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产于印度的一种植物,当时最初引进中国的时候,它只是一种观赏性的植物,主要是为了赏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而且棉花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植物,一般的贫民百姓根本种不起。到了元朝的时候,人们才逐渐地认识到了棉花还可以用来保暖,但是一般百姓因为缺乏对棉花的认识,所以也不愿意种植,棉花依旧没有普及开来。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下令全国大范围内强制性的种植棉花,棉花才得以普及,古人冬天才可以穿上棉花御寒,那么此前没有棉花的时候人们究竟是怎样御寒的呢?
第一种御寒的东西便是丝麻。中国古时候很早就开始养蚕了,中国的丝绸更是闻名天下,所以到了深冬的时候,有钱的人们会穿上一层又一层的丝绸,用来御寒,但是普通的百姓就没有这个条件了,于是一般的百姓只能穿上好几层的麻衣来御寒,麻衣比较粗糙,穿在身上的感觉非常的不好,但是为了御寒也没有办法。但是就算是古人里三层外三层的穿上这么多件衣服,依旧不保暖,因为单衣都没有夹层,透气性太强,所以保暖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种便是裘了,裘也就是皮毛,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皮毛的保暖效果,尤其是游牧民族,只要打了猎,便把动物皮毛做成衣服来保暖。就拿我们现在来说,纯皮毛制作的衣服价格不菲,很少有人能买得起,在古代的时候同样如此。古代的时候,能够用来制作裘的皮毛有很多,比如说狐皮、狼皮、虎皮等等,其中狐皮是最为珍贵的,因为狐狸是最难捕捉的,而且制作一件裘衣,往往需要好几件狐皮,所以造价也很昂贵,平民当然是穿不上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穿一些用羊皮或者是狗皮制作的衣服。
第三种就是木棉了,木棉是一种树木,外形高大,也易种植,所以古人在没有棉花的时候,便将木棉树经过加工改造,做成衬里,用来抵御严寒。经过现代的一些研究证明,木棉树的纤维保暖效果甚至要好过涤纶,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菌性,防止皮肤病。
第四种是沙土。很多人问沙土怎样保暖,且听小编慢慢道来,那时候的穷人没有过多的钱来购买过多的衣物,于是便缝制几个布袋,晚上睡觉的时候烧炕取暖,白天出门的时候将炕中的沙土取出来,放到布袋中,然后再贴身挂在自己身上,外面再裹上自己的衣服,这样一来也能起到保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