骑兵,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奇迹。之后,在边关安定之后,李牧才被调入朝廷里面负责军事,尽管此时的赵国兵员已经不足,但李牧还是拼凑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带着这支部队多次和秦军交手,战绩都是胜多败少,以一人之力阻止了秦国灭行动。

[var1]

但是,再厉害的将领也需要国君的极度信任,否则离间之计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廉颇与李牧也难逃此命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是怎么建立的?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公元前2033 至公元前1562)夏朝开国君主-禹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夏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

  • 史料中的夏朝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但已是崩溃边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司马迁作《夏本纪》,所载夏世系十七君十四世,世系分明;并且所列诸王名,竟与数百年以后晋人在汲冢所发现的战国时人所撰《竹书纪年》记载的大致相合,可见司马迁作《夏本纪》一定是有所根据的。所以说,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夏代,是不容置疑的,不可能是一个神话。传说夏部落是由包括夏氏族在内的十多个氏族联合发展而

  • 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不进攻战败的蜀国,而选择进攻取得大胜的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出兵,曹丕

    这两个重大失误,一个发生在夷陵之战前,另一个发生在夷陵之战后。[var1]在刘备兴兵伐吴之初,孙权两度派遣使臣向曹丕称臣,遣使纳贡,态度十分谦卑,还把当初扣留在东吴的于禁等人送还曹丕。孙刘联盟本身就是为了结盟对付曹魏的,现在两家相互攻伐,自然是曹丕喜闻乐见的事情。早在一年前,曹丕就召开会议研究刘备的

  •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最早的国都,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二百年前,广泛分布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宋代,中国进入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当时五大名窑。在五大名窑中,钧窑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和“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其釉色灵活、变化微妙,被称为“

  • 山东出土简牍揭开孙膑虚伪真面目,为什么会被庞涓刺字挖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考古兵书1964年的时候,山东临沂市一处施工建房的地方,无意当中挖出一座墓葬,随后得到上级批准,山东考古队联合当地的调查小组对这座汉墓进行挖掘行动,在这里一共发掘出来2座汉朝的古墓,其中包括4974枚竹简和竹简残片,绝大部分都是现在已经失传的文献。[var1]这些竹简的内容,包括早已失传的《孙

  • 甲骨文的发现有哪些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发现甲骨文的意义,我国谁先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根据推断,这种文字,主要为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也是现在已知道的文字中,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然而他的重新现世,就差点遭受毁灭。中医中有种说法, 说龙骨其可以入药,有治疗咳逆、泻痢、便血的作用。当时被挖出来,就一直当龙骨使用,不仅熬药,有些还被磨成粉磨。

  • 用对人——兴旺发达;用错人——万劫不复。——观齐桓公用人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齐桓公的成语典故,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的思考和感悟

    齐桓公(公子小白)无论古今社会,事业的发展最主要的还要靠人才,在用人上如果用对了人,你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如果用错了人事业就得不到好的结果,甚至有可能万劫不复。下面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用人得失上,向大家展示一下用人方面启示。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公认的霸主,齐国是姜尚的后代子孙,齐桓公名叫小白,父亲齐

  • 封神有一商纣将领,若非十二金仙中有人能克他,差点独自灭掉西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封神榜十二金仙,封神中谁是纣王最怕的人,赵公明大战十二金仙

    渑池守将张奎共有两样赢人手段,分别是坐骑独角乌烟兽和地行术。独角乌烟兽;独角乌烟兽的厉害之处是在于它的速度奇快,只要拍一下它顶门上的独角,便能瞬间到达目的地,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渑池之战中,张奎就是凭借此坐骑接连斩杀包括黄飞虎在内的五岳兄弟,也就是所谓的“五岳逢七杀”。当然

  • 康熙祭拜孔子不愿下跪 大臣遮住一个字康熙立马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为什么喜欢拜孔子,孔子最美一句话,孔子临死前预言

    说起中国最伟大的人物,我想大家都会想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但是在西方人眼中,其实孔子才是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是公认的教书鼻祖,在他们眼中孔子就是教育的代名词,他也因此被雕刻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门楣上。[var1] 中国各朝各代对孔子都十分尊敬,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8月17日,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

  • 历史上的姜子牙有怎么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的父亲叫姜尚,是商朝末年的大臣。姜尚因忠心耿耿而被商纣王赐死,而姜子牙因年幼而被流放到了深山野林中。在那里,他得到了道士张果老的指点和传授,学习了占卜之术,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占卜师。当时的周文王正在集结力量,准备推翻暴虐的商朝,建立新朝代。姜子牙听闻后,毅然决定加入周文王的反商联盟,并在战斗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