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当年康熙六次南巡,三经泰山和曲阜,恰好曲阜又是孔子故乡,为了表示对孔圣人的崇敬,自然是要去拜一拜孔庙的。虽说古代帝王平日起都是至高无上,接受臣子们的跪拜,但如今面对孔圣人,康熙甚至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这样的待遇恐怕除了太庙里的祖宗和明太祖朱元璋,也就孔子能有了吧。行完大礼,康熙又亲自诵读了祭文,身边的大臣们对于康熙的行为也是十分感动。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他们,看到自己的主子如此崇拜孔孟之道。能不感激流涕吗?
[var1]
其实这也是康熙收买人心的方式。如此这般,满朝文武在感动之余都心向康熙,百姓们虽然没有接触过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听到大臣们的夸奖,一传十十传百,自然是觉得康熙是明君。这里有意见鲜为人知的趣事,发生在康熙大帝祭拜孔子的时候。话说有一次,康熙祭拜完孔子庙后,顺道去孔子墓一拜。可是本打算祭拜的康熙,看到孔子墓碑上的文字之后却僵住了,沉默不语,康熙在孔子墓前不肯下跪。周围的臣子们见此也是手足无措,直到一位官员看出康熙不叩拜的缘由,
[var1]
立即吩咐跟随的侍从,找来一块黄布蒙住了墓碑上的一个字,随后,康熙立即行了三跪九叩之礼。那块黄布究竟蒙住了什么字?除了那位官员,身后众臣非常疑惑,祭拜典礼结束,众人出来之后,大臣们纷纷向该官员询问、讨缘由,这个官员回答众人说:孔子墓碑上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 康熙身为皇帝是“帝”,怎么可能向“王”下跪呢,用黄布遮住的字便是文宣王的“王”字,这样贵的不是王,则是师,这样以来,康熙自然就没有顾及的事了,对师行叩拜之礼,是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