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赵国名将李牧和其他知名的将领一样,都做到了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程度。但是,李牧有一点与其他将帅大为不同,那就是他对属下做了这个一条特殊的规定:发现匈奴兵来袭击,要立刻退回营区自保;有胆敢去捕掳敌人的,处以斩刑。
正如他所规定的那样,每次匈奴来了,赵军只要看到了烽火报警,立马就退入营垒坚守,从不出来迎战。这个做法好处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李牧守卫边境这几年,赵国的人马和物资基本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损失。而缺点就是,不仅匈奴认为李牧胆小怕事,甚至连边境的士兵都觉得跟着李牧太窝囊了。
这件事不知不觉就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数次责备李牧,而李牧却屡教不改,脾气那是相当的倔。按照李牧的性格,哪怕赵王亲自过来边境骂他,他都不听你的。结果赵王很生气,直接换了个人接替了李牧在边境的职位。
[var1]
结果李牧走后,新来的将军为了表现自己,每次匈奴来犯,他都马上率领赵军出击。虽然赵军打的爽了,每次都取得了胜利,但是弊端也显现了出来,那就是赵军的损失和伤亡越来越多。最后,甚至赵国边境已经无法正常耕作和畜牧了,补给成为了大问题。
事情如此发展,完全出乎了赵王的预料,于是他不得不请李牧官复原职,继续为赵国守卫北方边境。然而李牧倔劲儿又上来了,对赵王说:“大王一定要戍守边防,就得答应我仍采取从前的做法,我才敢从命。”赵王为了边境着想,也只能答应了他。
李牧官复原职后,边境的制度又回到了老样子,匈奴依旧不时来犯,但是李牧依旧在营垒坚守,不给匈奴任何机会。士兵们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李牧的做法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不影响后勤补给,每天都有足够的粮食吃。但是匈奴却不知道情况,仍旧认为李牧是个胆怯的人。
[var1]
时间久了,赵国边境的官兵开始觉得腻烦了。每天日子过的这么滋润,却没有任何用武之地,那当士兵还有意义吗?于是各个想着出战,继续在战场上与匈奴厮杀。
这时候,李牧也觉得出战时机差不多到了,于是精心选择了一千三百辆兵车,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漫山遍野。
没多久,匈奴得到赵国在边境大量放牧消息,于是决定过来劫掠。这次匈奴来人不多,试探性的进攻赵军,但是李牧假意败走,故意把几千人让匈奴活捉去。匈奴首领单于听说这个消息后,觉得李牧真是个废物,于是立马组织兵马,想入侵赵国腹地掠夺更多的资源。
单于的部队打来后,争先恐后的往前冲,都准备多杀几个赵军来展示自己的威猛,并且洗刷之前在赵国边境战败的耻辱。而李牧的部队则给匈奴让开了一个口子任其进入,然后再从两侧左右包抄。发觉被包围的匈奴大军顿时慌乱起来,赵军则趁此机会大杀特杀,直接干掉了匈奴骑兵十几万人。
[var1]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李牧的计划远不止于此,他志在彻底解决赵国边境匈奴带来的隐患。李牧趁着匈奴元气大伤的机会继续向北进军,一路上灭了衤詹褴,打败了东胡,并收降了林胡,为赵国边境带来了十多年的安定。唯独可惜的是,匈奴的首领单于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