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史七:面对突厥威胁,杨坚文武并施,可汗表示愿做大隋天子奴

隋唐史七:面对突厥威胁,杨坚文武并施,可汗表示愿做大隋天子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68 更新时间:2023/12/7 8:09:23

鲜卑南下后,建立了北魏,如此一来草原上出现了权力真空,为柔然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后来,崛起的突厥人又灭掉了柔然,成为新的草原霸主。

突厥地图

尉迟迥起兵时,曾派人联系突厥,相约一起对付杨坚

杨坚赶紧让长孙晟(此人就是长孙皇后的父亲,唐太宗的岳父)护送千金公主和亲,希望稳住突厥。

恰好这时候,突厥内部因为王位继承问题起了冲突,长孙晟归来后,向杨坚献上了远交近攻,离强和弱的战略。

杨坚欣然同意,准备一改过去的退让妥协,待时机成熟,再彻底消除北方的威胁。

一、达奚长儒血战突厥

杨坚受父亲杨忠的影响很深,主张对突厥强硬。

称帝后,虽然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但并不意味着他忘记了突厥人的威胁。开皇元年四月,他就命令汾州刺史韦冲征发当地民众修筑长城,又命司农少卿崔仲方征发三万人,在朔方、灵武一带修筑长城;又派出窦荣定等心腹前往边关镇守,做出积极防御的姿态。

开皇二年,突厥内部的汗位之争尘埃落定,沙钵略成为新一任可汗。

他的妻子正是千金公主,听说杨坚篡位,她每天以泪洗面,要求丈夫为他们家报仇。另一方面,杨坚称帝后,停掉了进贡,如果隋朝强大起来,势必对突厥不利。

所以在这一年五月,沙钵略以为北周复仇为由,率四十万大军南下,向隋朝的边境扑了过来。

此时的隋朝,刚刚打退了吐谷浑和陈朝的进犯,所以能够专心对付突厥人。

尽管有所准备,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人,还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驻守乙弗泊(今青海乐都县西)的冯昱、兰州的叱李长叉先后兵败,突厥人突破了长城防线,翻过六盘山,一度威胁到关中。

听到前线一个又一个坏消息,杨坚支撑不住,终于病倒,只好派太子杨勇前往咸阳统筹大局,又任命虞庆则为元帅,到弘化(今甘肃庆阳)拒敌。

战事地图

虞庆则接受任命,派出达奚长儒赶往前线了解情况。没想到走到弘化附近的周槃,遭遇了沙钵略的主力部队,两千骑兵陷入到十几万大军的包围中。达奚长儒毫无惧色,他把队伍组成方阵,激励士兵死战求存。

面对突厥骑兵排山倒海般的攻击,他们且战且退,队伍被冲散了,达奚长儒马上纠集散兵,继续作战。

就这样,达奚长儒和他的手下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先后打退了突厥十四次进攻,坚持了三天三夜。杀死了将近一万人。

起初,他们都拿着武器作战,后来刀剑卷刃,只好挥拳与敌人搏斗,手皆见骨,最后活下来的不到十分之一。

达奚长儒本人在这次战斗中身先士卒,身上受伤五处,其中两处前后贯通,但这条硬汉依然如铁塔般屹立不倒!

突厥人彻底被打蒙了,他们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战斗力爆棚的对手。虽然有几十倍的兵力优势,但他们却无心再战,在烧掉同伴的尸体后,匆匆引兵而去。

事后,隋文帝了重赏这个英雄群体,达奚长儒晋封上柱国。遗憾的是,达奚长儒因为受伤过重,没过三年就病死了。

二、史万岁单骑退敌

沙钵略带领突厥骑兵南下,原本是想劫掠粮食和财物,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更让他郁闷的是,当年冬天,草原上又闹了雪灾,冻死了大批牛羊,只有南下劫掠才有活路。

583年3月,突厥人兵分三路,再次南下。

隋文帝得知战报,派窦荣定去西线对付阿波可汗,双方在甘肃民勤一带相持不下。

就在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时,一位英雄的出现改变了战局。

他,就是隋朝五大名将之一的史万岁。

史万岁祖上是胡人,父亲是北周的将军,可以说是将门出虎子。平定尉迟迥之战中,他立下战功,被封为上大将军。后来莫名其妙地卷进一场谋反案,被杨坚发配到敦煌。

到了敦煌的史万岁不甘寂寞,竟然开始打劫突厥人,有一次更是只身一人赶回几百只牛羊。听说窦荣定在与突厥人对峙,史万岁连夜赶到军前,希望戴罪立功。

窦荣定十分高兴,与他商议破敌之策。

商量出对策后,窦荣定派使者对阿波可汗说:我们打了这么久,仍未分胜负。不如你我各派一名勇士单挑,谁输了就撤军。

阿波想都没想,当场就答应了。这正中了史万岁的下怀。

决斗那天,史万岁表现神勇。只用了一个回合,就将敌人斩于马下。这时,有突厥人认出了史万岁,顿时大惊失色。

被吓呆的阿波彻底服了,按约定撤走了。史万岁就这样通过他的个人勇武打退了突厥。

三、长孙晟策反

为了解决突厥的威胁,除了军事手段,隋文帝还运用了外交手段。在这方面,长孙晟起到了重要作用。

前面提到,他曾经护送千金公主去突厥。沙钵略可汗特别喜欢羞辱使臣,见天空中有两只抢夺食物的雕,就给了长孙晟了10枝箭,要求他当场射杀。

长孙晟倒不含糊,他弯弓搭箭,正中双雕。这就是成语"一箭双雕"的由来。

长孙晟射雕图

沙钵略发现长孙晟是个人才,于是把他留在了草原,让王室子弟跟着他学习。长孙晟趁此机会,暗地里打探起突厥内部的各种情报来。

一年后,杨坚称帝,停掉了对突厥的进贡,沙钵略对此十分不满。这时长孙晟提出,自己可以去说服杨坚继续进贡。沙钵略不知有诈,同意放他回去。

见到杨坚后,他详细报告了突厥的内情,建议施行反间计,加剧他们内部的争斗。

隋文帝深以为然,就派出两个使团,找到突厥的达头可汗和处罗可汗,对他们进行策反。阿波可汗退兵时,长孙晟再次出马,说服他向隋朝求和。

听说阿波在和隋朝暗通款曲,沙钵略气极,捣毁其牙帐,还杀死了他的母亲。从此,阿波投奔达头可汗,与沙钵略势不两立。突厥就这样分裂为东西两大集团,隋朝北部边境消停了十几年。

这其中,离不开长孙晟的一份功劳。

四、沙钵略臣服

突厥的分裂使得他们一时无力对抗隋朝。

所以在开皇四年(584年),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沙钵略派出使者向隋文帝求和。远嫁突厥的千金公主,也要求改姓杨,"乞为帝女",可见他们到了何等窘迫的地步。

对于突厥的求和,年轻的杨广主张拒绝,然后出兵扫平之。

杨坚欣赏儿子的豪气,却没有答应。他想得更远:

历代无论是哪一支部族统一草原,都必然成为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敌,所以这时帮沙钵略有利于维护草原上的均势。

所以,他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

不得不说,这个封号很有嘲讽的意味,不过沙钵略可能没有明白,或是没顾上,就接受了。在谢恩表中,他信誓旦旦,声称从此臣服于隋。

隋文帝杨坚

但是,杨坚从表文首句的"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居卢设莫何,沙钵略可汗"就轻易地发现沙钵略没有臣服之心,还想与自己分庭抗礼。

为了打掉他的傲气,隋文帝回书一封,又派遣虞庆则、长孙晟一行前往草原探视。

隋朝使团到来后,沙钵略不但没有起身迎接,反而端坐在大帐,帐前陈列着拿着刀枪的武士。

当虞庆则指责他无礼时,沙钵略以有病在身推脱,而且说"我父伯以来,不向人拜"。

一旁的千金公主,不,是大义公主,为丈夫帮起了腔,"可汗豺狼性,过与争,将啮人。这是明晃晃的威胁呀,此话一出,双方都僵住了。

还是长孙晟机智。他说,可汗当然可以不拜隋国天子,难道连岳父也不拜?

沙钵略勉强一笑: 说了句"须拜妇翁,我从之耳"跪受了诏书。

虞庆则非要他称臣不可。此时没了傲气的沙钵略除了答应还能怎样。

事后,他故作大度对虞庆则说:"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还送了骏马千匹。隋朝使团走后,他与妻子抱头痛哭。

开皇五年(585年),达头与阿波联手进攻沙钵略,东边的契丹人也趁火打劫。沙钵略不得不南迁到呼和浩特一带,好就近获得隋的援助。开皇七年,沙钵略郁郁而终。

在这之后, 隋文帝运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基本解除了北边的威胁。

西北的吐谷浑、东北的契丹、高句丽也相继归顺,隋朝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力量。

但是,杨坚没有沾沾自喜,他还有一项任务重要待完成:

南下平陈,一统华夏!

更多文章

  • 明代女子回娘家通奸?弟弟、丈夫为何被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朝女人出轨奇案,明朝妻妾杀夫案,明代对儿女揭发父亲罪行如何定罪

    古案卷宗/不定期更新/细雨丝竹(撰文)|关于本案,大理寺卿王槩所读到的开篇,是一桩从头奇葩到尾的入室劫财案。事起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某年月日,广东男子刘鑑在家忙里忙外——或许和今天的我们一样,正忙着迎接新春佳节。如果您在现场,会看见刘鑑的脸上、身上有一些青紫的伤痕,与节前欢快的氛

  • 长安城失守后,李渊“挟代王以令诸侯”,隋炀帝仍放任自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氏当兴,继起为王。”公元617年,李渊父子打破了通往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决意直取长安。长安城作为隋朝的京都,物资充足。当时的长安城里虽然兵力充足,但是城中的士兵以及老百姓在得知李渊攻打的消息之后惊慌失措。所以对李渊父子来说,攻进长安城内,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志在必得。而此时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

  • 宋朝,是如何成为历史上唯一“晚婚成风”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01春节回家过年,对于很多单身适龄男女来说,催婚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流程。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表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已高达2.4亿,其中7700万成年人为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年底,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晚婚,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比起现代的晚婚来说,古人算

  • 李白未到夜郎被无罪释放,留下短短四句诗,怎么就惊天地泣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惨遭放逐、亲友相送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天,五十八岁的李白,自浔阳出发,踏上了放逐之路。他带着脚镣手铐朝江岸边走来。在春日照射下,他的脸色愈发显得苍白枯槁。一年的监狱生涯,使他的背部也显得有些驼了。他来到江岸上,看到好多人站在江边。他想:“大概是迎送某位达官贵人的吧?”谁知当他走近时,人们

  • 齐鲁几多范公祠,寻访范仲淹在山东的足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范仲淹原籍苏州吴县,出生在徐州,以一篇《岳阳楼记》和诸多为民利民的政绩流芳千古。他的一生与齐鲁大地更是结缘颇多,青少年时期曾在博山、长山等地居住长达20年,暮年之时又在青州做知州,身后留下诸多历史足迹和美篇美文。其中称为“范公亭”“范公祠”的名胜山东就有至少三处。青州城“范公”足迹遍布青州是范仲淹做

  • 陕西发现柳公权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陕西发现柳公权撰书墓志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其中一座墓葬里出土的一方墓志是由 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 这是此次考古发现的柳公权撰书墓志。这一考古项目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接处东部,发现这方墓志的墓葬平面呈“刀把

  • 他是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也是明朝最早出土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很勤勉的,想要做出一番大业。可是不久之后他就展示出了自己的种种恶习,变得对政务越来越不关心。由于长时间不设朝,也不批奏折,这就使得官员们也变得十分的懒散,许许多多的部门甚至没有正规的官员进行管理。 而且后来他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腐败,为了装饰自己的门面。动不动就要花费几十万

  • 李世民病逝前,尉迟恭闭门不出学习音乐,16年后发现尉迟恭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新唐书》中关于尉迟恭作战勇猛的描绘。尉迟恭在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征途中,麾下有许多勇猛的将领,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都是战场以一敌百的猛将。而其中尉迟恭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还曾参加过“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在李世民晚年,为何尉迟恭16年闭门不出,学习音乐,炼丹修道,不问世事呢

  • 女毒枭王庆文:带女儿贩毒,豢养数十名男宠,自称东北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王庆文早已年过半百,本应过着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可是此时她却身陷囹圄,为何成为“五毒教母”?1956年,王庆文出生在吉林一个农村贫苦家庭。因为家里孩子多,父母重男轻女,小时候王庆文不但没有机会上学,还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活。一天,王庆文和小伙伴上山捡柴火,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摔坏了腿。孩子们吓坏了,

  • 汝窑的骄傲:"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