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有秦王绕柱,塔下游走防gank,今有朱温绕柱,体力不支领便当

古有秦王绕柱,塔下游走防gank,今有朱温绕柱,体力不支领便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13 更新时间:2024/1/25 9:55:37

唐哀帝李柷 形象)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

这一年,大唐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李柷的帝王生涯,走到了尽头。

四月,皇帝在内外交困,万般无奈的境地下,将皇位禅让给了权臣朱温

朱温代唐建梁,当上了梁太祖。

大唐走到这一步,就算是彻底领了便当。

当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唐多么恢弘壮丽,今日残唐覆灭,国破家亡时的景象就有多么凄苦。

现在,悠悠二百八十久年,都化为了灰烬。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现在,时代的聚光灯打到了梁太祖朱温的身上。

朱温当了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选拔继承人。

没办法,后梁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唐朝虽然是自己覆灭的,但大唐的广大疆域,自己并未完全收复。

各地藩镇和节度使有些仍然受到天子的敕封,并不归自己节制,群雄割据,战乱不断,在这种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之下,谁也不知道后梁能走多远,抑或是说自己还能活多久。

既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那么提早确立继承人就成了当务之急。

最有希望继承朱温帝位的儿子,有四位。

长子朱友裕(已病逝),次子朱友文(养子),三子朱友珪(为营妓所生),幼子朱友贞(皇后所生)。

在介绍这几位抢皇位比赛的选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朱温同志的近况。

[var1]

(元贞皇后张惠 形象)

朱温的正妻,是元贞皇后张惠。

您别看朱温平时残忍弑杀,当皇帝也十分残暴,但对妻子却十分敬重。

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感情一直很好。

但张皇后一死,朱温可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当上皇帝的朱温开始纵情于声色之间,荒淫无度,整日流连后宫。

帝王广采民女,充实自己的后宫队伍也就算了,朱温同志还有一个十分令人不耻的毛病,那就是专门喜欢对自己儿子的媳妇下手。

朱温的次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素有美色,三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长得也很带劲,所以朱温时常召来两位儿媳侍寝。

大概在乾化二年,公元912年的一天,朱温患了一场大病,久治不愈,于是召来儿媳王氏服侍,并对王氏说了这么一句话:

“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

朱温表示,我这病估计是够呛了,我可能活不了太久了,你今日回家之后,把朱友文叫来,我有些话想要跟他说。

王氏心思单纯,不明白公公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但在一旁的另一位儿媳张氏却听出了其中的深意。

这话什么意思?

老爷子马上要归天了,归天之前要见一见二儿子朱友文,还说有话嘱咐,这明摆着是想要把皇位传给朱友文啊。

[var1]

(朱友珪 形象)

张氏回家之后,立刻把自己听到的这些话讲给了丈夫朱友珪,朱友珪听完长叹一声,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不知如何是好。

朱友珪想得很明白,历来成王败寇,胜者加冕,败者退场。

二哥朱友文要是当了皇帝,自己能有好果子吃么?

但父亲心意已决,已经打算把皇位传给朱友文,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呢?

可皇位近在眼前,真要是让朱友文抢走了,朱友珪还真有点不甘心。

更为关键的是,二哥朱友文并非父亲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既然是养子,他有什么资格继承皇位?

于是,忿忿不平的朱友珪打算做最后一搏。

得知父亲要传位朱友文的当夜,朱友珪立刻找到了自己的亲信,负责京畿防卫的龙虎军统帅韩勍。

韩勍看着朱友珪,心说咱也别商量了,你想当皇帝,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造反。

既然造反,那就事不宜迟,咱们就得立刻行动起来。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真要等老皇帝死了,遗诏一公布,到时候你想造反都没机会了。

说干就干,朱友珪和韩勍立刻集结队伍,带领五百甲士,趁着夜色朦胧,杀入皇宫,直逼朱温的寝殿。

[var1]

(韩勍 形象)

寝殿外喊杀声震天,朱温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要传位朱友文的消息已经泄露,此时寝殿外的造反起义的,一定是自己的儿子朱友珪,于是大声叫骂道:

“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

我怀疑朱友珪这个贼子很长时间了,可恨当初没有及早除掉他,难不成现在这个逆子还想要弑父,还想要杀我么?

朱友珪当然不能亲自动手除掉父亲,于情于理于道德,这都是不合适的。

众目睽睽之下,自己如果亲手杀掉了父亲,一旦走漏了风声,难免落下口实,后世的史官也一定会在史书上给自己记上一笔烂账,所以他没有亲自动手,而是派出了自己的得力亲信,冯廷谔。

冯廷谔,五代后梁人,生年,籍贯均不详,只知道是五代时期江湖上很有名的一位剑客。

冯廷谔得了朱友珪的命令,执剑进殿,迎面就碰上了已经从床上站起来的朱温,拔剑就刺。

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

没想到朱温也不是吃素的,冯廷谔连刺三剑,均被朱温躲过,冯廷谔近身再刺,朱温便绕着殿中的柱子和冯廷谔周旋。

当年秦王绕柱,有效地阻止了被荆轲gank,而如今朱温绕柱,却只是强弩之末,支撑不了多久了。

[var1]

(后梁太祖朱温 画像)

冯廷谔在朱温身后一顿追,朱温绕着柱子一顿跑,最终,朱温体力不支,一头栽倒在床上,冯廷谔举剑便刺,朱温由此殒命。

朱温死了,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朱友珪的手里。

朱温一死,朱友珪立刻封锁了皇宫,记者不让来,营销号不让写,全盘封锁了父亲已经归天的消息。

可朱温虽然死了,但自己的竞争对手朱友文却还活着。

于是,朱友珪假传诏命,派人到朱友文的封地,擒杀了朱友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胡亥篡位登基的时候,公子扶苏也是这么死的。

既然历史如此相似,那么作者不免感叹,也许历史就是在不停地重复过去。

现在,朱温领了便当,朱友文也死了,朱友珪终于可以放心地登上皇位了。

当然了,登基之前,朱友珪还得往二哥朱友文的身上,泼一泼脏水。

老皇帝朱温在此前只是病重,怎么说死就死了,怎么死的,什么时间死的,是他杀还是自杀?

这些都要给文武百官一个交代。

于是,朱友珪以父亲朱温的名义,颁布了一道假诏:

岂意友文阴畜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内,赖友珪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惊,弥所危殆。——《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

[var1]

(朱友文 形象)

这个朱友文,真是禽兽不如,倒行逆施,为了谋取皇位,居然带领五百甲士闯入宫闱,想要刺杀我,幸好我的三儿子朱友珪忠孝两全,拼死呼我周全,又将逆子朱友文剿灭,这才使我脱离险境,然而我经此大难,肝胆俱裂,命不久矣,撒手人寰,所以临终之际,将皇位传给朱友珪,希望他能带领后梁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鸡贼的朱友珪用一封假诏,把罪责全都推到了朱友文的身上。

一封诏书,写的是情真意切,天衣无缝,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弥天大谎。

如此恶行,罄竹难书,就算朱友珪瞒得过文武百官,瞒得过黎民百姓,也瞒不了天下人。

哪怕史官们屈服于他的淫威,篡改了历史,后世也会知道,朱友珪残忍弑父的恶行。

是的,作者以为,真正能记录历史的,绝不是史官们手中的笔,而是人心。

任你如何修改真相,然而公道自然人心。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十六日,朱友珪即皇帝位,成为了后梁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然而只过了一年不到,朱温的幼子,即朱友珪的弟弟朱友贞就举起了反叛的大旗,血洗宫廷,再次上演了骨肉相残的大戏,杀掉了朱友珪,并且夺走了朱友珪的帝位。

那是在凤历元年,公元913年。

朱友贞率军杀入皇宫,毫无防备的朱友珪带着皇后张氏以及自己最为信任的亲信冯廷谔慌乱逃窜,最后无处可逃,只能登临城头避乱。

[var1]

(冯廷谔 形象)

此时,宫中火起,喊杀声震天。

二百四十三天之前,自己的父亲被自己逼得走投无路之事,岂不和现在的自己,是一样的境地?

而当年自己为了权力,六亲不认,残忍杀害掉自己父亲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因为权力的纷争,死于血脉至亲的手里?

现在,朱友珪的报应到了。

此刻,朱友珪万念俱灰,已没有了反抗之心,他命令自己的亲信冯廷谔杀死自己和皇后,随后冯廷谔也自杀而死。

后梁易主,天下大变。

历史再一次地证明了一个道理:

种其因者,须食其果,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那些在罪恶中游泳的人,也必将在悲哀之海中沉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过,推测有人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考古人员推测,能够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进行破坏的人,一定是参与了俑坑修建的人,联想投降项羽的秦兵,这些人在接受了项羽的指令来破坏的话,一定是轻车熟路,所以,甬道迹象可为项羽破坏秦始皇陵园和兵马俑坑提供一个非

  • 曹魏的一员大将,曾救过曹操一命,却差点被曹丕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魏和曹丕什么关系,醉酒后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操,曹丕五凤楼救曹操视频

    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曹洪,曾经救过曹操一命,也为曹魏的建立付出了心血。不过,在曹操去世后,曹丕却要杀曹洪,这是为什么呢?一具体来说,曹洪是曹操的从弟,早在东汉末年,曹洪就跟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了。初平元年(190年)二月,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到了荥阳,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在此期间,曹操失掉坐骑,而董

  • 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国的二号人物分别是谁,诸葛亮排得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即:曹操统一北方创立了曹魏,孙权从兄长孙策手中继承大业,创立了东吴,刘备占据益州、汉中后建立了蜀汉。[var1]作为开创帝业的君主,魏蜀吴三国中,各自的一号人物应该是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手下有一帮能臣武将,这是创立帝业的主要力量。那么,魏蜀吴三国这么多能臣武将中,谁是各国的二号人物呢?能深得一号人

  • 战国戎人“豪车”永久落户省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戎人车舆复制品 图由省文旅厅提供近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打造的四组战国戎人车舆复制品,从黄河之滨的甘肃会展中心广场正式移置甘肃省博物馆,此后将在甘博永久性展出,为观众了解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增加一个更加鲜活的窗口。马家塬遗址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时期

  • 刘备的两个女儿,落入曹操手里后,成为刘备最大的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偷玉米曹操赎人完整版,刘备曹操谁厉害,刘备的两个女儿下场

    提起蜀汉皇帝刘备的子女,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都会想起刘禅,也就是那位传说中“扶不起的阿斗”。但其实除了刘阿斗之外,刘备还有多位子女。正史记载刘备有四位夫人,但事实上刘备不止只有四个女人,还有一些是正史中没有记载,有些则是在刘备常年征战中早逝。刘备有多位夫人,自然子女也有不少,包括刘阿斗在内,刘备共有四

  • 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吊打来犯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长平赵国不出击能赢吗,长平赵国

    当时距离“长平之战”过去仅仅9年,赵国还在休养生息的阶段,燕国突然大兵压境,最后赵国以数万兵力,竟战胜了六十万兵力的燕国,是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var1]一、鄗(hào)之战公元前260年~262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记录最早的、伤亡最惨重的战役之一,赵国4

  • 关羽一生斩杀16员大将,唯有杀他后感到后悔,最终酿成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关羽被罗贯中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其实不止是在小说里,正史中的关羽,也是一位忠义无双、且勇猛过人的一代名将,从他“弃荣华,从刘备”一事中就足以证明关羽的忠义。关羽勇猛过人,小说《三国演义》里,关羽先后斩杀了将近二十员名将,如蔡阳、

  • 商鞅通过了三次面试,终于被秦孝公录用,引荐他的人都快被骂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饱学之士四方奔走, 周游列国, 多处求职, 就和当今的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一样,是很司空见惯的。出身卫国后裔的商鞅(当时叫公孙鞅,为行文一致写商鞅),年轻时候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并且自己总结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及军事方面的变法理论。他踌躇满志,希望能找到理想的雇主,将内心的“鸿鹄之志”都

  • 曹操横槊赋诗,赵云夺槊为功,没落的“槊”到底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三国演义》以“夺槊三条”作为战功之一。那“槊”到底是什么东西?今天就跟大家一说究竟。成于汉末的重型骑枪《说文解字》:“槊,矛也。”《释名》:“矟,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通俗文》:“矛长丈八谓之槊。”简单而

  • 1975年,韩练成遇到特赦后的李仙洲,向他道歉:“对不起你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练成枪毙詹松年是哪一集,解放影视剧中的韩练成有这个人么,原国民党将军韩练成

    [var1]当时社会局势稳定,原先被关押在战犯管理所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大多数被释放了,如杜聿明,王耀武等,还有少数思想比较顽固,拒绝改造的人还未被释放,如黄维,文强等。李仙洲来到北京后,负责接待他的同志将他安排到了北京的一所饭店里,在那里,他正好碰到了韩练成。韩练成与李仙洲之间可以说是“上下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