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自创一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国外人学后9天灭敌10万人

曾国藩自创一傻瓜战术,剿灭太平军,国外人学后9天灭敌10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3 更新时间:2023/12/13 15:40:56

清朝名臣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写下过许多字,字字皆是源于他的真实经历。

与其说他天赋异禀,不如说他是后天努力,虽然他有一定的聪颖之地,但比起那些年少有为之士,却又不及,他展现给我们的是厚积薄发的真谛。他自己也说过,天下古今的庸人,皆是因为懒惰而落败。勤奋,估计是他想告诉世人的。

都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大军的时候,选择了独立思考,

设计出了一套“傻瓜战术”,却卓有成效,取得战场的主动权,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之后在一战期间,

被国外人效仿这种战术,竟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战绩,9天之内击杀国外10万人,

惊动世界。追根溯源,与曾国藩有直接联系。

生来愚笨,笃行好学

晚清史上有四大名臣,在我们常人的记忆和认知里,或者都会认为他们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给予他们非比寻常的天资和能力,支撑起他们以后人生的巅峰。

似乎粗读曾国藩的经历,会发现他的确“非同凡响”。八岁能诵读四书五经,并能背诵其中片段,14岁便能读懂《史记》《后汉书》等史传文学。

接着,在童子试考试中能取得第七名的佳绩,后来又有了秀才的身份,在举人榜上排名36,登第后进入殿试,拿下三甲的前42名,更增添了他头上的光环,好像他的成长之路太过顺遂。

然而,古之成大事者并不都是智慧超群,前进之路通顺无阻,无风无浪,曾国藩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他在历史教科书上的风采都是靠他数年的蓄势。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对于曾国藩的经历,众多都只知其一,便轻下结论,背后的辛酸唯有他本人铭记。

他的科举之路并非因为惊才绝艳才光芒万丈,而是笃定心思所致。他自己也总结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这种现状。

于是,他十六岁走上科举的道路,前几年他只是陪跑了,

足足七年才喜中秀才,

七年的每一天皆是实属不易。之后,花了两年的时间才中举,也不是一蹴而就。然后,又是四年的耐心蛰伏,等待春天的来临,而后成功登第,“吾生平短于才”是他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慨。

观其踏上仕途前的岁月,

曾国藩不是因为过人的天赋而被历史记住,而是凭借踏踏实实的蓄力被世人敬佩,

实为一段催人上的故事。

傻瓜战术,收效甚佳

曾国藩即使是属于愚笨的那一类,但张之洞李鸿章等人依旧对他赞不绝口,原因不在于前者,而在于

他每天都会反省自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他的一些行为看上去似乎显得简单和笨拙,但那都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才有的结果。当年他采取的那一套傻瓜战术,足以证明了他是大智若愚之人,智慧非常人可比。

当时的太平天国军给清朝统治者带来了一些威胁和震慑,他们便越发肆无忌惮,四处作乱,在国土上扰乱人心。当然清朝派遣出的军队必然是不在少数,统治者怎么可能让一些乌合之众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但奈何敌方势力比想象中要雄厚得多,导致所谓的剿灭计划多数失败,敌军仍然猖獗。

这帮太平天国军不是一般的农民力量的聚集,而且有组织有规模地出行,在作战的策略上亦是经过缜密计划的。

太平天国军虽时常选择主动出击,但他们的攻击的地点和方向是有侧重的,他们深知清军火力的猛烈,便在

每次作战时选择避其锋芒,而进攻清军火力稍微薄弱的地方,便往往取得战斗胜利的果实

此外,若是判断出清军的进攻过于顽强或是己方出现了溃败的倾向,太平天国军会采取一边撤军,一边则不断焚烧农民的房屋为掩护,阻拦清军的追击,这样一来他们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这样的形势无疑使清军恼怒与耻辱,而敌军的气焰却越发嚣张,又何来剿灭这一说,清军头疼不已。

一向有一股韧劲儿的曾国藩却镇静下来,使战事有了转机。

曾国藩也是在众多清军中的一员,他手下带领着一支军队,虽然前期的战争他也不在乎节节败退,但他没有自乱阵脚,也没有气馁不振,而且细心盘算,研究地势。经过一阵的思虑,

他提出了一套“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扭转了当前的战场态势。

顾名思义,这一套战术其实也并非神秘高深。纵观当时的局势,曾国藩要求自己手下的军队湘军

在营地周围挖出两条深沟,以深沟为基础,沿其筑起坚固的高墙,这样有利于己方据守阵地

。至于

行军的速度就不做硬性要求,关键在于行进过程中据守距离的长短,他保证的就是据守地的固若金汤,不让敌军进犯己军一寸土地。

如此一来,一步步把太平天国军往后逼退,使得他们无处遁形,也无计可施,最后便掌握了整个战局,成功剿灭叛军。

德军效仿,歼敌十万

曾国藩的那套将自己的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战术,虽然显得愚笨,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壕沟一方面可以据守,一方面可以架起高墙,辅之枪支和炮火,很容易抑制住敌方的攻势并看清形势吹起反攻的号角。

所以,最后战场的胜利才属于曾国藩。此后不久的世界第一次大战,再一次上演了这一套看似不太聪明的战术,战术的出处就是曾国藩。

一战时的欧洲大地是烽烟四起,战火纷飞,战争的残酷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德军和法军交战,死伤已经数不胜数,之后德军将领听说了曾国藩这一战术并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就跃跃欲试,因为德军现在的状态并不是那么乐观,两军相持不下,各有损伤。

这位国外将领就

吩咐全军挖起战壕,利用铁丝网当做一面墙,抵挡敌方的进攻

,同时,利用机关枪和火炮的搭配作战,后果皆是出乎了众人所料。

德军在短短九天之内便击毙了法军共十万人,

那么显眼的数据,多么惊人的消息,德军的气势顿时高涨,威名也是扬遍了整个天下。听后的人无一不觉得这是一场战争史上的传奇,用如此简单的方法却赢得了超乎想象的胜利,着实令人瞩目和感叹。

其实死伤在战场上并不罕见,只是在九天里屠戮十万人不得不说这是惊人的,即使战术方面没有任何高明之处,但历史事件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战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小结:

一个人不要被所谓的愚钝限制住,就如同曾国藩一样,做一个厚积薄发之人,尽管方法会显得呆傻,但只要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那都是智慧的沉淀。我们旁人也不能忽视和轻视自己或者他们呆傻之处,兴许这正在孕育着一种火山迸发似的力量。

此外,我们不能用自身的愚笨来掩饰自己的懒惰,就像曾国藩说的那样,不要让懒惰成为你失败的源头。曾国藩用自己亲身的一切经历,不管是在其追求科举上,还是领军作战上诠释了天道酬勤的事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晚清时期究竟有多腐败?看看一品大官曾国藩的俸禄,不亡国才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曾国藩小妾年轻照片,曾国藩1至40集播放,李鸿章为何斗不过曾国藩

    吏治可以说是王朝实力的侧面反映,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其吏治必定也是浑浊不堪的,这几乎没有例外。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有过辉煌,但也有着更加惨淡的结局,晚清积贫积弱,固然有着闭关锁国大政策的影响,但那群食君之禄,却没有做到忠君之事的官员,也要负很大的责任。晚清官场的浑浊,从曾国藩的俸禄

  • 明朝一顶普通的乌纱帽,为何能胜过清朝造价百万的顶戴花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乌纱帽的演变,官员怕丢乌纱帽的诗词,古代乌纱帽图片大全

    乌纱帽原来是民间的,是老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但是从东晋开始,乌纱帽慢慢的变成了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也被用来比喻官位,但是让乌纱帽成为文武百官专用的帽子还是从明朝的洪武年间开始的,从那以后,老百姓就不能随便戴乌纱帽了。最开始的乌纱帽左右两边是没有那个小翅膀的,出现小翅膀是与宋朝的一位皇帝有关。最早

  • 故宫井口那么小,珍妃是怎么被慈禧投进去的?说出来你肯定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光绪帝继位的时候,真正的实权是在慈禧手里,在当时慈禧对他完全是如同傀儡一般,没有自己的自由,甚至连挑选妃子都需要经过慈禧的眼,那时候光绪最喜欢的一个妃子就是珍妃,但是这个妃子依旧是没有逃脱慈禧的魔爪,正是因为如此,珍妃和慈禧俩人的关系是十分的不好,珍妃总是在背后说慈禧的坏话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光

  • 我国唯一还在用的清朝铁轨,至今还没生锈,专家:一根值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铁轨价格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轨,铁轨为什么不会生锈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十分熟悉清朝的历史,关于对清朝的评价也是有好有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康熙乾隆时期他们的功绩还是很大的,至少是做出了很多事情,最典型的就是扩张疆土,在最鼎盛的事情,清朝所占领的土地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但是到了慈禧的时候,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清朝的时候还修建了清朝的铁路,很多人

  • 我国唯一还在用的清朝铁轨,至今没生锈,专家:每一根都价值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铁轨价格表,清朝铁轨国家二级文物,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轨

    说起铁轨,那肯定离不开钢铁,清朝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是汉阳铁厂,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龟山投资建造钢铁厂,全厂囊括了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6个大厂,旗下又有4个小厂。最初张之洞投资了246万两,可是历经三年建成后却花费了500万两,由于计划不周,导致设备和原料

  • 戊戌变法失败,并不是因为守旧派太强了,了解内容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有关戊戌维新变法的资料,戊戌变法失败带来的教训,戊戌维新变法思维导图

    在变法之时当时国家比较贫弱,根本没有大量的钱财支持一个浩浩荡荡的革命运动,所以当时谭嗣同就提出了一个想法,变卖土地来换取钱财。因为当时中国已经和一些国家签订了大量的赔偿条约。自身发展也受到了一定限制,综合经济实力并不高。所以想要搞变法手头上有点困难,可是当时清朝的土地多呀。于是他就想到的这一点,干吗

  • 慈禧西逃时没带御林军,凭这支民间队伍护驾,黑白通吃无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慈禧西逃没带御林军,清朝御林军统领是几品,御林军照片

    按常理来讲,慈禧太后出宫后的人身安全应该由皇家御林军来保护,但是此时的御林军被八国联军在东华门打得溃不成军了。于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的性命,慈禧太后就命人找到了当时北京著名的李家镖局。清朝鼎盛时期,只有护军没有御林军。全是上三旗中选拔的精良之士组成。历朝历代,保卫皇帝的御林军大都是要归于无

  • 慈禧第五代外孙女身份公开,对比两人照片后,网友:美貌也会遗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外孙女真实照片,陈丽华是慈禧的外孙女吗,慈禧每一天都让宫女洗脚吗

    【导语】:相信很多人都十分了解慈禧,不过后代对于慈禧的评价不是多么的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清朝晚期在她的执政下变得是乌烟瘴气,各种腐朽的制度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并且面对列强的侵略,慈禧要么是坐视不管,要么是不断的求和,以至于当时的中国割出了很多土地,赔偿了很多白银最让人痛恨的慈禧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直

  • 慈禧西逃时向曹家借巨款,只用一个小物件抵押,曹家一看:值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为什么用小物件抵押曹家,慈禧8亿夜明珠图片,慈禧太后后宫情史

    这三多堂本身晋商曹家的大院,大院的整体布局呈一个“寿”字,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为什么又叫三多堂呢?就是多子、多福、多寿之寓意!整个大院的建筑不仅有南北两方的建筑风格,而且还有西欧古建筑的风格,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如今成了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无数的藏品,是一处晋商文化旅游景点

  • 慈禧西逃向乔家借10万,回宫召见乔家:要何赏?乔家:4字就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太后给乔家写了哪四个字,慈禧落难去乔家是第几集,慈禧逃亡乔家是哪一集

    清朝晚年,政府腐败,起义不断,加上西方列强不断的欺负和闹事,刮起了一阵瓜分中国的狂潮。慈禧太后不但没有下令同敌人进行斗争,反而是一个人逃走了。慈禧在逃跑的途中也是吃尽了苦头,当时晚清的生活可以说是民不聊生,而慈禧在逃跑的路途中,也是经常的吃不饱饭后来咸丰、慈安都去世之后,慈禧就成了皇宫里最大的,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