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何朱元璋叫明太祖,而李渊只配叫唐高祖?

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何朱元璋叫明太祖,而李渊只配叫唐高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87 更新时间:2024/1/5 3:28:04

开国皇帝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两个人庙号有区别的原因,要从两人起家的历史背景,两个人的经历,以及在位期间作为和后世评价来说。

朱元璋与李渊的发家史

李渊,字叔德,出身于隋朝末期的北方,当时的李渊家族封唐国公衔,家族势力庞大。在幼年和青年时期,李渊学识广博,为人旷达,素有贤名,家族的根基给予了他良好的教育和政治视野,这给成年后的李渊首先埋下了一颗对权力渴望的野心。随着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全国各地纷纷发生兵乱,李渊就在这时抓住了机遇,多番谋划之后,受禅让称帝,李唐王朝正式建立。

李渊有三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天下未定时三人齐心协力,太子辅国,李世民与李元吉收复各地兵乱,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称帝,李渊被尊太上皇。看起来李渊好像没出什么力气,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位有远见,有计谋的皇帝,得益于庞大家族和优秀子孙的助力,成为盛世的开者。

相对于李渊的金钥匙,朱元璋显然是刚入新手村,没装备,没背景,更没有给他打天下的儿子。喜欢历史的总喜欢拿“开局一个碗”来打趣这位帝王,其实也是对其自身奋斗史的赞叹。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与李渊出身世家不同,朱元璋出生在今天安徽凤阳的一个小村庄,祖上三代都是贫民,没有钱给他请师傅教书,更没人给他培养政治觉悟,幼年的朱元璋为家里放牛种地,和当地村庄里的所有孩子一样,吃不饱,穿不暖,母亲过世都拿不出钱来买一口棺椁下葬。

此时已经元朝末年,像朱元璋这样凄惨的底层民众比比皆是,少数民族对于汉人的压迫使得民怨沸腾,成吉思汗一生勇武,可惜不是一位懂得民族兼容的好皇帝,武力值再高也无法从文化根基中彻底抹杀汉文化,过于庞大的土地与落后的生产力,苛政之下,一时间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朱重八此时已经步入青年,年轻的他智勇双全,在寺庙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到别处讨活,一路衣衫褴褛,四处要饭,之后便加入了当时最大的起义军队伍,红巾军。

战争中,朱元璋凭借着过人的学习天赋,和对于政治的敏锐嗅觉,屡立战功,红巾军当时的统领郭子兴都对朱元璋褒奖有加,甚至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这位就是将来的马皇后,朱元璋也确实对得起这一番托付,对马皇后一生疼爱有加,立国之后,朱元璋每每脾气暴躁要破杀戒之时,也只有马皇后才能劝住。

有了郭子兴的助力,朱元璋开拓了更广阔的政治视野,而这时朱元璋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乱世英豪何其多,陈友谅,张士诚,左右围攻,徐达,常遇春,邓遇,成为其臂膀。公元1368年,朱元璋终于登上了那方宝座,将压迫汉民族近百年的匈奴赶到了长城以北。汉民族得以延续,华夏文明得以匡复。纵观朱元璋的发家史,一步一印皆是血雨腥风,开局一个碗,结局是大明万国来朝,盛世重现。

朱元璋与李渊的政绩。

朱元璋在位期间,百废待兴,吸取了宋朝冗官的教训,朱元璋废除宰相,铲除胡惟庸一脉,将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速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程度。由于幼年的困苦经历,他对于惠民生十分在意,大量设置移民屯田,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恢复,轻徭薄赋,修水利工程改善民生,有元一朝,文人在朝堂上并不得重用,朱元璋第一件事便是重开科举,让天下读书人重新归附朝堂,为其所用,稳定社会。

虽然在处理权力分配上他给继承人朱允炆留下了祸患,但虎毒不食子,这也是朱元璋无法预料的。虽然孙子朱允炆没能守住江山,但是其子朱棣可谓能与他自己比肩的帝王,朱元璋逝世后,其子朱棣起兵,在四年后的六月份的登大宝,在位期间,五征漠北,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与成祖朱棣,可谓是一脉相承的神勇无双。

李渊与朱元璋同样活了七十岁,他在政事上更为中庸,所以在评价唐朝帝王时经常忽略掉他,但其实他本身也是智谋过人,这主要展现在前期未继位前。虽然他的政绩总是被他儿子李世民所掩盖,但也不可否认,没有李渊便没有李唐盛世,更别提后面贞观盛世,开元盛世。

后世评价

公元1398年,朱元璋薨逝,享年七十一岁,在古代算是高龄,他的一生,从贫苦的底层农民,沿街乞讨的僧人,到坐镇一方的将军,再到大明王朝的开国帝王,不可谓不传奇,太祖一称,实至名归。李渊薨逝于公元635年,享年七十岁,他的一生比起其他造反起兵的帝王来说,更加顺遂一些,良好的出身,如鱼得水的开国,优秀的继承人,有人称他命好,更多的历史评价偏向于其自身能抓住机遇,一朝扬眉。高祖的称号也对得上他的政绩。

高祖,太祖,历史书上随便圈起的几个字,便是英豪伟人的一生。历史如大浪淘沙,宫阙万千早已做土,如今我们再去看他们的生平,不过是以古鉴今,以镜鉴人。

更多文章

  • 明朝一官员欲辞官还乡,却惨遭朱元璋发配充军,结果熬死4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的大臣的下场,明朝朱元璋把哪些儿子送进锦衣卫,明朝朱元璋时有多少官员

    如果皇帝的秉性不好,那么臣子说话可就要小心了。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不但乌纱帽不保,恐怕连脑袋也要不保。而臣子想要做什么事的话,就只能隐忍在心里,一旦提将出来,那可就要遭到皇帝的反对,就会得到糟糕的结局。因此,在古代就有着“伴君如伴虎”的说辞。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明朝的一位官员,他趁着生病时向皇帝提

  • 曹魏灭亡后,宗室夏侯家族在西晋混的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魏夏侯家族有哪些人,西晋曹魏哪个厉害,西晋夏侯家

    夏侯惇和夏侯渊是同族兄弟,都是曹操的亲信得力干将,为曹魏的建立建立赫赫战功。 夏侯惇官拜大将军,在曹操去世后二个月里,夏侯惇也去世了,夏侯惇家受得特殊优待。 夏侯惇有五个儿子,都没有什么作为。次子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志大才疏,在《三国演义》里因为率军攻打蜀汉损失惨重而出名。夏侯楙的妻子清河公主

  • 明朝16个皇帝聚会, 朱元璋都打了谁 (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此文乃是鱼叔在与朋友聊明朝旧事时,讲开的一个段子,不喜勿喷哈!话说上回说到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在一起聚会,太祖朱元璋对朱棣表示愧疚,而对其他皇帝的作风却是表示失望。同时其他皇帝因为自己在位时的一些作为对于太祖皇帝更是表示惧怕、惭愧。正稿:这时明仁宗朱高炽走到了自己儿子身旁,提醒道:”好自为之。”毕

  • 隋唐宋明,这四个汉人朝代,你觉得哪个最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由杨坚开创,结束了中华长达数百年的分裂,终结了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虽然仅仅历经二世三十七年而亡,却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措施,隋朝逐步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帝国,但隋炀帝继位后,开凿大运河、建设大兴城、兴建驰道及三征高句丽等消耗了大量国力,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及贵族叛乱,隋朝被唐朝所取代。

  • 明教有十二大高手,朱元璋登基当皇帝他们结局如何杨逍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杀杨逍明教教主,明教杨逍,朱元璋如何成立明教

    就有眼尖的观众说,明明把锅甩给了杨逍啊,不是朱元璋。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杨教主只是个过渡。不管是戏中还是书中,当张退隐的时候,杨已经是老年人了。教中本有很多人不信服他,没干多长时间就把位子给了老朱,自己就去武当和女儿贤婿俩享受天伦去了。使者范先生去了明教的发源地西域,仍旧当了一段时间头陀,可惜死在了远

  • 唐朝婚姻漏洞,夫妻离婚是怎么离的?女性有决定权和再婚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21位皇帝顺序,唐朝离婚制度,唐朝夫妻离婚的真实原因

    据说每个朝代的婚姻制度各有不同,其以大唐盛世最为出众,当时的大唐和离成风,并且女拥有着自己的选择权利?一、唐朝初婚需听从父母之命,双方有“结婚证”西周时期开始,朝廷便设立媒介机构,名日“媒氏”,主要负责见证和组织民间婚姻,做到“嫁娶有媒”,职管黎民百姓的婚姻判合,有点类似现代的民政局。根据《唐律疏议

  •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木匠皇帝朱由校有哪两件发明,朱由校木匠作品图片,朱由校为什么喜欢木匠

    朱由校喜欢上木匠活得缘于万历三大殿的一场大火后的重修。年纪尚小的朱由校在宫里便天天与重修大殿的木匠厮混在一起,久而久之,居然爱上了木匠活,还有股子天赋,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光宗被仙药弄死了,朱由校便被一班东林党大佬扶上了皇位。但是,荣登大宝的他不思国政,没点要励精图治的精神头。总之,人家朱由校本来就

  • 宋高宗给岳飞的圣旨,书法绝美,直逼《兰亭序》,内容却暗藏杀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高宗给岳飞圣旨书法,赵构赐死岳飞圣旨的译文,岳飞十三道圣旨怎么讲的

    宋高宗赵构,怕他功高盖主,拥兵自重,更怕他打赢了金国,迎回在金国当俘虏的宋钦宗,让自己皇位不保,于是连下12道金牌召回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不想雪耻的皇帝 岳飞的理想,简单且纯粹,那就是报国。就这么简单的理想,在政治家宋高宗看来都是威胁。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岳飞的冤,岳飞死前,他认真地给岳飞

  • 老赵聊四圣花钱断代五:从两宋时空中的多个维度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四圣是哪四圣,宋钱五十珍图解,元宋四大家

    对于四圣图象的比对研判,我们大致就先告一段落,对于四圣本钱的断代,我们没有简单的结论,但是可以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判断。对四圣花钱的断代,坊间具有多种判断,断代需要参照系,也需要参照钱币本身的铸造工艺、艺术风格等综合判断,在此我们可以提炼一些历史意义上的基本要点,提供多个维度,以供大家参详判断。1、从

  • 李白为讨好杨贵妃,写了一首28字的肉麻情诗,开篇两句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李白为杨贵妃写过哪些诗,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诗水平怎么样

    一提到诗仙,大家脑海里就是李白拿着酒壶放荡不羁的模样。他写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无数豪放派引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李白对待困难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成为很多当代人的至理名言。我们可以在李白写的诗中看到李白放荡不羁,豪爽的格,李白一生都想为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