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必出枭雄,雄心与抱负造就了乱世,更是成就了一段段佳话。曹操更是典型人物了,一个“武帝”就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了,三国故事太复杂,人物形象不是极具形象的鲜明,而是晦涩难懂的类别,当我们厌倦了好得不像人的好人和坏的不是人的坏人,曹操世家这一经典反派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不再是以往对于黑白的明确界限,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思维牢笼开始坍塌,脸谱化,平面化的人物形象也变得丰满了起来。
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刘备也是另一代表了,他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他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演义试图把刘备描写成仁义之君,但是就像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演义中的刘备仁义而近伪。
其实正史中的刘备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真正的刘备,善于识人,善于拉拢人心,有城府,有抱负,所以在最落魄的时候依然有人誓死追随;刘备确实是仁义之君,这在正史中也有很多体现;刘备大半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却从未消沉,可见刘备的坚韧不拔超乎常人。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成为一方霸主,可见刘备的能力也很强;但是刘备作为封建帝王,缺点是不可避免的,一意孤行起兵伐吴就是一个例子。
综上可见,各个人物都是拥有多重性格的,在好与坏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我们无法明确的去判别善恶,只能在读史时一遍遍思考,而各位看客又是如何做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