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次远征三次扑空,朱棣为何执迷不悟?探索历史背后的真相?

五次远征三次扑空,朱棣为何执迷不悟?探索历史背后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61 更新时间:2024/2/7 7:30:27

然而,面对这样的小打小闹,永乐大帝朱棣却兴师动众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远征,其规模之大,动员资源之多,耗费民力之惨烈,远胜于当年的汉武帝和隋炀帝。但是汉武帝之后,匈奴的确是越来越弱,最后到了东汉时期,终于被大将窦宪所灭。隋炀帝远征高句丽之后,高句丽也是国力日趋衰落,最终被薛仁贵所灭。但是,我们的永乐大帝,五次对蒙古三次大规模用兵,但是蒙古对明朝边境的侵犯并没有减少,甚至十几年之后,还爆发了土木堡之变,大明的皇帝被俘虏,整个国家也差点倾覆。

问题来了,朱棣的这五次远征,真的像他自己说得那样“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

朱棣五次远征草原,究竟打得怎样?

首次远征草原,打的是蒙古的鞑靼部的雅失里和阿鲁台。对于这次的远征,明朝正史的记载是:本雅里带着七个侍从骑着马仓皇逃跑,阿鲁台被惊吓得从马上掉下来,带着家属远遁到草原深处。而明军也因为这个仗打得太激烈,又渴又饿,后勤辎重上不来,于是才罢兵回朝。但是我翻阅了很多史料,都没有记载鞑靼究竟损失多少兵马,被俘虏多少人。明朝计算军功的方式,和现在的绩效计算一样,就是看你能砍多少人头。一个人头有几两到五十两不等,依据敌人难度而言,像蒙古的就一颗人头五十两。而这次战斗记载,却没有记载人头数,看来的确是数字不好看,不愿意公布。

第二次远征是攻打瓦剌,明史记载是“杀其名王以下数千人”剩下的基本都逃跑了。但是,随军出征的笔录记载:双方对峙很长时间,明军的伤亡也是非常大,很多明朝的指挥使都死于战斗中,子最后因为形势比较危机,还是皇孙朱瞻基劝说朱棣赶紧走,要不然会有被包围的危险,朱棣才班师回朝。由此可见,这次的战役,要是真的继续打下去,究竟谁赢谁输,还真的说不清。

第三次远征:由于没有见到敌人,朱棣在草原浩浩荡荡地搞了个武装大游行。朱棣很生气,于是把一只臣服于大明的兀良哈给打了一顿,你说兀良哈倒霉呗!

第四次远征:继续游行

第五次远征:还是武装游行,而且这次朱棣还死在游行的队伍中。

五次远征,三次没见到敌人,两次都是打得有点模糊不清。

远征的代价

从明军五次远征漠北的战果来看,效果非常有限。然而明朝正史记载的“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这八个字,显然吹牛的成分要大于实际的含量。在《明太宗实录》《前北征录》《北征记》《鸿猷录》中都有详细的记载,由于明军大部分都是步兵,在沙漠上和蒙古的骑兵作战,其实非常的吃亏。再加上,沙漠,草原上恶劣的气候,以及饮用水和食物的匮乏,使得很多的明朝士兵没有死在敌人的刀剑下,反而很多的都是饥冻而死。不但士兵损失如此,战争对国家经济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比如第三次远征,明朝就动用了民夫二十三万五千嗯,驴调用了三十四万头,车调用了十一万多辆,运送粮食三十七万担。

为此,当时有官员上书朝廷,说皇帝如此大规模的运兵,使得国库损耗空前巨大,让民众不堪其苦。史载“丁男疲于力役,妇女困于耕耘,富者怨征敛之繁,贫者罹冻馁之苦。”可以说,朱棣当政时期,七下西洋,远征安南,五征漠北,基本上都是大手笔,然而对于国家民生的事情,这个朱棣是一件都没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防备蒙古,就沿着长城设立了九个边防重镇,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九边。除了九变之外,明朝还设立了大宁卫所,开平卫所,东胜卫所。这三个卫所,把守重兵,配备当时明朝最为先进的火器,是明朝防御的第一线,九边是第二线。然而因为朱棣时期,因为远征消耗巨大,九边之外的三个卫所,已经没有办法在维持,只能弃守。为以后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了伏笔。

朱棣的心结

朱棣在“靖难之役”之后,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极端的恐惧。无论他怎么辩解,怎么说明,他自己也非常清楚,他的皇位是不合法的,是靠造反得来的。毕竟,朱允炆作为皇帝既没有过错,也没有德行上的问题,他是朱元璋按照最符合儒家礼法所选定的继承人。朱棣不但违背人伦,要杀自己的侄子,还大逆不道地造反了,这样“篡位”的乱臣贼子的名声,像一个诅咒时刻折磨着朱棣。

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是合法的,是真正的天选之子,九五至尊。只有一个办法能证明自己是对的,那就是对狄戎的讨伐。

中国自周朝开始,就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的威胁。而能征服北方的强敌,就足以证明自己是英武之主。比如像周穆王远征鬼方,秦始皇击溃匈奴,汉武帝远征漠北,宋太宗灭了突厥,都是一代英主,光耀千秋。于是朱棣才会远征蒙古,不畏惧严寒,五次征讨。他要向世人说明,自己绝对有这个资格当任九五至尊。因此,在远征的时候,朱棣每到一处,都会像如今的人们一样,拍着自拍照,再配上一句岁月静好的文案,发个“盆友圈”。不过朱棣的文案写的的确是有点霸气,在擒胡山上留下的文案是“一扫胡尘,永清沙漠”,在清流泉的时候,留下的自拍文案是“山高水清,永彰我武”。

他一心想要统一长城南北,恢复汉唐疆域,成就他汉武唐宗的梦想。但是谁能想到他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后代子孙,几十年之后,一个年轻人也学他的曾祖父御驾亲征,结果差点让大明提前一百多年说拜拜,也是朱棣没有想到的吧。

更多文章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什么你们都以为我怕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杨坚简介,杨坚有什么历史故事,隋朝灭亡与杨坚有关吗

    他把当时分裂了已经四百年的东亚大陆重新统一了起来。是他倡导开凿大运河,他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为后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国外名人所著书籍《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榜上有名。可见他是一个能力非常卓越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历史上却传闻他怕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隋文帝怕独孤伽

  • 为了上梁山杀害师兄 宋江看透了他的肮脏(52)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江怎么害死梁山好汉的,水浒关于宋江杀人的情节,梁山宋江最后结局

    栾廷玉是孙立的同门师兄,祝家庄的武术师傅。两打祝家庄,栾廷玉和欧鹏刚交手一个回合就将他打落马下。祝龙战不过泰明,栾廷玉上前和秦明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不过栾廷玉并没有硬拼而是设计擒获了秦明等人。很明显栾廷玉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勇有谋,祝家庄全凭栾廷玉相助才得以威震四方。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祝家庄城破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虽然聪明一世却仍旧不免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简介隋朝历代皇帝,隋朝历史上的杨坚,隋朝皇帝列表杨坚

    他出生于北周的一个十分有名望的家族之中,非常年幼的时候,便有着帝王之相,因此当时的掌权者们十分的忌惮他,好几次都想要除掉他。但幸运的是,他还是巧妙的躲过了这些劫难,成功的成长了下来。但经过这些事情之后,他变得更加的小心谨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好的隐藏着自己的实力,以待将来的发展。之后的他,渐渐的变得

  • 明朝大案:万历三年,台州“翁奸儿媳案”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奇案母子三人惨被害,明朝万历奇案纪实,明朝荒唐夺妻案件

    话说,明朝万历三年,六七月份,台州府宁海县,发生一桩“翁奸儿媳”的人伦孽案,说来叫人好不唏嘘。这老而不知廉耻之人,姓晏,名谁宾,只因他家在当地挺有钱,故而被人称一声,晏大户。咱有一说一,这老晏头有钱不假,但在人品方面,还欠缺那么一点儿火候。老家伙越老越不服老,终日里,买醉鸳鸯阵,栖身蝴蝶群,玩得不亦

  • 隋朝一大臣宣皇帝旨意,不曾想转身将内容忘记了,皇帝却还挺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隋朝,隋朝杨素,马未都讲隋朝历史全集

    在古代历史上皇帝有什么旨意都是让自己身边的太监去传旨的,但是也有个别的皇帝,对于一些旨意会让自己身边的大臣去传达,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隋朝时期有一个名臣,他就在为皇帝宣旨的时候,转身就将皇帝说的话给忘记了。而皇帝并没有因为他遗忘圣旨的内容,而责怪他,反而还挺高兴的。他就是隋朝的大臣牛弘,在为官期

  • 闽宁合作康庄道,山海牵手再出发“古冢记忆—西夏陵出土文物展”在福建莆田市博物馆开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银川文化)从东南沿海到雄浑西北,从东海之滨到黄河金岸,俊秀九华与巍峨贺兰相连,滔滔闽江与滚滚黄河相融,接续着“闽宁协作”的山海情深。26年前,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26年来,闽宁之间守望相助,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

  • 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13岁即位,将宋朝国力推向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最强的三个皇帝,宋朝最有作为的四位皇帝,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是

    虽然是年少即位,但是,宋仁宗却开创了“仁宗盛治”,也即宋朝的国力来到了巅峰。并且,宋仁宗在位长达42年,从而成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具体来说,赵受益(后改名赵祯)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他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赵受益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形于色。天禧二年(1

  • 自唐朝以后,为什么皇帝们不定都西安了?这里面有一致命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唐朝以后没有朝代定都西安,武则天在洛阳还是在西安定都,哪几个朝代定都西安

    统治者们放弃把西安当做都城有很多原因的,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位置。西安这个地方处于我国的中原位置,在唐以前,这里的气候都是比较暖和和潮湿的,当时这里的降水量也非常丰富,所以粮食的产量也不低。但是随着一次巨大的气候的变化,从唐朝时期开始,这块区域逐渐变得干冷,西安这个地方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

  • 隋唐史九:被尊为圣人可汗,隋文帝征服突厥,偏偏奈何不了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突厥是啥意思,唐灭突厥,如何看待隋唐和高句丽的战争

    人们奔走相告,将这一消息传到四面八方。中国的再次一统,杨坚居功至伟。不过,隋朝的周边还没有完全安宁,他必须通过文武两手为国家的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的环境。隋朝地图一、圣人可汗受隋文帝平陈震动最强烈的无疑是突厥。杨坚平定陈朝后,听说老对手突厥的势力已深入天山,就特意挑选了一具屏风送给身在突厥的大义公主。她

  • 高淮乱辽除了万历皇帝,还有另一幕后黑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高淮,明朝太监高淮,大辽有哪些昏君

    大明辽东混乱的原罪——高淮乱辽。作为一个京城跑到辽东的混混太监,即使拿着尚方宝剑,强龙不压地头蛇,地头蛇们不支持,高淮也很难把辽东搞乱。高淮能成功把辽东祸害成乱麻,除了后台万历皇帝,还有个罪人和黑手——李成梁。高淮去辽东开矿时候,是李成梁复用镇守辽东时候。作为辽东第一牛人,李成梁不但不阻止高淮胡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