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如何?唐朝的吐蕃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如何?唐朝的吐蕃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61 更新时间:2024/1/21 23:52:37

历史上,文成公主进藏之后,吐蕃通过文成公主进藏,从中原获得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在唐与吐蕃的和平时期,唐国放弃了与吐蕃的战争,而是将大量的力量投入到了与高丽的战争之中。

此时吐蕃眼看唐王朝无力再顾西北,于是出兵攻占唐与吐蕃交界的吐谷浑,

唐军平定高丽,

欲夺回吐谷浑。

吐蕃大捷,

令其对唐之战信心大增,频繁侵扰唐边陲,致使边疆民不聊生,

唐代与吐蕃之间由“冲突-和平-冲突”的演变,与唐在吐蕃政策上的变化相呼应。

一、唐朝对吐蕃的初步变迁:大非川与西域驻军

1、川之战

唐王朝于670年(高宗咸亨元年)爆发了大非川之战,

为的就是要收回唐蕃的重要战略要地——吐谷浑,这是唐王朝在与高丽之战中被吐谷浑所夺。

这次战役的爆发,决定了青海与唐、吐蕃的交界处,而吐谷浑地处吐蕃与唐朝交界,一旦拿下,

将会占据绝对的战略优势,成为必争之地。

它的战略意义是,拿下吐谷浑,就相当于拥有了河西走廊,这是从西北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唐皇的势力,关中平原就会落入吐蕃的眼皮子底下,关中平原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如果关中失守,

唐王朝能够掌控的区域就会变得极为稀少,所以大唐与高丽之间的战争,消耗了太多的力量,所以唐军在这一战中,

并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反而会落在下风。

唐高宗决定征讨吐蕃,

但尚未发出谴责吐蕃的法令,吐蕃便在龟兹、于阗、焉耆、疏勒等地发动叛乱。

唐国在短时间内无力应付,

只能舍弃这四处,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就是失去了西域的霸主地位。

唐高宗下令薛仁贵、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人在青海一带与吐蕃交战,因为双方将领意见不一,加上军粮管理不善,

使得大唐没有足够的物资来应付这种实力悬殊的高寒之地。

最后,唐军在大非川不敌吐蕃四十万大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经此一役,

甘肃西部、青海一带都被吐蕃所掌控,关中平原也被吐蕃发现。

唐蕃的关系由和平友好的发展到了战争的紧张状态,

导致唐王朝在边疆地区的军事战略发生了变化。

2、西北驻军

咸亨元年,唐蕃之战,唐军不是吐蕃大军的对手,激起了吐蕃军队对唐军的士气,让他们有了击败唐军的底气,对唐军的边境线进行了频繁的骚扰。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频繁出现,

唐高宗册封姜恪为凉州道的大将军,这一次的军事行动,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维护边疆和国内的安宁,

为了防备吐蕃人的入侵,这就说明了他驻扎在这里的目的。

上元三年,朝廷指派李显、李轮等人去征讨吐蕃,

却始终没有出兵,可见这次出兵并非其有意,而是为了保卫边疆与国家的安全,防止吐蕃入侵。

从这个法令不难看出,吐蕃的骚扰政策已经改变,唐高宗每次入侵边疆,都会派兵讨伐,唐高宗时代,为了保卫边疆,不断扩张和扩张自己的地盘。

公元667年,唐人在甘肃省东部设立河源、积石、莫门三支军队,

这三支军队的设立,是为了加强边陲的军事实力,维持边疆的稳定与安宁。

另外一个原因,

就是为了吸取大非川之战的惨痛教训,然后再发动一场针对吐蕃的战争。

唐高宗对长期侵犯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采取的对策,从正面攻击转为以军事为主的战略防守,表面上是以军事行动为主,

实际上却担负着军事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军事政策的改变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因为大非川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草,导致唐军在和唐蕃的战斗中溃不成军,所以驻守在这里的士兵们,

就是想要提升自己的后勤能力,这样才不会在将来的战斗中被吐蕃人击败。

其次,唐蕃的战斗大多集中在青海,地势较高,而大唐的军队大多集中在平原,

所以,在这里驻扎兵力,一方面可以缓解边疆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军队在高原上作战。

唐军在唐蕃之战中大败,士气大降,短时间内不能再战,

所以在这里驻扎军队,提升军心,

应对未来的战争。

最后,大唐帝国常年征战,百姓的赋税负担沉重,

人民生活困苦,驻扎军队,可以延缓民众的赋税,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休养生息,让自己的生产得到补充,为将来的征战做准备,增强大唐在草原上的实力。

从西北驻军的情况来看,大唐在抵御异族入侵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改变。

二、战略进攻向战略防御:对边界入侵的策略调整

在吐蕃大军频繁入侵我国西北边疆时,

唐王朝采取了以防御为主的战略,却以征讨吐蕃为口号。

在青海与唐朝的交战中,唐军大败,

高宗想要征讨吐蕃。

《册府元龟》一书中,唐高宗曾在一次关于君臣反叛的争论中,解释了他为什么要改攻为守:“吾生在深宫之中,从未穿戴过盔甲,

亲自戎行,故人故去。若不是俊杰,又安能克灭凶渠?海东二蕃,虽有旅阻,但高丽不敢渡江,百济未敢越波涛。过去的人,每年都要出兵,浪费中国的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我还是很遗憾的。今日吐蕃入我边疆,形势所迫,必有良策。”

唐代建国初期,为了扩张自己的地盘,在边疆的少数民族骚扰时,

他就命令军队去征讨,并主动出击。

大非川之战后,辽东高丽、百济等少数民族频繁地扰乱唐国边疆,面临着频繁的外患,又因长途跋涉而苦战,各国的统治者和官员们都认识到,若不尽快解决后勤和后勤问题,

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度,都不可能在这样的长途跋涉中取胜。

与其屡战屡败,动摇军心,

还不如固守现有的地盘,

维护边疆和国土的完整性,让军中的将军们在面对中原战场的环境和后勤保障能力大增之后,才会发起攻击。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朝堂上,

官员们纷纷上书,

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刘景先、郭正一、皇甫文亮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高宗也采纳了这个战略,唐军在多年的战争中,已经没有了领军人才,而在吐谷浑之后,

又有了河西走廊。

这里是从西北通往关中平原的重要通道,由于吐蕃的不断入侵,关中一带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加上唐国无力承担出兵出征的费用,

同时为了维护疆域的稳定,采取了一种以战略防守为主的策略。

唐长孺先生认为,这种防御策略的转变,是因为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对战争的支持,唐蕃青海之战后,唐朝大旱,

本就不富裕的财政,很难再有新一轮的战争。

虽然可以招募战士,帮助他们抵御战火,

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青壮年的离开,

会造成农业上的劳力短缺,而且勇者不仅不能减轻两河流域的灾荒,还会增加政府的负担,增加灾民的赋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兴战争是不理智的,是不明智的,会威胁到平原的统治,张文瓘的这份奏折中,

也有几个原因,第一,

从国力上来看,唐国根本无法应付两场战争。

如果长途跋涉到辽东与新罗开战,不仅会增加财政上的负担,

还会给民众带来沉重的赋税压力,让民众的生活变得贫瘠,新罗对吐蕃的威胁更大,所以唐廷决定将重心放在吐蕃,在边境驻军。

三、总结

唐太宗年间,文成公主入藏,大唐与吐蕃的关系进入了一段平静的时期,太宗、弃宗弄赞死后,吐蕃宰相卢东赞主持了吐蕃朝政,表面上和弃宗赞保持了和睦的关系,但实际上,他一直在谋划着对大唐的扩张。

禄东赞死后,

吐蕃王朝被他的家人控制,他决定向唐朝宣战,高宗在位,唐蕃和唐人的战争频繁,

唐高宗在青海战役后,采取了以攻代守的策略。

这是经过多方面的考量,

考虑到民生的贫乏,财政拮据,士气低落,

没有可用的将领,所以采取了一种固守的策略,既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又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又恢复了生产,又保住了国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游玩时出了一上联,刘伯温听了直摇头,至今无人能对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那么一位成功皇帝的背后就一定有一个深谋远虑的军师。就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他能创立大明,与他身后千古难遇的大军师刘伯温脱不了干系。今天就来说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件趣事,至今仍是一段佳话。朱元璋一次出行在南京城游玩时,途经了一座叫“多

  • 唐朝一地痞混混,埋葬父亲时挖出龙穴,三十年后成为开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什么叫乱世出英雄?与其叫乱世出英雄,倒不如说是乱世选英雄。因为乱世时人性就像是在火里翻滚,融化了平静时的虚伪和面纱。当整个人类遭遇重大灾难的时候,英雄不得不做出重大决定出来拯救世界,英雄自己也因此获得了重大提升,变得英勇果断经验丰富,处事往往能洞察先机抓中关键。当假面被撕开以后,我们更需要有英雄出现

  • 《水浒传》中命丧沙场的最强十大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十 方杰由于秦明死在方杰手中,于是被很多朋友将其捧上神坛,其实从他与秦明交手的过程看,方杰丝毫占不到优势,至于杜微助战是否说明方杰劣势,就见仁见智了。不过,方腊手下的大将都很难缠,石宝如此,方杰也是如此,与关胜战十余合,花荣夹击,虽然只办得遮拦招架,却毫不畏惧,宋江急于求胜,又派出李应和朱仝,方杰这

  •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李世民没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天罡死在李世民前面,唐朝时期的袁天罡是怎么死的,袁天罡对李世民的评价

    首先来说说著名的占卜师,袁天罡。对于袁天罡,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一代妖人”,有的说他是从现实世界回来的,否则的话,他又如何能够预测到,这种“超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根据历史,益州成都的袁天罡,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从小就双亲过世,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不过袁天罡从小就酷爱看书,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

  • 南宋一位文状元,带兵屡战屡败,却被人们称作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宋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王朝,若说战斗力,宋单打不行,却善于群殴。公元1125年,宋联合后起之秀金国,干掉了辽。公元1234年,宋故伎重演,联合彪悍的蒙古灭掉了金。然而,蒙古就像一头北方的狼,望着宋,直流口水。此时,南宋最后一位大英雄横空出世,他便是文天祥。文天祥二十岁时中进士,殿试的时候,他一气呵

  • 后唐建立后,地方割据政权对唐政治的认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后唐割据地图,前唐后唐区别,后唐统治几年

    一、吴越政权后梁龙德三年(923年)二月,此时后唐政权尚未开国,后梁仍是得到多数地方政权承认的中国之主。梁主遣使者册命钱镠进封吴越国王,吴越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命,自此建国。论实力,吴越并非南方诸政权中最强,西部与北部南唐与吴对吴越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在割伐混战之时,吴越明确定位,奉中原政权正朔,倚靠

  • 宋朝一太医为皇妃治病,皇帝称三日治不好死罪,太医称一晚就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宫廷太医制度,宋朝皇帝如何选妃,宋朝皇帝生病

    但他父亲认为医生地位太低,而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定要李时珍考取功名,只不过李时珍本人实在喜欢医学,所以才当了医生。而在古代,医生不仅仅是社会地位比较低,有时还会有性命之忧。一、贵妃患病,皇帝担忧话说北宋末年,宋徽宗非常宠幸的一个皇妃突然身患怪病。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位皇妃原本十分受宠,但

  • 历史小科普,中国古代的和亲,在唐朝被玩溜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隋朝末年已经持续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政府早已疲于应付少数民族了。周边地区的政权抓住机会发展了势力,唐朝刚刚建立时,政权还不稳固,压力很大。例如,在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就有突厥人直捣长安,而国力还不够强大的唐王朝,只能为突厥送人缓解危机。即使后面李世民政治开明、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朝国力迅速发

  • 徐达妻子因为一句话惹得杀机?马皇后为何小题大做告诉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达四个女儿结局,徐达劝朱元璋封马皇后,徐达个人简历

    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则言论,那就是徐达的夫人谢氏曾经与马皇后一起逛后花园的时候,突然之间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你们家的后花园真大,马皇后听了之后面不改色,可是心里面已经发起了毛,并且在某一日的夜晚和朱元璋嚼起了舌头。事件回顾在之前游玩后花园的时候,马皇后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并且在当天晚上朱元璋睡觉的时

  • 南唐后主李煜至死心念的花如雪,“似桂非桂雪满枝”,它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北宋太宗赵光义年间,在宋都东京汴梁城的一个幽静的院落内,南唐后主李煜一直在软禁中。在太宗皇帝继位不久,先是召见小周后,然后并令人作画官人临幸小周后图,南唐后主李煜正满面愁容地来回踱步。李煜降宋后,一直被软禁在这座院子里度日如年,眼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勾起李煜对故国的怀念。院中石阶的缝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