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刘备投奔曹操之后,每日还是担惊受怕,生怕曹操加害于他,于是,就天天在院子里种菜,并且每天亲自浇水施肥,想让曹操放松警惕,其实在韬光养晦。
但曹操对他特别好,不仅给了他一个等级比较高的官位,还与他同吃同住。有记载称”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这可谓是非常看重刘备了。
煮酒论英雄
有一天,刘备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在,曹操看准了这个时机请刘备过去吃饭。
一开始非常紧张,但是曹操牵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面对他说“玄德学习种菜不容易呀。”
刘备见曹操只是和他谈论家常便放心下来。曹操已经提前让人准备好酒盏还有一盘青梅,两人一边煮酒一边开怀畅饮。
正巧这时乌云密布,有龙卷风刮来,古人认为这种漏斗状的龙卷风,布雨的神龙正在下挂吸水。
于是曹操借着龙卷风把刘备比喻为龙,“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接着还说出了那句流芳千古的名句“今日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
这句话可把刘备吓坏了,手一哆嗦,手中的酒盏落地。正好这时空中惊雷,刘备正好以打雷为借口解释自己被吓到了。
由此可见曹操十分看重刘备,认为只有刘备才能和他平分天下。
可是当时的刘备刚打了败仗,既没有土地也无兵权,可以说是要什么没有什么,这个时候也还没有请得诸葛亮出山, 顺便除了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
连袁绍都瞧不起刘备。那曹操为何就能看出刘备的过人之处?如此尊重刘备?
刘备不为人所识的品质
第一:善待下人,喜欢结交豪杰
刘备在少年的时候拜卢直为师,但是读书期间不怎么喜爱学习,反而是喜欢音乐和穿好看的衣服。平时又喜欢交朋友,并且性格很好。所以当地的英雄豪俊都喜欢和刘备一起玩。
就是这样,有许多人愿意资助刘备,让刘备做领头人发动起义。
并且刘备能和关羽张飞建立亲密无间的兄弟关系。但是,纵观三国里另外两个国家的领导人。谁都没有像刘备这样拥有如此好的兄弟情。
刘备对百姓和下人友好,对于要伤害他的人更是以德报怨,刘备当了官之后摆宴席宴请大家,允许普通百姓与他平起平坐,互相之间,毫无拘束,同吃一个碗里的食物。
甚至遇到有不服刘备管教的民众派刺客去刺杀刘备,刘备发现之后不仅没有责怪刺客反而劝他从良。这个让刺客深受感动不再忍心伤害他。
所以人缘好这是刘备不可多得的优点,这也是这一优点帮助了他夺得天下。毕竟在社会上混,都需要朋友的帮助。
第二:不折不挠
刘备这一辈子五易其主,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刘表,曹操。曾四次差点失去妻子,屡败屡战,无兵无地,前半生可谓是颠沛流离,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认定一个目标后便坚定地去实现它。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三顾茅庐,为了请得诸葛亮出山,三次拜访隆中,每一次都备好礼物亲自前往,不是被童子刁难,就是被诸葛亮拒绝。
按照正常人早就放弃了,连关羽都看不下去了,劝说道你两次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他都闭门不见,我看他只是一介村夫,为何非得求他?
后人记载可谓是”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忆感伤”。
可刘备第三次去之前甚至选择吉日,斋戒三天,并且沐浴更衣,再亲自拜访。可能也正是因为他的不轻易言败,才使得诸葛亮对他另眼相看。
第三:宽容待人礼贤下士
在刘备统治国家期间从未发生过杀手下和大臣的例子,并且由于刘备亲和的性格, 他手底下的大臣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刘备也乐于倾听他们的观点,并且加以思考和改正。作为一个君主,善于倾听大臣的意见,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品质。
刘备的手下黄权在一次战败后转身投入曹丕的麾下, 但黄权遗漏了自己的家人还在刘备手里,黄权做出这种背叛的事情,按道理来说,刘备应该不会放过黄权的家人。
可是当手下问题怎么处置黄权的妻子和孩子时,刘备挥了挥手说,黄权利没有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他才会转身投靠别人。并让人善待黄权的妻子和孩子。
张飞有一次因为喝醉了酒,不小心让刘备的老婆被吕布给劫走了。酒醒之后,觉得自己对不起大哥深深的自责,并且想用自杀来抵过罪孽。但刘备一把抱住张飞,告诉他兄弟如手足,不可以弃。
这样一位宽容待人礼贤下士的君主,又怎么可能不成就一番大业?
第四:知错就改
刘备虽然经常犯错误导致自己打败仗,但是同样的错误,他很少再犯第二遍。这种知错就改,并且能够做到下次绝不再犯。这就规避了在发展事业道路上的很多错误。这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优点之一。
与曹操平起平坐
而曹操这个人一般不轻易夸赞别人,曹操通常都是自大无礼的,很少能够认为有谁可以与他平起平坐,他之所以如此夸赞刘备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刘备身上,这些不可多得甚至是他自己所缺少的优点。
并且曹操一直都是一个珍惜人才的人,曹操看重的不仅是刘备,更是他身边的关羽和张飞,但关羽和张飞既然能跟随刘备,那就说明刘备也不是一个等闲之辈。
又或者说曹操可能在刘备身上看到了,刘备与自己相同的一些特点。
但无论是哪一点,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哪个时代下英雄对英雄的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