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为何张仪却能全身而退?

同为秦国功臣,商鞅和白起都不得善终,为何张仪却能全身而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90 更新时间:2024/1/24 8:52:34

纵观古今英雄贤才,多少人一世英名,曾经也是建立不朽功绩,只不过他们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善始善终,有的可能主动退隐,或者是被贬官回乡,而有的命运没有那么好了,他们因为功高盖主,或者是被奸人陷害,最后身死殒命,甚至是惨遭灭门。

就比如秦朝时期的功臣商鞅白起,他们二人都未能善终,不过让人好奇的是,张仪也这二人同为朝中权臣,为何张仪到最后可以全身而退,反观商鞅和白起结局简直不要太惨,有如此差别的结局究竟有何原因呢?

[var1]

杀神白起,被下令自尽而亡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一代名将白起,白起在古代有着“杀神”的称谓,这个称谓可不是对他的夸大,或者是一种赞颂,而是白起曾经确实是屠杀了太多的敌军,就比如长平之战,白起用计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兵,外加其他的一些战役,由白起引起或是所杀的人多达百万有余,纵观整个封建王朝历史,能有几人可以与之相比,杀神之称自然也是不足为过。

当然,白起的出现也让秦国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其他的诸侯国不敢轻易招惹,可是没想到后来秦王居然下令赐死白起,而白起身为臣子不能违抗王名,只好自尽而亡,那这样一代名将,秦王好端端的为何要杀他,这岂不是自损实力?

[var1]

孰不知这也不能全怪秦王,一来是白起功高盖主,他所建立的功绩以及在秦国的威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还手握重兵,这换做是任何一位统治者都不得不有所顾虑,怎么可能不担心手下的将领造反,所以除非白起主动退出或是让出兵权,要不然秦王肯定会针对他。

二来就是白起这个人恃功自傲,对秦王缺少该有的尊敬,总是当面顶撞他,在秦军企图乘胜追击去攻打赵国时,白起深知不可能取胜,于是直接指出秦王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他他的,赶紧撤军才是对的,与此同时,恰逢白起生病,无法参战,一直抱病在家静养,秦王多次召见白起都拒不从命,这让秦王以为白起公然违抗命令,最后才选择下令将其赐死。

[var1]

其实白起死的是很冤的,他从来没有想过造反,却不成想被人诬陷,这致使秦王越发猜忌他,外加他三番五次顶撞秦王,自身不懂得调和君臣之间等关系,这也就引起了秦王的不满,多重因素下终究会被清算。

商鞅变法,惨遭五马分尸

其次就是秦国的功臣商鞅,他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等,同时也是法家代表人物,后来几经辗转来到贫瘠的秦国,最开始的时候秦国即便作为老牌诸侯国也已经不复当年辉煌,再加上地理位置不好,土壤贫瘠,民风尚未开化,一度走下坡路,而商鞅到来之后说服了秦孝公去按照他的方法进行改革。

[var1]

就比如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实现军功爵制,进一步完善私有制,统一国内的度量衡等等,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这让秦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实力靠前的国家之一。

毫不夸张的说,商鞅就是秦国崛起和复苏的救命稻草,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秦国的壮大,可是这样一位功臣同样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在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商鞅惨遭杀害,戏剧性的是,他也死在了自己制定的酷刑之下,被定以车裂之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五马分尸,那商鞅究竟做错了什么遭受这样的结局呢?

[var1]

首先就是商鞅变法虽然对改善秦国很有帮助,堪称伟大的改革,可是他的很多变革措施极大的触动了上层贵族阶层的利益,就比如军功爵制,原本的贵族无法继续沿袭世袭制,必须依靠实力和战功才能保住自己家族或是自身在朝中的地位。

再就是采用严刑酷法的方式致使很多人遭受酷刑,而其他人也是望而生畏,他们自然会把这种怨恨归结到商鞅身上,要不是他的出现,这些贵族也不至于面临这么多问题。

[var1]

再就是商鞅个人在后来因为得权得势,在朝中越发的高傲,要是秦孝公在还好说,可是秦惠文王的继位就让商鞅失去了依靠,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换代了,商鞅还不知收敛,依旧追求权势必然遭受打压,没想到最后悲惨落幕。

张仪连横合纵,明哲保身

与前两人相比,秦国功臣张仪就比较好命了,他不但没被清算,还全身而退,那他又是为何得以善终呢?原因很简单,张仪提出来的很多策略并不针对国内的贵族阶层,而是针对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

就比如他所倡导的连横合纵之法,主要是为了统一六国,而他本人虽然担任相国的角色,但是更多的是负责外交事宜,平日里经常去别的诸侯国进行交涉和游说,所以他没有什么实权,更不会威胁到皇权。

[var1]

除此之外,张仪游说各国期间,让秦国获利之余,又与各国交好,此时的他是以一个谋略家的眼光去对时局进行把控,为自己未来留有退路,再就是张仪不是那种重视权势的人,不会被利益蒙蔽双眼,在秦惠文王去世后,他深知秦武王暴戾的秉性,肯定是容不下自己,于是乎他放弃自己在秦国所有的身份地位,连忙出逃到魏国,这才得以全身而退。

结语

所以总的来说,张仪能够明哲保身是他懂得审时度势,不迷恋权力,也不得罪贵族阶层的人,他也更会把握机会,关键时刻该撤就撤,而商鞅和白起就做不到这一点,一旦得势就难以放下,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谁都有欲望,谁不想一直向上走,在利益面前很难经得住诱惑。

[var1]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借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是要将目光放长远,同时也要兼顾他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排挤,最终实现人生的顺畅和成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谈谈开放包容的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唐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世界眼中的唐朝

    唐朝社会中出现的开放风气其形式之多样、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亦是其它封建王朝所不可比拟的。这种自由、浪漫和兼容并包的开放风气,蕴含在唐代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长久地影响着中华民族。一、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开放不是偶然唐代的开放,可以说是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唐代与北周隋朝是一脉相传,带有北

  • 唐代皇帝每月最痛苦的夜晚,有妃说,我们代表月亮消灭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代诗人100名排名,唐代皇帝,唐代宫廷图片

    那么既然民间的女人都可以享受这么美好的待遇,那么皇宫里那些有权有势的女人就更不得了了。从武则天开始,后宫中的公主妃嫔,基本上没几个省油的灯,如果没有养着几个面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皇家的人。比如唐中宗的挂名老婆上官婉儿,竟然还可以在宫外建造宅子,人家进宫就跟上班似的,到点就下班回家,在城外不缺吃少穿

  • 外国史书怎么记载明朝?网友:我三观都重置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我们今天不谈中国史书,而换个角度来看一看其他国家的文献资料是怎么描述中国的,鉴于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所以,我们今天先选择其中一个朝代:明朝。1、蒙古国:蒙古有一本叫《诸汗源流黄金史纲》的史书,大约成书于明朝末年,从宗教角度记载了蒙古的历史,其中有很多荒诞不经的内容。比如该书讲到朱元璋的出生:乌

  • 李世民一声令下,让3000女子解决光棍问题,比媒人都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竟然娶比自己大15岁的女子,李世民心腹力量排名

    唐太宗虽然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得来的皇帝,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好皇帝。在他的正确政策下,唐朝经济开始了腾飞,平民百姓生活变好了,唐朝的国力开始由衰转盛。后世面对如此丰功伟绩,都以贞观之治来称之。但是李世民知道自己的成功是为什么来的,他说人民就像水,朝臣就像船夫,水能够承载起船让你四处游,也能变成大

  • 如果郑成功撑到三藩之变,明朝有可能恢复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郑成功不死会恢复明朝吗,三藩之乱真实事件,三藩之乱兵力

    首先南明不缺名将,而缺的是一位镇的场面的宰相。如果有张江陵或者是李善长,大明重现隆万中兴不是不可能,即使有秦桧王导,也可以南北分治,明末可以担当相国角色的只有洪承畴,史可法能力不够,刘玄初资历不行,可以洪承畴认贼作父。南明的文臣确实差了点,张煌言、堵胤锡、文安之这些相对好一点的精英也没能起到更大作用

  • 宋徽宗当了俘虏还能生六个儿子,其实不仅如此,他还生了八个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徽宗被谁俘虏,宋徽宗和李师师最肉麻的一首词,宋徽宗被俘生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这宋徽宗竟然搞起了投资,六女儿又嫁给了金太宗的侄子,老九嫁给了四王子,老十三给人做妾了。不可思议的是,金熙宗上位的时候,直接娶了3个女儿!从此宋徽宗岳父的地位稳如泰山,在金国的待遇就连一般的达官贵族都比不上。除此之外,金熙宗上位没几年,还把当年参与灭宋的几个大将给杀了,我猜测啊,可能是他的女儿起了作

  • 武则天处死了那么多的开国功臣,为何却不敢杀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要知道,就连汉高祖的皇后,出了名的心狠且有手段的吕雉,也没有自立为帝王,但是她却这么做了;吕后纵然是心肠狠毒,但是却从没对自己的骨肉下毒手,但是她为了能够登位,就把自己的第一个小孩给杀掉了。虽然说想要成就大业,是要放弃些东西,但她付出的东西确实也是太多了。她当皇帝的期间,也和其他的帝王一般,把很多的

  • 宋江被赐死时,有三个大将手握重兵,却没有去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宋江做出了招安的决定以后,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和小李广花荣明明手里握着重兵,却不发兵反抗任由宋江招安呢?乃至于后来松江死后,这几人也先后自杀,其中的缘由真的有那么简单吗?这就说到了梁山好汉们真正的痛处了,当时逼上梁山的人占绝大多数,卫生么被逼上梁山?还不是因为实在是混不下去了,找了一个大组织才

  • 武则天和狄仁杰究竟是何关系?在遗物发现8字,并非只是君臣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君臣相知,君臣推心置腹的君臣关系非常少见,李世民和魏征之间关系很好,但是魏征死后,李世民就把魏征的墓碑砸了,后来想想觉得有些过分,于是又给魏征立了一块墓碑。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关系很好,可是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然而,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的融洽,就像是诸葛亮和刘备

  • 朱元璋问明朝何时亡?刘伯温留下4字预言,200年后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临死时说刘伯温,朱元璋刘伯温谈明朝,朱元璋刘伯温遗言

    ▲刘伯温四字预言大明国运,2百年后精准应验。图为云台山刘伯温庙神像。(图/翻摄自云台山刘伯温庙微博粉丝团)刘伯温,名基,字伯温,是浙江省青田县人,传为为东汉明帝孙彭城考王刘道之后,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料事如神的他通经史、晓天文、经兵法,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驰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