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伊阙之战:不过是白起的战术胜利,却成合纵、连横战略的大转折点

伊阙之战:不过是白起的战术胜利,却成合纵、连横战略的大转折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739 更新时间:2023/12/16 5:11:30

[var1]

一时间,合纵力量变得空前强大,令东周局势巨变。

眼看东周局势即将逆转,两件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却突然发生了:公元前295年,赵国突然爆发沙丘之乱,赵武灵王被权臣围困饿杀;就在赵国这次内乱的前后,齐闵王孟尝君生出了疑心,一度将他驱逐。赵国与齐国,是山东诸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这两国先后出现内讧,对于合纵,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一变化被敏感的秦人意识到了,马上就开始尝试再次东进。

公元前294年,秦国先派向寿率军攻打韩国,攻占了武始(今河北武安市南)。武始,是韩国的北部边境;但对三晋整体而言,这里已经算是腹地。秦军突然杀入三晋腹地,这就是一个危险的警告!紧接着,秦国又命白起率军前往攻打东周。无论是东周还是西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之国,可战国以后长期都是于三晋的附庸;更何况,秦军东出之前,还攻占了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这是公开向合纵组织发起挑衅!

[var1]

面对咄咄逼人的秦军,韩、魏二国极为重视。可此时,赵、齐二国刚逢内乱,并不乐意派兵相助。不得已之下,韩、魏二国派出了数十万大军,驻守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准备全力迎战。

白起统率的秦军,兵力还不足韩、魏联军的一半。见此情形,周人顿时大感安心,以为秦军必将知难而退。

然而,西周大臣宫他却意识到了风险,上朝劝说西周君:“当年宛国(疑为“崇”之误,应该是指公元前608年晋赵穿侵崇之事。如为“宛”,就是指南申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与原文不符)依仗秦国而轻视晋国,结果秦国发生饥荒,宛国就被晋国灭亡了。郑国依仗魏国而轻视韩国,结果魏国前往攻打蔡地(旧蔡国,当时属楚),韩国就趁机灭了郑国。邾、莒为齐国吞并(二国被楚灭,地入齐),陈、蔡被楚灭国,这些都是依仗援国却轻视邻近的敌人而造成。现在国君依靠韩、魏二国却轻视秦国,恐怕国家就要受害了。国君不如派周最暗地去联合赵国,以防备秦国,那么我们就不至于被消灭!”

[var1]

周最是西周君之子,长期在齐国出仕,得到了齐王重用。因此,在整个东周,周最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宫他提议让周最去求赵人帮忙,这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周国。不过,宫他这明显是小瞧了韩、魏二国。当年孟尝君派人去劝说列国合纵之时,就曾说山东诸国“随便联合其中的两个,都足以战胜秦国”;如今韩、魏大军联手,兵力足足是秦军的两倍,又是在家门口作战,怎么可能保护不了东、西二周?刚经历了沙丘内乱的赵国会更强大吗?

可惜,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秦军主将白起是位不世出的战争天才。

[var1]

秦兵总数虽然不及韩、魏联军一半,可白起在与敌人对峙近一年后,就敏感地察觉到韩魏联军的一个致命弱点:人心不齐。韩国军队势单力薄,指望魏军能替自己先抵挡住秦军的进攻;魏军则认为韩军训练有素,希望韩军能冲到前面去做先锋。在看出两国敌人都踌躇不敢向前后,白起先在韩军面前布下了疑兵,暗地里再派出秦军精锐去攻打魏军。毫无防备的魏军瞬间被秦军冲垮;眼看魏军溃不成军,韩军也失去了信心,防线瞬间崩溃。白起马上率秦军一路追杀,不但俘虏韩军主将公孙喜、杀死魏军主将犀武,还斩首达二十四万!

以不到敌人一半的兵力击溃韩、魏联军,让伊阙之战成了白起的封神之战。大喜若望的秦昭王,第二年就让白起跳了六级,从左庶长直接晋升为大良造!

数年来山东列国的合纵,让秦国屡次遭受挫折;这场久违大胜,秦昭王顿时扬眉吐气,马上就给楚国送了一封请战书:“楚国背叛了秦国,秦国现在将率诸侯伐楚、决一胜负!希望您能整顿士卒,来一场痛痛快快的决战!”

[var1]

自从秦人扣押楚怀王后,秦、楚之间就生出了仇恨。三年前,楚怀王又死在了秦国。虽然楚怀王的政绩并不佳,但国君耻辱性地死在异国他乡,仍然让楚人深感怜惜,悲恸得如同失去了父母兄弟。以前,因为父亲被扣在秦,楚顷襄王虽然没有与秦交往,但也不敢公开参与反秦;可父亲既然已过世,楚顷襄王也就不再顾忌,当即就宣布与秦断交。

可惜楚顷襄王此举,并没有什么底气。

楚怀王在世时,楚、秦关系就已恶化;垂沙之战后,楚国与山东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愈发疏远。所以,这些年来,楚国是处在被列国孤立的状态。

其实,秦国与楚国也差不多。前几年,山东诸国数次合纵伐秦,楚国也与秦国断交,这让秦国的国际环境急剧恶化。伊阙大胜之后,山东诸国的“合纵大网”破了一个大洞,秦人不趁此时强迫楚国和秦,更待何时?

果然,收到秦人的请战书后,楚顷襄王寝食难安,不敢再提秦国的杀父之仇,与大臣们商议与秦和好。第二年,楚顷襄王就与秦国联姻,娶了秦女为夫人!

[var1]

楚国重新投入秦国怀抱,这让合纵大业再遭打击。

那伊阙之战秦国的对手们又在忙些什么呢?

战前,宫他劝西周君暗中联合赵国,却被西周君无视。如今战况果然如宫他所料,西周君一时间也慌了神,马上催促儿子周最前往赵国求救。奈何自赵武灵王死后,赵人也不敢轻易对外用强,西周君并没能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

无奈,西周君只能派相国周足前往秦国求和。

可国家正面临危机,周足却打起了退堂鼓:这些年来周足一直主张合纵,向来为秦所忌;秦人连楚怀王都敢扣押到死,他周足敢去秦国,能不能活命都难说。

[var1]

见周足为难,身边就有人给他出主意:“可以对周君说:‘让我出使秦国,秦、周邦交必定会恶化。主君的臣子当中,有一人为秦国重视而又想当相国;这人一定会来秦王面前诋毁我,所以我是不宜出使秦国的。我请求免去相位后再出使秦国,主君可以任命此人为相国;此人当上了相国,就不会在秦王面前中伤西周了。’当前周君很重视与秦的邦交,所以才会派相国您出使;如果在您临行前免去相位,这就是对秦国的轻视,所以您的相位一定会保住。但如果您先说了这些话再访秦,与秦国的关系就缓和了许多,您所办的事也能办成。否则,西周与秦国的关系将恶化,您不但得不到好处,还会遭遇诛杀!”

前几年合纵大行其道,列国都重用各类合纵术士。可伊阙一战过后,主张连横者重新抬头,而曾经大势宣扬合纵的高官们也不得不考虑如何自保——这是周足访秦前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在西周君四处求救之际,东周君的心情就更加急迫。因为此时秦军还没有退兵!

为此,东周君亲自来到了魏国,向魏昭王求救。伊阙一战,魏国损失惨重,根本不敢再与秦军对战。所以,魏昭王就以上党形势紧张为由,回绝了东周君。虽然魏昭王是在故意找借口,可东周君还是没办法,只能垂头丧气地往回赶。

[var1]

可走到半路,东周君看到了魏国的粱囿,心里艳羡不已。陪同东周君前来的大臣綦母恢看出了他的心思,马上对东周君说:“魏国的温囿不比这个差,又邻近我国。我能替君主得到它!”

东周君当然大为欢喜,马上让他返回去见魏王了。

见东周大臣去而复返,魏昭王顺口就问:“周君怨恨寡人吗?”

綦母恢答道:“他不怨恨您。谁又敢怨恨大王呢?我可为大王忧心啊!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他动员全国的力量为您抵御秦国,可大王却不能抗敌。我看他势必要将整个周室交给秦国了;如果秦国动员塞外兵力再联合周室来攻打南阳(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一带),韩、魏两国的上党就要断绝交通了!”

[var1]

韩国国都在新郑,魏国国都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南阳被秦国占领,那韩、魏两国黄河以北的领土都将与本土断绝交通了。听到这,魏昭王果然急了,忙问:“这可怎么办?”

綦母恢顺势就说:“周君目前处在不利的形势,侍奉秦国不过是贪图小利。如果大王能出动三万人帮他戍守边境,再将温囿送给他,周君就一定不会与秦联合。我曾听说,温囿的收入不过是每年八十金;周君得到温囿后,每年可向大王进献一百二十金。这样一来,不但上党没了后患,您还可以净获利四十金!”

魏昭王听了,大以为是,马上就派人将温囿送给了东周君,并答应出兵替东周戍守边境!(注:此篇前人归于西周,但从前后文看,归在东周似乎更合适。)

以秦国实力之强,就算是魏国答应替东周戍边,恐怕也难以抵挡“战神”白起的进攻。更何况,伊阙一战秦军趁胜追击,有不少就停留在魏国境内,迟迟不愿退兵。如今赵、齐内乱刚止,楚国又投向了秦国,环顾四周已无人能帮助魏国抗击秦军。万般无奈之下,魏昭王只得命令公孙衍前往秦国,准备割地求和。

魏昭王要向秦割地求和,又在魏国内部引发了一场风波。

[var1]

公孙衍是魏惠王时期的老臣,曾经在秦国出仕,为秦人立下不少功劳。所以,魏国国内对派他前去求和并不太放心。大夫窦屡就派人去劝魏王:“下臣不知秦人能听公孙衍多少话,可下臣能用公孙衍答应割让的一半土地,让秦国与大王讲和。”

魏昭王赶紧问:“该怎么办?”

“大王不如让窦屡做关内侯,派他出使赵国,而且给他丰厚的报酬。然后扬言说:‘听说东周与魏国已让窦屡割让土地给奉阳君(即赵国权臣李兑),看看秦国会怎么办!’东周君、窦屡、奉阳君是穰侯的死敌;现在窦屡要与赵国讲和,李兑要制止魏国割地于秦。秦宣太后害怕他们不附和穰侯,一定会答应魏国少割地而与大王讲和!”

[var1]

侯刚坐上相国之位,虽然伊阙之战立下了大功,可如果这反而促成了列国更进一步合纵,无疑就是大失策。窦屡此计,也是利用赵国来牵制秦国之法。当前,任何办法都要试用,管他有没有效。魏昭王听了,在派出公孙衍后,也依窦屡之计行事。

另一边,当公孙衍走到东周时,綦母恢也前来叮嘱他到秦国后的注意事项:“不要多割让土地!可以这么说:‘讲和能成,魏国必然会受到秦国重视,我才会代表魏国来见大王;讲和不成,那么以后魏国再也难以依附秦国了!’”

最终,在各方努力下,秦昭王终于同意了讲和退兵,伊阙一战的危机也暂时得以化解。

伊阙之战,是东周合纵与连横战略对决的焦点战役:在此之前,山东诸国屡次合纵伐秦,都让强秦不得不割地以求和;在此之后,秦国就彻底踏出关中平原,东扩进程已经势不可挡。

对白起个人而言,伊阙之战不过是一场战术上的大胜;可对秦国与山东诸国而言,这一战却是战略大转折点。可以说,白起凭借他的个人能力,为秦国赢来了战略转折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白起的战功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var1]

表面上看,伊阙之战韩、魏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齐、赵二国不合时宜的内乱。赵国的沙丘之乱与齐国公室、公族之间的猜忌,导致合纵力量大大削弱,被秦国抓住了机会。

更深层次地说,合纵势力内部人心不齐才是伊阙之战失利的根源。韩、魏二军兵力远超秦国,却因踌躇不前而被秦军逐个击破;战败之后,西周四处求救无果后马上倒向了秦国,东周君在求救时还想着魏国的园囿,楚、魏二国也被迫向秦国求和……。

但为什么合纵难以凝聚人心?

[var1]

合纵,是群狼与一头猛虎对抗。如果有头狼坐镇指挥,那么少数几只狼也能逼得猛虎让步;孟尝君率三国军队就能迫使秦国割地求和,就是如此。可一旦没了头狼,群狼各自为战,那就只有眼睁睁地看着猛虎将群狼逐个击破了!

所以说,伊阙一战韩、魏之所以会败,是山东诸国找不到能服众的“头狼”了!

更多文章

  • 倘若在落凤坡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三国的走向会发生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诸葛亮适合做宰相,能够稳定局势,发展经济,在内政方面称他为三国第一也不为过。而庞统则是更适合作为军师,智谋超群,适合攻城略地,为蜀汉开疆拓土。但单论在各自领域的成就,此二人应是在伯仲之间。但是和诸葛亮相比,庞统留给蜀汉的实在是太少了,年仅三十六岁就殒命于落凤坡。可

  • 以怨报德:晋惠公2次开罪秦国,秦穆公1仗教他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惠公与秦穆公的关系,秦晋和晋惠公,秦穆公考察晋惠公

    晋国郦姬之乱后,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大夫里克在守丧期间杀了奚齐、悼子,派人到翟国请公子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判断国内形势不敢回国。 里克又请逃亡在梁国的公子夷吾回国,当时跟随夷吾一起逃亡的吕省、郤芮说:“重耳都不敢回,我们还是得求助于秦国,借助于强国的势力这样更有把握一些。”于是夷吾派郤芮厚礼贿

  • 三国里,敢和吕布对打的只有4人,有一个吕布自己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历史上谁能打得过吕布,三国中能与吕布单挑的有谁,三国中谁能单挑打败吕布

    三国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文学加工,但是有些也具有一定的真实价值。主要讲述的就是汉代末年,诸侯纷争,天下呈现三分的局面。那么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出现了许多武将,他们个个都功夫了得,其中吕布就是一员猛将,可以说杀敌无数了。在三国里敢和吕布对打的只有4人,接下来小编给你们说一说是哪4位

  • 他让韩先楚从苦工成长为师长,他牺牲后,韩的桌上一直摆放他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先楚与曾克林之争是哪一集,虎胆悍将韩先楚实力,国民党韩先楚指挥部

    他就是韩先楚将军。韩先楚,1913年2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黄麻起义爆发,14岁的他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反帝大同盟。[var1] 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孝感地方游击队,并进行游击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4月,为加强留守鄂豫皖斗争

  • 人口买卖多猖獗?汉朝窦太后的弟弟都被人拐卖,在黑煤窑做童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窦太后弟弟被拐卖,古代拐卖人口的下场,窦太后简介

    其实像盗墓、拐卖人口这种流传至今的黑生意,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律法严禁,但因为高风险背后一定是高收益,金钱对罪犯的诱惑太大,导致即使有法律严惩,有些人还是要走上不归之路。别说普通人家,就连汉朝时期窦太后的弟弟都曾被人拐卖,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下这件事。窦太后的父亲因为经历秦朝动乱,因此隐居在清河郡观津县,

  • 与兄乱伦,害死丈夫,辅佐儿子,振兴鲁国,文姜的一生毁誉参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当时那个年代,礼教还未完善,兄妹乱伦层出不穷。[var1]春秋战国时期齐僖公的女儿,绝世美女文姜公主就是如此。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僖公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名气,不过他的两个女儿却是远近闻名。大女儿宜姜娇艳动人,美目盼兮。二女儿文姜更是貌似天仙,艳丽无双。夏商周时期,有贵族身份的男子只称氏与名,而

  • 绝色母女二人生性轻浮,均与小吏私通,生下舅甥二人成西汉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汉历史上有两个名将,他们守护汉潮边疆,成为抗击匈奴的大英雄。这两各大将就是卫青和霍去病。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卫青和霍去病是亲舅甥的关系,意思就是卫青的母亲和霍去病的母亲是母女的关系。这并没有什么稀奇,更有趣的事情是卫青和霍去病是各自母亲与小吏私通苟且而生下的私生子。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关于这对

  • 曹操欲杀孔融,七岁小女儿站出来说了8个字,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孔融让梨的故事,都被孔融的懂事守礼所感动,因此孔融也成为了孩子的榜样和楷模,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可以说是出生名门,少年时期,孔融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天赋和才能,受到了当时很多名士的赞扬,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由于父亲去世悲痛过度,被人赞扬孝行难得,后来孔融长大之后,其德行操守颇有

  • 秦始皇嬴政,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且听王立群教授如何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立群秦始皇完整版,王立群讲春秋全集音频,王立群讲千古一帝秦始皇

    [var1]有人说战国时期是一个没有秩序的时代,也有人说战国时期是制度和秩序快速建立的时代。在人云亦云的时代中,人们渐渐因对战国的评价不同,于是产生许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说着不同的话和故事。在众多战国故事中,有一个故事足以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历史——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个说法的严重性足以让中国古

  • 刘邦刚和项羽和解,张良却说赶紧去打项羽,却被韩信和彭越给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兵败后就在乌江边自刎了,在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刘邦把英布封为淮南王很快又得到了,北部部落的帮助,他们给刘邦支援了一点土特产,这土特产的名字就叫骑兵。田横听说田广被韩信杀了,然后就把齐国的剩余部队收拾收拾,跑到了彭越那投降了,彭越也是刘邦的人,说到底也是变成了刘邦自己的军队。而且刘邦还特别鸡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