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三位(苏洵、苏轼、苏辙),这足以说明苏家的文学底蕴和历史地位。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水利专家。这是历史对苏轼的定义。而每一个称呼,又包含深刻的内容,如文学家:北宋的词,是我国历史鼎盛期,苏轼是佼佼者;诗以唐朝为尊,苏轼相比亦毫不逊色;唐宋是古代散文巅峰时代,苏轼是代表人物。
东坡美食
如果放置如今,他要参加多少协会,中国作家、书画家、美食家、水利协会等等,而这些绝对不是徒有虚名。
要知晓苏轼的生平事迹,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值得一读。
东坡美食
俗语云,知子莫若父,苏轼的父亲苏洵给苏家兄弟二人取名都与“车”有关。一是车扶手(轼),一是车轮印(辙)。苏轼性格相对张扬、豪放,其父大概希望他低调行事,有如车之扶手,助人平衡,有用而不醒目。然,出道后的苏轼,终究是不能在官场圆滑处事(世),“南贬”的路上越走越远,一直到天涯海角,客死他乡。
网上网红才女“喻言”用诙谐的语言调侃苏东坡:“吃货”苏东坡在被贬的道上,一路有美食相伴,再郁闷的事情,没有用一餐美食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一餐不能解决,那就两餐!
一路被贬的苏轼
苏东坡是不折不扣的美食家,更是“农业产业化、食品加工、食谱研发”带头人,这不,通过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饼、东坡羹、东坡腿、东坡酥……等等繁多的“品牌”美食(据说有66道之多),这对“消费升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都是有力的推动。放到如今网红时代,苏东坡一定是妥妥的超级富豪,他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带来的价值也不可估量。
如,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打油诗《猪肉诗》: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的自家君莫管。
此菜早期并无名称,“东坡肉”的由来,是他到杭州做太守之时。“东坡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人们食之,交口称赞,一时风起,养殖业也得以发展,“农民增收”,此菜流传开来, 成为中外文明的传统美味佳肴,久负盛名!
苏轼的美食生涯,最爱之物,应该是鱼,多种鱼的做法,久而久之,“东坡鱼”由此而来。
苏轼官运一路被贬,从北到南,一路成就了多少地方新菜?要知道,现在很多“预制菜”单品,都是“东坡菜谱”的原型。可见,苏轼对农业产业、食品深加工、“舌尖上的中国”贡献可是功不可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