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史九:被尊为圣人可汗,隋文帝征服突厥,偏偏奈何不了高句丽

隋唐史九:被尊为圣人可汗,隋文帝征服突厥,偏偏奈何不了高句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64 更新时间:2024/1/3 22:32:27

人们奔走相告,将这一消息传到四面八方。中国的再次一统,杨坚居功至伟。

不过,隋朝的周边还没有完全安宁,他必须通过文武两手为国家的发展营造一个和平的环境。

隋朝地图

一、圣人可汗

受隋文帝平陈震动最强烈的无疑是突厥。

杨坚平定陈朝后,听说老对手突厥的势力已深入天山,就特意挑选了一具屏风送给身在突厥的大义公主。

她见到屏风,当即再题诗一首,抒发亡国之恨。使者将这些报告给隋文帝,从而证实了他的怀疑。

果不其然,从那以后大义公主极力怂恿都蓝可汗叛变。尽管开皇十一年(591年),都蓝最终杀掉了大义公主,但双方的关系已经无法修补。隋文帝否决了他和亲的请求,在边界布置重兵。

这时,长孙晟建言,不如扶持势力较弱的突利可汗 这引起了都蓝得不满。就与达头可汗结盟,共同南下进攻隋朝。

杨坚

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帅,从灵武出发,迎击突厥。当然,杨素才是实际上的主帅。在与达头部遭遇后,杨素并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摆出骑兵方阵迎头扑向突厥骑兵。

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见隋军如此阵势,达头的大军纷纷溃逃,达头本人也身负重伤。都蓝得到消息,仓皇逃回草原。

开皇十九年(599年),两人卷土重来卷土重来,这回隋文帝派汉王杨谅(打酱油的)与高熲(实际指挥的)迎敌。

他们这次学聪明了,避开了强大的隋军,向弱小的突利扑来。突利打不过,仅带出几百人跑到山西境内。刚刚出使突厥归来的长孙晟,一见到突利,就马不停蹄把他带往长安。

到了长安后,突利意外发现,都蓝的使者早就到了,他正极力劝说隋文帝放弃突利。

突利听说,心里顿时惴惴不安起来。

突厥骑兵

好在隋朝对突厥的政策一向是离强和弱,隋文帝并没有因为使者的花言巧语而放弃突利,而是继续扶持他。

隋文帝先是给了他一笔钱财,又册封他为意利珍豆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还让长孙晟带五万人修一座大利城,来安顿他的部众。

更贴心的是,隋文帝册封了义成公主与他和亲,让突利大为感动。

而与此同时,都蓝可汗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他被高熲打得大败,众叛亲离,遇害身亡。

都蓝可汗大败

都蓝死了,达头可汗成为新一代草原霸主,成为隋朝北方边界的大患。

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令杨广、长孙晟领西路军进攻灵州;杨谅、史万岁领东路军进攻马邑。

长孙晟向杨广献计,在突厥营地上游投毒,可以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杨广依计而行,加上长孙晟一路追击,果然获得大胜;东路的史万岁在内蒙古大青山一带遇到了达头,一仗杀死了数千突厥人。

次年年底,长孙晟上表,达头内部离心离德,此时进攻正是大好时机。

于是在602年,杨坚以杨素为帅,北伐达头。加上长孙晟的政治攻势,各部落纷纷反叛,达头只带少数亲信逃离。

从此,启民可汗成为新一任突厥可汗。

他对隋文帝感激不已,表示"千世万世,常为大隋内羊马。"并为他奉上"圣人可汗"的名号。至此,困扰杨坚二十年的突厥问题基本解决。

二、降服吐谷浑

作为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的祖先是鲜卑慕容部。

西晋末年,他们迁到河西走廊,并逐渐控制了青海、河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杨坚称帝后,吐谷浑一度趁火打劫,进攻凉州(今甘肃武威)。

隋文帝命元谐反击,元谐不负厚望,在青海湖畔大败吐谷浑,把他们彻底打怕了。

鉴于西部边疆时不时受到吐谷浑的骚扰,隋文帝采纳贺娄子干的建议,废除边远地区的屯田,百姓筑堡聚居,一边务农,一边备战。

吐谷浑人不甘心,趁着隋朝大军与突厥开战的机会,打算浑水摸鱼,被隋朝将领打退。

当陈朝灭亡的消息传到吐谷浑,国王吕夸一时大惊失色。他担心隋朝的大军转而对付自己,于是让兵马把守各个隘口。

其子吕伏即位后,其他兄弟不服气,想着取而代之。为了改善与隋朝的关系,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派出侄子吕无素向隋朝称藩。

影视剧《醉玲珑》中的吐谷浑公主

隋文帝知道他的来意,可他巴不得吐谷浑乱起来,因此拒绝了吕伏。

不过,随着与突厥的关系日趋紧张,隋文帝还是在开皇十六年(596年)将光化公主嫁与吕伏,希望吐谷浑站到隋朝一边,牵制突厥。

尽管吕伏死于第二年发生的内乱中,不过他的后继者还算识时务,年年遣使朝贡,隋朝的西北边境依然获得了安宁。

三、悬而未决的高句丽

隋唐历史中,东北的高句丽是一个存在感很高的地方政权。

西晋以后,朝鲜半岛北部脱离中原王朝控制,建立起高句丽政权,其势力一度达到辽河流域。

杨坚称帝第一年,北齐残余势力高保宁获得了高句丽、契丹的支持,进攻隋朝的东北边境。与此同时,高句丽遣使赴隋,隋文帝册封其国王为辽东郡公,以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

高保宁败亡后,契丹归附隋朝,芒刺在背的高句丽人转而向陈朝进贡,一边联系突厥,以牵制隋朝。

隋军平陈时,一批滞留于江南的高句丽人参与了抵抗。

陈朝灭亡后,与高句丽有世仇的百济立马前来朝贡,请求共同讨伐高句丽。

另一方面,高句丽也在整军备战,准备抵御隋朝的进攻。

与此同时,隋廷内部关于讨伐高句丽的呼声越来越高,"朝野皆以辽东为意。对于占据辽东,且喜欢搞些小动作的高句丽,隋文帝心中同样不爽,不过他毕竟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知道现在还不是解决高句丽的好时机。

所以他在给高句丽王的诏书中,严厉指责他们不守臣礼的各种行为,要求其改过自新。

值得注意的是,隋文帝对领土问题只字不提,因为在他看来,高句丽的国土原本属于中国,提了就是跌份,就是变相承认了高句丽与隋朝是对等关系。

596年,隋文帝要求高句丽断绝与突厥的关系,不再侵扰隋朝边界。

高句丽不知收敛,引上万靺鞨骑兵侵略辽西、河北,又想将契丹拉拢到自己这边。

隋文帝勃然大怒,派出三十万大军,水陆齐出,向高句丽扑来。

高句丽服饰

出兵时是六月,正值雨水丰沛的季节,加上沿途泥沼遍布,不但行军艰难,粮草也得不到及时供应。

隋朝的水军遇到了大风,不少船沉没海中,抛锚休息时往往遇到高句丽人的袭击。

结果这一仗没怎么打,隋军十个人就损失了九个,可以说是溃不成军。

虽然打了胜仗,高句丽王高元并没有多高兴。

因为隋朝家底丰厚,败了一次可以卷土重来,高句丽国小力弱,失败了就是灭国的命运。

所以他乖乖上表请罪,自称"辽东粪土臣",隋文帝眼见暂时灭不了高句丽,只好答应了他们的求和。

直到隋文帝去世,高句丽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其后,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理由是:天上只有一个日照临,莫不宁帖。若有两三个月,万物何以得安?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征讨高句丽当然是必要的。

然而他不顾国力连续三次征讨,最终断送了隋的国运。

更多文章

  • 高淮乱辽除了万历皇帝,还有另一幕后黑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高淮,明朝太监高淮,大辽有哪些昏君

    大明辽东混乱的原罪——高淮乱辽。作为一个京城跑到辽东的混混太监,即使拿着尚方宝剑,强龙不压地头蛇,地头蛇们不支持,高淮也很难把辽东搞乱。高淮能成功把辽东祸害成乱麻,除了后台万历皇帝,还有个罪人和黑手——李成梁。高淮去辽东开矿时候,是李成梁复用镇守辽东时候。作为辽东第一牛人,李成梁不但不阻止高淮胡作非

  • 吐蕃活捉唐朝名将,吐蕃王看了名将一眼,跪在地上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旧唐书》中对唐朝名将王孝杰的描述。王孝杰熟悉唐朝名相狄仁杰的人,都会知道唐朝的一位大将,那就是王孝杰。王孝杰作为武则天时期的一位猛将,他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为何有一次王孝杰身处绝境,吐蕃王见到他后,当即跪在地上大哭呢?王孝杰,京兆新丰人,武则天时期的名将。王孝杰一生有许多传奇故事,在武则天登基

  • 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刘基不同意,朱元璋却道:臣子岂能不救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朱元璋的势力逐步崛起后,他名义上的皇帝韩林儿,却遭到了元军与张士诚联合兵马的穷追猛打。一直被打得退守在安丰苟延残喘,值此生死存亡的时刻,韩林儿只好向他名义上的部将朱元璋求救。可是,朱元璋的大谋士刘伯温,却非常反对救援安丰。原因有两个,一:如果我们出兵安丰,就会造成应天(南京)空虚的局面,这种情况下

  • 1997年德国发现唐代沉船黑石号,价值4千万美元,拒绝还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黑石号沉船图片,黑石号沉船的文物现在在哪里,关于黑石号沉船的传说

    说起丝绸之路,许多人联想到是商队骑着骆驼在沙漠驰骋,漫天黄沙下的异域风景显得神秘又壮阔。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通道,有了后来丝绸之路的繁盛。然而丝绸之路不仅限于陆地,海上丝绸之路也曾一度为中西贸易交流做出贡献。唐中期以后,受战争影响,原本在陆地进行的贸易往来逐步被海上渠道取

  • 李白颠沛流离半生,从一介布衣到皇帝座上宾,却只用了一天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应诏进宫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跟着内侍来到大明宫。十二年前,李白只能在它外面远处瞧望,而现在却可以昂首挺胸地由当中最大的一道门——丹凤门直走进去。大明宫效果图到了丹凤门里,抬眼望去,一条用一尺见方的青砖镶铺的平平坦坦的坡道,笔直地通向半空里。半空里一座高高的殿宇,不仅比长安城所有宫殿都高大雄伟,而且东西

  • 逃跑皇帝宋高宗赵构的让位之谜:精致利己主义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用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来看赵构草草让位问题,认为其颐养天年背后必有隐情。要知道在王朝时代,当皇帝那是一个高危职业,数百个皇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绰号逃跑皇帝的宋高宗九死一生,能活到56岁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平均年龄,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80多岁。所以他老人家让位太上皇的理由是

  • 敦煌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朝,敦煌就成了丝路的“死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个错误,但如果把它放在今天敦煌的地理位置来解读,显然是有些言过其实的,这里所说的敦煌应该是今天的敦煌和瓜州,而非敦煌一地。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在有敦煌这个地名的汉文书写之前,或者说是汉武帝设敦煌郡之前,敦煌

  • 读《李自成传》有感,历史上短暂的38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关于李自成的故事的简介,关于李自成的事迹

    李自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主要是其没有彻底的消灭明王朝的势力,虽然其一路打到了北京,但南方的明王朝政权依然存在,另外,李自成入主北京之后,部队开始出现了腐败现象。比如,用私刑逼供前明官员,趁机勒索钱物等,导致了北京的百姓对大顺政权失去了信心,这也是李自成失败的一大关键。02在统战方面,

  • 大城市又能怎样?李白初入长安,盛世国都依旧壮志难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最好诗十首,李白总资产多少亿,李白的出生年月

    欲游历长安他东游齐鲁的时候,在兰陵(今山东临沂市)的一家酒店,喝到了当地特产的兰陵美酒,感到既香又醇,味道美极了,比他从前喝过的任何酒都要好。酒家主人知道他是大诗人李白之后,一定要恳求他题诗留念。李白不加推托,又喝了三杯之后,大笔一挥而就写出一首七言绝句《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

  • 陕西首次考古出土柳公权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柳公权,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齐名,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柳公权书法名扬天下,以致“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