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一战将“四国演义”打成三国鼎立,与诸葛亮用兵立判高下

司马懿一战将“四国演义”打成三国鼎立,与诸葛亮用兵立判高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83 更新时间:2024/1/23 9:33:11

直到蜀汉诸葛亮坚持与东吴和好,又在平定南蛮孟获之后,一心要北伐中原,与占据中原的曹魏拼个你死我亡,才将三国鼎立的局面渐渐打破。那时候的战争主要发生在魏蜀之间,魏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再加上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官人法将北方人才统统收拢于自己的旗帜之下,士子与豪族们对四百年汉朝天下的留恋也彻彻底底被清洗殆尽。

这也就导致了聪明无比,且又责任重大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危机感倍增,如果不能在他活着的时候北伐中原,待到更新换代之后,蜀汉就要真正成为一个偏安苟且的小割据了,时间再一拉长,早晚必会被曹魏所吞并。鉴于这种长远的战略考虑,诸葛亮凝聚了整个蜀汉的兵力、民力和向心力,决定以不懈的努力与魏国打一场攻坚持久之战。这一仗打下来就是六年的光阴,前后凡六次从祁山出兵,北临渭水,兵锋直逼长安,魏国上下无不震恐难安。

可惜蜀地山高路远,国弱兵少,特别是粮草供应不足,难以接济一支八万到十万人的远征军深入敌境腹地,因此诸葛亮在军事上频频获胜的情况下,还不得不屡屡因后勤补给的大空缺而含恨退兵,最终因劳心劳力病死在最后一次北伐的军中。

而纵观诸葛亮六次北伐的细节,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上述客观原因之外,在人的主观因素上,蜀汉北伐的失利还有一个大大的原因,那就是敌手魏国掌兵统帅司马懿的存在。司马懿与诸葛亮其实都是当时名门士族、精英阶层的代表,只不过一个代表中原精英,一个代表荆襄士族。

当时士族精英左右天下时局的传统由来已久,中原士族向来以入仕做官,交结权贵,指点江山为荣,而荆襄士族则多达人狂士,大多保存着先秦之风,或寄食于诸侯,或隐寓于江湖,不甚喜好被官爵所束缚。司马与诸葛就是出自这样两个不同的圈子。

等到诸葛亮做了蜀汉丞相,而司马懿也成为了曹魏的征西大都督的时候,双方正式成为面对面的敌人。诸葛亮,字孔明,自从在隆中与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相约占据荆州、益州、汉中之地,全力北伐,兴复汉室时起,他就不曾对自己的战略有丝毫怀疑与改变。

司马懿,字仲达,曾多次拒绝曹魏奠基人曹操的聘请委任状,后来又做过魏国开国皇帝曹丕的高级行政顾问,多次在替大魏对抗蜀汉与东吴方面屡献奇计,被当时之人称之为魏国智囊。等到他再次做了魏明帝曹叡的资政顾问与边关大帅时,也成了普天之下能与孔明一较高下的不二人选。

也许很多人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认为司马懿完全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演义毕竟是演义,为了突出蜀汉的正统性和正义性,罗老师不得不做出这样有失偏颇的神化与润色,来夸大诸葛亮的才干,然而真实的司马仲达到底有多厉害呢?

我们只看一点,司马懿受魏主之命东征公孙渊。这个公孙渊是从汉末到三国既成之后,又历经曹魏三代君王,一直都占据着辽东之地的天下霸主之一,如果不是陈寿与罗贯中将这段历史定义为三国的话,当时若加上公孙渊的辽东燕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四国志”与“四国演义”了。

到魏明帝派司马懿出兵辽东的时候,魏国满朝文武都认为公孙渊只能像以前一样安抚,不能用兵去征讨,因为这个公孙渊不但多次打退魏国大军,还隔海攻击和耍弄过远在江南的东吴,使吴大帝孙权多次冒火而无可奈何,就这样一个狠角色,司马懿很不以为然,居然拿出了他对孔明慎之又慎完全相反的态度,对魏主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说:“臣率本部官军步骑四万,足可破贼!”

魏国文武群臣惊了,魏主曹叡也惊了,赶忙问道:“此去往复几时?”(你去讨伐公孙渊的话来回需要多少时间?)司马懿答道:“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曹叡还想在他口中获取更多自信与安心,司马懿却打断他的问话,说道:“臣已定下守御之策,陛下勿忧,必擒公孙渊以献陛下!”

曹叡只好放他东征,司马懿就是按照他在魏主面前设定好的时限,只带着四万人马单刀直入,一举攻下辽东襄平城,活捉了受曹魏与东吴同时册封的燕王公孙渊,往返仅用了一年时间,这次用兵使得魏国朝野为之震惊。连平日对他猜忌甚多的曹叡都忍不住在朝堂上,当着群臣之面对他称贺道:“太尉真神机也!”

而反观诸葛亮当年同样是为了巩固后方,前去平定南中的叛乱蛮王孟获,却前后七擒七纵,虽说是为了攻心,彻底征服异域人心,但其用兵手段实在太过繁琐和注重细节,这与他后来北伐中原也是一样,事事躬亲,务必慎而完美,完全没有用兵大家的杀伐果断与大开大阖之作,这也是他为何一直深陷祁山困局的深层原因吧!

所以后世也就有许多人挑明孔明六出祁山,名为北伐进攻,实则是以攻为守,完完全全就是为了固守汉中一线,保全蜀中的安定而已,数次兵临渭水,远眺长安,最终也不过是强弩之末,南柯一梦,不可实现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鬼谷子是否是孙膑、庞涓之师?鬼谷子授徒地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鬼谷子让孙膑和庞涓各摘一朵山花,鬼谷子送给庞涓八个字什么意思,鬼谷子预言庞涓之死

    其《苏秦列传》载:“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此后,在西汉杨雄、东汉初王充、东汉末应邵等人的著述中都有记载。在两汉人的眼中,鬼谷子确有其人,他是曾“连六国从亲”的苏秦和曾“散六国之从”的张仪的老师,是战国纵横之术的鼻祖。鬼谷子大约出生在公元前390年左右,卒于前320年后

  • 秦国没有出过一个昏君,十年统一六国,那之前的一百多年都在干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统一六国后为啥很快灭国了,秦国为什么六代不出昏君,秦国统一六国的场面

    [var1][var1]第一个问题,就是秦国最后十年横扫六国之前,他们的一个多世纪都在干什么?首先秦国处在西北的一个小地方,和西北的蛮族为邻,在建国之后就一直在被中原各地所鄙视。当时秦国甚至被视为是蛮人。而关中这块地方,也是周王室东迁之后所废弃的一块地方,处在文明的边缘。要不是当年秦穆公征服了周边的

  • 汉和帝刘肇-靠宦官上位,被后世忽视,缔造永元之隆的盛世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和帝刘肇简介,刘肇烨照片,刘肇是怎样死的

    刘肇是东汉第四位皇帝,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病逝,九岁的刘肇继承皇位,继位之初,皇权旁落,上有窦太后临朝称制,下有窦宪擅权朝政。幼年刘肇隐忍不发,等待时机,公元92年,十三岁的刘肇联合宦官郑众出其不意,捕杀窦宪及其党羽,夺回朝政大权。亲政后,刘肇勤勉政事,对内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对外重用班超等一批贤

  • 《大秦赋》中,芈华和秦王一见钟情,为什么最后却输给了离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妻子芈华的下场,芈华和离秋结局,大秦赋芈华

    [var1]《大秦赋》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几个古代女性的人物塑造让人深刻。而秦王的两个夫人芈华和离秋,也引起了不少话题。在剧中,芈华和秦王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剧情中透露出的秦王更是偏爱芈华更多,但为什么最后芈华却输给了离秋,落得了个自闭冷宫?芈华、离秋和嬴政的婚姻,可以说都是政治婚姻。一个是华阳太

  • 曹操最大的秘密:暗恋终生,数次机会,为何至死都不娶蔡文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因着这句话,陈宫弃他而去,渐渐地他周围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弃他而去。或许见识到了太多的背叛,面对自己心头的白月光蔡文姬,他亦只字不提对她的爱意,最后也只能送其上花轿,可叹终究是有缘相识却无缘相爱罢!一、我生君已老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蔡文姬就生于这乱世之中,其父为蔡邕,蔡邕门徒济济,他的名字就是

  • 齐国君王后主张的“事谨秦,与诸侯信”成为齐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齐襄王在位十九年去世,齐国的大权落到了君王后的手中。君王后在齐国专权时间长达十六年之久,在这十六年内,君王后的治国方针是“事谨秦,与诸侯信”。正是这份治国方针,成为了秦国灭齐国的重要原因。[var1]君王后剧照“事谨秦,与诸侯信”倒不如说是“事谨秦”“事谨秦,与诸侯信”这份治国方针意思是小心侍奉秦国

  • 汉武帝刘彻和汉匈战争,一场罪在当时,利在千秋的激情燃烧岁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认为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的屈辱血泪史,尤其是近代以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中国不是割地赔款就是在割地赔款的路上,无数的屈辱、欺凌和抗争在华夏大地上演。再往前推,明代戚继光抗倭、南宋岳飞抗金、五胡乱华,几千年来中原王朝似乎一直饱受异族入侵,隐忍、内敛、柔和成为汉民族

  • 日本向唐朝进献2位公主,唐高宗宠幸1夜,第2天却把她们关进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国力强盛,声威远播。(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当时日本的孝德天皇为了庆贺唐朝新皇即位,第三次派遣使团出使唐朝,这一次的遣唐使就是高向玄理。高向玄理(?-654年),又名高向黑麻吕,是飞鸟时代日本学者(冠位大锦上)。高向玄理曾经

  • 西汉第一太后吕雉:从贤惠的良家妇女到刘氏江山的代理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95年,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刘邦病逝,年仅十五岁的汉惠帝刘盈继位,成为西汉帝国第二位君主,由于刘盈年少,大权旁落在他的母亲吕雉手里。吕雉是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极擅长权谋,手段毒辣,在刘邦去世不久就开启临朝称制,为了控制权力,任用自己的亲信,排挤忠于刘邦的元勋重臣,并残杀有威胁的刘氏宗

  • 诸葛亮一项研究,400年无人用,他仅用一次为李世民打下半壁江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许多战役中,除了将领的指挥才能以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排兵布阵,在这方面,孙武和孙膑是行家,除了他们以外,在阵法这方面,诸葛亮算是计较在行的,诸葛亮在以前的阵法上面,独创了“八卦阵”。诸葛亮运用这个阵法,带领羸弱的蜀国,奠定了三国的局势,八卦阵可谓是功不可没。当年在建国之初,国家还不是特别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