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由内向外的实现大一统,元朝和清朝进攻路线为何如此不同?

同样是由内向外的实现大一统,元朝和清朝进攻路线为何如此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91 更新时间:2024/1/19 12:54:34

中华上下五千载,从上古奴隶社会到后来成熟的封建社会体系,不断地经历分裂与统一,所拥有的的版图也是在不断地变更。而真正实现统一的政权也是屈指可数,始皇帝嬴政一统六国,使得秦王朝成为了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而后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都相继实现过大一统,也正是在这种不断地分裂与统一的过程中,让现如今的中华民族有用如此厚重的历史底蕴以及多民族共同发展的人文情怀。而在上述的几个实现统一的朝代中,元朝和清朝显得尤为特殊。

因为其他实现一统的朝代,都是由汉人把持,由内向外的实现大一统。而元朝则是蒙古铁骑逐鹿中原,清朝则是满清八旗子弟强势入关,均是由外向内的实现统一。虽然总体思路大致相同,但是在实现一统的进攻线上,蒙古灭南宋和清朝灭南明却是截然相反的,这着实令人深思。

一:蒙古灭南宋的概况:一场实力悬殊的持久战

1.蒙古决定讨伐南宋的起因:盟友反目,顺水推舟。

真正意义上,蒙古攻灭南宋,实现统一的战争是忽必烈灭宋之战,历时十二年。但是实际上,蒙古铁骑对于南宋的讨伐却整整持续了45年的时间,这当中虽互有胜负,却一步一步将南宋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公元1234年,蒙与南宋联手灭金,并协定以淮阳、上蔡为界,东南归属南宋,西北划归蒙古。同年七月,窝阔台汗便下令蒙古撤军向北,这使得中原大地一下成为了真空状态。

满清灭南明

于是南宋就趁机北上,撕毁盟约,想一举收复东京、西京、南京,以攻为守,防止被蒙古吞并,但是当时南宋的准备也并不充分,却又是骑虎难下,不打不行。于是次年,窝阔台汗就以南宋撕毁盟约为由,名正言顺发起对南宋的讨伐。

2.窝阔台时期蒙古讨伐南宋的战力部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窝阔台汗决定攻宋之后,兵分东、中、西三路,三管齐下,先后出击。东一路主攻安徽、浙江一线,中一路主战两湖地区,西一路强攻四川。

当时从战力分配上来看,蒙古大军无疑是占据压倒性优势的,但是当时的南宋,正是士气大盛之时,全军将士包括之前北宋属地的子民,都期待“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到来,所以当时的战况远比蒙古想象中的要艰难。

其实,中、西两路蒙古军队基本上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问题就出在了兵力最强、出击最早的东路军身上。当时东路军主攻安徽、浙江一线,但是问题在于,南宋的都城临安便居于此,南宋当时近半数兵力都囤积在都城,以保皇城无恙。

除了兵力原因以外,蒙古东路军所进攻的范围有长江作为天然屏障,且宋军在浙皖一带粮草充足,加之民间有四大米市的扶植,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蒙古东路军猛攻,却先后败于邱岳与吕文德之手,加之蒙古内部的纷争不断,覆灭南宋的脚步变得愈发缓慢。

3.蒙古终灭南宋实现大一统:忽必烈剑指中原,士大夫乐园就此覆灭。

公元1260年,蒙哥汗在攻宋过程中丧生,忽必烈就此成为了蒙古新王。忽必烈继位之后并未急于攻打南宋,而是重用汉臣,采用汉法,推崇儒家文化,并逐步渗透至所属之地,用一种“软侵略”的方式,逐渐在中原获得声望。

此后,元朝彻底成为中国大地的实际掌权者,而此时的南宋更像是一副江河版图上碍眼的石块,于是公元1268年,忽必烈下令再次伐宋。此役,忽必烈特意训练7万水军,增强水上战力,从襄阳、樊城开始发动攻击,后又增兵十万,攻下两江两淮,进占建康,历时7年攻破长江防线。

后顺势集中火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致使南宋皇室出逃,元军乘胜追击,于公元1279在厓山歼灭南宋残军,《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庚子,宋宜曰亡宋”。至此,中华大地再一次实现一统,号称“士大夫乐园”的宋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二:满清灭南明概况:还未正式开始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1.南明王朝的概况:一个自欺欺人的流亡政权。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清军入关,清王朝成为了中原大地的新主人。崇祯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号弘光皇帝,仍命国号为明,却已有名无实。

弘光皇帝在位仅一年便被清军俘虏,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号隆武皇帝,一年之后也被清军俘虏,绝食而亡。之后桂王朱由榔在西南称帝,号永历,流亡至缅甸,公元1662年为吴三桂所杀。虽然郑成功在台湾坚持抗清,拒绝称帝,仍以臣子身份维护明王朝大统,但随着1683年清军登岛,南明政权也就彻底覆灭。

2.南明王朝的负隅顽抗:稍纵即逝的强硬与辉煌。

崇祯皇帝死后,南明就如同散兵游勇一般,虽然不停抵抗,但是却基本上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当然,在这些零零散散的对战中,南明也有些许亮点,尤其在西南战场上,先后取得叙州和停溪两场大胜。

但是,奈何实力相差实在过于悬殊,南明的每一次反抗基本上都持续不了太久,打一次丢一个阵地,一直处于被动的防守反击的状态。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作战体系之下,南明王朝更像是一支被打散的游击队伍,逐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3.满清对于南明的攻击策略:乘胜追击,长驱直入

清军入关后,对于南明的攻打策略就是直接从中路开打,基本上不存在迂回,从北京打去南京,又从南京直接长驱直入攻入福州,致使南明在三年内直接被俘虏了两个皇帝。

而后南明王朝被逼入西南死角,虽然理论上,根据《兵部左侍郎张公传》记载:“自丙戊至甲辰,盖19年矣,煌言死而明亡”,即攻灭南明的战争一直持续到清军登岛台湾,但实际上更像是明王室对于理想主义最后的坚守。

三:为何蒙古灭南宋和满清灭南明的进攻路线相反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者在路线上有什么具体的不同。蒙古灭南宋是从藏区迂回至西南边界,由西南开始,逐步攻入两湖地区,最后攻入临安,占领中原。而满清灭南明则是直接从中路直入,最后把南明逼入西南。到底是何原因,让他们一个始于西南,一个终于西南呢?

1.自身实力:一个看似很弱,一个真的很弱

南宋与蒙古,南明与满清,都是实力悬殊的两方的较量,但是相比之下,南明的实力与南宋并不可同日而语。

在忽必烈继位之前,蒙古与南宋已经交战多年,南宋虽然整体实力与蒙古相去甚远,但是依然在这场持久战中与蒙古互有胜负,尤其是依仗长江的自然优势和强大的水军,牢牢的守住了自己的水上防线,所以蒙古必须迂回包抄慢慢突破南宋的水上防线,一步一步逼近敌人心脏。

蒙古灭南宋

而相较于南宋,南明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的硬实力,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大量兵力囤积在北边,虽然朱由崧在南京监国,但是奈何兵力微薄,纵然有水路的地理优势,但是现有兵力却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基本上就是南明的皇帝在哪里登基,清军的火力就去往哪里。

2.内部隐患: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南宋与蒙古之间的抗争长达四十多年,虽然在此期间有不少投降的文臣武将,但是大多不至于影响元气,加之南宋王室人员较为稳定,在皇位继承上没有闹出过什么矛盾,所以,在对抗蒙古这件事情上还是可以集中精力,甚至不乏亮点。

而南明则不同,在满打满算短短四十多年的历史中,皇位几经更迭,南明的王室,对于帝位的渴望要远远超出国家复兴。崇祯皇帝的嫡系子孙全部葬身于清军入关之时,所以散落各地的宗亲皆都觊觎这所谓的天子之位。

虽然隆武皇帝朱聿键曾经一度深得百姓爱戴,大有重夺天下的豪情,但是他与鲁王的内斗使得整个南明内耗不止,内部稳定都依然成问题,自然无法对外敌形成威胁,所以清军攻打南明也就不用做太多路线上的考虑。

3.外部环境:一个赢了可得天下,一个怕被背后捅刀

虽然南宋的硬实力并不足以同蒙古抗衡,但是在当时,实际情况就是也只有他们彼此可以对对方造成威胁,虽称不上是两极对立,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蒙古与南宋,谁赢了谁就赢得了天下。

而且当时众多名将如文天祥陆秀夫等依然竭力匡扶南宋皇室,众多百姓也期望南宋可以重章中原。所以,南宋境地虽然艰难,却依旧拥有一定的实力,蒙古在进攻时必然小心谨慎,步步稳妥。至于南明,即便没有满清的征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对其也是虎视眈眈。

虽然整两个民间政权曾短暂与隆武皇帝结盟抗清,但是无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推翻南明统治,加之明末众多名将的集体倒戈,南明可谓内忧外患,分身乏术。也正是如此,满清对于南明的进攻,可谓是步步紧逼,直至逼入西南死角。

四、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和华夏民族一样,历经如此多朝代的更迭,经历如此多战火的洗礼,南宋与南明的覆灭,也只不过是这历史长河里的惊鸿一瞥。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带给我们的,有感慨,有真实,有胜利者的荡气回肠,也有失败者的日暮悲怆。历史,是残酷的,王侯将相,成王败寇,但历史,也是温柔的,浩瀚河山,与有荣焉。

更多文章

  • 罗马公民在公共浴室里的顶级享受,中国平民到宋朝才能体验|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罗马皇帝和显贵为了收买民心,为罗马公民修建公共浴室、举办赛车和角斗比赛、发放免费的面包,因此,手上有政治权利、值得被收买的罗马公民在两千年前就过上了非常奢华的生活。相比之下中国要到宋朝,老百姓才有机会付费享受类似的生活。请输入标题 bcdef本文欢迎转载。在那些浴场里,伏尔甘将他的火焰沿着灼热的烟道

  • 隋朝第一猛将,相师说他可以做皇帝,曾一刀把李元霸斩于马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鱼俱罗,浓眉大眼,拥有双瞳,身高八尺,体型健硕,犹如一颗松树一般。年少时便已经习得超强的功夫,据说有一次鱼俱罗投奔亲戚时,在路上看到山匪抢劫路人,年轻气盛的鱼俱罗挺身而出。山匪看到他还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就嘲笑他,结果鱼俱罗大怒,把山匪打的落花流水。被抢劫的人感恩戴德,称鱼俱罗为少年英雄。也算

  • 五次远征三次扑空,朱棣为何执迷不悟?探索历史背后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当年远征了多少人,大明风华朱棣远征漠北,历史上对朱棣最后一次出征记载

    然而,面对这样的小打小闹,永乐大帝朱棣却兴师动众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远征,其规模之大,动员资源之多,耗费民力之惨烈,远胜于当年的汉武帝和隋炀帝。但是汉武帝之后,匈奴的确是越来越弱,最后到了东汉时期,终于被大将窦宪所灭。隋炀帝远征高句丽之后,高句丽也是国力日趋衰落,最终被薛仁贵所灭。但是,我们的永乐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什么你们都以为我怕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杨坚简介,杨坚有什么历史故事,隋朝灭亡与杨坚有关吗

    他把当时分裂了已经四百年的东亚大陆重新统一了起来。是他倡导开凿大运河,他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为后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国外名人所著书籍《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榜上有名。可见他是一个能力非常卓越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历史上却传闻他怕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隋文帝怕独孤伽

  • 为了上梁山杀害师兄 宋江看透了他的肮脏(52)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江怎么害死梁山好汉的,水浒关于宋江杀人的情节,梁山宋江最后结局

    栾廷玉是孙立的同门师兄,祝家庄的武术师傅。两打祝家庄,栾廷玉和欧鹏刚交手一个回合就将他打落马下。祝龙战不过泰明,栾廷玉上前和秦明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不过栾廷玉并没有硬拼而是设计擒获了秦明等人。很明显栾廷玉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勇有谋,祝家庄全凭栾廷玉相助才得以威震四方。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祝家庄城破

  •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虽然聪明一世却仍旧不免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简介隋朝历代皇帝,隋朝历史上的杨坚,隋朝皇帝列表杨坚

    他出生于北周的一个十分有名望的家族之中,非常年幼的时候,便有着帝王之相,因此当时的掌权者们十分的忌惮他,好几次都想要除掉他。但幸运的是,他还是巧妙的躲过了这些劫难,成功的成长了下来。但经过这些事情之后,他变得更加的小心谨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好的隐藏着自己的实力,以待将来的发展。之后的他,渐渐的变得

  • 明朝大案:万历三年,台州“翁奸儿媳案”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奇案母子三人惨被害,明朝万历奇案纪实,明朝荒唐夺妻案件

    话说,明朝万历三年,六七月份,台州府宁海县,发生一桩“翁奸儿媳”的人伦孽案,说来叫人好不唏嘘。这老而不知廉耻之人,姓晏,名谁宾,只因他家在当地挺有钱,故而被人称一声,晏大户。咱有一说一,这老晏头有钱不假,但在人品方面,还欠缺那么一点儿火候。老家伙越老越不服老,终日里,买醉鸳鸯阵,栖身蝴蝶群,玩得不亦

  • 隋朝一大臣宣皇帝旨意,不曾想转身将内容忘记了,皇帝却还挺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隋朝,隋朝杨素,马未都讲隋朝历史全集

    在古代历史上皇帝有什么旨意都是让自己身边的太监去传旨的,但是也有个别的皇帝,对于一些旨意会让自己身边的大臣去传达,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隋朝时期有一个名臣,他就在为皇帝宣旨的时候,转身就将皇帝说的话给忘记了。而皇帝并没有因为他遗忘圣旨的内容,而责怪他,反而还挺高兴的。他就是隋朝的大臣牛弘,在为官期

  • 闽宁合作康庄道,山海牵手再出发“古冢记忆—西夏陵出土文物展”在福建莆田市博物馆开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银川文化)从东南沿海到雄浑西北,从东海之滨到黄河金岸,俊秀九华与巍峨贺兰相连,滔滔闽江与滚滚黄河相融,接续着“闽宁协作”的山海情深。26年前,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26年来,闽宁之间守望相助,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

  • 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13岁即位,将宋朝国力推向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最强的三个皇帝,宋朝最有作为的四位皇帝,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是

    虽然是年少即位,但是,宋仁宗却开创了“仁宗盛治”,也即宋朝的国力来到了巅峰。并且,宋仁宗在位长达42年,从而成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具体来说,赵受益(后改名赵祯)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他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赵受益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形于色。天禧二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