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鲍叔牙一手托起管仲,管仲至死不推鲍叔牙为相,事后才知他大智慧

鲍叔牙一手托起管仲,管仲至死不推鲍叔牙为相,事后才知他大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22 更新时间:2024/1/25 10:35:41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的作文,就以历史人物“管仲鲍叔牙齐桓公”为题,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被誉为华夏“华夏第一相”,齐桓公在管仲的扶植下,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正因为如此,齐桓公对管仲非常信任,对他言听计从。

[var1]

在管仲去世前,齐桓公曾亲自到病榻前去问候,并询问他:他走后,何人可任相。

这一段“管仲病榻论相”不仅是讨论齐国相位接班人,更是一段交友纲要。在这段对话中,管仲分析了要想成大事,可以与哪些人交朋友,要远离哪些人。

当时管仲病重,齐桓公慌了,忙问:“仲父,你去了之后 ,国家大事我应该交给谁呢?

管仲说:“可惜啊!宁戚不在了,如果他还在,做国相最好不过了!

齐桓公又问:宁戚不在了,那鲍叔牙可以吗?

大智都知鲍叔牙是管仲的伯乐,是他在齐桓公面前力求才保住管仲的命,并帮助他登上相位,此时,管仲不久于人世,正是报恩之时,推荐鲍叔牙当相国,实在是最好的报答。

[var1]

然而管仲却说:”鲍叔牙不行,他是个君子,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是非善恶分得太清楚,这样的性格不好,这既是他的长处,同时也是他的短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不能当相国。

从管仲对鲍叔牙这一点的评价看,他对鲍叔牙的性格了解的非常精准,不愧是管鲍之交。据《列子·力命》记载,鲍叔牙知道此事后,不但不怪管仲,还赞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桓公又问:“隰朋怎么样?”

管仲说:“隰朋不耻下问,就像我的舌头。如果我死后,隰朋可能也不能久用了!”

齐桓公又问:“易牙这人怎么样?”

管仲说: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绝对不可以用。

人世间最大的情莫过于子女,而易牙居然可以忍心把自己的儿子杀害了,将肉煮了给国君吃,他爱国君胜过爱自己,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var1]

而开方是卫国的公子,卫国虽然说是小国,但到底也是一方诸侯,他连国君的位置都可以抛弃,不做国君而到我齐国来为臣子,这样的人必有所图。而竖刁自宫来伺候国君,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难道他还会爱国君吗?

这三个人在你身边待了这么久,之所以没有出大事儿,主要是因为有我在,我和他们好比水和堤坝,有我这个防洪大堤在,洪水便不会泛滥,但假如我不在了,洪水必将泛滥,所以国君一定要远离这三个小人,避免将来吃亏。

这次病榻论相之后,齐桓公遵照了管仲的意思,任用隰朋为相,易牙听说之后就从中挑拨,并对鲍叔牙说:管仲的相位都是你推荐的,现在他病重了,反而不推荐你去担任相国,他简直是忘恩负义,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你很不公平。

[var1]

鲍叔牙到底是管仲的迷弟,他笑着说:”管仲不推荐我是没有错的,他忠于齐国,他也知道我是一个不会徇私舞弊的人,如果让我担任相国,你们这些小人早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果不其然,管仲去世后,隰朋也病倒了,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这时,齐桓公不得不任何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提出,他当相国,必须驱逐易牙、竖刁、卫开方这三个奸臣,齐桓公也只得听从。

鲍叔牙为相之后,继续沿用过去管仲的政策,齐国又现复兴之象。

在过去,管仲为相时,桓公乐得逍遥,国家大事都丢给管仲,自己天天与“三奸”混在一起,大家各取所需,日子过得也开心,君臣相处也快乐。现在鲍叔牙为相,不仅将这些人都 驱逐了,还天天拉着齐桓公讲一些国家大事,搞得齐桓公很郁闷。

日子一长,齐桓公好吃贪色的本性又暴露了,但平时陪他一起玩的易牙、竖刁、卫开这些人都被驱逐了,他又不敢轻易召回。

[var1]

这时齐桓公有个妃子长卫姬就出主意说:“大王可以先把易牙请回来,毕竟他是个厨师,鲍叔牙要是问起来,就说是请他回来给大王做点好吃的。鲍叔牙也就不好过问了,这样一个先回来了,剩下的两个也会慢慢回来的。

桓公一听有理,就这么办了。于是呢,他悄悄派人把易牙找了回来。果不其然,不久,竖刁、卫开方也全回来了。

这事让鲍叔牙火冒三丈,马上进宫进谏。可是桓公也懒得听他的。鲍叔牙的脾气跟管仲不同,回去之后,就气病了,不久就死了。

鲍叔牙一死,齐桓公的气数就算尽了。

齐桓公的5个儿子都想谋求太子之位,使用出各种手段,其中长卫姬与易牙勾结在一起,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无诡当太子,长卫姬与易牙重金贿赂宦官竖刁,想着各种方法向齐恒公送礼。

[var1]

易牙与竖刁还在齐恒公病重的时候软禁齐恒公,不许任何人看他,不给吃不给喝,最终一代霸主活活饿死在病床上,尸体躺在床上67天,尸体的蛆虫都爬出了宫门之外,一代霸主的结局不免令人唏嘘。

现在再回头来看,管仲不推荐鲍叔牙为相的理由,才发现,管仲是真有大智慧,他太了解鲍叔牙、齐桓公了。齐桓公是一个注重享受的人,所以他当相国时,即使知道竖刁等人是奸人,他也不会强行驱逐,这样君臣之间就能相安无事。

而鲍叔牙眼里揉不得沙子,必不能和这样的小人相处,他不当相国还可以多活几年,而一旦当相国,以他的性格注定会与齐桓公产生冲突。而鲍叔牙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才郁郁而死。

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呀。

更多文章

  • 马超临终前给刘备留下遗言,他说了什么?竟成了蜀汉灭亡的催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的朋友对马超的名字都不陌生,马超不但有勇有谋、能力卓绝,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对天下大事有独特的见解。 有人说刘备得马超如得至宝,可是就在马超临终之前,他给刘备留下了一句遗言,这句遗言成为了蜀汉亡国的催命符。那马超临死之前究竟对刘备说了什么?这句话又为何能影响江山的走向呢?马超出生于

  • 强赵45万精兵被全歼,刘伯温:赵括智商不如豺,学者:他才不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役,秦赵双方出兵100多万,两国举全国之兵决战。这场战役中,赵国指挥官是年轻将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刘伯温在他的名著《郁离子》中写道:“长平之役,以四十万之众投戈甲而受死,惟其智之不如豺而已。”[var1]从刘伯温的观点来看,老子英雄儿子好汉,这事在赵括身上并不靠谱,他的智商不如豺,用现在的话

  • 若魏延接班诸葛亮,他能比姜维干得更好吗?对比这两方面不难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魏延说起魏延,众人不免一阵叹息,因为他死得实在是他悲催了!刘备时期,魏延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其能力非常强,然而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不久,魏延竟然遭到了同僚的诛杀!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延之死,和诸葛亮脱不了干系。魏延刚刚投靠刘备时,诸葛亮就看他非常不爽,一度建议刘备将其诛杀,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魏延两次

  • 说王莽是“穿越者”的人可以歇歇了,王莽的真实身份是“背锅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莽的传奇一生,王莽真的是个穿越者吗,王莽的事迹简介

    认为王莽是穿越者的理由概括一下无非一下两点:一、王莽推行的改革“新政”王莽的新政包括土地国有化,土地均分,货币改革,市场调控、设立贷款制度,规范税收以及限制买卖奴隶。这些改革乍一听确实很像是一些超前的改革思路,但其实只是后人对这些制度安上了现代名词而已。在社会制度不甚健全的古代,各项经济与土地政策本

  • 史说三国:三九一 六路攻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出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进军,目的是牵制吴军。安东将军王浑出扬州,自寿春(今安徽寿春)出击,至巢湖北岸后分兵,主力向东南进逼横江(今安徽和县),别部向江西进至寻阳(今湖北黄梅)。建威将军王戎出豫州,由安城(今河南汝南)出发,越过大别山后,向武昌(今湖

  • 秦国一统天下时,六国地盘分别在现在哪里?你的城市在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统一的六国属于我们现在哪里,秦国灭六国的沙雕视频,秦国统一了哪个六国

    [var1]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奠定战国七雄的格局。此后一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始终保持着七雄的割据,而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代表着战国时代的正式结束。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国家,曾经是并列存在的战国七雄。但到了最后,总跟秦国过不去的山东六国,反而成了败者

  • 史料发现韩信家族并没有被刘邦诛尽,他们曾统治岭南地区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为什么杀萧何韩信张良,韩信被刘邦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韩信和刘邦

    他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平定了魏国,又背

  • 马镫是三国东吴发明的?最伟大的骑兵技术,起源却和北方关系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镫最早出现哪个朝代,铁马镫,马镫图片大全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最早马镫实物马镫,被世界公认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发明之一,极大提升了骑兵的作战能力。但是,马镫的具体起源却仍然是一个谜,到底是起源于中国的什么地方,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不少历史学者都将马镫发明者认定为中国北方的鲜卑族,或者至少是北方游牧民族,但是笔者的看法却截然相反。北魏甲骑具装发

  • 刘邦称帝后,父亲每次见面要跪拜,刘邦想了个办法,后世纷纷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的父亲给刘邦下跪,刘邦斩蛇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史记刘邦本纪中刘邦称帝的原文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这话不论是我们哪个时代的人来看都比较“无耻”了,别人要煮他的父亲,他却还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这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都不讲了吗?也因为这个故事的原因,大家对刘邦这个人的感官就非常不好了——不孝。但是,刘邦真的是这样一个

  • 史上最“阴险”的出轨皇后!相貌奇丑无比,被称三国的“凤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凤姐花三亿整容嫁富二代,凤姐照片,历史上最荒唐皇后

    自古在封建社会的古代,皇帝的权力是全天下最大的,不管是不是真实的实权,就如现在所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一个有一个无私奉献的女人,那么身为皇帝背后的女人一定会更伟大。这样的职位可以说是为全天下的女人做表率,自古那么多的明君,皇后的人选可以说是全天下最好的女人了。但是依然有极个别的例子。古代男权社会,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