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宫剧观影启蒙:延禧攻略和乾隆盛世

清宫剧观影启蒙:延禧攻略和乾隆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3 更新时间:2024/1/22 10:47:58

流浪的橡树

经公众号“流浪的橡树”授权转载

图1:延禧攻略剧照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中国历史课本和横店影视剧不厌其烦歌功颂德的皇帝。

卢梭,法国的一位在哲学、文学上极具独立思想和成就的自由作家。

他的一生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著作。

请问,二者谁生活在古代,谁生活在近代?

答案是,两人都是一个时代的人。

非常遗憾的是,相对现在国人了解、知道卢梭的寥寥无几。国人对乾隆倒是如数家珍。

无从了解,中国何时开始,由原创剧本到拍摄、编辑、播放到收看,文人、剧作家、导演、演员和挥舞纱巾的大姐、大妈会高度一致铸就了清宫戏生产和消费链。

他们万众一心,多愁善感且夜以继日着追捧满清宫廷戏。年复一年。

乾隆大帝、乾隆朝、乾隆下江南、乾隆与香妃、上书房、纪晓岚、还珠格格等等相继热播,横店影视剧掀起的乾隆其人和乾隆的盛世,更是热火朝天。

最近,有清宫电视剧延禧攻略热播,坊传,无数延禧攻略粉丝齐聚故宫,争相到故宫延禧宫旧址拍照发朋友圈。

乾隆,确实是他们顶礼膜拜,奉为圣君的男一号。

想想,满清早就亡了。

清廷御用的史官们粉饰书籍老朽、风化、破烂之后,我们本来可以发现,乾隆一生,好大喜功,抛洒国财,关闭国门,大兴文字狱,本是历史上最为垃圾型的皇帝。

然而,清朝灭亡后虽然没有清廷御用的史官们继续粉饰,但是现在的人们却愿意自带干粮,继承这番讴歌皇权的大业。

花钱费力,在历史阴沟里淘出了一坨又一坨臭烘烘的帝王将相,再梳妆打扮,粉饰成金煌煌的一坨,以影视剧等来供奉于这个时代,确实是时代的羞耻!

当然,今天主要掌嘴乾隆。不谈其他了。

18世纪,中国由明清战乱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相比战乱,清帝国在明帝国经济基础上有了充裕的人力和时间,也得到了阶段性和平,似乎中国可以缓慢复苏了。

然而,中国确实没有美国、法国、英国、荷兰等等国家这般运气。中国等来了一位似乎智商有点病的圣君乾隆。

乾隆是历史上诸多老而不死是为贼的皇帝之典型。

乾隆活到了89岁,做皇帝60年,内禅给儿子继续当太上皇操持朝政4年,实际独掌中国长达64年。

晚年,乾隆洋洋得意,自吹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古未有之。

在朝野一片讴歌声里,乾隆认定了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千古第一完人”。

图2:延禧攻略剧照

客观而言,在近代化全球视野去回望乾隆时期,乾隆自吹自擂和官史自吹自擂,无非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屁。

纵观乾隆执政64年,抄袭着秦皇汉武的弱民强国,剽窃着明祖康熙的独断专行。

乾隆最大的成就,就是把专治集权推上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

乾隆信奉非师旅征伐,则梗我王化者无以伏惩创,不敢抗干的国策,一言不合,四方开战,是犯我强清虽远必诛的楞棍。

乾隆自吹,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清缅战争)、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然而,所谓乾隆自吹自擂的十全战功,任凭后人怎么屈膝讴歌粉饰,到现在史料曝光,自然水落石出:

平定回部、宁夏、大小金川,血腥杀戮太重,彻底激化回汉矛盾,不仅导致战争旷日持久,得不偿失,更是预埋了后来的西北大乱。

台湾官员腐败,凌辱乡民,激起了台湾林爽文起义。以清廷大军的镇压台湾乡民反抗,本身就不算什么光彩。

至于降缅甸、降越南、降廓尔喀,多是乾隆好大喜功,草率发动的侵略周边小国的战事。

并且,以动辄数十万大军发动这些战争,满清倚强凌弱却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胜利。

所谓乾隆嘴里的十全战功,无非是乾隆在交战两军互有输赢后,自欺欺人的呓语。

乾隆决策的诸多对外浪战,还有乾隆求胜心切,在宫中装神弄鬼的官史记载。上皇闭目,若熟寐然,口中喃喃有所语,念西域秘密咒。原来,作为满清之君,乾隆想的是咒得远在西域的对头无疾而终。

这便是18世纪中国荒唐的主人乾隆。

图3:延禧攻略剧照

乾隆登帝位不久,户部宝泉局铸钱工匠维权,户部官员对空鸣枪震慑工匠。

事后,乾隆愤怒御批:办理殊怯,此等刁民,即枪伤一二何妨?彼见空枪,所以益无忌惮也!换在今天的话,便是:照人开枪,打死几个,万事大吉!对国有铸钱企业工匠如此,在对海外侨民上,极端仇视出海的乾隆,对当时南洋侨民一律敌视为“本应正法”之人。至于在外洋生事被害,当然也就是咎由自取。

当时,荷兰商船与南洋华人误会冲突爆发红河流血事件。事件酿成华侨万人伤亡。荷兰政府自认过分,专程到北京向乾隆解释。这位二得庄严的皇帝大笔一挥:“朝廷弃民,概不问之”。荷兰人乐得逍遥而去。

乾隆对民,大致冷漠如此。

编纂《四库全书》,是当时官史和后来人们最爱讴歌的乾隆文治盛事。

当时,乾隆以汇辑《四库全书》名义,采访收集天下图书,本质却是为了进行系统化、规模化的删销、破坏。乾隆下达谕示衙署删销书籍谕示。在《四库全书》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清廷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此外,乾隆在位64年期间,清廷焚毁禁书,共有七十万卷。至于被撰修得面目全非的古籍,为数更多,无法统计。在删销禁书同时,乾隆在全国掀起了“文字狱”运动。告密与运动就此相伴,搅拌成泼向民智的潲水。

腥膻之下,无数良心文人随他们的文字湮灭于世。

无疑,这是华夏文明自诞生以来,远超秦皇焚书坑儒的最大一次对华夏文明的文化屠杀,文化阉割。

然而,这一次空前的最大规模的文化浩劫,如今却罕见记载。可谓吊诡。

18世纪,是人类文明在开放、探索中酝酿世纪腾飞的萌芽期。

1765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

1774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随后,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1776年美国布什内尔发明木壳潜艇“海龟”号,潜艇能够潜至水下6米,停留约30分钟。

1785年,英国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1789年8月26日,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由此,天赋人权相继在欧美大地萌芽,绽放着人类文明空前的绚丽。

图4:法国大革命主题画作:自由引导人民。

欧美大地处处沸腾,生机勃勃,唯独中国,死寂沉沉。

乾隆59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首次访华。

乾隆好奇地向英国使臣提出很多问题,诸如意大利是否向英国纳贡,俄罗斯是否在英国的东方,以及法兰西杀国王算不算弑君等等稀奇古怪的问题。

这位中国最高统治者的脑子里,直到现在,装的依然是一团浆糊。

接见结束时,乾隆傲慢、大方地赏赐了马戛尔尼使团成员,掷地有声发表了至今让人扼腕叹息的声明: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并无需尔国制办物件。

这一年,中国对外的大门砰然关死。

乾隆唯独留了广州13行一个门缝,断断续续和不远万里来自欧洲的商人做着官办的买卖。

买卖的主旨,是为皇室赚取私房白银,为皇室购买西洋奇淫技巧的奢侈品。

皇帝富有四海,还能保持旺盛贪欲,乾隆可谓皇帝里面不世出的人才。要下江南巡游,要给儿子孙子财富,要修造繁花似锦的圆明园养一大群二奶,还得办寿宴,赏亲信,乾隆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敛聚财富。

以官商在广州13行搞走私性质的皇家生意,算是乾隆生财有道最体面的项目。

笑纳清廷大臣在朝廷之上公开进贡,算是乾隆最快捷的赚钱手段。

后来,大臣竞相进贡,进贡便进入了公开的,白热化的“帮贡”模式。

官员们相互配合、勾结,搜刮民间,连吃带贪给乾隆进贡。

然后,乾隆顺势查贪官,打老虎,再把做事不慎的大臣们洗劫一空。

此外,乾隆还在18世纪后期,无师自通发明了类似中世纪罗马教廷赎罪券的议罪银。议罪银这般不要脸面的敛财模式横空出世,意味着皇帝和满清政府昭告天下:无论什么罪,交一笔钱来,就能减罚甚至不罚。

到乾隆执政晚期,乾隆带头之下,他的大臣、州官、县令无人不贪。

贪便贪了,好歹肉烂在中国。可惜,乾隆确实脑子迷糊不太清楚——凡是肯向清国进贡各国,乾隆都会以丰厚的“赏赐”回报。

赏赐往往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于贡金的价值。

如荷兰、西班牙就有专门的奸商,冒充各殖民地国王、酋长的名义到北京进贡,专门赚取乾隆赏金。

肉烂在了锅外。

五十年春,宜城、光化、随州、枝江大饥,人食树皮。夏,章丘、邹平、临邑、东阿、肥城饥。秋,寿光、昌乐、安丘、诸城大饥,父子相食。

五十一年春,山东各府、州、县大饥,人相食。

蛀虫遍地,抛洒民财,乾隆时代虽然处于和平环境,然而自他登基开始,举国各地,无年却不发生重大饥馑。

其中人相食,便有2次。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清宫戏参与者和迷恋清宫戏的辫子粉丝,当年祖上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作,却都是靠忍饥挨饿熬过乾隆时代的。

想想,人如忘本,真是可怕。

当年,锦衣玉食的满清皇室、八旗子弟、达官贵人不过个别、少数。

那么多的迷恋清宫戏的辫子粉丝,真的如愿穿越到了康乾盛世,饥肠辘辘,满嘴榆皮黄土,挣扎生死之间,不知是否还会如此痴迷满清的皇帝。

图5:延禧攻略剧照

访华铩羽而归时,英国使团在路上耳闻目睹都是中国老百姓的贫穷、麻木和饥饿。

他们捡拾、争抢使团喝过的茶叶、残食;在官兵为所欲为的皮鞭抽打下工作;对发生在自己之外的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英国人把他们的目睹写在了日记里:就现政权(满清)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

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乾隆60年,1795年,北京会试。

这是乾隆当皇帝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会试各地为谄媚“十全老人”,专门组织80岁以上116人参加会试。耄耋老人们在孙子们的搀扶下,颤巍巍走向灯火昏暗的科举考场。

这是一个专制集权的盛世,这是一个万马齐喑的盛世,这是一个奴才辈出的盛世,这是一个饥饿贫穷和民不聊生的盛世。

整个盛世根本回光返照。

回望当年,灯火昏暗处能够看到的,也只是破败、衰老的满清帝国的昏昏欲睡的影子。

历史,是伟大的导演。

既然乾隆当了中国18世纪的男一号,中国历史自然也就只能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庚子国变。

嗑着瓜子看清宫戏揣摩宫闱诈术,宫斗机心,如不提脑补真真的乾隆,实在是容易迷路的事情。

最后,请让我们以卢梭一句名言结束吧:

盲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最后把江山还给李家,不是因为傻,而是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为何将江山还给李家,武则天晚年为什么把江山还给李家,武则天为何要把皇位再还给李家人

    当说掌权的话,古代女性掌权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吕后,慈禧太后等。但是像武则天这样真正颠覆传统当上帝王的人就只有一人。而且一般女性掌权会被骂牝鸡司晨,死后更是有人会刨她的坟。武则天却能在生前身后都保持着荣耀。武则天之所以受到子孙们的保护,是和她做了一件事有关的。因为她最终将李家的江山还了回去。江山交到自

  • 清朝奋三世之余烈,将这个种族彻底灭绝,教科书只记了寥寥几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余烈简介,余烈程菲还有另外的小说吗,奋六世之余烈深度解析

    一直以来,我国古代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都来自于北方。中国封建王朝有一半的时间在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作战。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到唐时期的突厥,再到宋时期的辽金,明朝时期的瓦剌。他们统属于游牧文明,一直和中原的农耕文明摩擦不断。而清朝人作为游牧民族入住中原之后,北方的蒙古诸部臣服了,要面对的是北方的俄国人,中

  • 清朝灭亡后,此国居民公然复活大清,穿清朝衣服称自己是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德国有一个巴伐利亚州,名字可能感觉很陌生,不过他的州府却是大名鼎鼎---慕尼黑。没错,纳粹元凶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现在这里主要是旅游胜地,每年在这里都会有啤酒节庆祝,啤酒、宝马、拜仁、阿迪等都是这里的标志,据说巴伐利亚州是德国最富裕的州之一,也就是在这个州内,有一个叫做迪特福特非常

  • 太平公主丧夫后,一夜召见数名壮汉进宫,让人印象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公主在自己16岁的时候就有了第一段的婚姻经历,在古代,这个年龄结婚其实也不算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而这个时候的她也像其他的古代女子一样,整天服侍自己的丈夫,并且很受自己丈夫的喜爱,但是后来武则天在一次案件的处理上,却错误的把他的丈夫杀害了,这件事情就像一个罪恶的种子,让太平公主很是气愤,性格上也开始

  • 清朝皇帝墓穴被炸,延禧攻略魏璎珞原型现真身,众人看后惊呆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魏璎珞原型是乾隆皇帝令妃魏佳氏,出身正黄旗满洲包衣。所谓包衣就是家奴的意思,从历史资料上来看,魏璎珞家族原本是汉族。后来随着成为乾隆的妃子,被抬入镶黄旗满洲。在清朝,满族人统治国家,汉人的地位很低,凭这一点就可以判断魏璎珞的出身相对于清朝皇帝其他妃子来说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差,从后来的历史发展

  • 李世民哥哥功高震主,并遭人诬陷,买百名歌姬,躲过李世民的屠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与建成元吉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除了一个早死的弟弟李玄霸,他们三人应该关系比较好才是,可惜权力让亲情也没那么重要了。但除了李建成之外,李世民其实还有一些兄弟,那就是其他亲戚,比如李孝恭,也是李世民的哥哥之一。按照辈分的话,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哥,李孝恭第一次出现在唐统一战争中,是在夺取长安之后,李

  • 雍正的十三弟和硕怡亲王胤祥为什么要在死前吃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允祥是雍正帝的弟弟,也是他的知己,允祥一直由雍正的生母抚养,二人一同长大成人,感情非常好。在九子夺嫡中允祥始终追随雍正,始终维护雍正的利益,因此卷入政治漩涡中。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允祥受到废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暂囚禁了一段时间。被释放出来后康熙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轮班制和出去巡游都没有允祥,以前康

  • 他是清朝最后的刽子手,一生斩了300人,晚年想入善堂都被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会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见很多人对于一个人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很多的时候,犯下的错误却是很难再改变了,就是你已经做了,就很难挽回做错带来的损失了。就有这样的一个老人,在他老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儿女,非常的孤独,所以想到善堂去过剩下的日子,但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杀过了太多的人,被人不喜

  • 刘裕能守住关中吗?崔浩已经下了定论:裕亦不能守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问题,北魏的崔浩已经帮着回答了。即:秦地戎夷混并,虎狼之国,裕亦不能守之。风俗不同,人情难变,欲行荆扬之化于三秦之地,譬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走,不可得也。若留众守之,必资于寇。以崔浩之论为基础,做一个现代版本的解读。01.输出暴力但不能输出秩序,所以好战必亡《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

  • 清朝最无耻的赚钱方式,现在很常见人们就怕碰上,谁遇见谁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八旗子弟在清朝时候是享有特殊地位的,祖上为满清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与清朝皇室是同族,因此八旗子弟在清朝不干活也能享受清政府的优待,有钱花,有乐子找。随着时代的发展,八旗子弟养成了好吃懒做,提笼架鸟的习惯。到了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对外战争接连失败,为了实现暂时的和平,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