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可以说是王朝实力的侧面反映,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其吏治必定也是浑浊不堪的,这几乎没有例外。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有过辉煌,但也有着更加惨淡的结局,晚清积贫积弱,固然有着闭关锁国大政策的影响,但那群食君之禄,却没有做到忠君之事的官员,也要负很大的责任。晚清官场的浑浊,从曾国藩的俸禄就可知一二。
积贫积弱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虽然简单浅显,却真正诉说了世间的道理,盛世是顶点,但其后紧跟着的就是衰落,一个王朝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盛世,这个没有生命的体制也像凡人一样,会迎来自己的生老病死。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清军入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新建立的王朝就好像是给封建王朝制度的一剂强心针,使它得以苟延残喘。
清朝时,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一度出现了康乾盛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强国家,可是这股新焕发的生机,因为统治者的固步自封,自满自大,而成为了短暂的回光返照。
闭关锁国政策下,中国紧锁大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浑然不知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怎样惊天动地的变化。工业革命给生产力发展带来了强有力的推进,被中国视为蛮夷的国家一个个崛起,把中国远远落在身后。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开始以经济侵略为主,有种温水煮青蛙的意思,但是鸦片战争爆发后,国外手握轻易得来的胜利,清楚了清政府的不堪一击,欲望自然越来越膨胀,其他列强见此,自然也要来分一杯羹。
当时列强打起清军来,可以说是降维打击,这不仅仅是因为对方的科技领先清政府太多,清政府积贫积弱的大背景下,国民包括士兵的羸弱体质更是导致失败的一大因素。
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能维持人类正常生理活动,营养搭配合理的话,还能帮助塑造人的体魄,强健身体。
但是从现存的晚清民间影像中,我们可以清楚得知,普通百姓别说什么营养搭配了,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态。
政治乱象
清朝时,众多高产量的作物传入中国,粮食产量提高了,按理说百姓的衣食水准也就会跟着水涨船高。
中国农民自古就有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可干得再多,也抵不住那些伸过来剥削的手,晚清的官员们不从事生产,却把主意打到了老百姓的身上,层层剥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历史学得好的朋友可能记得,和珅作为巨贪,在乾隆死后就被嘉庆秋后算账,抄家灭族,据说和珅把清政府将近九年的税款都收入囊中,可以说是十分贪婪了,嘉庆应该也是受到了此事的触动,后来他为了促进官场清明之风,在给大臣的俸禄之外,又另设置了养廉银。
养廉银,顾名思义就是由朝廷发放银钱来养官员的廉正清明,嘉庆并非对清朝官场风气一无所知,他清楚在当时的官场里,想做清官是很难的,因为大环境如此,在朝中如果不上下打点,长袖善舞就寸步难行。
人情来往自然不能光上下嘴唇一碰,还要拿出实际的东西,
但当时清朝官员的俸禄实在不高,仅仅是够养活自己的程度,
就不得不做出一些越轨之事来积累钱财。
嘉庆帝没有选择铲除这股不正之风,而是设置养廉银,为官员上下来往提供资金,可以说是变相鼓励了这种风气。
一切向钱看,发展到最后,晚清的官员可以说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哪个手脚干净,更有甚者,官位都分门别类,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就能做官,可以说是荒唐至极。
而且就算身居高位,也不能摆脱这种规则的束缚。晚清名臣李鸿章就是一个例子,甲午海战后清算账款,把战场所耗向朝廷汇总报销,但朝廷还没给李鸿章钱,李鸿章倒要先交给粮台8万两白银,不然那边不给报销四十多万两的军资。
曾国藩的俸禄
曾国藩和李鸿章可以说是难兄难弟,而且曾国藩也不是一开始就位及权臣,他是从底层小官做起的,一开始,他的俸禄是每季收入 31两5钱银子和31斛5斗米,是的,因为他级别太低,养廉银没有他的份儿,一年到头工资也就是够填饱肚子程度。
可是身在当时的官场,光顾好自己,填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混出头,力争上游,就一定要对上献出孝敬,这孝敬五花八门,夏天冰敬,春季碳敬。
逢年过节,礼物是少不了的,高级官员醉翁之意不在酒地举办宴会时,下层官员也得到来,礼金还必须得体。
后来曾国藩一路飞黄腾达,官至一品,成为了两江总督
,他的工资也不可同日而语,年收入180两,米也有180斛。这怎么着也够用了吧,但还是不够用,已经站得很高的曾国藩还是逃不了各种人情交际,来往间白花花的银子就只能往外送,这样过下去,
每月不仅不能盈余,反而还常常有赤字。
此时的曾国藩,还享有高达13000两的养廉银,而加上这笔钱,也只是勉强做到收支平衡。晚清官场的混乱,由此可见一斑。
小结: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坚持这种做法的屈原,最终被贬官,不得不离开了政治舞台,不得不说这是极其让人遗憾的。
屈原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可以说曾国藩事实上是别无选择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清官,但在当时做一个清官的代价就是办不了实事。可是曾国藩不会满足于虚无的名声,他真正想要做的是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现实无法改变,所以他只能向现实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