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汉朝100多年?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汉朝10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21 更新时间:2024/1/20 20:44:37

赵对匈奴作战是以防御、防守反击为主;以挡住匈奴入侵,用一二次战斗胜利,打得匈奴再不敢轻易来犯为目标。所以,赵国什么时候真正把匈奴打趴过?

答案是:从来没有!

[var1]

汉朝却是全面战略进攻作战,目标要灭掉匈奴,至少也要将匈奴彻底逐出漠南,这才是真正的“打趴下”!

而匈奴势力遍及大漠南北、东西,彊域有万里之广,控弦之士百万,骑兵来去如风、飘忽不定。

在冷兵器时代,以步兵为主力的农耕民族军团要打垮这样的游牧大国,就算打上个二百年也不算太久,况一百多年。

所以,汉对匈奴战争,才会断断续续,打打停停,持续了数百年。

由此,区区赵国岂能与一统天下、并彻底打垮了匃奴的汉朝相并论?

下面不妨来对比一下赵国对匈奴防御作战,与汉军出塞讨伐匃奴的不同。

牧破匃奴之战看,赵国是不具备出塞远征能力的。

[var1]

赵军对匈奴作战主要是以坚壁防守,先坐等匈奴来攻,然后趁机反击的战术。

每逢草原上秋高马肥时,也是农耕地区粮食收获季节。这时候,匈奴骑兵就会入寇抢掠。

赵国虽然早就推行胡服骑射,骑兵骁勇。但是赵军骑士不论数量还是质量,终究比不上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匃奴骑兵。

再则,赵国的大敌是秦国,军队主力必须用于防秦,而不是对匈奴。

所以,赵国部署于北方边境上的骑兵数量是有限的,还不足以正面对抗匈奴。

当然,中原兵甲在近战完全可碾压匈奴,但是骑术与马匹又确实不如匈奴。

赵军步兵亦骁勇善战,但步兵一旦远离营地以野战对决骑兵,很容易被骑兵截断粮道,断绝补给,然后分割包围歼灭。

赵国名将李牧驻守代地雁门郡时,针对这一双方优劣对比,制定的防御策略是:一边训练士卒备战,一边整修烽火台、加强预警。

[var1]

一旦发现匈奴骑兵来袭,先以烽火预警,然后军民按预案撤入壁垒之内,并严禁各部擅自出营垒与匈奴交战。

匈奴骑兵虽利,但要正面与赵军在营垒前对决,却是赵军的坚甲利兵更胜一筹。

于是,匈奴屡次犯境,皆无多少斩获。

而赵军总是依托营垒不出战,却也让名将李牧得了个胆小之名。

战国时期的农耕民,尚武之风很重,那可真是不怕打仗的。所以,就连赵军士卒,也暗自嘲笑李牧畏战。

于是,赵大怒,撤了李牧的职。

而赵王不明白的是,李牧之所以要装出胆小畏战,目的正是要让匈奴产生赵军不敢战的错觉,然后诱使匈奴尽举重兵深入前来,才好让赵军“以长克短”,用强弓劲弩与甲士肉搏近战优势,狠狠杀一杀匈奴的威风。

当李牧被撤职调走后,接替李牧之职的赵将更改了作战方式,每次匈奴来犯,都要遣兵出击迎战匈奴。

结果以步兵为主力、辅以少量骑兵的赵军出城野战,每次追出野外,就欲战而不得,然后被匈奴骑兵拖得筋疲力尽,往往弄得自己损失惨重,屡战屡败。

最后,在多次战败之下,赵王终于理解了李牧的用意,仍旧请李牧出镇北彊,并赋予了李牧全权决定战守之策,表示决不干涉。

李牧重回雁门,仍恢复原来防御方略,一面加紧选拔士卒,练习车、步、骑合围战术,这是要给匈奴来一个狠的。

而练兵末完成前,只要匈奴来犯,就继续坚壁示弱。

如此,匈奴每年犯边抄掠,虽始终无所斩获,但却又加深了李牧胆怯,赵军畏战的错觉。

于是,匈奴作出了赵军不敢出战的判定,终于决定集中十几万众、大举进犯赵国一次,狠狠抢上一把。

然而,李牧统率下的赵军,经过数年的严格训练、与强忍不战的憋屈之下,将士们早已咬牙切齿、斗志昂扬,而各部间协同作战也已操练得娴熟无比了。

[var1]

李牧抽调出用于合击匈奴的兵力为:

(1)战车一千三百乘,

(2)优良战马一万三千匹,

(3)战斗技艺娴熟的车、骑、步勇士五万人,

(4)训练有素的弓弩手十万人,

这样的15万精兵严阵以待,只要匈奴进了赵军伏击圈,自然是来多少,便要让他死多少。

待李牧麾下的赵军作战准备已完成时,赵军便开始了诱敌。

如何引匈奴前来呢?

就是驱赶出大批牲畜,让它漫山遍野的到处放牧,

当有匈奴小股骑兵人马入侵哨探时,

李牧就下令警戒的赵军惊慌败逃,把几千牧民及牲畜人丢弃给匈奴。

注意,这一招,骄傲入骨的汉武大帝是绝不会干的!

匈奴单于闻讯后,果然中计,便迫不及待的麾动十余万骑深入赵境,要来大抢一场了。

而结果,当然是一头撞入了赵军以15万车兵、骑兵、步卒、弓弩手布置好的伏击圈内。

赵军出击,以步兵、弓弩兵分左、右翼合围,车骑包抄其后路,万弩齐发,箭矢如倾盆暴雨,

一场大战下来,毙杀匈奴十多万人马,并趁胜追击,灭襜褴、败东胡,收降林胡,匈奴单于仅率少数残兵逃荒窜。

此战之后,匈奴十余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但十余年后,匈奴元气恢复,该入寇者,照样入寇抢掠不误!

因为赵军缺乏国力支撑,没有像后世的汉军般反复出塞远征,雷霆扫穴。

[var1]

而自汉武帝开始的“汉伐匈奴之战”从一开始制定目标,就是彻底消灭匈奴的全面战争。

汉朝为灭匈奴,举国动员,并作了长期而全面的战略规划,这决不是赵国的单纯的地域防御战可比的!

首先,无论赵军还是汉军,与匈奴正面对战,那都是可以大占优势的。而历来对匃奴作战最难的就是:

匈奴利用骑兵机动,从不与汉兵硬抗,只是一触即退,拖着汉军追兵走,然后沿途不断施以袭扰,汉军毎毎败于长途行军的疲惫不堪时,让匃奴趁虚一击。

汉高祖的白登之围,就是这样来的!

[var1]

由此,汉朝的战争准备首先就是大规模养马、培养骑士,选拔熟悉骑战的将领,组建大量成规模的骑兵部队。

其次,遣使交通西域诸国,以“断匈奴之右臂”。

再则就是在边塞步步为营、屯兵聚粮,以保障大战时的出塞大军无后勤之忧。

当汉朝的战争准备完成后,汉伐匈奴的主力,也已经全是骑兵大军为主、步卒为辅。

霍去病五万骑兵出塞远征,朝廷征召了数十万步军与辅兵保障。

保障什么?无非就是沿途屯兵、保护后勤粮道畅通。

而这种规模的大战,真不是战国争雄时代一个区区赵国所能承受得了的。

[var1]

因为骑兵建设的全面壮大,以及充足的国力保障了后勤。

从西汉武帝起,直至东汉和帝止,持续了数百年的汉匈战争中,汉军在历次重大战役中,毎能充分发挥骑兵快速机动、远距离迂回、包抄、突 袭的战术特点。

并毎战皆连续进攻,穷追猛打,决不给匈奴以喘息的机会,聚歼了大量的匈奴有生力量,并迫使匈奴分化成了内附投降汉朝的南匈奴、与继续负隅顽抗的北匈奴。

越打越猛的汉朝人,最后打出了“明犯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等等数千后、仍令国人毎读就要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这又岂是赵国所能做得到的?

汉匈战争的最终结果:

北匈奴一部被灭,一部投降,余部远遁极西之地,又留下了许多来自西方的传说。

据说,此图为西方画家所作,各为“最后的匈奴骑兵”。

[var1]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十大最强武将,项羽和关羽只能排倒数,第一直接改写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位武将的实力最强吗?也许很多人都会想到神勇无比的项羽,又或者是忠勇双全的关羽,然而我想说的是,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位只能排在倒数,排在第一的武将直接改写了中国历史,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至今都有一席之地,本期我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古代十大武将,并将他们由弱到强逐一排序,首先

  • 秦始皇帝陵考古发掘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月12日发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近千余件(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过,推测有人

  • 刘焕解读国号系列-曹操建立的封国为什么叫魏国?为何不叫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封国为什么叫魏国,刘焕,正史三国中刘备立的国号是什么

    1、 为什么中国秦汉之后的国号有叫秦、齐、魏、赵、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没有一个叫韩的,为什么没有韩?2、 为什么和秦国差不多强大的楚国,作为国号在后世使用频率极低,不如燕赵魏齐?3、 齐国比鲁国强大多了,为何山东省的简称却不是齐?4、 赵国比魏国强大,为何后世作为国号,魏远比赵多?5、 越国灭了

  • 秦始皇帝陵重要发现!兵马俑坑道被人挖开过,可能和项羽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月12日发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过,推测有人利

  • 秦兵马俑最新发现!甬道被人挖开过,项羽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据央视新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月12日发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近千余件(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

  • 古有秦王绕柱,塔下游走防gank,今有朱温绕柱,体力不支领便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哀帝李柷 形象)天祐四年,公元907年。这一年,大唐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李柷的帝王生涯,走到了尽头。四月,皇帝在内外交困,万般无奈的境地下,将皇位禅让给了权臣朱温。朱温代唐建梁,当上了梁太祖。大唐走到这一步,就算是彻底领了便当。当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唐多么恢弘壮丽,今日残唐覆灭,国破家亡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过,推测有人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考古人员推测,能够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进行破坏的人,一定是参与了俑坑修建的人,联想投降项羽的秦兵,这些人在接受了项羽的指令来破坏的话,一定是轻车熟路,所以,甬道迹象可为项羽破坏秦始皇陵园和兵马俑坑提供一个非

  • 曹魏的一员大将,曾救过曹操一命,却差点被曹丕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魏和曹丕什么关系,醉酒后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操,曹丕五凤楼救曹操视频

    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曹洪,曾经救过曹操一命,也为曹魏的建立付出了心血。不过,在曹操去世后,曹丕却要杀曹洪,这是为什么呢?一具体来说,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早在东汉末年,曹洪就跟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了。初平元年(190年)二月,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到了荥阳,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在此期间,曹操失掉坐骑,而董

  • 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国的二号人物分别是谁,诸葛亮排得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即:曹操统一北方创立了曹魏,孙权从兄长孙策手中继承大业,创立了东吴,刘备占据益州、汉中后建立了蜀汉。[var1]作为开创帝业的君主,魏蜀吴三国中,各自的一号人物应该是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手下有一帮能臣武将,这是创立帝业的主要力量。那么,魏蜀吴三国这么多能臣武将中,谁是各国的二号人物呢?能深得一号人

  • 战国戎人“豪车”永久落户省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戎人车舆复制品 图由省文旅厅提供近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打造的四组战国戎人车舆复制品,从黄河之滨的甘肃会展中心广场正式移置甘肃省博物馆,此后将在甘博永久性展出,为观众了解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增加一个更加鲜活的窗口。马家塬遗址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