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廷玉晚年激怒乾隆,被撤配享太庙,是倚老卖老还是故意为之?

张廷玉晚年激怒乾隆,被撤配享太庙,是倚老卖老还是故意为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45 更新时间:2024/2/6 4:29:22

张廷玉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均受清廷宠信。其中张英在康熙一朝登上相位,张廷玉更是子承父业,在康熙朝崭露头角,进入翰林不久就入值南书房,成为康熙亲近之人,最后升任礼部尚书。

雍正一朝,雍正皇帝为巩固自己皇位,励精图治,迫切需要培植一批自己的亲信辅政大臣。在满朝文武中,张廷玉就成为雍正皇帝最先信任的一部分人,能成为皇帝最信任的人,除了有才华,出身背景也很重要。尤其是对雍正皇帝而言,初登大位,一心

求治,所以人才真的很重要;雍正即位之初,说他更改康熙即位诏书的传言甚嚣尘上,而且康熙朝九子夺嫡的余乱更为完全平息,所以,成为能雍正信任的人,光有才华还不够,背景还必须得过硬。巧的是张廷玉符合所有成为新皇帝心腹大臣的先决条件。首先,张廷玉在康熙朝表现出来的政治才华和深厚的学问功底是雍正皇帝治国理政所迫切需要的。其次,张廷玉的父亲张英,不仅是康熙朝的枢臣,更是雍正皇帝曾经的老师,有了这层关系,张廷玉妥妥的是自己人了。所以相较于其他大臣,雍正皇帝也就更亲近张廷玉,将国家大事交托张廷玉,安心治国。

在雍正一朝,张廷玉对雍正忠心耿耿,为雍正排忧解难,处理国事,立功无数,所以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要职。当然,对张廷玉来说,最大的殊荣便是被雍正皇帝许诺死后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很熟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配享太庙的意义是啥,稍微多说点,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是皇帝祭祖的地方,只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以后才能在死后享用配享太庙的待遇。这个待遇对张廷玉来说真的不得了,因为清朝是一个非汉族人统治的王朝,虽然清朝皇帝都会说满汉一家亲的腔调,尽管汉族大臣受重用的也不少,但是仍然还是有区别的。有清一代,几百年的统治历史中,汉人配享太庙的也仅张廷玉一例。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危,下诏传位乾隆,并任命张廷玉、鄂尔泰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帝。

乾隆即位时已经25岁,不像雍正即位时的复杂情况,雍正留给乾隆的是一个稳固的江山和环境,所以乾隆来说顾命大臣不说可有可无吧,也是没那么重要了,张廷玉作为一个深耕官场几十年的政坛老手,没有比他更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所以他和其他几个顾命大臣很知趣的及时辞去顾命大臣的职位。出乎意料的是,乾隆虽然接受了他们辞去顾命大臣的职位,但仍然备受重用,让他们以总理王大臣称职。

在乾隆初期,乾隆帝对张廷玉的信任和恩宠一如雍正时期,并再次任命张廷玉为皇子师傅,而且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乾隆帝还总是将他留京总理朝政,夜宿,并

典试,选拔人才,考察荐举官吏。张廷玉虽政务繁重,因学问深通,还荣膺雍乾两代皇子师傅。同时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宜,加官进爵,位极人臣,基本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了。

然而,当张廷玉步入晚年,年逾古稀的张廷玉固执和好激动,经常在政事上与乾隆帝起争执,使他与乾隆帝之间渐生嫌隙。乾隆对这个三朝老臣也渐渐产生不满。后来张廷玉更是三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也是惹得乾隆帝对他意见越来越大。第一次乾隆帝专降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宣谕慰留。乾隆帝说的很直白,你是深受两朝皇恩,而且奉先帝的遗命,你以后是要配享太庙的,哪有配享太庙的老臣告老还乡的,你得为朝廷尽忠致死,不准。不过乾隆帝对这个三朝老臣还是很照顾,命他如宋代旧例,十日一至都堂议事,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

可是没过多久,张廷玉再次乞求离职养病。乾隆帝批准以原官致仕,并御制诗三章赏赐。这要是放在其他人,早就叩谢天恩了,但是张廷玉却对乾隆说"以前世宗宪皇帝破格给予臣厚恩,遗命臣配享太庙,去年跟从陛下祭祀时又有挽留臣告老回乡的谕旨,臣恐怕死后不能有这样高的待遇啊,而且外间也有类似的议论。"他免冠叩首,请求乾隆帝出一个凭证。这就有质疑乾隆帝的意思了,乾隆帝听到这里很是不高兴,不过乾隆还是压下怒火,耐着性子给出了个凭证。然后,第二天谢恩的时候,张廷玉又来了一波作死的神操作,居然不亲自去叩谢皇恩,而是让自己的儿子来谢恩,这下乾隆帝算是彻底火了,于是廷臣会议,商议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于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刚去世不久,张廷玉第三次次请求归乡,激怒了乾隆帝,于是乾隆帝用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免治罪。随后归去,这下彻底失宠。

从表面上看,张廷玉罢官、削爵、撤去配享太庙的下场完全是自己不作就不会死的作结果。可是深入的想一下,真的是张廷玉倚老卖老自己作死的吗?

实不尽然!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是谈论官场绕不开的话题,能够高居庙堂的官员必定深知官场复杂,老谋深算。尤其是张廷玉这样的三朝重臣,深耕官场几十年,对于官场的尔我诈处理的必定游刃有余,对皇帝圣意的揣度必定恰如其意。所以,结合当时的官场环境,乾隆十年四月,鄂尔泰病故,讷亲取代了他。虽然张廷玉面奏班次应讷亲居首,但其心中亦有难言之隐。为了平衡各种因素,确定"嗣后内阁行走列名,讷亲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张廷玉在前"。乾隆帝的种种做法,实际上是加剧了满汉臣僚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很难协调,以致明争暗斗、互不尊服。张廷玉与鄂尔泰共事十余年,"往往竟日不交一语"。由此可见,张廷玉一次又一次的激怒乾陵帝,或许并非是倚老卖老,也可能是他厌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也厌倦了伴君如伴虎的风险,选择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以退为进之法。

三次上书告老还乡以及故意做出让儿子代替自己去叩首谢恩这种蠢事,更是对乾隆皇帝底线的试探,每一次都拿捏的恰如其分。

第一次是试探乾隆帝对自己告老还乡请求的态度,从结果来看乾隆帝对自己还是很重视的。摸清了乾隆帝对自己的态度以后,再增加火候,继续第二次上书请求隐退,这次的理由是离职养病,既然是养病那就准了,你去养病吧,并且还给了许多赏赐。可是对张廷玉来说,既然是明哲保身,以退为进,那么乾隆帝准许原官致仕或许并不能保证自己退休以后安全无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自己退休了,但是自己的威望和影响还在,当然,对那些执政期间所树政敌的威胁还在,退休以后远离庙堂自己随时有可能被政敌所攻讦,那时真是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人宰割。所以,最保险的是让皇帝把自己撸到底,主动解除自己的威望和威胁,让那些高居庙堂的政友也好、政敌也好把自己忘掉,不屑于再与自己为敌,只到自己老死,这才是最安全的隐退。所以,他还得继续"作",怎么安全的作下去呢?那就是继续适度的激怒皇帝,不仅要求皇帝给自己出一个让自己死后能配享太庙的凭证,更是让自己的儿子去谢恩,这种事情的罪过可大可小,放到其他人可能就是藐视皇权的重罪了,但是张廷玉三朝重臣,资历威望非同一般,乾隆就算生气也不会治他的重罪,但是罢官削爵还是少不了的。果不其然,一番折腾下来成功的被削爵,这离他的目的又近了一步。第三次请退,也是时机和火候最好的一次,皇帝的儿子刚去世不久,皇帝还没在丧子之痛中缓过神,张廷玉再次请求告老还乡,这次又成功的激怒了乾隆帝,于是罢配享、免治罪,一撸到底,终于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官场全身而退安享晚年。

张廷玉能够一步步的把自己"作"到罢官、削爵、罢配享,但是却没有治罪。表面上是乾隆帝的优待,实际上是张廷玉明哲保身的苦肉计,以及对乾隆帝心思的精准把控,每一步都看似危险但都有惊无险的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葬于龙眠山,乾隆帝最终仍遵清世宗遗诏,命配享太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岳飞被害后,九族并未受到惩罚,他的孩子们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构晚年后悔杀岳飞没,岳飞满江红全文,岳飞最漂亮的一幅书法

    岳飞被杀后,子孙牵连,处境凄惨。岳飞共有5个儿子:岳云、岳雷、岳临、岳震、岳挺、岳云、岳雷为前妻刘氏所生,最后三个儿子为妻子李娃所生.岳飞墓虎爸没有狗。长子岳云十二岁入军营。他勇猛善战。他随父征战四方,担任岳家军队的先锋。二十三岁时,他被囚禁在市中心,最后被斩首。幸运的是,老人们很快就结婚了,那时岳

  • 她是乾隆的初恋,乾隆86岁高龄还不忘给她上坟,整整思念了51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最深爱的女人是谁,乾隆一生最难忘的妃子,乾隆一生最疼爱的妃子

    富察氏出生于满洲镶黄旗,镶黄旗是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在清朝历史上,真正出生于满洲镶黄旗的皇后并不多,她是清代唯一一位满洲镶黄旗里的富察氏皇后。雍正五年,在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选中,雍正帝将这位出生于名门的女子指配给了当时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乾隆)为嫡福晋

  • 赵构:给岳飞的信被暗杀,你可能还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构如果不杀岳飞会有什么结果,赵构写给岳飞的信的意思,岳飞赵构圣旨原文

    他是太子,皇子,九号。15岁被封为康王,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正处在困难时期,京城被金兵攻陷,连父亲和哥哥都被囚禁。他是靖康耻辱的见证人,也是这次事故的幸运儿。王朝覆灭,任河北兵马总督,带兵数万。21岁称帝,建立新朝南宋。时期:宋代坐标:杭州起初,他满腔热血,奋发图强,努力鼓起劲儿去打金兵,迎接父亲和

  • 光绪和溥仪之间,其实还有一位皇帝,在位仅3天,就被慈禧给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溥仪和光绪是什么关系,光绪皇帝跟溥仪关系,光绪皇帝和溥仪谁的权力大

    事情要从清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戊戌变法说起,戊戌变法是一场维新变法或者说是维新运动,主要是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倡导西方思想、提倡科学文化改革个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的变法运动。不过在戊戌变法的背后,还有着一场影响深刻的政治斗争。那就是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和

  • 清朝刑场照片:浸猪笼的女子一脸绝望,戴枷锁的犯人被限制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现如今,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人人都要遵守法律,一旦做了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必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能约束人们的行为,它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有稳定社会的作用。对于触犯法律的人,国家相关部门会根据所犯事情的大小,作出相应的判决。轻一点的或是口头警告,或是罚款,拘留等,重则判刑,

  • 清朝一男子被邻居老王送了一顶绿帽,一番神操作之后,大家都满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高树生家资巨富,但是,家中老人过世得早,没人约束管教他。他自己更是吃喝嫖赌,无所不好。结果没几年的功夫,就把家产挥霍殆尽了。原来有钱的时候,他曾经从青楼高价买过一个叫做媛媛的女子做妾室。这个姑娘长得风流妩媚,琴棋书画都懂一些,高树生在她身上花了不少的钱。不过,这个小妾很不安分,在嫁给高树生不久就和邻

  • 明代在文官选拔上是如何用“官德”来规范官员行为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代文官考核制度特点,明代官职制度基本知识,影响明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主要因素

    官德管理是官德要求体现在官员管理实践中的过程和道德素养的过程,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运用官德思想道德规范。官员的实践活动。本文作者主要谈明代文官的管理实践,包括三个方面:文官的选拔标准、文官的政绩评价标准、文官监督的内容。从公务员制度和制度实践两个层面,通过对公务员道德思想的制度设

  • 清朝女科学家在国外火了200多年,我们却对她一无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她生活在距今25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她令同一时代的欧洲女子们都相形见绌,她的名字叫王贞仪。在国内鲜为人知的她,在国外却有着极高的知名度: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王贞仪。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把王贞仪列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科学家。国外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

  • 建文帝朱允炆:推恩令虽好,但真用不了,朕爷爷来了也用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万历为什么承认建文,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大揭秘,建文皇帝真实结局

    有人疑惑为什么建文帝没有把汉朝的鸣令用得这么厉害,而且基本没法破解。其实,如果TweetToken能用,建文帝早就用了。建文帝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身边不乏博学之士。汉武帝用推文来解决诸侯的问题。这种知识,建文帝当然知道。他之所以不用推令,而是决定强行断绝关系,是因为推令不适用于明朝。严神父推文恩典

  • 八爷为何举荐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可惜了,手段还是比不过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八爷为什么举荐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历史上真实的八爷胤禩,八爷去丰台大营夺兵权

    然而,八阿哥却在此时举荐四阿哥的门人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康熙皇帝允许了。八阿哥举荐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实际是故意支走雍正身边的人。因为他通过这几次的事件,已经看出了年羹尧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此人在雍正身边,定然会增加雍正的实力。通过举荐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对八阿哥来讲有几大好处:首先,可以把年羹尧从雍正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