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国最大的隐患,诸葛亮明知是谁却不除掉,最后一张嘴让蜀国灭亡

蜀国最大的隐患,诸葛亮明知是谁却不除掉,最后一张嘴让蜀国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3/12/26 10:24:35

这个人就是谯周,促使蜀后主刘禅投降魏国的关键人物,在历史上凭借一张嘴使得曹魏(司马昭专权时期,这个时候曹魏名存实亡)最终统一了蜀国。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从小出生于著名的书香人家,是地地道道的蜀国人。不幸的是在他幼年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后来家境贫寒,谯周便被寄养在舅父的家里。他酷爱读书,整日孜孜不倦地诵读典籍,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经过多年的苦读,谯周成了博贯古今、精通六经的硕儒。特别是他一手词理渊通的好文章,更引起学人的景仰。

生逢乱世,中原大地斗得你死我活,远在西南地区的蜀地自然也不能幸免。先有刘璋与汉中张鲁的争斗,后又发生刘备入蜀,攻陷成都,逐走刘璋,建立蜀汉政权的事件。蜀地的领导人如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刘备集团在蜀地站稳脚跟后,局势稍稍平定,不久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病逝于白帝城,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掌权。为了缓和与弥缝蜀国内部的派系矛盾,诸葛亮适当地用当地的知名人士为官。谯周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蜀汉朝廷当官的。当时由于谯周学问大,被蜀汉朝廷直接任命为劝学从事,相当于一个做学问的官职。

在诸葛亮执政期间,整个蜀国以对外发动战争为主,人们的关注点也多放在蜀国的北伐战争上,这个时候的谯周对诸葛亮的北伐持不同意见,时不时的就上书皇帝反对北伐。诸葛亮对此也很清楚,但为了平衡内部派系的需要加上自己大权独揽,对谯周并没有采取处置的手段。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谯周当时在家,听闻这个消息,随即前往奔丧。当时后主刘禅由于长期受到诸葛亮压制的缘故,明令禁止大臣前往奔丧,谯周不顾阻拦,毅然前往。随后刘禅正式主持朝政,谯周转任典学从事,为益州学者之首。

对于蜀后主刘禅,有人说是明君,也有人说是昏君。说他聪明的无外乎那个乐不思蜀,让司马家族放心的典故;说他是昏君,就是重新奸佞,排斥忠良。不过翻阅史书看看刘禅当皇帝掌权时的表现实在与明君无缘。宠幸小人、荒废朝政、不理政事都是刘禅的日常。对此谯周也是经常劝谏。刘禅对于谯周的上疏,很不以为然,不仅不采纳他的建议,反而疏远了他。对此,谯周是无可奈何。皇帝无作为,大臣不管用,小人乱朝政,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可谓是一天不如一天。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昭看到蜀汉政权已面临土崩瓦解之势,遂决定出师灭蜀。这年冬,他派钟会率兵十万,由汉中趋剑阁;命邓艾领众三万,自狄道入蜀。几路大军中,邓艾一支首先获得成功。他一路攀木缘崖,冒险而进,渡阴平,陷江油,下绵竹,长驱直入,逼近成都。

面对此等危局,蜀后主刘禅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急忙召集群臣会议,商讨对策。大臣们的意见也是莫衷一是,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投奔吴国,刘禅更是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个时候,谯周出现了,提出投降魏国的主张。他认为魏吴两国,实力相差悬殊,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已成定局。投奔吴国是称臣,投降魏国,也是称臣,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以免受再辱之耻。刘禅想想也是,最终接受了谯周的主张,投降了魏国,蜀国灭亡。一个大学问家就凭着一张嘴灭亡了一个国家,着实是伶牙俐齿。当初诸葛亮北伐他反对,姜维北伐他依旧反对,要知道蜀国要想存在就必须战争,有了战争才能获得更多的地盘,没有了战争蜀国只是待宰的羔羊,灭亡是早晚的事,可惜谯周不懂,也可惜诸葛亮留着这么一个反对者,姜维留着这么一个反对者,皇帝又这么不给力,蜀国的灭亡就板上钉钉了。最后本人说一句,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果有疑问,可以互相交流,谢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何能一统中原,灭掉六国?专家:秦国有当年不该有的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随着兵马俑的出土,让秦朝的“黑科技”现世,可以说没有它们,秦国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得往后推几十年,究竟是些什么“黑科技”呢?第1个,秦代弓弩。根据兵马俑1号坑出土的步兵人俑,可以得知每个步兵都是“背负矢箙,手持弓弩”,2号俑坑更是有专门的弩兵列队,人人配备弓箭,就连战车上的甲士,手持子

  • 诸葛亮喊着收复中原,恢复汉室,为何却趟趟往甘肃跑?他极其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我们仔细看诸葛亮的北伐路线,发现他的重点实际上是在现在的甘肃一带,比如他第一次北伐,重点攻击的是陇西地区,拿下了天水这些城池,也收复了姜维等人。之后诸葛亮攻打的陈仓,武都,阴平这些地方,也都是处在甘肃,或者距离甘肃非常近的地方,可以说诸葛亮的北伐就是围绕着甘肃进行的,为何他北伐的时候经常会去攻打

  • 康熙帝迟迟不愿跪拜孔子墓,大臣盖住一字后,康熙皇帝立马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康熙可不仅仅是位皇帝,他其实也算的上是一位“旅游大师”级别的人了,因为康熙的一生中,光微服私访就有无数地方,而大张旗鼓地南巡则有6次之多。当然了,康熙之所以去那么多地方,可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考察各地的政务情况。[var1]在这6次南巡中,其中有三次经过了孔子的故乡——曲阜

  • 嬴政的母亲一生遇见的三个人,最爱的却是意外救下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知道说起嬴政其实大家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是第一位自称为皇帝的人,还统一了六国,做了很多可以说很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不过其实也是一个暴虐的人,其实说简单点就是性格特别的不好,喜怒无常,所以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个人。不过要是说起嬴政其实悬念还是挺大,而且对于他的母亲一生遇见的三个人,最爱的却是意外救下

  • 宋襄公仁义之师为何败亡?个人道德高于国家利益,复商是历史逆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仁义之师宋襄公,襄公立国,对宋襄公仁义的看法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楚国受托出兵围宋救郑,两军展开泓水之战。虽知楚兵强大,然宋襄公坚持“仁义”,错失战机,结果被楚兵大败且负伤,次年便伤重而死。而这也意味着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彻底的失败,尽管史记中将其归为“春秋五霸”之一,甚至获得“春秋大义”的称号,然其成就与前辈或者说效仿的对象齐桓公

  • 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被世人误解千年,其实下半句才是重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瑜说的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意思,既生瑜 何生亮,周瑜十大经典名言

    我们从书籍和电视剧中不全面的了解过周瑜这个人,我想很多人都觉得周瑜是一个很小心眼的人,但是影视剧中的人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烘托主角而已。真正的周瑜并不想电视剧中那个样的小气,历史中真正对于周瑜的记载,是讲此人非常的讲义气,而且为人正直,带人宽厚,根本就不是那种不能容人的小人,而且周瑜的气度恰恰是最让人钦

  • 蔺相如为何能位居廉颇之上,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廉颇和蔺相如各是什么样的人,史记廉颇蔺相如,蔺相如和廉颇的典故三个字

    [var1]其中有不少的人都为廉颇抱不平,因为他是靠真刀真枪混到今天这个位置的。而蔺相如呢,并没有上过战场,官位却比廉颇还要高。就连旁人都觉得心里不平衡,廉颇却不以为然,这也间接地反映出了他胸怀宽广,成大事者往往就需要这样的大智慧。两个人虽然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国效力,

  • 权力场的关系攻略:高情商的韩信,为什么败给了低情商的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信被刘邦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评价,刘邦对韩信许下的三不承诺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是一个连忍胯下之辱都能忍的人。忍凡人所不能忍,这谁能做到?韩信怎么说也算是个情商高手。因为他能够严格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仅如此,韩信还能做到内心自洽。就封楚王后,韩信并没有报复那个屠中少年,而是封其为中尉。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

  • 六国国相苏秦,如何建立六国联盟,抵御秦国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历史记载,苏秦出生在一个世代以农业耕作为生的家庭中,在他早年的时候,曾经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老师,和张仪一同学习。在他学成之后,便外出游历,虽然才华出众,却始终不得重用,因此生活十分贫困,狼狈回到家乡。就连家人都嘲笑他不去费心农业生产,只会口舌之力,苏秦感到非常惭愧,于是把大门关闭

  • 三国时最精准的国运预言,一个令曹操心惊胆战,一个令司马懿寝食难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懿最可怕的一段话,杨修杀了司马懿后为啥大哭,三国历史最神奇十大预言

    曹操这第一个预言就是关于曹操的“三马同槽”。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枭雄曹操趁机起兵,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经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北方,建立了曹魏天下。作为曹魏的掌门人,曹操是想称帝的,可他更怕背负千古骂名,于是他就学起了周文王,自己打好基础,让后人来实现改朝换代的任务。曹操连年征战,可以说什么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