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国与中原诸侯一直都不太对付。后来楚国出了一位国君,叫熊通。这位仁兄在他哥哥楚厉王去世之后,直接杀掉了他的侄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接下来便是那条“历史定律”——通过篡位上台的帝王绝大多数都是励精图治之君。熊通也不例外,上台之后不久便灭掉了与楚国相邻的权国!之后又大举进攻另一邻国随国,逼迫随侯上书周天子,请求提升楚国的地位,说白了就是把楚国的子爵提高为伯爵、侯爵、公爵之类。结果周天子压根儿没把楚国当回事,直接没甩熊通。
[var1]
这下把可熊通气坏了,熊通这位仁兄也不是盖的:“老姬,你不给爷晋爵是吧?那爷自己来!”于是乎,熊通直接把自己由楚子变成了楚王……要知道,彼时除了周天子以外,诸侯中地位最高的也仅仅是公爵而已。熊通此举用意十分明显——既然你不给我晋爵,索性咱俩“平起平坐”!你周天子是王,那我就也搞个王来当当。当有人质疑熊通此举不合礼制时,这位仁兄更是“无赖”,直接甩出一句:“我本蛮夷!”——你们不是说我们楚国是蛮夷嘛,那我就是蛮夷了,咋地?去你的那一套礼制吧,对我这蛮夷没用!
[var1]
当然,在这“无赖”的背后,熊通是有底气的,这个底气就是周天子的日渐式微和楚国的日益强大,楚国的实力已经不惧任何一路诸侯,就更别说是早已沦为摆设的周天子了!周天子听闻熊通自立为王,虽然气急败坏,却无能为力……而熊通的这次称王,也成了压垮周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之后,周天子作为独一无二的王的威信荡然无存,直接被诸侯吊打。再后来,到了战国中后期,列国相王,诸侯们纷纷称王、开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后来秦昭襄王连王都看不上了,直接给自己封了个“帝”,顺带着灭了末代周天子——周赧王。
[var1]
至于其他诸侯称公,说白了还是“礼崩乐坏”的表现。最初周武王、周成王分封天下时,等级是相当严格的,只有公爵才能称公。后来,随着周天子越来越没地位,诸侯们开始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不仅在封国内要臣民尊称自己为公,在诸侯之间也相互称公。但这只是一种“自嗨”而已,周天子并没有正式给予明确。例如郑庄公,在《左传》中依旧还是被称为了郑伯,《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想必诸君都不陌生吧?所谓郑伯,指的就是郑庄公。郑伯是周天子给的正式名号,而郑公则是郑国国君的“自嗨”。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