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为兵仙的韩信,有着很强的带兵打仗能力,并且带兵打仗多多益善,屡屡创造作战胜迹神话的韩信被传为“神帅”,可见其佣兵谋略确实是天赋异禀。
这位传奇的军事人才,被刘邦称为汉初三杰之首,在初入军营之时,韩信并没有获得认可。最开始韩信投奔了项梁,项梁死后归属项羽,韩信担任的是郎中的小官,作为项羽的随从官员,提出了很多的计策未被采纳。
最后被萧何发现举荐为大将军,可是在后来萧何却是设计诱骗韩信中计被杀,萧何仰天长叹说了十二个字,后来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口头禅。
初出茅庐
韩信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秦末农民起义迭起的战乱时期,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趁乱平顶江东,项梁死后基业传给了自己的侄子项羽,这个时候名不见经传的韩信一并归属了西楚霸王项羽,陈了项羽手下的一名郎中。
西楚霸王天生傲骨,一般的人自然是入不了他的法眼,韩信多次给西楚霸王献计献策,项羽从来不予理睬。
这个时候韩信虽然胸怀大志,但是他的能力却没有得到认可,于是韩信收拾好行囊,投奔了汉军刘邦。
同样来到汉营的韩信也没有被重用,只是给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岗位,没有走上管理岗位的韩信非常不走运,竟然因为团队触犯了汉律到了要被连坐处决的境地,但正是这一生死诀别的法场改变了韩信的一生。
跟韩信一块需要被斩首的十三个人接连被砍了脑袋之后,最后轮到了韩信,韩信仰天长叹道:“汉王是不打算夺取天下吗?竟然斩杀将才”。
监斩官夏侯婴一看此人仪表堂堂,身材魁梧,马上要身首异处了,依然是面无惧色。觉得此人有点不同寻常,便问:“将死之囚,为何大言不惭,报上姓名,让你死得明白”。
韩信自报家门淮阴韩信,夏侯婴听完忽然耻笑起来,“原来胆小如鼠,愿受屠夫胯下之辱的让你就是你啊,书单之辈却自命不凡”。
本来是一场严肃的斩首行刑大会,却是被夏侯婴演绎成取笑大会。
韩信自是不甘示弱,对一群人的耻笑不以为然。大丈夫若要成功,为何需要拘泥于小节,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众人听着韩信振振有词的临终遗言,觉得面前这位即将被砍头的人异于常人,不能斩杀,于是释放了韩信并推荐给了汉王刘邦。
高光时刻
韩信虽然被夏侯婴推荐给了刘邦,但是刘邦也没有听说这个人有什么出众的本事,就随便给安排了一个粮草主管的管理岗位。
刘邦也是想通过这个岗位观察一下这个人的能力和本事,但是韩信在这个岗位上确实是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份。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在从长安返下郑的时候军心是有点松动的。
这个时候的汉军经常有逃走的,处于劣势的刘邦对这个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有一天刘邦听人打小报告说自己的铁粉谋臣萧何也逃走了,这让刘邦一下大失所望,觉得自己的宏图霸业要毁于一旦。
没过几天萧何竟然又回来了,刘邦诧异地问萧何怎么逃走了又回来了,是走的时候落下什么东西吗?萧何大惊失色的回答不是自己要逃走,而是去追一个人。
刘邦听到萧何要追的人是韩信后非常的诧异,韩信是夏侯婴推荐来的,一个小小的粮草主管罢了,论军需保障,舟楫马车他那一样都没有闪光点啊。
萧何则是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韩信虽然做的是一个小小的粮草的主管,但是有很多先进的作战理论和理念,自己都是闻所未闻。
而且具有很强的求战欲望和目标导向,有着很强的军事理论和现世报复,言谈交流中尽显大将之才。如果大王只想做个汉王可能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如果汉王有更大的想法,不能放韩信走。
刘邦心里也是犯嘀咕,这么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一直没有被人发现呢?既然是将才那就给一个将军的位置让他试试吧,萧何表示当将军都是有点屈才的,需要册封为大将军才能发挥出他的才能。
刘邦语重心长地跟萧何说,既然是要当高管那就来个正儿八经的面试吧。萧何传唤韩信参加了刘邦组织的面试,刘邦看着魁梧的韩信就开始谈起了,问韩信带兵打仗的策略和思路。
韩信精通兵法,自然是对答如流。刘邦和韩信开始聊起了天下大势,历史战役,聊起了后期称霸天下的作战计划。
彻夜长谈之后刘邦发现萧何说得没错,韩信确实是个人才,当即决定听从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在被正式的任命之后定三秦,连克魏、赵、齐、灭楚,百战百胜的韩信被人称为战神级别的存在。
将星陨落
然而,功成名就之后的韩信为了获得更多的认可,让刘邦册封自己为王。功高盖主的韩信本来就已经让刘邦非常忌惮了。
竟然还要求封王,这个时候韩信的举动已经让刘邦痛下杀心,当然韩信也是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在册封的称号上也是动了脑筋。
韩信要求刘邦册封自己为三齐王,与天齐、与地齐、与帝王齐,见天地不死、见铁器不死。韩信在这上面为了自己的想了条后路,这样一来自己就成了不死之身,但是要求封王的韩信触动了刘邦的底线。
这样一来韩信的兵权被刘邦解除,没有指挥权的韩信本来可以安然地往下度日。但是被诬陷谋反,虽然司马迁在史书中有记载韩信有谋反之心,但是后来的学者认为韩信并无谋反之意。
如果早有谋反意图,他手握汉朝军事指挥权,一路高歌猛进百战百胜的时候,早就调转了矛头。
被贬谪到淮阴后的韩信,被传唤到宫中喝平定叛逆的庆功酒,韩信明知是鸿门宴,断然拒绝了前往。但是萧何写信给他,让他务必前来,不要失了礼数。
韩信收到书信,手下也是极力反对前往,但是韩信非常的自信,自己是开国功臣,三齐王,天地同命,刀枪剑戟都不能用在我身上,就算是去了也不会有性命危险。
然而,进宫后被吕雉设置机关囚禁后杀害,萧何仰天长叹:“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萧何觉得自己是为避免天下再次战事四起,所以设计诱使韩信入宫被吕后手下杀死。
当年萧何为汉朝霸业追回拉韩信,让韩信的才能有了施展的平台,让不起眼的韩信一下子平步青云,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但是最后还是把自己葬送在了萧何的手里。
总结
韩信戎马一生,在功成名就之后有功高盖主的趋势,这让刘邦非常的害怕。本来就处处提防韩信,没有想到韩信直接来讨要册封,想做诸侯王,这显然是要来割肉的。
刘邦开始动了杀心,但是不好直接判定其谋反,这个诬陷别人的活安排给别人之后,皇后吕雉安排了韩信的死亡。
见天地不死,见铁器不死的韩信,被吕雉安排在了一个围上布子的笼子里面,不见天地之后,被锋利的竹制木剑,乱剑赐死。
萧何看到韩信死后长叹的十二个字“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韩信的成功和陨落都缘起于萧何,这十二个字被后人当做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口头禅,来表述帮助自己的那个人,在自己成功之后又给了自己致命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