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守立讲《论语》】第53讲:孔子心目中品德最高尚的人

【吴守立讲《论语》】第53讲:孔子心目中品德最高尚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96 更新时间:2024/2/9 1:02:09

#公众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成都少年领袖演说班

[var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论语·泰伯第八》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这是孔子赞叹泰伯。

首先介绍一下泰伯其人,泰伯是我们吴姓始祖。

商朝末年,有个诸侯国,在陜西邠(bīn )州这个地方,国君叫古公亶(dǎn)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当时因为受异族狄人的侵犯,就迁居到陕西凤翔岐山之下,改国号为周,也就是后来的周朝,周武王伐纣而得天下,就追尊古公亶父为太王。

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也叫王季。

根据古代礼法,长子是王位的继承人,所以古公应该传位于泰伯。

可是,古公他心里却希望把王位传给三子季历。

为什么?因为他看到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人的瑞相,预料他将来能够把周国兴起来,所以有意要传位给季历,然后季历就传位给他的儿子姬昌。姬昌就是文王,文王传给武王,周朝是这样兴起来的。

泰伯做为长子,了解到古公的心思后,于是就想成全父亲。

有一天,古公生病,他就托辞到南方去采药。

他的二弟仲雍也明白兄长的意思,彼此都心照不宣,所以,就跟着兄长一道拜别父亲出去采药。

两兄弟到了江南吴地这个地方,过去称南蛮之地,文化比较落后,就按当地的习俗,断发纹身,变成了当地人。

结果,三子季历就在家侍父,后来古公临终,立下遗嘱,让季历去向他两个兄长报丧。

古公去世,季历就依照遗嘱将他的两个哥哥接回来。

等到丧事完毕,泰伯和仲雍就决定按照他父亲的意思,把王位让给季历,可是季历不接受。

泰伯就说,我们两人都已经断发纹身,已经不是这个国家的人了,不能够再继承王位了。

于是,又跟二弟一起逃到吴国去,不再回来。

结果,季历没办法,王位总是要有人继承,两个兄长都不继承,最后,只好自己继承了王位。

后来,王位又传给自己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姬发,后来起义师伐纣,讨伐纣王成功,建立了周朝,也就是周武王。

以上就是“泰伯三以天下让”的故事原委。

这个让就是让天下,就是周朝天下。

孔子极为赞叹泰伯的道德,说他的德行高到了极处,“民无得而称焉”,百姓也不知如何来称颂他的至德,这是赞叹到了极处。

为什么太王愿意把君位传给季历?

因为他看出季历的儿子将来是圣人,他很有眼力,所以希望圣人来治理国家,这是人民之福,他想到的是国家百姓,他不是凭自己的好恶来取舍,不是说季历很会讨好、巴结他父亲,所以把王位传给他,不是。他真正看得出他老三的儿子,将来会是圣贤气象。

而泰伯和仲雍两兄弟又有让国的气度,于是,一起成全了父亲的心愿,而且让得合情合理,很自然的完成这个让位,这就不仅有道德,而且有智慧。

所以,孔子盛赞泰伯的至德,当然也包括仲雍。因为仲雍不肯让,泰伯让了,那按照礼法,老大不当国君了,老二来当,所以老二也让,所以才成全了老三继承王位。

你看看这一家,可以说孝悌都做到了极处。

再来回看我们现代人,如果是遇到这种情形,估计争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想到让?甚至父亲尸骨未寒,兄弟之间就在打官司争财产了。

真正像这一家那样的谦让,那样的大公无私,真的是堪受得起孔子赞叹,“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泰伯之德绝对不在文王之下。他没有任何私心,没有嫉妒他父亲喜欢季历的儿子,没有把名利、权位、个人享受放在心上,一切都以天下为重,成就圣人出世。

我们再倒回来想象下,如果泰伯没有让位,也就无法成全文王、武王成为圣君,也就不会有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也就不会有周公制礼作乐,为后世三千年定下这么好的礼乐制度,也可能就没有儒家了,孔子也就不知道要学谁了(孔子最推崇周公,渴望推行周公之治。)?!

泰伯三让天下,真是功德无量!他这一让,让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的辉煌!

我为自己是泰伯和仲雍的子孙而深感自豪!

[var1]

一人行之成模范,众人行之成风气。

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更多有缘人,一起加入到“让3亿中国人读《论语》”的行列!

[var1]

[var1]

[var1]

[var1]

#公众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成都少年领袖演说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醉酒时给1小国赐名,几百年来一直没改,现已成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发生的著名的历史事件,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事件,武则天在位时期战争

    说起国外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咬牙切齿。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国外这个国名还是武则天亲自赏赐的,除此之外武则天还给国外送了两只大熊猫。在古代,国外又被称作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早在西周的时候,国外就是我国的朝贡国。''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信古代的时候的国外需要每年

  • 60万人远征2年不缺粮,秦国后勤有多强?3大黑科技领先西方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军事沙盘详细图解,秦国战术有多厉害,秦国军队为什么那么强

    所以,在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的灭国战中,后勤保障能力就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var1]公元前224年,60万秦军在老将王翦的统率下,由霸上(陕西西安)出发,长途行军800多公里,发动了第二次灭楚战争。鉴于第一次伐楚时秦国朝堂对楚国实力的错误低估,王翦伐楚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前后耗时2年之久。那么

  • 隋炀帝死后,陵墓让后人寻找上千年,近年却在垃圾堆中现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的墓在哪儿,炀帝陵墓发掘,隋炀帝隋文帝墓

    封建时期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崇尚神学的社会,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民间百姓,他们都相信死后的世界是存在的。因此,在他们百年之后,其后人就会为他们精挑细选一座好的墓穴,选一个风水宝地可以福泽后人,若是选一个凶险之地必将祸及子孙。而王侯将相几乎都会提前将自己的陵墓设计好,在死后加入丰厚的陪葬品,寓意自己死后继续

  • 孔子两位得意学生,一个是全国首富,一个穷困潦倒,差距咋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孔子满身肌肉的图片

    孔子的众多弟子不仅将孔子的思想开枝散叶,更是以孔子的思想身体力行。[var1]在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中,有两个人格外突出,他们分别是子贡和颜回。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孔子的《论语》里,子贡出现过44次;颜回的言行被写进《论语》并成为《论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可见孔子对这二人格外看重。[var1]子贡最显著的

  • 李世民驾崩前,交给程咬金一个秘密任务,影响了唐朝之后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程咬金,李世民登基后对程咬金的态度,李世民在位期间程咬金哪里去了

    李渊建立唐朝时候,自然也要儿子们加官进爵,而战功最大的次子李世民则被任命为了尚书令。这样一来,身为长子的李建成意见很大,毕竟按照他的想法,将来的大唐是要靠他来继承的,总让弟弟骑在自己头上,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李建成便找到李渊抱怨,催促着他赶紧将自己嫡长子的身份再稳固稳固,李渊向来对这个儿子很看

  • 他本是突厥可汗,却成为大唐名将,发誓永不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唐活捉突厥可汗,狄仁杰突厥可汗,薛延陀历史

    他就是大唐“道德名将”:契苾何力。他虽为藩将,却至死忠于大唐,母亲和弟弟被薛延陀部俘虏,威逼他投降,他却割耳明志,誓死不从。他作战勇猛,却兼怀汉人的足智多谋,善于出奇制胜,与吐谷浑一战中,他亲率数千骑直捣主帅牙帐,征服吐谷浑,之后远征高句丽,白崖城一战,契苾何力率八百骑兵,对抗高句丽一万人,身中数箭

  • 湖南农民发现武则天唯一现存文物,拒绝10万出售,主动上交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历史,能当上皇帝的人,有几个不是踩着别人的尸体上位的呢?为了皇位,父子之间反目,兄弟之间相互残杀,毕竟权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皇帝们为了永保江山和个人平安,他们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名山大川,修筑祭坛焚香,然后祈求或者祷告上苍,保佑天下太平,并把刻好心愿的简册埋到土里,这就是传说中的“封禅”活动。

  • 唐朝“以胖为美”,多胖才叫美?让杨贵妃用体重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杨贵妃胖的图片,唐朝杨贵妃到底有多胖,杨贵妃最胖多少斤

    说起唐朝我们脑子中应该会浮现出很多个词汇,比如唐朝诗歌,文学作品,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我们还会想到唐朝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还有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我们还会想到一个人,她开创了以胖为美的时代潮流 ,她就是杨贵妃。关于唐朝,有太多太多话题可聊。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

  • 窦漪房弄个假皇帝上朝,吴王都怀疑了为何还不敢确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窦漪房晋升为太皇太后,美人心计刘恒和窦漪房,历史上的窦漪房画像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里,薄太后的前半生都在为皇位算计着,但是她的儿子坐上皇帝之后,并没有几年就病重了,窦漪房为了稳定朝纲,所以就弄了个假皇帝每天戴着面纱上朝,这样的做法很快就引起了大臣们的猜疑![var1][var1]毕竟每日只有窦漪房在那里把持朝政,皇帝一句话都不说,不引起怀疑才怪呢,但是大多数人

  • 皇帝李治在一岁时抓周,胡乱画了一个字,但却吓坏了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治为何只当了42天的皇帝,李治娶李世民的老婆,李世民为何要立李治

    但其实他的儿子李治也是个不错的皇帝,有才能,只不过被他父亲李世民和妻子武则天的光芒给掩盖了。说起这李治,它小时候其实就有一件趣事,并且还差点吓坏了父亲李世民,那么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件事发生在李治一岁左右,当时正在给他举行一场活动,名为“抓周”,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呢?想必大家小时候也都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