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鲁几多范公祠,寻访范仲淹在山东的足迹

齐鲁几多范公祠,寻访范仲淹在山东的足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56 更新时间:2024/2/7 7:31:27

范仲淹原籍苏州吴县,出生在徐州,以一篇《岳阳楼记》和诸多为民利民的政绩流芳千古。他的一生与齐鲁大地更是结缘颇多,青少年时期曾在博山、长山等地居住长达20年,暮年之时又在青州做知州,身后留下诸多历史足迹和美篇美文。其中称为“范公亭”“范公祠”的名胜山东就有至少三处。

青州城“范公”足迹遍布

青州是范仲淹做官的地方,虽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因政绩突出、百姓获利,为后人乐道。宋皇佑三年(1051年)春天,范仲淹从杭州调任青州,接替著名政治家富弼出任青州知州,同时兼任京东路安抚使。这年范仲淹63岁,已经进入人生暮年,经过长途跋涉范仲淹到达青州,他带病坚持处理公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当年青州正值“岁饥物贵,河朔流民,尚在村落,因须救济”,外地闹水灾,大批灾民滞留青州,本就不富裕的粮食缺口很大,价格急剧上涨。可是朝廷规定,青州当地百姓的皇粮要远到博州(今山东聊城)去缴纳。范仲淹经过实地调查,改变以往做法,百姓按照正常年景的粮价交给官府,以款代粮,然后派人到博州就地购买粮食,交给官府,百姓省钱省力。

青州范公亭公园

宋代皇佑四年(1052年),就是范仲淹出任青州知州的第二年,64岁的范仲淹奉命调往颖州(今安徽省阜阳)任职。此时的范仲淹病入膏肓,已经无力再赴新职,但他还是坚持上路,去往千里之外的颖州接任。当时正值严冬,一路颠簸,范仲淹刚到徐州便病逝于此。范仲淹生于徐州,卒于徐州。根据他的遗愿,遗体被深爱他的百姓敬移至洛阳南郊万安山下,葬在母亲的身边。

青州百姓不忘范公恩德,为纪念范仲淹将当地的醴泉亭改名“范公井亭”,在对阳河城里段进行疏浚改造的过程中,又在阳河畔辟出500余亩修建“范公亭”公园。在“范公井亭”处建造“三贤祠”,祭祀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三位宋代为官青州、造福一方的名臣,后又在公园内建造李清照纪念祠,三贤亭近处种植四棵苍天松柏,称为“四松亭”。李清照因嫁给状元赵明诚曾居青州多年,得以与范、富、欧阳并列宋代青州四大文人。现在的青州,“范公”足迹遍布城里,除了“范公亭”公园,还有一条从西城通达东城的“范公亭街”贯穿整个城区,串起这座古老市镇的文脉人气。古色古香的“宋城”建在阳河岸边,人们徜徉其中,体味范公留下的感人故事。1934年,隐居泰山的冯玉祥拜访“范公亭”,挥笔写下长联:

兵甲富胸中,纵叫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博山秋谷,高山流水有“范泉”

现今在博山和长山(邹平、周村)一带流传着很多有关范仲淹考取功名之前的传说故事。 相传因母亲谢氏祖籍颜神庙,并非正房,失去父亲的范仲淹在范家备受家族歧视,生活无着,母子二人只得投奔姥姥、姥爷家所在的颜神庙,就是现在的博山。几年后母亲改嫁到了长山县醴泉寺附近的一户朱姓人家(朱文翰),范仲淹随继父姓,名说。朱姓人家是当地大户,家业兴隆,为人处世善良厚道,对于“跟脚子”(继子)朱说并无歧视,并供养他读四书五经,撰文识字。朱说颇得先生称道,被同村人称为神童、小秀才。朱说的母亲是一位有大志向的家庭妇女,看到儿子与众不同的天分和勤学苦练的上进心,就决定把儿子送到娘家颜神庙荆山寺书院进一步深造。于是朱说独自一人来到荆山寺,跟随先生夜以继日地读书、习字,终于考取进士进京。为了纪念早逝的父亲,朱说改回原来的范姓,名仲淹,字希文,从此以范仲淹行于天下。这也是至今仍在博山、邹平一带流传的“世人只知范仲淹,奈何不知有朱说”的由来。毕竟这只是综合了民间的一些传说,散见于后人所辑各地方县志、乡土志类文献,并不十分可靠。

范仲淹为官一方,造福一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令颜神庙人感到荣耀,为博山走出这样一位大文学家、政治家而自豪。为了纪念范仲淹,明中叶当地绅士、文人集资将他读书的地方改称“范泉书院”,民国时期扩建为“范公祠”,“藉以景仰前贤,示范后世”。“范公祠”坐落在博山范河岸边,旧博山城以东,与博山的另一位清代著名文学家赵执信(音shen)故居因园相邻。“范公祠”山门坐南朝北,是一座紧凑的二进院落,依山势而建,井然有序,颇富江南园林之景致,是以明代建筑群为主体的旧时书院的样式。“范泉”位于院落下端,长方形制,周边护有石栏,东西石栏板上都刻着篆书“范泉”二字,气势非凡,与汩汩腾空的范泉三股水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为“范公祠”一大景色。

博山范公祠

公祠《续修博山县志》记载:“范泉,出荆山麓范公祠堂下,祠前临秋谷涧道,汇合其泉下流入涧,平流过后乐桥上注入范河而入陇水。”范泉三股水也是常年不衰,颜神庙人喻指范仲淹所赐福泉,甚为珍惜。范泉西立悬山式石质影壁一通,长约四米,高约两米,对范泉池水,刻有“山高水长”四个草书大字,动静结合,龙飞凤舞,仿佛把人带到八百里洞庭的“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的浩荡泽国。传说,这四个大字为明代天五年(1625年)淄川人张中发酒后用范泉中自然生长的荭草蘸了半桶墨汁加以朱砂,一挥而就,四字一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气呵成,不愧为草书一圣。

据说原来在范泉之南有范公亭,民国时改建于泉北,布局更加合理。过范公亭拾级而上,便是范公祠,内有范文正公塑像和大型范仲淹故事壁画。后门通荆山寺,相传曾有块近一亩地大小的如坪巨石,坦可晒书,又名“一亩石”,范仲淹在此读书时为晒书宝地。惜寺已毁,巨石亦不翼而飞,留下诸多遐想。曲径通幽处,范公祠与因园并立于荆山脚下,荆山石桥跃范河而过,博山人民敬仰范仲淹的政绩与文功,将荆山桥改为“后乐桥”,取“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三股范泉水,一股入赵执信故居“因园”穿“听泉榭”落涧峡而去,又一股过“清音阁”化入自然,另一股清泉水则淌过“后乐桥”,一路出城汇入范河,浩荡奔波,滋润颜神庙后代,昼夜不息。拜范公祠,访因园,博山文脉尽在于此。

长山范公祠,寄托多少乡人情思

范仲淹从杭州调任青州赴任途中,专门拖着病体绕道长山,看望这里的父老乡亲和自己读书的醴泉寺师长,据记载场面十分感人。长山即现在的淄博市周村与滨州市邹平相交之部分地域,隋代开皇年间设立长山县,先后隶属淄州、齐州、济南府等,后撤县,区域分归周村区和邹平县。范公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就是范仲淹病逝后的第13年,这是目前所知全国最早的纪念范文正公的享堂,倡议者是时任长山县令韩泽。位置就在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现在的范公村。

邹平范公祠

范公祠坐北朝南,分为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为大殿,后院为享殿。大殿为歇山式建筑,灰砖青瓦,斗拱飞檐,殿内敬塑范文正公坐像,东西两侧各种植银杏树一株,高达十丈。院内还有古槐三株,其中一株树干已空,干枝又发新芽,枝繁叶茂,被称为“怀中抱子”,象征人丁兴旺、后继有人。享殿内雕梁画栋,殿前有匾额两块,一块书有“长白书院”,另一块为“菜根味舍”,意为辛勤持家,不忘耕读之业。其中“长白书院”当为范仲淹读书时的“醴泉寺书院”演变而来。范公祠左右分立两块石碑,左书“先忧”,右书“后乐”,取范公《岳阳楼记》名句择定。大门两侧书写长联:

宰相出山中,划粥埋金,二十年长白栖身,看齐右乡贤,依然是苏州谱系。

秀才任天下,先忧后乐,三百载翰卿著绩,问济南名士,有谁继江左风流。

但是,毕竟原设范公祠是在相对简陋的醴泉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经宋至明初历90余年,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范公祠的状况引起了住在附近司家庄义士许进的关注,于是他倡议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将范公祠修缮一新,这就是现在范公祠的基本式样。

壬寅隆冬,正值范文正公辞世970年,范公事迹得以在齐鲁大地发扬光大,荫及后代,仅以此文以记之。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陕西发现柳公权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陕西发现柳公权撰书墓志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其中一座墓葬里出土的一方墓志是由 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 这是此次考古发现的柳公权撰书墓志。这一考古项目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接处东部,发现这方墓志的墓葬平面呈“刀把

  • 他是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也是明朝最早出土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很勤勉的,想要做出一番大业。可是不久之后他就展示出了自己的种种恶习,变得对政务越来越不关心。由于长时间不设朝,也不批奏折,这就使得官员们也变得十分的懒散,许许多多的部门甚至没有正规的官员进行管理。 而且后来他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腐败,为了装饰自己的门面。动不动就要花费几十万

  • 李世民病逝前,尉迟恭闭门不出学习音乐,16年后发现尉迟恭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新唐书》中关于尉迟恭作战勇猛的描绘。尉迟恭在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的征途中,麾下有许多勇猛的将领,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都是战场以一敌百的猛将。而其中尉迟恭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还曾参加过“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在李世民晚年,为何尉迟恭16年闭门不出,学习音乐,炼丹修道,不问世事呢

  • 女毒枭王庆文:带女儿贩毒,豢养数十名男宠,自称东北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王庆文早已年过半百,本应过着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可是此时她却身陷囹圄,为何成为“五毒教母”?1956年,王庆文出生在吉林一个农村贫苦家庭。因为家里孩子多,父母重男轻女,小时候王庆文不但没有机会上学,还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活。一天,王庆文和小伙伴上山捡柴火,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摔坏了腿。孩子们吓坏了,

  • 汝窑的骄傲:"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 隋唐时期饮食业:饮食专业化和综合化趋势逐渐加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唐饮食业现状,唐代末年的饮食特点,隋唐宋元时期烹饪的特点

    无论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都是靠着食物来源,所以说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观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政治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种繁荣的经济条件下,隋唐时期成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高峰期,中国的饮食文化与饮食结构也是逐渐的成熟和定型。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

  • 神秘的西夏王朝,你到底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考古发现,在西夏出土的活体印刷品,让古老中国的四大发明真容再现,否定了西方人的观点;它的王朝存在时间并不长,仅仅用四年时间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它的皇帝亲自参加科考,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它的王陵活似金字塔,静静地躺在贺兰山下,让你猜不透其中的奥妙……西夏人信奉爱情,让它变得象风一样自由;

  • 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后,戚继光送去厚礼,12年后发现戚继光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明史》中关于戚继光的评价。戚继光提到明朝时期抗倭斗争,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大英雄,他就是戚继光。戚继光为官清正廉洁,对待部下和善,对待敌人坚决强硬,而这样一位大英雄,为何会卷入“贿赂”之中呢?还是因为当时时代的局限。戚继光,山东登州人,他少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一面,从小热爱读书,还习练了一身好

  • 西安考古发掘3座唐墓,出土一方柳公权为堂妹夫撰文并书写的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新华社西安1月12日电(记者杨一苗)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其中一座墓葬里出土的一方墓志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这一考古项目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接处东部,发现这方墓志的墓葬平面呈“刀把”形,南北向,墓室被盗,

  • 郑和下西洋:彰显明朝国威,造就中国古代“麒麟外交”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带回的麒麟,郑和下西洋精彩片段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当时明朝时期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这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壮举,更是造就了中国古代明朝时期的“麒麟外交”的盛世,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还彰显了明朝的国威,也体现了古代明朝时期的中国不仅是海洋大国,更是海洋强国。明朝时期的外交理念明太祖在明朝建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