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历经8年安史之乱,为什么还能“苦苦支撑”150年?

唐朝历经8年安史之乱,为什么还能“苦苦支撑”15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61 更新时间:2024/1/24 8:41:21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已经七十岁高龄的唐玄宗没能安逸度过晚年,唐朝积累的矛盾瞬间爆发,国富民强的大唐王朝一落千丈,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

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动乱,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历史存在感极低,甚至很多人都以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就灭亡了。实际上,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还历经十四位皇帝,国祚延续长达144年之久,几乎占据唐朝历史长度的一半。

至此,不禁要问,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为什么还能够“苦苦支撑”将近150年?

首先,王朝兴衰的关键在皇帝,他将是唐帝国延续国祚的“大脑”。

皇帝是江山社稷的领航者,虽说有能臣谋士的辅佐,但皇帝是最终拍板的人,是王朝的“主心骨”。发生安史之乱,玄宗皇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掌管国家时期,唐朝先后征服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疆土变得更加辽阔,治理边疆的难度也陡然增加。开元十年,唐玄宗在边关地区设置10个兵镇,分给9个节度使、1个经略使管理。

玄宗一定是史书没有读好、用好,他忘记了“诸侯实力强大割据一方,周天子大权旁落、任人宰割”,也忘记了东汉末年各地豪强拥兵坐大,总之,唐玄宗没有吸取前人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人口、土地这些核心权利全部交给节度使,最终导致节度使雄踞地方,成为毒害整个唐朝的毒瘤。

同时,唐朝又是幸运的,即便是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依然出现多位“贤明能干”的皇帝,他们以恢复盛世大唐为目标,竟然真的出现3次的“中兴”景象。

第一位要说的是唐德宗李适(779年-805年),他是唐朝第10位皇帝。在安史之乱后,唐朝面临两个最危险的局面:一个是各地藩镇实力再次增强,因为朝廷平定安禄山依靠的是其他藩镇,消灭了安禄山,其他藩镇的实力却更强了;另一个是西北边疆的吐蕃蠢蠢欲动,安史之乱导致驻守边关的大军调回内地,吐蕃趁机扩张,侵占了宁夏和陕西部分领土。

唐德宗在位期间,他主要将精力放在削藩和吐蕃两件事上,不幸的是尝试一次削藩但没有成功,随后外部联合南诏、内部组织藩镇,把吐蕃狠揍一顿,这也让吐蕃老实了很多年,不再轻举妄动。

除此之外,唐德宗还严禁宦官干预朝政,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举措,在全国实行两税法,当时社会已经颇有中兴的预兆。

接下来就是唐宪宗李纯(805年-820年),他是唐朝第11位皇帝,是“元和中兴”的主政者。宪宗重用宰相裴度等人,利用藩镇之间的利益矛盾,取消了宦官监军,还先后平定了西川节度使、淮西节度使,通过恩威并施的方式,基本上遏制了节度使“猖狂无度”,实现节度使“尽遵朝廷约束”的局面。

可惜宪宗晚年迷恋上丹药,后来又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最终没能让唐朝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位是唐武宗李炎(840年-846年),他是唐朝第16位皇帝,在位期间创造“会昌中兴”的大好局势。

武宗秉承“内制藩镇、外服夷族”的理念,加强对节度使的限制,用兵打击回鹘,同时还削弱宦官势力,拆佛寺没收土地,诏令26万僧人还俗,为朝廷增加税收收入、巩固兵源基础。

可惜唐武宗英年早逝,只活了33岁,他也没能继续推动唐朝逆势向上。

第四位是唐宣宗李忱(846年-859年),他是唐朝第17位皇帝,是“大中之治”的主导者。宣宗在国家政事上非常勤劳,经常拜读贞观政要,远大志向不言自明。宣宗在位时期整顿吏治,限制愈发庞大的宗室势力和宦官势力,保持皇权独立稳定,对外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且还顺利将河湟收入唐朝版图。

宣宗的功绩在唐朝安史之乱众位皇帝中是非常突出的,当唐朝灭亡后,仍然有百姓怀念赞赏唐宣宗,也将他称为“小太宗”。

唐朝历史上共有21位皇帝,身处第17位的唐宣宗还带给大唐复兴的希望,然而后面4位皇帝将唐朝彻底推向深渊。公元907年,朱温登基称帝,唐哀宗被杀,唐朝灭亡。

其次,王朝长治久安的核心是经济,它是唐王朝延续国祚的“心脏”。

在安史之乱中,叛军势如破竹、攻城掠地,导致中原地区的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都背井离乡,其中就包括著名诗人杜甫、李商隐。

唐朝的长安城原本有200万人口,经过安史之乱后,人口急剧下降到20万,流失人口达到九成,曾经繁华的都城,现在支离破碎,正如杜甫所写“城春草木深”。

纵观历史,中国的经济重心有从北向南转移的过程,秦汉时期的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随着南方地区水路运输的开发与发展,唐朝时期的经济重心是在黄河流域。

由于安史之乱的战争摧残,北方口人开始大量向南迁徙,另外因为南方各省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以浙江、湖南、江苏、江西为核心的区域,迅速繁荣起来。与此同时,在文化上也开始向南迁移,也就是衣冠南渡。

战争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而唐朝的南方地区担负起这个重担,在人员、钱粮、矿产等全方位支援唐王朝。

总之,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在经济上受到严重毁坏,但是安禄山叛军战场波及范围相对有限,远离唐朝政治中心的南方地区很好地保存实力,在富裕财政和足够人口的支持下,唐朝皇帝能够有效调用资源,完成“平定叛乱、限制藩镇、征讨外敌”的志向。

最后,王朝安全稳定的保障是军队,它是唐王朝延续国祚的“四肢”。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者都清醒地认识到藩镇的危害,在随后试图有所作为的皇帝中,全部都想尽办法削弱节度使的实力,初期采用“以蕃治蕃”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加强内地藩镇的军事实力,以此来制衡边关藩镇的野心。

很显然,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只是在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唐朝后来又通过限制藩镇的军队调动来控制节度使,到了唐宪宗时期,历代皇帝想要实现的“削藩”夙愿基本实现,唐朝的藩镇数量下降到史上冰点,只有5个。

唐朝皇帝在军事上制衡藩镇的手段还有“神策军”。神策军本来是唐朝西北边疆的驻边部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诏令西北边境的部队,全部来京城勤王护驾,其中就有神策军。

实事求是地讲,神策军最终能够归皇帝指挥,得益于吐蕃多次进攻都城长安。公元765年,神策军在关中对抗吐蕃大军、护卫皇帝,从此正式成为皇帝禁军。

唐朝皇帝知道必须拥有一支直接领导、战斗力强的神策军,于是神策军迎来了两次大规模扩编,唐代宗时期第一次扩充人员,唐德宗时期第二次扩充,再加上多次小规模扩编,神策军人数巅峰时期达到15万人。

安史之乱之后的众位唐朝皇帝,在军事上积极制约藩镇实力,主要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进行相互制衡,然后再趁机增强神策军的实力,以此维护皇帝权威和江山稳固。安禄山之乱开始后,唐朝始终安定,延续了144年。最重要的是控制帝国的“核心”,支撑王朝的“心脏”,保护国家的“四肢”。

更多文章

  • 自比诸葛亮范仲淹的南宋状元,路过一寺,无意中验证前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范仲淹十句千古名言,范仲淹800年后的子孙,范仲淹的黄鹤楼记原文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王十朋在在自己的文集中有一篇《记人说前生事》,说自己年少时,乡里有一个乡僧每次见到他,都会说:“这个孩子是严伯威转世而来。”开始,王十朋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不久后,他去拜访自己的叔父宝印大师,问起这件事,于是叔父详细地向他讲起此人。高僧严闍梨严闍梨,字伯威,俗姓贾,

  • 宋朝比唐朝有钱,唐朝藩属国俯首称臣,宋朝为何却给钱求人家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比唐朝有钱,唐朝藩属国俯首称臣,宋朝为何却给钱求人家来?播报文章解忧文史2020-12-06 08:00记者已关注在中国文学史上,素来有“唐诗宋词”、“唐风宋月”之美誉,但在中国外交史上,唐与宋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唐代采取武力打服别人、合法收取保护费、还得让你称臣的方式对待敌国关系,而名义上号称

  • 赵匡胤死后,其弟弟是如何对待皇嫂的?成为宋太宗的千古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宋朝,我们都知道一般世袭制都是把自己的地位传给自己的大儿子。皇帝自然如此,定是给自己的儿子,可是宋朝却出现了特例。赵匡胤黄袍一加身,便成了掌控天下的皇帝。赵匡胤有极高的智慧,先手杯酒解兵权,解决地方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后手独善其身,崇尚节俭,可谓作为皇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他所

  •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长恨歌》,只用两首绝句,犀利到你叹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清朝袁枚《马嵬》摘录”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清朝袁枚《明皇与贵妃》摘录白居易的《长恨歌》,成为不朽爱情的长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述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皇家爱情。安史之乱,唐明皇和杨贵妃被迫逃出宫廷,在

  • 1949年,李白等12名烈士被杀害,凶手逍遥法外,陈毅:血债血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949年,陈毅刚上任上海市长,就接到了一封发自北平的紧急电报,电报是李克农打来的,内容是希望陈毅市长不惜一切代价,查找一位名叫李静安的同志的下落。李白李静安是湖南人,原名李白,1937年受党组织派遣,前往上海组建秘密电台。此后的十二年时间,李白作为我党优秀地下党员,一直在上海坚持斗争,保持与延安的

  • 赵匡胤如果不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传给儿子可以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却是个特殊,明明自己有儿子,却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或许是见过了五代时期的血腥厮杀和阴谋篡位,他没有把皇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后世许多人都认为宋太祖赵匡胤这样做很英明。宋太祖每当看到这里,小编心里就会想,难道传给儿子真的不行吗?我认为是可以的。首先,传位于儿子这在传统礼法上合理正

  • 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公布!首次考古出土柳公权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月12日,陕西省文物局召开“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共发布包括蒋刘遗址、太平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等11项重要考古发现。1蒋刘仰韶文化遗址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21年度发掘区域西侧继续开展蒋刘遗址考古工作,在全面揭露的基础上,发现了仰韶晚期环壕和墓地。墓地距环壕最近约15

  • 宋江逃命时,为何一定要带上弟弟,有个重要原因让他不敢不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第一个看透宋江的人,宋江墓在淮安什么地方,农民二哥爆料宋江

    但是,宋江在逃避牢狱之灾的时候竟然不是只身一人走,而是带着他弟弟一块走的,他离开需要带着他的弟弟吗?首先,宋清和这件案子并没有关系,并且知县都那么袒护宋江了,那么他又怎么可能会去刁难宋江的弟弟宋清呢?宋江不但忠君,并且也是一个孝子,也是有以孝出名的。父母尚在的时候,身为一个孝子是不能够出远门的,要在

  • 杨家将中娶妻最多的宝枪将,单枪破双枪的他三下南唐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杨家将的故事从北宋当时就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到现在,流传已上千年!正所谓:“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杨家将的故事同样如此,就算没看过杨家将评书的,也可能看过杨家将的影视作品。特别是前些年,杨家将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就算两者皆没看过的,也肯定听身边的人提到过。在杨家将中,有这么一个人,他是杨家将里长

  • 洪武九年天灾不断,朱元璋杀了一小官,立刻风调雨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刚干了九年皇帝,上天就对他不满了。洪武九年闰九月,洪武帝下诏求直言。为何要下面直言?原因得往前推几个月,这年七月初一先是有日食。朱元璋心想老子打天下可是拿不少人命换来的,是不是朕最近没有好好安抚那些亡灵,他们开始作祟了,那些死敌就不管了,跟随咱打天下的得管管吧。好歹这些人活着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