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庞统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诸葛亮适合做宰相,能够稳定局势,发展经济,在内政方面称他为三国第一也不为过。而庞统则是更适合作为军师,智谋超群,适合攻城略地,为蜀汉开疆拓土。但单论在各自领域的成就,此二人应是在伯仲之间。
但是和诸葛亮相比,庞统留给蜀汉的实在是太少了,年仅三十六岁就殒命于落凤坡。可以说当时的庞统甚至没能完全展现出自己的才能,那么我们不禁会想,倘若当初去落凤坡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三国的走向会发生变化吗?
要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从最关键的一点进行分析,那就是倘若诸葛亮在落凤坡,他究竟会不会被张任射死?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之死被描绘成了一个偶然事件:当时庞统刚到刘备手下任职,立功心切,正值大军被阻雒城,庞统便急忙请命绕小路偷袭,但此时他胯下之马却突然奋起,将他掀了下来。这其实预示着前方有危险,但立功心切的庞统并未理会,之后刘备将自己的的卢马赏赐给了庞统。到了落凤坡之后,敌军守将张任以为骑的卢马的就是刘备,所以将其乱箭射死了。
我们可以将诸葛亮置于上述场景中进行分析:
1、诸葛亮在刘备帐下任职已久,不会贪功冒进。
2、诸葛亮身体不好,一般都是乘车驾出行,不会骑马。
3、诸葛亮一向小心谨慎,断不会抄小路偷袭,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后来北伐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否的例子。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诸葛亮首先是不会死于落凤坡的。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之后蜀国发生的几件大事的走向:
首先是关羽守荆州
我们都知道荆襄之地是诸葛亮战略构想中的重要一环,关羽大意失荆州严重削弱了蜀汉的军事实力,也直接导致了之后的夷陵之战,倘若庞统未死,事情的结局会有改变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让关羽守卫荆襄的决定其实是刘备提出的,所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都没办法改变这一事实。事情的走向也会如历史中一样,兵败、被杀、身首异处。
接着是夷陵之战
庞统虽然在刘备军中任职的时间不长,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两面逢源,不会得罪人的主。因此在诸葛亮苦劝刘备不住的时候,庞统肯定会转而支持刘备,随其率军出征东吴,以庞统独到的军事眼光,火烧连营的事自然是不会发生的。
但东吴政权肯定不会因此而消亡,因为当时的曹魏是不会对刘备这种打破政治平衡的行为坐视不理的,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会变成曹魏派兵趁机偷袭,蜀汉与东吴再次结为军事同盟,共同抵御曹魏。
最后我们来谈谈北伐大计
仔细回顾诸葛亮先后的六次北伐,我认为其中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莫过于魏延当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了。
马后炮地讲,魏延的这一奇谋成功性是很大的。因为据当时的《魏略》记载:"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也就是说当时关陇地区的防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经过推算后能够守备长安的兵马也不过五六千人而已,魏延率五千轻装兵奔袭长安的计谋是切实可行的。
如果当时防御长安的人是曹真,以他的性格,断不会守在城里,而是会集结兵力,出城牵制住魏延,为支援部队争取时间。魏延孤军深入,最终失败的几率很大。
但当时长安的守将是夏侯茂,我认为他可不具备曹真、司马懿等人的能力,所以魏延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只不过这样的奇谋,生性谨慎的诸葛亮却拒绝了。而庞统在作战上还是相当敢于冒险的,如果他活着,一定会批准魏延的奇谋,让其带领数千精兵,从小路绕道进入长安城下,出其不意给敌军致命一击。此举很有可能一举拿下长安,进而控制陇右及关中平原,为下一步伐魏奠定基础。
最终总结
如果庞统没有死于落凤坡,蜀汉之后的发展规划基本不会变,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蜀汉的军事实力将会发生质变。善于兵行险招的他有很大几率在与司马懿的对阵中取得上风。诸葛亮主内,庞统主外,复兴汉室或许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啦,如果各位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多多在评论区留言哦~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