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未解之谜:末代秦王“子婴”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

大秦未解之谜:末代秦王“子婴”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1/18 5:45:02

有人说,他是扶苏的儿子;有人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还有人说,他是秦始皇弟弟成蛟的儿子。

为什么秦二世胡亥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唯独留下了“子婴”?

真相到底是什么?

子婴这个人,在历史上的“戏份”不多,但是却很重,尤其是最后投降刘邦,让他一夜成名。

历史上,子婴的出场,不过三次。

第一次,秦始皇在沙丘去世后,赵高找到胡亥,李斯,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这两个人,要做一番大事业。

之后,三人合谋,修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假称秦始皇遗命,由胡亥继位,并以秦始皇的名义,给扶苏写了一封信,历数他的罪过,并赐他和蒙恬自尽。

此时,远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根本就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接到这封信后,扶苏的内心是悲痛的,蒙恬的内心是疑惑的。

为了给扶苏制造压力,赵高,胡亥,李斯三人继续隐瞒秦始皇去世的消息,让人在车上装了一车的咸鱼,来掩盖尸体腐烂的臭味,他们带着秦始皇的尸体,继续假装巡游,并向上郡方向出发。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理应是帝国的继承人,但是,在“焚书坑儒”这件事上,扶苏与秦始皇意见不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惹怒了秦始皇,把他打发到上郡,去做了蒙恬的监军。

这个举动,既是对扶苏的一个小小惩罚,另一方面,也是让他有所历练。

[var1]

蒙恬所掌控的30万大军,是帝国最精锐的“北部军”,不但肩负着抵御北方的匈奴,同时承担帝国整个北部的安全,而蒙恬,不仅仅是北部军的统帅,更是秦帝国的“内史”,这个职位,是秦帝国首都的最高军政长官。

但是,扶苏完全没有理解老父亲的用意,在接到赵高等人发出的“假诏书”之后,扶苏以为秦始皇完全抛弃了他,因此,心灰意冷,拔剑就要自尽。

蒙恬毕竟是军人,临危不乱,他及时制止了扶苏,并对他说:“皇上派我们带领30万大军在这里驻守,突然之间,毫无理由的就让我俩自尽,这很不正常,别忘了,当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假传旨意,躲了晋鄙的军权,我们可以先派人去核实以下情况,如果是真的,你再死不迟”。

蒙恬说要核实,是有他的理由的。当时,他的哥哥蒙毅也跟随秦始皇出巡了,而且,蒙毅是秦始皇最亲信的内廷官员,地位比赵高要高得多。

因此,蒙恬极有可能是想派人去问下自己的哥哥蒙毅,毕竟,那个年代没有手机,要通讯,只能派人骑马过去。

秦始皇病重之前,曾经有人告诉他,你的病,是因为山鬼作乱,因此,秦始皇派蒙毅去祭拜山鬼,秦始皇死的时候,蒙毅正好不在身边,才给了赵高机会。

如果,蒙恬能够派出人马,联系上蒙毅,那么,赵高等人的阴谋就不会得逞。

可惜,扶苏此时已经内心崩溃,他不顾蒙恬的劝阻,坚定的自杀了,随后,蒙恬也被人给关到了阳周。

胡亥等人解决了扶苏和蒙恬后,回到咸阳,继位为帝,是为秦二世。此时,蒙毅才回来,却发现天变了,他被胡亥给关了起来。

在胡亥决定要杀了蒙毅和蒙恬兄弟两个的时候,子婴出来了,他劝胡亥要善待功臣,不然会让大臣寒心,更会有亡国之患。史书上是这样说的:

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第二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六国复国,项羽,刘邦等人在楚怀王的大旗下,击败秦将章邯,六国联军,眼看就要攻入关中。

此时,赵高当权为丞相,李斯已经被赵高设计陷害,而秦二世,只是一个提线木偶,整日里只知道在深宫里享乐。

眼看着秦已经有了亡国的危险,为了自保,赵高派人秘密与驻扎在武关的刘邦取得联系,秘密约定,他杀了秦二世,迎接刘邦进入咸阳,然后二人平分咸阳,共同为王,刘邦答应了赵高。

为了实施计划,赵高以咸阳城内不安全为名,让胡亥住到了城外的“望夷宫”,然后又派出自己的女婿阎乐,去逼杀胡亥。

[var1]

当胡亥听到阎乐然自尽的消息时,他的第一想法是:“我能不能见一见赵丞相”,阎乐说:“不行”,胡亥说:“能不能不让我死,我不当皇帝了,我就当个普通的王,给我一郡的封地就行”。

阎乐说“不行”。胡亥说:“那让我当个万户侯也行”,阎乐说:“不行”,胡亥说:“那就让我和老婆一起当个普通老百姓吧,只要留我一命就行”,阎了还是不答应,无奈之下,胡亥自杀。

胡亥死了,但是,刘邦却反悔了。他没有履行和赵高的约定,反而开始出动大军,开始向咸阳方向开进。

原本,赵高是想自立为秦王的,但是,经过一番试探之后,发现根本不行,于是,就决定在亲王宗族内找一个人来当王,找来找去,找到了子婴。

由于此时山东六国都已复国,秦能掌控的地盘,只剩下关中地区的故土,因此,赵高决定不让子婴继位为皇帝,也不称为“秦三世”,而是称“秦王”,算是正式承认了六国的合法地位,天下进入后战国时代。

关于这段故事,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赵高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子婴是个有血性的人,他不甘心受赵高控制,因此,他与两个儿子,亲信韩谈商量,如何除掉赵高。

子婴说:“赵高不是个好东西,他勾结楚人,要把我大秦灭掉,然后他自己称王,让我当秦王,只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吧了。如今,他让我斋戒五日,我假装称病,当他来的时候,你们一起动手”。

果然,赵高叫子婴,子婴称病不出,几次之后,赵高决定亲自过去,他完全没有戒备,当他踏入房间后,被子婴安排的人给当场杀掉,然后,子婴又诛灭了赵高三族。

第三次,就在子婴诛杀赵高的同时,刘邦已经带着大军杀入咸阳,子婴见大势已去,于是开城投降,他和老婆两个,脖子上系着白布,嘴里含着玉,然后把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给了刘邦。

有人劝刘邦杀了子婴,但是刘邦不同意,他留着子婴还有用呢。

按照与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这个“王”,指的是当“秦王”,刘邦最先攻入咸阳,理应为秦王。因此,此时的刘邦,已经把自己当秦王来看待了,他想的是,将来如何治理秦国的百姓。

刘邦是外地人,要治理秦国,必定要用秦国的官员,而子婴,在秦国深得人心,很有群众基础,是刘邦最好的“行政官”。所以,刘邦要留着子婴。

但是,刘邦不敢擅自称王,他要等六国联军统帅项羽过来,确认了他的战功后,由楚怀王正式承认他为秦王,因此,他主动退军到“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因为张翰的阻挡,项羽的进军速度慢了一点,他比刘邦晚到咸阳,这让项羽非常的生气和恼怒,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原本,秦王之位,他是志在必得。

要知道,此时的项羽,还不是西楚霸王,他只是楚怀王手下的大将,被大家公推为六国联军统帅,说到底,他还是一个“臣子”,而刘邦,凭借着先入咸阳,即将成为“王”,这样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因此,进入咸阳后,他杀掉子婴,并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和咸阳城。

回到彭城后,项羽杀掉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为天下共主,分封了18个诸侯,其中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

[var1]

好了,看完了子婴在历史上的三次出场,我们来分析一下,他是身份,到底是什么?

按照《史记》的记载,子婴的身份应该是“胡亥哥哥的儿子”(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严格来说,人家的名字叫“婴”,“嬴婴”,因为是秦国公族,所以被尊称为公子。为了照顾到大家的阅读习惯,我们还是叫他“子婴”吧。

那么问题来了,他是胡亥哪一个哥哥的儿子?

根据历史记载,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也就是最小的儿子,他有很多的哥哥,光他杀掉的,就有22个,还有老大哥扶苏。

那么子婴到底是不是扶苏的儿子呢?历史上完全没有记载,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他是胡亥哥哥的儿子,至于是哪个哥哥,无从得知?

但是,不管是哪个哥哥的儿子,都会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胡亥为什么会留他一命?

要知道,胡亥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不但杀了自己22个哥哥,甚至连10个姐妹都一起杀了,他会留着自己哥哥的儿子吗?要知道,哥哥的儿子,一样可以和他争夺皇位。

另外,从史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子婴继位为秦王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而且,是可以一起密谋大事的儿子,那么这两个儿子的年龄一定不小了,至少有15岁以上了。

我们知道,秦始皇是在22岁以后才娶妻生子的,他50岁去世,那么此时扶苏的年龄应该在28岁左右,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那么,他的年龄仅仅在6-10岁左右,怎么可能会有儿子。

因此,子婴,绝对不可能是扶苏,或者胡亥其他哥哥们的儿子。

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与,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什么意思呢?

胡亥被赵高弄死后,赵高想自己佩戴玉玺当王,但是群臣都不答应,上殿三次,都出现了大殿坏了的情况,因此,赵高觉得是上天不让他称王,于是就叫来了秦始皇的弟弟,把玉玺给他,让他称王。

此时,子婴的身份,又变成了秦始皇的弟弟。

秦始皇死的时候是50岁,因此,他的弟弟应该是40多岁,有两个儿子很正常,而且,在胡亥杀蒙恬的时候,出来劝谏,也符合他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儿。

但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的弟弟,只有一个,成蛟,但是,他早就叛逃赵国,另外,赵姬嫪毐偷情生的两个儿子,也被秦始皇给摔死了。

除此之外,并没有记载秦始皇有其他弟弟。

因此,我们推测,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族弟”,属于远支,因此,在胡亥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时候,子婴因为属于远支,对皇权没有威胁,才会免于被杀。

子婴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从他果断斩杀赵高就能看出来,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而且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如果,不是赵高弄权,章邯主动投降,秦朝已经无兵可用,那么,说不定子婴会稳住局面,与山东六国对峙,维持战国局面,甚至励精图治,收复失地,再次恢复秦帝国的统治,都是有可能的。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子婴的出现,已经太晚了,如果秦始皇知道,他一手创立的帝国,二世而亡,不知会作何感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假如关羽败走麦城以后,逃回成都,后叙的故事情节如何来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关羽回到成都可以说第一件事就是和刘备商量如何夺回荆州攻打东吴。首先关二爷是个爱面子的人,让他受了如此大辱,他肯定是不能忍的,而刘备这个时候也是刚刚战胜曹操,刘备一辈子都在被曹操追着跑,终于男人一回了,所以士气正胜。而刘备早就有这个打算,加上关于的撺掇,所以伐吴之战会提前很多。由于关羽没死,张飞也

  • 大秦帝国:一本欲罢不能,让你真正了解秦国由弱变强的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很少接触大秦的历史,心里也总是抗拒去看去读。[var1] 后来看了电视剧《大秦帝国》,才了解到原来秦国变强变富的过程是如此的曲折,如此的坎坷。 随后买来了《大秦帝国》精华版套书,翻开书后就不可自拔,被里面的故事吸引,被里面人物的聪明才智所征服,也知道原来秦国变强变富是如此的不容易。[var1]

  • 孙坚死后,他的军队到哪里去了?为何孙策在袁术手下为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策孙坚是袁术手下吗,孙坚为什么是袁术的部将,孙坚死后为何部队给了袁术

    看过《三国》的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孙坚被刘表杀死后,他的军队到哪里去了?为何他的儿子孙策和部众会在袁术手下,而且孙策还没有率领他父亲的部将呢?”虽然这是演义里的内容,但是历史上也差不多,孙坚死后,孙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孙策为何会沦落至此呢?这要从他父亲孙坚说起了。孙坚为长沙太守时就以勇武闻名,说他名冠

  • 为什么商鞅认为: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就越强、越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鞅车裂图片,商鞅死后嬴驷三年不上朝是真的吗,大秦帝国第一部商鞅

    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强大息息相关,只有国家的富强,而老百姓却连饭都吃不起,那么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激烈的民变。这种事情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屡屡发生。严重的甚至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明朝末年的“闯王”李自成起义,都是很好的例子。[var1] 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

  • 为什么说“廉颇防线”能守住长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廉颇防线,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赵国老将廉颇坚守长平

    单纯文字结合地图看起来可能不容易理解,接下来这期文字会专门做成三维地图视频解说一下,就清楚很多了。一、为什么要争夺上党上次说到,秦军攻占野王县,韩国的上党郡“孤悬海外”,失去了战略支援,上党郡守为了将祸水东引,投向赵国。赵孝成王不听劝告,执意要把这个定时炸弹揣自己怀里。其实这么想是有问题的。站在当时

  • 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国大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的狐朋狗友怎么都是治国之才,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的治国方式是,刘邦治国理政措施

    相信很多人对汉朝都有疑问,刘备身边都是些糙汉子,他们为什么能成为治理国家的人才?刘邦又为什么能靠他们而当上皇帝?为什么出身贵族的项羽,败在了这些底层百姓的手中?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只是农民,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差不多。刘邦身边的将领谋士,如萧何、樊哙、周勃、夏侯婴等等。

  • 为什么欧洲没有完成统一?凌乱不堪的小国,如翻版的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为何都已经到了21世纪,欧洲还处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呢?[var1] 其实欧洲之所以现如今还是一种群雄割据的局面,和他们的历史有着莫大的干系。 自古以来就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说法,但是在欧洲历史上的公元5世纪的时候,当时的查理曼帝国其实很快就统一了欧洲大陆。[var1] 像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都合在

  •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开展汉文化线上直播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2月31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200多名留学生开展线上汉文化直播课,让这些身处越南、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留学生们线上学习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本次直播课程包括巍巍帝陵、传奇皇后、大汉朝阳、秦砖汉瓦、裸俑之谜、陪葬六畜、华服彩饰、千年一叶、汉服体验九部分内容,

  • 为什么楚国被攻下首都和陪都后还能存活五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国巅峰时期有多强大,楚国陪都,秦昭襄王攻破楚国首都

    [var1]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楚国的政治态势开始说起了,楚国跟战国时代的其他各国有一个很大程度的区别,那就是它的疆域范围较之其他各国是最为庞大的,几乎横跨了整个南方的版图,沿着长江一线跟中原其他各国平分中华大地,除了四川没有拿到手,其他的南方各省份在春秋战国时代都是楚国的版图,这样一看似乎会让

  • 为什么楚国国君一直叫王,其他六国国君却一直叫公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国与中原诸侯一直都不太对付。后来楚国出了一位国君,叫熊通。这位仁兄在他哥哥楚厉王去世之后,直接杀掉了他的侄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接下来便是那条“历史定律”——通过篡位上台的帝王绝大多数都是励精图治之君。熊通也不例外,上台之后不久便灭掉了与楚国相邻的权国!之后又大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