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实行海禁,为何闽海士大夫或明或暗地反对?

明朝实行海禁,为何闽海士大夫或明或暗地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23 更新时间:2023/12/4 20:13:47

当时的闽海士大夫,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此项海禁正也并不是很赞同。在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的两方面纠缠之下,明朝的海禁政策也在不断的时宽松,时严格,体现出当时最主要的社会特点。

一、明朝实行十分严格的海禁政策,对海外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保证朝贡贸易繁荣的前提之下,明朝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海禁政策,用以维护当时的朝贡统一途径,同时也是为了抑制海上的敌对势力。在颇为严格的海禁政策的影响之下,当时闽海那边的海上贸易,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1、为了抑制海上敌对势力,明朝统治者坚决实施海禁政策

在明朝初期,明朝就已经制定了严令禁止海上贸易的国策,而这项政策的制定,也与当时的政治势力有着一定的关系。

初期的明朝,实际上面临着一支比较强大的政治敌对势力的威胁,那就是之前的张士诚部。为了减少这股割据势力对于明朝边界贸易的影响,也为了分裂沿海地区和割据势力,海禁政策成为明太祖的首要推行国策。

也正是因为这股势力只在东南沿海地区盘旋,所以明太祖制定的海禁政策,也只针对福建沿海那边。之后的统治者,也同样遵守此项国策,在《明世宗实录》当中就有记载,“御史以旗议福建滨海居民每因夷人进贡,交通诱引,贻患地方,宜严定律例。”可见,当时的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东南沿海地区。

明朝海上贸易

2、在海禁政策之下,福建海上贸易受到冲击,并形成私贩势力

受到每位统治者推崇的海禁政策,在阻挡割据势力的同时,却也对明朝的海上贸易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在官方明确禁止了海上贸易之后,部分福建贸易商人,开始走私贩之路。

“靠海吃海”的福建贸易商,在禁海政策的影响之下,不得不开始走向私贩之路。私贩活动在明朝之初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私贩活动规模并不大。

但随着海禁政策的越发严格,私贩势力规模也越发扩大,甚至形成了较大的私贩贸易集团。在私贩集团当中,

既有因为海禁政策而不得不转向私贩的贸易商,也有部分与贸易商进行勾结的朝廷重臣。

这两股势力的交织,使得当时的私贩集团势力庞大,甚至对当地政府的势力范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此看来,海禁政策不仅并没有解决沿海地区的势力割据问题,反而还加快了私贩势力的形成,对于沿海地区的政府行政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由于身处地理环境的影响,闽海士大夫多对海禁政策存在疑问

正是因为海禁政策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所以当地的闽海士大夫多对此项政策存在一定的疑问,一是受到身处环境的影响,二也是出于他们的利益进行考虑。

1、对于海禁政策,当地的闽海士大夫多持否认态度

大部分当地的闽海士大夫,都是对当时的海禁政策持反对态度。比起从政治方面考虑,他们会更多地从当地的商贸环境和特殊地理因素来进行考虑。与政府从政治方面来进行考虑对比,闽海士大夫对这一点也提出了疑问。

他们认为海禁政策并不会有效地制止倭乱,并且尝试各种方式来与统治者进行讨论。因为统治者将倭寇祸乱的主要原因全部归于海上贸易,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进行限制。而当地的闽海士大夫,由于能够直接接触到海上贸易活动,与当地的倭寇接触也比较紧密。他们对于商贸活动的认识,则会更加开明一些。

在史料当中,也有记载他们的发言,“嘉靖二十年后,海禁愈严,贼伙愈盛。……光头辈然后声势蔓衍,祸与岁积。今日之事,造端命意,实系于此。夫商之事顺而易举,寇之事逆而难为。闽之海禁不宜严亦以此。”从他们的商贸思想来看,他们对于当时的海上贸易活动反而是支持的。

2、出于经济和军事双方面因素考虑,闽海士大夫多支持开海政策

闽海士大夫之所以会如此支持海上贸易活动,具有十分开明的商贸思想,主要是出于军事和经济双方面的因素考虑。

首先是在经济方面,海禁政策实际上是会影响到政府的税收的。贸易越繁荣,政府税收收入也就越多。据史料记载,由于隆庆年间对海禁政策有少许的放宽,使得当年的税收额度直接增长了一万七千多两。而这批税收额度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政府官员,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出于这方面考虑,他们对于海上贸易活动是非常支持的。

其次就是军事原因,他们并不认为开海会带来倭寇祸乱。在很多官员看来,当地人在官方视野之下参与海外贸易,总比私自进行要好得多,也更好地进行管理。甚至对于某些倭寇集团来说,如果官方能够允许进行海上贸易,他们也不会在私下进行,毕竟还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于官员来说,这种官方的开海,也确实能够便于管理沿海的居民和倭寇势力。

三、总结:

出于政治原因考虑,明朝推行了十分严格的海禁政策。而严格的海禁政策在实行之时,不仅对沿海的贸易活动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对沿海的地方官员对地方事务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环境之下,沿海的闽海士大夫阶层,普遍不支持禁海政策,反而是拥有着相对开明的商贸思想,并且能够站在民众的立场之上来进行考虑。但在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当中,闽海士大夫的商贸思想极少能够影响到中央,故明朝还是实行了多年的海禁政策。

参考献:

1.《续文献通考》

2.《晚明大变局》

3.《明经世文编》

更多文章

  • 清朝九子夺嫡康熙向胤禛要了一样东西胤禛心想皇位稳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时候皇位就是权力的顶端,是所有皇子和有野心的起义军首领最向往的位置,为了争夺皇位而引发的一系列的事件,都让人感到惋惜,即使是早早就册立太子,也还是会有很多皇子想要取而代之,因此我们也常说皇位是被血肉铸就而成。在清朝的时候,最有名的就是九子夺嫡的事情,康熙对于这件事也并没有过多的干涉,他认为皇子

  • 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抗倭的后台老板胡宗宪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胡宗宪为啥要保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俞大猷与戚继光谁厉害

    在嘉靖年间任官,这是胡宗宪的最大悲哀,因为嘉靖年间的名臣,无一不是极尽心术的家伙,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严嵩、徐阶,这两人能力能说不强吗,那是相当的强,但问题是,他们每个人都劣迹斑斑。严嵩年轻时也向往正义,后来一步步沦为奸臣,匍匐在嘉靖的脚下做尽坏事。徐阶在严嵩和嘉靖面前八面玲珑、小心翼翼,他能教出好学

  • 康熙的前四个孩子都夭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夭折的几个孩子,康熙救母秘史,康熙后宫的四对姐妹

    古代的人都是非常注重传宗接代的,以至于断章取义,动不动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皇室,为了继承皇位,一般将子嗣的生育和国政拉成一条线,并驾齐驱成为皇帝必要要抓紧的两件重要事情。康熙皇帝在八岁(虚岁,实际年龄可能在六岁左右)登基之后,他的祖母孝庄就已经在盘算着怎么巩固康熙皇帝的位置。这最后的一个方

  • 司马光砸缸人人都知道,但是砸缸的是司马光,掉缸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国家的孩子从小就需要读书,读书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小编觉得上语文课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为语文老师知道的东西都非常多。每次涉及到历史的时候,语文老师总能够口若悬河的跟大家讲好久,这样的课听起来非常的有意思。小时候我们学习的课文中有一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的,大家对那篇文章都印象深刻,不仅感

  • 乾隆为何要抢刘墉的媳妇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的媳妇是六王的女儿,名叫夏尔。这个说法是出现在《宰相刘罗锅》电视剧中,而且剧中乾隆还和刘墉抢媳妇,是刘墉的“情敌”。按照辈分来算,六王是乾隆的叔叔,也就是康熙的第六子,而六王的女儿霞儿就是堂兄妹的关系,按照传统,近亲不能结婚,乾隆的大部分妃子都是为政治产生的联姻,乾隆和霞儿这样的关系更不可能结婚

  • 陆游为何被母亲逼迫休了唐婉?一段惨白世故演义成的诗意浪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陆游与唐婉钗头凤全文,唐婉死后陆游后悔么,陆游与唐婉完整版

    唐婉的原因:女子无才便是德,那如果女子有才呢?即便不能算无德,却也不算有德。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说,“好女人的标准并不是被人称赞,而是不被人谈论”。在这个问题上,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都一样。当然,一个有才还不够,但再加上一个门不当、户不对,这就可以构成唐婉的原罪。陆游祖父陆佃做过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宰相

  • 乾隆皇帝去世之后,嘉庆是如何对待乾隆女人的?拒绝接手年轻小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虽然是历史上的风流皇帝,但他在年老之后并不太好女色,他的妃子贵人基本都是年轻时候纳取的;而且乾隆皇帝活了88岁的高龄,那些后宫女人也没几个岁数能超过他,据历史记载的活到嘉庆皇帝年间的大概有10位左右。而嘉庆皇帝子在历史上的名声还不错,他不像李世民曹丕仁妻控,嘉庆对那些小妈也是比较好的,让她们

  • 北宋被西夏吊打的原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却是最差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与西夏的三大战役,七下历史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北宋辽国西夏金国关系

    从公元1040年到公元1042年,北宋和西夏进行了三场大规模会战。三场会战中,宋军场场败北,西夏场场完胜。而且,西夏人打的全是歼灭战。我们可以说弱宋无能。但粗线条的勾勒,解释不了细节,也解释不了趋势。因为在公元1043年,三连胜的西夏,却主动向三连跪的北宋称臣求和了。前一年还要饮马渭水、誓取关中,转

  • 清朝第一个状元,与年轻的太后睡觉,风生水起时却告病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第一名状元名单,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字迹,清朝的四大状元

    古代的阶级固化是非常严重的,各大世家门阀之间几乎将权力垄断,出身贫贱的百姓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便是通过科举获得名次,然后加入官僚队伍,分得一点权力,而后慢慢获得更大的权力,以此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吕宫便是寒门学子中的一员,也是想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莘莘学子之一。他所处的正是

  • 清军入关,明朝为什么不能守住半壁江山?因为缺少这件要命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军入关与明朝灭亡,南明为何不能保住半壁江山,朱元璋半壁江山

    在说这件东西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晋朝和宋朝相对于明朝的优势吧。公元317年,西晋王朝在少数民族的连续攻击下宣告灭亡,北方成为胡人的天下,晋朝宗室司马睿在王导和王敦的拥护下在江南称帝,建立政权,史称东晋。东晋是在晋朝被少数民族攻灭之后在江南建立起的偏安一隅的政权,虽然地盘小了点儿,却是晋朝的延续,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