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灭绝国外,消除其对东亚隐患计划为啥不被采纳

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灭绝国外,消除其对东亚隐患计划为啥不被采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4/1/18 1:51:50

事实是这样吗,持这一种观点的人,对事情看法是太理想了。事实上,我们观看晚清政坛形势,慈禧太后是不可能采纳湘军名将刘长佑的灭绝国外计划,国外在东亚的崛起以及打败大清,也是必然。

一 刘长佑灭绝国外计划的由来

我们看看湘军名将刘长佑的来历。他虽然不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湘军领导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有名,却是靠着组建地主武装,以及镇压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太平天国、天地会和农民起义军发家。

由于刘长佑对清政府的“剿匪”有功,清政府也是令他官场亨达,从两江总督、云贵总督,一直担任直隶总督等高官职务。因此,从历史正义性角度来说,刘长佑可谓是站在农民起义军的对立面,一心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反动”的历史人物。

不过,刘长佑也曾经提出一项主动灭亡国外的计划,主要是为了遏制国外侵略扩张的野心。这一项计划提出背景是在1881年,起源于国外强占大清的藩属国——琉球群岛。

众所周知,琉球一直都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在1372年明太祖开始,琉球就开始向中国朝贡,认同与中国藩属国的地位。由于对中原王朝朝廷的向心,这也使琉球的皇宫都是坐东朝西,就是朝着中国首都京城的方向。

清朝时候,琉球也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1872年,国外看中了琉球在太平洋航道的战略价值,先是宣布琉球群岛是属于他们的“内藩”,也就是属于国外的国土。

之后,国外在1875年,强行用武力占领了琉球群岛,并且把琉球的清朝年号废除,强行改制为国外的明治年号,禁止琉球对清朝朝廷进贡。在1979年,国外把最后一任琉球国王尚泰拘留在国外的东京,并且擅自主张把琉球改为属于国外管辖的冲绳县。

当时,琉球为了抵抗国外野蛮的侵略,请求清政府帮忙。如在1879年,一群琉球国旧臣来到大清朝廷请愿,琉球的使者林世功以身亡请求大清政府出兵。

可是,当时软弱的清政府只是对国外表示外交上的抗议,以及严正的抗议,但是,任何抗议的行动,国外却是纹丝不动,依然加大霸占琉球群岛的步伐。

国外独占琉球群岛的行动,当时直隶总督刘长佑看到了国外侵略亚洲领土的狼子野心,以及国外崛起的实力。刘长佑当时仔细研究过国外,发觉国外在明治维新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觉得小国外不会再是古代的“倭国”,更敏锐感到国外军国主义的野心,朝鲜、中国都是下一步目标。于是提出趁着国外羽翼没时尚,就把国外消灭,避免国外进一步侵略和扩张。

有些人认为,刘长佑在1881年提出的计划,如果清政府采纳,肯定就没有后来的国外领土扩张和侵华战争,一战二战都不会有国外的身影。理由在于当时国外刚经历明治维新,虽然国力获得一定程度发展,却都在萌芽之中,没有积累侵略的战争经验与勃勃野心。那时候,乃是消灭国外的最佳时机。

二 清政府的封建保守思想,拒绝采纳刘长佑的建议

但我们看,清政府也是不会采纳刘长佑的建议,因为不想也没实力。所以,即使刘长佑提出当时消灭小国外的机会,清政府也是把握不了。

我们从一个历史事实看到,在国外明治维新开始的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也逐渐超越了中国。在1877年,距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还有十七年,这一年国外开通了京都-大阪-神户的铁路,这也是国外开通的第二条铁路,国外天皇也亲自乘坐这一条铁路,以国家元首的身份鼓励国外修建铁路,借此提倡国外的工业化。

可是,就是在这一年,清政府官员以28万五千两白银的价格买下了英商私筑的上海吴淞铁路之后,却借着破坏风水的名义拆除铁路。可以看到,清朝朝廷官员与统治者都是毫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进取心,持着都是保守、落后与腐朽的封建思想。

所以,可以看到国外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明治维新,已经是超过了大清主持的中国,甲午战争只是差距显露的导火线。刘长佑在1881年提出的灭亡国外计划,也只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清政府不会采纳,也不敢采纳。

三 苟且偷生的清政府,也不会采纳计划

实际上,我们从近代晚清与列强的战争中可以看到,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是不敢采纳刘长佑灭绝国外的计划。我们看到,清朝与列强每一次战争爆发的时候,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收复新疆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在战与和之间保持摇摆不定的态度,从来没有举全国之力背水而战。更没有一个条约,是战争打出实质性的失败结果签订的。

在此,可以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都是清朝都没动出精锐部队。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清政府糊涂做出对世界列强宣战的糊涂决定,结果却是朝廷类似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都等高层精英做出了拒绝对西方列强开展的决定,这样也使战争变为一场小规模与局部的战争。

又如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如李鸿章说的,不是中日两国交战,却是李鸿章麾下的淮军与国外国正在交战。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为了避免洋务派势力太强大,就让学习西方工业化的全国性洋务运动变为一种各自为政、任其发展的地方性工作。

由于一盘散沙,使当时强过国外的军事工业、陆军工业、海军工业,都很难转化为战胜国外的综合国力。在甲午海战之前,参战的海军、陆军、兵工厂都处在各个官员“军阀割据”的状态之中,由于各自为政,自然也很难对抗当时国外的海军与陆军。

慈禧太后与满清贵族精英不愿意如二十世纪中国抗国外侵略一样,举“四万万中国人”之力背水一战,这一切主要还是在于满清贵族苟且偷生的思想。当面对列强侵略的时候,这些满清统治者只想着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满足列强们狮子口大开的贪恋欲望,然后追求自保,苟且偷生过着自己的荣华富贵日子。

最为典型的,就是甲午战争爆发时候,慈禧太后依然过着自己六十大寿的生日,花费将近一千万两白银。当时,国外要买强大的海军军舰吉野号时候,天皇每天只能吃一碗饭,天皇的皇后都把自己的首饰捐了出来。

可是,大清统治者却如此铺张浪费,可以看到清朝统治者只是想得过一天算一天的富贵日子。作为统治者如此毫无进取心,为着个人私利苟且偷生,怎么率领国家战胜列强,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呢?所以,刘长佑提出灭国外的计划,满清统治者为了自保与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是不敢采纳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琉球旧臣在满清朝廷面前身亡,请求清政府救国的时候,清政府也只是外交上强烈抗议,声大雨小,毫无实质性行为,眼睁睁看着国外吞灭琉球,可以看到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我们也必然推测,满清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发兵灭掉国外的。

所以,在光绪七年九月十七日,也就是在1881年,刘长佑把消灭国外计划的《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上奏给了清廷。当时日薄西山的晚清朝廷自然也是不做任何考虑,把这一计划耽搁在一边。

结语:

我们要知道,满清本来也是关外的少数民族,入关统治中原也只是想如地主一样,霸占中原富饶的土地过上地主般的生活,如乾隆时候拒绝接纳国外使者马尔噶尼的先进科技与工业品一样,满清统治者毫无奋发进取图强的思想意识,自然缺乏国外明治维新统治者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所以,我们也别幻想湘军名将刘长佑灭绝国外计划真的实现,小国外军国主义祸害东亚的历史就此不会出现。近代满清的苟且偷生与国外的奋发图强,决定了国外在甲午战争之后胜利,以及取代大清成为东亚霸主是历史必然。

更多文章

  • 战功显赫的多尔衮死后被鞭尸,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多尔衮简介和死因,历史上的多尔衮之死,历史记载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少年得志的多尔滚在努尔哈赤死后,得宠于努尔哈赤的多尔衮,本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之人,如今却被皇太极代替,内心的不甘是可想而知,但多尔衮通过卓越的战功,逐渐的获得了皇太极的信任,以此来等待时机。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即位,因为皇太极死后与多尔衮争夺地位最大的对手,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豪

  • 曾国藩识人术:这3种情态皆是小人,不可深交,以免惹祸上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国藩看人识人八句话,曾国藩看人的五大原则,曾国藩识人术3个方面看一个准

    在我国古代圣人极多,孔子、孟子、荀子等,比比皆是,但在近代,被誉为我国圣人的只有一个,他便是曾国藩。他位极人臣,身居高位却独善其身,就连死后也是光荣无限,谥号为“文正”。他的智慧和成就无人能及,代表作为《冰鉴》,其中最厉害的相人之术就记载于其中,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唯有保证高质量的社

  • 满清龙脉和宝藏压根不存在!揭秘大清王朝如此宣扬的真实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龙脉十二峰图片,满清龙脉,河南周口龙脉分布图

    同年,李自成战败被杀,由汉人统治的明朝正式宣布灭亡,中原开始由满人接管。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此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大清王朝来了!一个政权的兴起,就代表另一个政权的消亡,每个朝代更迭的时候,都会有企图复辟上一个政权的野心家出现。这就是当权者所谓的反贼,对待反贼他们的态度是坚决的,那就是斩草除根。更何

  • 清朝灭亡以后,百万清军残部去了哪里?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灭亡后130万清军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百万大军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百万清军都去哪

    在朝廷更迭的时代里,旧王朝的臣民,或者是宗室贵族,这些人基本上在朝堂更迭的时候成为刀俎鱼肉。这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旧王朝的士兵,在旧王朝还没有覆灭之时这部分人可是新王朝的对手,不过大多数在旧王朝覆灭的时候,这些士兵基本上就选择投降了。历史上比较特殊的是,当年 在与赵国进行长平之战时,他没有

  • 清朝老照片:为何这些嫔妃都很“丑”?那是因为你没见到过漂亮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而论起清朝的审美,即便是著名的仕女图当中同样是病态的审美。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内忧外患,令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当时鸦片泛滥,令无数百姓染上毒瘾,又不允许汉族习武,穿着的也都是颜色单调的服装,怎么可能拍出好看照片呢?而当时众多百姓认为相机会把人的灵魂带走,拍照的人更是被称之为去

  • 清朝被推翻后,为啥没有杀掉溥仪?专家: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灭亡溥仪有多厉害,清朝皇帝溥仪真实图片,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对于溥仪所做的一切,我们还要从他进宫那一刻开始说起,溥仪进宫之时只有三岁,自己太后活着的时候,溥仪根本没有权力亲政,此时他就已经是一个傀儡。当慈禧太后死去之后,溥仪的年纪依旧非常小,没有任何亲政的能力,显然清朝的灭亡和溥仪没有多大的关系,导致中国落后和溥仪更沾不上边。战争结束以后溥仪还被关在监狱中整

  • 清朝常将囚犯发配至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神秘的披甲人是何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披甲之人为奴,清朝对披甲人的评价,清朝流放犯人的宁古塔

    因为一旦被发配边疆,就要长途跋涉几千公里,在古代没有汽车的情况下,徒步走几千公里,能不能活着到边疆就是一个问题,就算能侥幸走到边疆,在那极苦极寒的日子里,简直生不如死,好似人间地狱。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他们也有着一套流放边疆的处罚机制,我们时常在电视剧里听到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那么这

  • 清朝罕见老照片:八国联军街头横行,酷刑之下没人能坚持3小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清朝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近几年来,以清朝为题材的清宫剧不计其数,而往往我们能够在其中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清朝的底层百姓日子非常清苦,甚至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和我们所看的清宫剧大不相同,而无论历史文献还是影视剧中所展现的康乾盛世,实际上只是人口增

  • 清朝没纯净水,慈禧也不喝白开水,那她喝什么水?只喝这3种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河水随着农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浑浊。自然就不能喝了。于是百姓的主要用水就变成了井水。要说慈禧太后,那是清朝末期掌控着朝廷命脉的人,慈禧太后的后半生荣华富贵,吃穿住行都讲究排场,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位权倾朝野的女人,喝的是什么水。古代又没有纯净水,而我们知道那些皇亲贵族们对吃的喝的那是比现在的人都要

  • 清朝最后一个被凌迟的人,当众调戏慈禧太后,被割3784刀面不改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随着康小八势力的不断增强,他竟将主意打到了朝廷身上。有一年,康小八准备下山打劫,正好得到了朝廷的押钞车要路过这里的消息,因实力暴增而自信心爆棚的他打起了运钞车的主意。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清政府在得知康小八要劫运钞车的消息时,就请来两名武师亲自押运,最后,康小八不敌两人而被抓。因康小八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