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间段。可是看到这儿,大多数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叫做“春秋”呢?和历史上有名的著作“春秋”是否有着些许联系呢。还别说,这两者之间还真的是有脱不开的关系。
[var1]
要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已经多达一百四十多个,而其中权力较大影响较强的却只有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和鲁国这五个国家。齐国的实力那都不用说,作为西周功臣姜子牙的封地,它也是第一个产生霸主的地方,和它截然相反的是秦国,它是最后才建立自己的诸侯国的国家。而关于晋国和楚国,作为周氏家族的封地,势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觑。不过这几个国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属鲁国。
鲁国率先开始挑战周皇室权利,他们尝试自己写历史了!鲁国不敢明目张胆的叫《史》,就起了个及其个性的名字叫《春秋》,这是鲁国反对中央皇权的表现,也是周皇室走下坡路的开端,所以现在只能看到鲁国史和完整的周代历史,将这个时间节点定为春秋,同时也是周皇室衰落的起点。
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春秋》再加以整理修订,使之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var1]
以上就是关于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的详细解释了,感兴趣的朋友们还可以自己去寻找相关资料,相信会得到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