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扶苏的儿子;有人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还有人说,他是秦始皇弟弟成蛟的儿子。
为什么秦二世胡亥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唯独留下了“子婴”?
真相到底是什么?
子婴这个人,在历史上的“戏份”不多,但是却很重,尤其是最后投降刘邦,让他一夜成名。
历史上,子婴的出场,不过三次。
第一次,秦始皇在沙丘去世后,赵高找到胡亥,李斯,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这两个人,要做一番大事业。
之后,三人合谋,修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假称秦始皇遗命,由胡亥继位,并以秦始皇的名义,给扶苏写了一封信,历数他的罪过,并赐他和蒙恬自尽。
此时,远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根本就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接到这封信后,扶苏的内心是悲痛的,蒙恬的内心是疑惑的。
为了给扶苏制造压力,赵高,胡亥,李斯三人继续隐瞒秦始皇去世的消息,让人在车上装了一车的咸鱼,来掩盖尸体腐烂的臭味,他们带着秦始皇的尸体,继续假装巡游,并向上郡方向出发。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理应是帝国的继承人,但是,在“焚书坑儒”这件事上,扶苏与秦始皇意见不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惹怒了秦始皇,把他打发到上郡,去做了蒙恬的监军。
这个举动,既是对扶苏的一个小小惩罚,另一方面,也是让他有所历练。
[var1]
蒙恬所掌控的30万大军,是帝国最精锐的“北部军”,不但肩负着抵御北方的匈奴,同时承担帝国整个北部的安全,而蒙恬,不仅仅是北部军的统帅,更是秦帝国的“内史”,这个职位,是秦帝国首都的最高军政长官。
但是,扶苏完全没有理解老父亲的用意,在接到赵高等人发出的“假诏书”之后,扶苏以为秦始皇完全抛弃了他,因此,心灰意冷,拔剑就要自尽。
蒙恬毕竟是军人,临危不乱,他及时制止了扶苏,并对他说:“皇上派我们带领30万大军在这里驻守,突然之间,毫无理由的就让我俩自尽,这很不正常,别忘了,当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假传旨意,躲了晋鄙的军权,我们可以先派人去核实以下情况,如果是真的,你再死不迟”。
蒙恬说要核实,是有他的理由的。当时,他的哥哥蒙毅也跟随秦始皇出巡了,而且,蒙毅是秦始皇最亲信的内廷官员,地位比赵高要高得多。
因此,蒙恬极有可能是想派人去问下自己的哥哥蒙毅,毕竟,那个年代没有手机,要通讯,只能派人骑马过去。
秦始皇病重之前,曾经有人告诉他,你的病,是因为山鬼作乱,因此,秦始皇派蒙毅去祭拜山鬼,秦始皇死的时候,蒙毅正好不在身边,才给了赵高机会。
如果,蒙恬能够派出人马,联系上蒙毅,那么,赵高等人的阴谋就不会得逞。
可惜,扶苏此时已经内心崩溃,他不顾蒙恬的劝阻,坚定的自杀了,随后,蒙恬也被人给关到了阳周。
胡亥等人解决了扶苏和蒙恬后,回到咸阳,继位为帝,是为秦二世。此时,蒙毅才回来,却发现天变了,他被胡亥给关了起来。
在胡亥决定要杀了蒙毅和蒙恬兄弟两个的时候,子婴出来了,他劝胡亥要善待功臣,不然会让大臣寒心,更会有亡国之患。史书上是这样说的:
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第二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六国复国,项羽,刘邦等人在楚怀王的大旗下,击败秦将章邯,六国联军,眼看就要攻入关中。
此时,赵高当权为丞相,李斯已经被赵高设计陷害,而秦二世,只是一个提线木偶,整日里只知道在深宫里享乐。
眼看着秦已经有了亡国的危险,为了自保,赵高派人秘密与驻扎在武关的刘邦取得联系,秘密约定,他杀了秦二世,迎接刘邦进入咸阳,然后二人平分咸阳,共同为王,刘邦答应了赵高。
为了实施计划,赵高以咸阳城内不安全为名,让胡亥住到了城外的“望夷宫”,然后又派出自己的女婿阎乐,去逼杀胡亥。
[var1]
当胡亥听到阎乐然自尽的消息时,他的第一想法是:“我能不能见一见赵丞相”,阎乐说:“不行”,胡亥说:“能不能不让我死,我不当皇帝了,我就当个普通的王,给我一郡的封地就行”。
阎乐说“不行”。胡亥说:“那让我当个万户侯也行”,阎乐说:“不行”,胡亥说:“那就让我和老婆一起当个普通老百姓吧,只要留我一命就行”,阎了还是不答应,无奈之下,胡亥自杀。
胡亥死了,但是,刘邦却反悔了。他没有履行和赵高的约定,反而开始出动大军,开始向咸阳方向开进。
原本,赵高是想自立为秦王的,但是,经过一番试探之后,发现根本不行,于是,就决定在亲王宗族内找一个人来当王,找来找去,找到了子婴。
由于此时山东六国都已复国,秦能掌控的地盘,只剩下关中地区的故土,因此,赵高决定不让子婴继位为皇帝,也不称为“秦三世”,而是称“秦王”,算是正式承认了六国的合法地位,天下进入后战国时代。
关于这段故事,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赵高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子婴是个有血性的人,他不甘心受赵高控制,因此,他与两个儿子,亲信韩谈商量,如何除掉赵高。
子婴说:“赵高不是个好东西,他勾结楚人,要把我大秦灭掉,然后他自己称王,让我当秦王,只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吧了。如今,他让我斋戒五日,我假装称病,当他来的时候,你们一起动手”。
果然,赵高叫子婴,子婴称病不出,几次之后,赵高决定亲自过去,他完全没有戒备,当他踏入房间后,被子婴安排的人给当场杀掉,然后,子婴又诛灭了赵高三族。
第三次,就在子婴诛杀赵高的同时,刘邦已经带着大军杀入咸阳,子婴见大势已去,于是开城投降,他和老婆两个,脖子上系着白布,嘴里含着玉,然后把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给了刘邦。
有人劝刘邦杀了子婴,但是刘邦不同意,他留着子婴还有用呢。
按照与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这个“王”,指的是当“秦王”,刘邦最先攻入咸阳,理应为秦王。因此,此时的刘邦,已经把自己当秦王来看待了,他想的是,将来如何治理秦国的百姓。
刘邦是外地人,要治理秦国,必定要用秦国的官员,而子婴,在秦国深得人心,很有群众基础,是刘邦最好的“行政官”。所以,刘邦要留着子婴。
但是,刘邦不敢擅自称王,他要等六国联军统帅项羽过来,确认了他的战功后,由楚怀王正式承认他为秦王,因此,他主动退军到“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因为张翰的阻挡,项羽的进军速度慢了一点,他比刘邦晚到咸阳,这让项羽非常的生气和恼怒,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原本,秦王之位,他是志在必得。
要知道,此时的项羽,还不是西楚霸王,他只是楚怀王手下的大将,被大家公推为六国联军统帅,说到底,他还是一个“臣子”,而刘邦,凭借着先入咸阳,即将成为“王”,这样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因此,进入咸阳后,他杀掉子婴,并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和咸阳城。
回到彭城后,项羽杀掉楚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为天下共主,分封了18个诸侯,其中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
[var1]
好了,看完了子婴在历史上的三次出场,我们来分析一下,他是身份,到底是什么?
按照《史记》的记载,子婴的身份应该是“胡亥哥哥的儿子”(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严格来说,人家的名字叫“婴”,“嬴婴”,因为是秦国公族,所以被尊称为公子。为了照顾到大家的阅读习惯,我们还是叫他“子婴”吧。
那么问题来了,他是胡亥哪一个哥哥的儿子?
根据历史记载,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也就是最小的儿子,他有很多的哥哥,光他杀掉的,就有22个,还有老大哥扶苏。
那么子婴到底是不是扶苏的儿子呢?历史上完全没有记载,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他是胡亥哥哥的儿子,至于是哪个哥哥,无从得知?
但是,不管是哪个哥哥的儿子,都会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胡亥为什么会留他一命?
要知道,胡亥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不但杀了自己22个哥哥,甚至连10个姐妹都一起杀了,他会留着自己哥哥的儿子吗?要知道,哥哥的儿子,一样可以和他争夺皇位。
另外,从史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子婴继位为秦王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而且,是可以一起密谋大事的儿子,那么这两个儿子的年龄一定不小了,至少有15岁以上了。
我们知道,秦始皇是在22岁以后才娶妻生子的,他50岁去世,那么此时扶苏的年龄应该在28岁左右,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那么,他的年龄仅仅在6-10岁左右,怎么可能会有儿子。
因此,子婴,绝对不可能是扶苏,或者胡亥其他哥哥们的儿子。
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与,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什么意思呢?
胡亥被赵高弄死后,赵高想自己佩戴玉玺当王,但是群臣都不答应,上殿三次,都出现了大殿坏了的情况,因此,赵高觉得是上天不让他称王,于是就叫来了秦始皇的弟弟,把玉玺给他,让他称王。
此时,子婴的身份,又变成了秦始皇的弟弟。
秦始皇死的时候是50岁,因此,他的弟弟应该是40多岁,有两个儿子很正常,而且,在胡亥杀蒙恬的时候,出来劝谏,也符合他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儿。
但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的弟弟,只有一个,成蛟,但是,他早就叛逃赵国,另外,赵姬和嫪毐偷情生的两个儿子,也被秦始皇给摔死了。
除此之外,并没有记载秦始皇有其他弟弟。
因此,我们推测,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族弟”,属于远支,因此,在胡亥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时候,子婴因为属于远支,对皇权没有威胁,才会免于被杀。
子婴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从他果断斩杀赵高就能看出来,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而且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如果,不是赵高弄权,章邯主动投降,秦朝已经无兵可用,那么,说不定子婴会稳住局面,与山东六国对峙,维持战国局面,甚至励精图治,收复失地,再次恢复秦帝国的统治,都是有可能的。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子婴的出现,已经太晚了,如果秦始皇知道,他一手创立的帝国,二世而亡,不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