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河南信阳地区惊现一座千年大墓!
墓中出土了一个黑色的棺椁,X光却无法穿透内部,棺中出土了一把绝世宝剑,至今仍寒光逼人!
[var1]
4月12日,在平桥区的郭楼村,两位村民出门劳作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怪事。
两人跟往常一样去田里劳作,但是在经过一片田地的时候,却突然瞥到前面的地里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土包。
两人奇怪之下走过去查看,却发现土包的旁边有一个黑乎乎的大洞,两位村民一看当即就怀疑是盗洞,急忙报了警。
村民们之所以这么警觉,是因为在过去的20年间,村子里陆陆续续挖出了很多古墓,也出现了不少盗墓事件,村民们听得多了,看到这种奇怪的事自然第一个就想到了盗墓贼。
[var1]
当地的警方收到消息之后,先通知了相关部门,在警方追查盗墓贼信息的时候,这边组建了一支考古队,立即展开了发掘工作。
经过专家的调查,这的确是个盗洞,随着专家的挖掘,虽然确实在下面发现了一座古墓,但是因为墓中都被盗光了,没发现有太大价值的东西。
原本考古人员打算清理一下收工的,但是让人意外的事情却发生了,就在封层的下方,竟然又发现了一座墓室!
下面的这座墓室保存相当完整,棺椁完全没有被动过的痕迹,考古人员推断,应该是盗墓贼并没有挖到下面这一层。
眼前的一幕让考古人员欣喜若狂,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大家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var1]
这座古墓被命名为“M18”,是一座甲字形战国楚墓,这座墓葬规格庞大,根据现场的状况来看,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极其尊贵。
就在考古人员准备展开挖掘的时候,一点意外却不得不让他们中止了行动。
因为当时恰逢雨季,一场大雨降落,让整个发掘行动不得不停止,这场雨连绵了几个月的时间,直到11月份,考古人员才再次开始动身。
这次挖掘行动必须迅速,因为已经进入了冬季,再拖下去土壤就开始被冰冻了,到时考古工作又要中止。
考古人员先是清理了墓室表面的填土,在棺椁上面发现还覆盖着一个草席,这个千年前的草席也是个文物,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用纱布将其覆盖,从而完整地将它取了下来。
[var1]
光是取草席就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草席拿走之后,下面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巨型棺椁室,里面一共有9块棺盖板,每一块都极其厚重。
考古人员想要利用内视镜从缝隙中看看下面的棺椁下面的情况,这一看却让人非常惊讶,棺盖板下面竟然还有一层封层。
这座古墓有点超乎考古人员的预料,看来墓主人不简单,竟然如此小心。
既然内透镜看不到里面的情况,那就只能先把棺盖板抬起来了,人们早就知道棺盖板沉重,但是等到真正动手抬的时候,还是让大家吃了一惊:
用来抬棺盖板的钢管竟然都被压变形了!
[var1]
出土一罐千年前的“骨头汤”
人工实在抬不出来,考古人员只能叫来了吊车,这才成功抬了上来。
人们终于看到了墓室里面的情况,不出意料,里面全是积水,把棺椁室里都给灌满了,考古人员找来抽水机将水抽干,里面的陪葬品终于现世了!
抽空积水的棺椁内部全是淤泥,专家在淤泥里摸索出了众多的陪葬品。
[var1]
这些陪葬品主要是以仿铜陶礼器为主,其中包括一些鼎、敦、尊缶、圆壶等,陪葬品虽然精美,但几乎都是战国墓必备的陪葬品,不算很让人惊奇。
不过除了这些陪葬品之外,还发现了很多青铜兵器,因此专家推测,墓主人应该属于战国中晚期,很可能是一位武将。
除了这些,最让专家惊奇的是,竟然还发现了一盆千年前的骨头汤!
在出土的这些鼎中,专家将淤泥都挨个清洗干净,就在其中一个鼎里,发现了很多动物的骨骼。
[var1]
这个鼎大概脸盆大小,因为是青铜材质,所以十分沉重,原本大家都以为鼎的内部都是淤泥,但是当鼎中的积水被清理干净以后,竟然发现里面都是一些骨头。
在战国时期,鼎也是作为餐具存在的,专家粗略地翻看了一下这些动物骨头,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又长时间浸泡在淤泥中,这些骨头一碰就碎。
这么看来,这不就是千年前的“骨头汤”吗?
为了完好地保存这些骨头,考古人员立即拿出保鲜膜将它覆盖起来,以免它们因为突然地氧化全部碎掉,从而错失研究的机会。
[var1]
这些发现让专家很是激动,一瞬间就有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感受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接下来的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在墓室中发现了一座凤鸟虎座悬鼓,这是一件漆器工艺品,通过雕刻、彩绘等方式做成。
图案经过两千年的时间都还没有掉色,栩栩如生,而这也正印证了楚人的行为习惯。
[var1]
楚人崇拜凤凰,所以把凤凰当做图腾,乃至于在很多铜器、丝织品的设计上,都会采用凤鸟的图案。
这座凤鸟虎座悬鼓设计精良,因为其漆面是一种高粘性、耐腐蚀的天然漆,所以保存还比较完好,这件工艺品的现世让人惊叹,无疑体现了古今人们艺术想通的思想。
整个墓室的侧室清理出来,整整用了3天的时间,随后考古人员就将目光转移到了主墓室中,主墓室有一副黑色的棺椁,里面沉睡的就是墓主人 。
清理好周边的一切以后,接下来就要打开墓主人的主棺椁了。
[var1]
泛着蓝光的宝剑
主棺椁太大了,再加上墓室狭小,根本没有能着力的地方,考古人员勘察了一下现场之后,发现直接吊也非常困难,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想出了办法。
他们把刚刚抽空积水的墓室再次灌满水,让棺材能够借助水的浮力,因为盖子已经去掉了,所以整个棺椁的重量已经没有那么沉了。
等到棺椁稍微漂浮起来之后,他们对棺椁进行固定,很快就用吊车将它完整地吊了出来。
棺椁被放在之前准备好的小推车上,考古人员打算将它转移到实验室,不过就在这个过程中,却又出了一个小意外。
[var1]
在运送的过程中,小推车却出现了故障,固定车轮的腿断了。
因为棺椁太沉了,并且在地下埋葬了这么长的时间,棺椁的内部肯定是出现了很多淤泥跟沉积物,导致棺椁两边的重量不一,出现了失衡,这才导致推车的一侧断裂。
不过好在,最后还是成功将棺椁运到了实验室中。
在做完这些以后,人们也不禁感叹:古人在没有高科技的时代,是如何把这些厚重的棺椁放进去的呢?
[var1]
在开棺之前,考古人员先是用光对它进行了扫描,但是里面的淤泥太厚了,X光竟然无法穿透。
开棺以后,墓中除了墓主人的遗骸,还发现了一件绝世珍宝!
墓主人的遗骸深陷淤泥当中,已经无法分离,而在墓主人的左手边,竟然放着一把青铜剑。
剑鞘上被淤泥覆盖,并且已经锈迹斑斑,虽然表面上看保存地还比较完整,但是毕竟已经在淤泥中陪伴墓主人沉睡了千年,里面的宝剑已经变成什么样了还真不好说。
[var1]
考古人员先是小心地清理了剑鞘上的淤泥,在擦拭干净以后,终于准备拔剑了。
原本大家都带着忐忑的心情,但是就在大家屏住呼吸拔出宝剑以后,眼前的一幕都让众人非常惊讶。
这是一把青铜宝剑,剑身不但没有损坏,竟然还泛着蓝光,应该是淬火留下的痕迹,也就是说,这是一把全新、从未使用过的宝剑。
除此之外,还在棺椁中发现了一些盔甲跟兵戈,应该能够确定墓主人是一位武将了,只不过专家在翻遍所有的陪葬物后,都没有发现有铭文,墓室中也未发现墓志铭。
[var1]
墓主人的具体身份至今为止仍旧是个迷。
在信阳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陆续出土了很多大型楚国贵族墓,值得一提的是,在里面出土的一套编钟惊艳了世人。
1957年,在一座楚墓中出土了第一套编钟,由它演奏的乐曲《东方红》,随着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这是过去与未来的一场奇妙的时空交织,中国作为一个古国,底蕴深厚,富有魅力,出土的这些文物,正是中国文化的凝聚。
[var1]
这次出土的墓主人究竟是谁还有待研究,也许很快我们就能得知墓主人的身份,甚至届时还能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用以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