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刘邦能从汉中夺取天下,而刘备却不能?不要怀疑我的话

为什么刘邦能从汉中夺取天下,而刘备却不能?不要怀疑我的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59 更新时间:2024/2/12 23:41:44

刘邦,我们都认识,他就是汉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从基层反叛的帝王,刘备则是刘邦的后人,也就是汉代的王族,有着根基,可是他们都来自汉中,为什么刘邦能够开创汉,并做了开国之君,而刘备,明明已经有了根基,为什么偏偏要窝在这个地方?现在,我们将会对他们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差异。

刘备与刘邦

说起自己的家族,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毕竟他们都是华夏的人,他们的祖先没有辉煌的历史。的确,就算是一个姓,也有很多皇帝,而且都有自己的帝国和王朝。

这种情况在古往今来不少,尤其是刘氏一脉,刘邦、刘备就是其中的代表。一方是从底层崛起,创立了大名鼎鼎的西汉,另一方则是以汉人后裔,以名号为根基,奠定了三国时代的蜀地。

虽然同为一国之君,可是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刘邦乃是中原的开国之君,也就是当年的太祖宗,刘备乃是三国之君,并非真正的君王,而是东吴与魏。

刘邦与刘备都来自汉中,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区别?要理解它们最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从他们的起步,对他们的创业历程进行剖析。

陈氏之争

刘邦的经商之路,大家都清楚,他从沛县一位“泗水亭长”起,就是为了争霸世界。一年前,他什么都不是,唯一的朋友,就是在沛县的萧何,还有一直跟着他的陆绾和范蠡。刘备崛起之初,他是一个落魄的汉人,拥有正宗的嫡系,又与关羽、张飞桃园三兄弟结拜。

他们所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一出生就是两个人。刘邦征服世界的那一刻,秦国就处于了摇摇欲坠的状态,那是因为大泽乡的农夫。相比之下,刘邦还是有点小聪明的,因此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还有那个时候最恐怖的人——项羽

和刘邦比起来,那个时候的他实在是太老实了,他根本无法和刘邦这样的老油条争锋,最终在乌江自杀身亡。项羽一走,刘邦就成了中原之主,其他国家都不会与他为敌,他必败无疑。

刘备所面临的敌人却是另一番景象。到了后汉时代,天下英杰层出不穷,智谋、武力、家世都有,像中山靖王家世这样的刘备,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他还面临着不少与他旗鼓相当的敌人。

我们所熟悉的敌人,是曹魏政权和东吴孙氏政权。这两位帝王,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们的智商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精明。更何况,他们身边有不少的幕僚,他们的力量都是相差无几的,这是一种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

刘备固然有诸葛亮那样的绝世谋略,可是东吴周瑜,曹魏的司马懿,都不是等闲之辈,他的敌人在刘邦面前,根本没有任何的胜算。抛开敌人和背景不谈,他们的手下也各不相同。在刘备时代,虽然有不少的诸侯,但人口太少,刘备一开始也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所以追随他的人并不多,谁都知道大树底下好乘风破浪,一上来就想要攀附更高的大树。

刘备一开始的时候,是觉得自己实力不够,手下的人都是在他的手下,然后慢慢的跟了上来。等他打下了根基,有了手下,曹操、孙策、孙权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也拿他们没办法。

至于刘备的那些手下,之前就已经分析过了,比如将军,比如赵云,比如曹操,比如司马懿,他们的力量应该是势均力敌的,如果不是蜀国的话,刘备很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皇帝。

讲到刘备,讲到刘邦。刘邦就像刘备,他在军中并没有太多的才能,也没有太多的政治才能,更多的时候,他的部下都会给他一些建议,可是刘邦的部下呢?正是韩信,“兵仙”,萧何,以及大名鼎鼎的儒学智者张良

刘邦麾下的那些大臣,每一个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的修为根本无法和勿乞相比。更何况当时的情况,秦久矣,陈胜吴广都是一夜之间销声匿迹,项羽更是一脚将秦国踩在脚下,最终只能和项羽一战。

刘邦麾下人马众多,又懂得用兵,人多势众,根本不怕项羽的突然袭击,他全神贯注的战斗,再加上韩信等人擅长指挥,战事的概率很小,他从汉中夺取天下,本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天时地利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结论

刘邦与刘备都是刘的姓氏,刘邦在沛县不过是一个小喽啰。刘备是汉代王室的后代,他的出身和身份都是正当的。不过,仔细一算,他们的实力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刘邦为了争霸,可以说是物尽其用,可是刘备那个年代,他虽不缺少地利,却始终没有刘备那样的风水宝地,于是刘邦从汉中出来,就连闯五道关连杀六将,当上了汉之王,刘备却在蜀国做了一国之君。

看来,有的时候,光靠自己的勤奋是不行的,你得不断地去揣摩这个世界的形势,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当今的社会,一个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其中的漏洞,并不断地去做,最终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更多文章

  • 孔子“遗产”真强大,福荫子孙2000多年,77代子孙出生就是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孔子的子孙后人的现状,孔子的优秀后代,孔子家族真实历史

    1920年2月23日,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成出生。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更是创造了儒家学派,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文化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孔子也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对教育及文化的巨大贡献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财富,也是他留给自己子孙

  •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题目中所说的“刘邦仅仅据有汉中,刘备的地盘大得多”,并不准确。实际上,刘备和刘邦的地盘差不多。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一带。张良贿赂了项伯,又替刘邦求得了汉中郡,这样刘邦就拥有了汉中和巴蜀。 仅从领土面积来看,刘邦的汉国并不算小国,刘备的蜀汉并不比刘邦的汉国大多少,两个政权可

  • 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座,张随口开了个玩笑,几天后被韩派人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1932年,张学良在北平召开各省将领军事会议。韩复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间隙,他携夫人纪甘青专门拜会张宗昌。张宗昌欣喜不已,设下宴席款待。韩复榘在席间表现得很是豪迈,在此之前两人在会议间,经撮合义结金兰,张宗昌年长所以被奉为大哥,双方相见恨晚。宴席结束后他们又相约一起看戏,张宗昌来得晚了一些。出

  • 秦国为何愿意用15座城池,去换一块和氏璧?其实背后另有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氏璧是赵国给秦国的吗,秦国如何得到和氏璧的,和氏璧在哪个秦国

    而在这期间根据事件也演变出了许多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完璧归赵等等。”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的由来,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运用计谋成功的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被后人称为完璧归赵。但到了时代变迁的今天,却有学者指出蔺相如的这招完璧归赵愚蠢至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为什么刘禅归顺能封公,孙皓只能封侯,背后差距的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禅和孙皓是怎么死的,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大,刘禅和孙皓谁强

    刘禅很满意他投降后的生活,刘禅投降之后被封为安乐县公,如果按照邓艾的意见是封为扶风王,以此来利诱东吴投降。当然最终邓艾以谋反之罪被诛杀,刘禅到达魏地之后被封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对于刘禅这种胸无大志,得不且过之人,

  • 孙膑最后一计,田忌舍弃不用后,为何孙膑会从此神秘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忌与孙膑的结局,齐威王田忌孙膑故事续写50字,田忌赛马中田忌和孙膑的人物特点

    在古代之时,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往往可以决定一个时代,此时必定要提起一个姓氏,孙。先有孙武撰写“孙子兵法”,被誉“百世兵家之师”;后有孙膑写“孙膑兵法”,马陵之战名震天下。孙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坎坷,他曾经受人迫害,逃到齐国之后得到重用大显身手,一战名震天下,也成就了田忌在齐国的地位。然而,孙膑献给

  • 探访河北“战国第一城” 与雅典同时代的“世界级名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东周”城市考古孤例根据专家考证,商末已经出现最早的邯郸城,邯郸兴起于商代后期,在涧沟遗址出土了贝作为产品交互活动中的初期货币形态,说明当时邯郸已经具备一定的早期城市雏形。邯郸作为城市名字,比较明确的是春秋时期。考古资料证实赵王城是都城邯郸的宫城,大北城是旧城,与赵王城构成了双城格局。赵王城由东城、

  • 韩信临死前,大喊三个字,如今已成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是有远大抱负的人,他是有理想的人,虽然最后他的下场凄惨,但辩证的来看,从某方面来说他仍然是赢家。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生活的窘迫让他成长之路注定要遭受更多冷眼与不公平的待遇,一群人以取笑韩信为乐。其中的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看着魁梧,又带着你的配剑,但我料定你胆子很小,如果你

  • 司马懿“养三千死士”,如何才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实在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但没想到三国时代竟然是以天下终归司马氏而落幕,魏蜀吴一统天下的愿望,终究化为了一滩泡影。司马懿的后半生也极为精彩,即使在朝中位高权重,但没有一位皇帝完全信任他,以至于到最后只能以装病退出朝堂保全自己。但没想到装病后的司马懿暗地里培养了三千死士,蛰伏多年发动更高平陵政变,诛杀了权臣曹爽一族,夺取了曹魏

  • 中国史上“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诸葛亮未进前五,谁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自古以来便信奉鬼神之说,古时的诗词歌赋中更是对鬼神的形象进行了诸多的猜想和描写。除此之外,鬼神话本小说更是在清代以后极为流行(以《聊斋志异》为首)。迄今为止,鬼神是否真的存在,还没有人能证明,但人间存在着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却是事实。面对这些现象,我们通常会告诫自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始终对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