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王朝为何要进行“禁娱令”?从管理手段、清朝本身去分析

清王朝为何要进行“禁娱令”?从管理手段、清朝本身去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26 更新时间:2024/2/3 13:54:34

一、为什么要进行“禁娱令”?

其一,至尊皇帝管理手段

娱乐新闻对于普通百姓来讲,都是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传开,中间夹杂着一些夸大事实的东西在,这样的信息对于百姓来讲,也不过是解解平淡生活里的乏味而已。

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讲,意义却不一样,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也就是皇帝,他深知船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自然也明白,谣言可谓的厉害,一旦造成流言满天飞的局面,那么,还想要稳稳地坐在皇位上那是不可能的。基于此,他对这些百姓们这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流言,娱论,他能做的,也只能是禁止了。

这点在我们现在看来,很不人道,但是,放在一千多年前的清朝来讲,一点都不过分。想想明朝时候的“字狱”,秦朝的“焚书坑儒”都有多少的儒雅之士被其所害。而清王朝仅仅是下一个“禁娱令”而已,相比于那些血腥暴力的手段,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一百多年前,清王朝有这样的举动一点都不足为奇。

其二,清朝本身的问题

要说“禁娱令”本身是否合理,还得追溯到清王朝的出身上来。为这么讲呢?因为清王朝的通知本非中原人,而是满族人。满族人用铁骑征服了中原大地,对于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儿女们,统治者并非出身于中原,在老百姓的心里自然是有些膈应的。

这点就相当于由一个异族人来统治自己的国家,百姓不多心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满族人在进入中原后,为了让中原满族的人更加的友好,也做过不少的努力,主动学习汉族文化,和汉族联姻等等,但是毕竟那是一道在心里的刀疤,想要一下子抹去,恐怕没那么简单。

而百姓呢,虽然满族人管理国家是一把好手,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但是想想那至尊之位依旧是异族人在,午夜梦回时,仍然挡不住的惆怅席卷而来。那么,百姓应该怎么办呢?

百姓们又不好直接说出来,但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用嘴说出来,这不是有其他的方式吗?作曲,演戏,评书等等都是,不过,这一类往往都是借助古书,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来改编的,要说精确度自然是没有历史上那么高。但是,它的作用却是很大,比如说借助一些角色的口来说出自己平不敢说的话,自己平常想而不敢表达的想法。

百姓们有这样的想法,虽然不是什么恶意,但是在统治者看来却是特别严重的事情。尤其是刚刚在中原大地站稳了脚跟的满族人,虽然他们用铁骑征服了中原地方,但是人心却不是那么好得的。

不过,清朝的统治者们在上任之初为了和中原人们拉近关系,也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说学习汉语,和汉族联姻,学习汉族礼仪文化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是在为了在中原长期统治做的基础工作。所以,这个时候,清朝的统治者却不敢有半点的懈怠之心,他们的处境可以用小心谨慎来形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也不希望会出现一些不谐的声音来,比如作曲,演戏,评书等这种借古讽今的方式。基于此,也就有了“禁娱令”的出现。

“禁娱令”的推出,确实在一定的作用上能够暂时的抑制住百姓们的谈论和交流,但是却也让人们的思想交流少了,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它的出现,使人们的交流少之又少,造成了某种的阻碍。

不过,虽然有“禁娱令”的推出,但是百姓们的那颗八卦之心却是从来都不曾消停过,只是,统治者有明文规定不能妄自讨论,不过,这也不是完成阻止人们讨论的呀。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时候,茶楼就发出它的作用来了。

二、茶楼的演变和作用

茶楼从很早以前就有了,不过,那个时候的茶楼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草棚,几桌子,一壶水,几片茶叶而已,为长途跋涉的人们提供一些小小的便利,供他们休憩。而随着文化观念的改变,茶楼由一开始的草棚,慢慢地变成了一间间小小的店铺,虽然不起眼,却是人流最多的,环境也没有之前那么的糟糕,从这里经过的人们也不再匆匆来匆匆走,他们总会停留一小段时间,偶尔还能够听听曲,看看戏,在长途的奔波中,也让他们能够放松放松。

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在“禁娱令”未有之前,这个形式不曾变过,但是,在“禁娱令”之后,茶楼的作用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虽然官府是明文禁止不能妄自谈论的,但是茶楼里人来人往,三教九流之人也颇多,官府若是有心要从这里着手,恐怕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茶楼也就开始了一个掩蔽的作用。

在茶楼里,人们可以交流谈论,评书听戏,日子好不快活,但是,这也仅仅是在“禁娱令”之后才有的,所以说,“禁娱令”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促进了茶楼的演变。

三、总结

直到今天,茶楼的依旧存在,在民国期间也曾出现过类似“禁娱令”的,而茶楼的作用也就更加地突显出它的作用来。回首一百多年前清政府的这个“禁娱令”,确实有一些偏颇的地方,但是,它的出现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茶楼的成长,利弊皆有。

参考文献:

1、(民国)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

2、(民国)孟森《清朝大历史》,中华书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九子夺嫡,去世前曾做了一个举动,原来康熙的目标人选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原本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在兄弟几个中雍正算不上出众,加上生母德嫔的身份地位较低,因此雍正在前期的时候并不入康熙皇帝的眼。雍正为人刚硬,且不善交流。因此民间对于这个不被康熙皇帝看好的儿子当皇帝,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篡位之说。在九子夺嫡中,最出众的是四皇子,八皇子,十四皇子。但野史传闻中康熙最看

  • 刘墉、和珅和纪晓岚三人的官职对比,谁的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和珅,正一品。来看看和珅都当过什么官吧: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

  • 她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甄嬛,13岁嫁给雍正,生下一位优秀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甄嬛传》让我们看到了甄嬛从一个单纯女子转变成一个富有心机的女人的过程!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入了解过甄嬛这个人呢?历史上真的有甄嬛吗?怀揣着这样的疑问,小编就根据剧中甄嬛失宠被赶去甘露寺生活,而复宠之后雍正皇帝不仅给她抬了旗,还改为钮祜禄氏这一线索,就查阅了雍正皇帝的后宫名单,比较符合的人物原型

  • 和珅那么富有,背后最大的靠山是谁?不是乾隆,他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最大的靠山是谁,历史上和珅是怎么一步步升官的呢,乾隆比和珅大几岁

    乾隆在位时对和珅非常器重,乾隆还是把他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人,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乾隆就是和珅背后的靠山,其实并不是。一个帝王怎么会允许贪官在自己的朝廷内贪污腐败,破坏自己国家的根基呢。而且当年嘉庆在杀掉和珅的时候,有乾隆在位时的老臣拿出了乾隆的遗旨,遗旨中写的是要留和珅全尸。从此可以看出乾隆知道和珅在朝

  • 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见到别人的缺点时,很多人不会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接到曾国荃的信后,大怒,在回信中痛骂了曾国荃一顿。曾国藩说:“你就知道雪琴(彭玉麟)不给你好脸色看,却不知道你自己也从不给人好脸色看。雪琴不知道反躬自省,你也不知道。”“我听人说,你的部下在你面前,都是战战兢兢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改正自己的缺点,至于别人的缺点,知道就是了,说出来就是

  • 清朝最鼎盛时期的19个藩属国,其结局如何?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2023-01-14 00:50 转载 清朝最鼎盛时期的19个藩属国,其结局如何?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2020-10-15 17:38据《清史稿.属国》所载,清朝有朝鲜、琉球、越南、缅甸、暹罗、南掌、苏禄、廓尔喀、浩罕、布鲁特、哈萨克、安集延、玛尔噶朗、那木干、塔什干、巴达克山、博罗尔、阿富汗、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达3米,娶英国妻子生3子,后代现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社会上,有着出众身高的人就不在少数,家喻户晓的NBA球星姚明,就被人们叫做“小巨人”,他有着2.26米的身高,这也让他在篮球圈里如鱼得水,凭借着自己的身高优势进入了NBA。还有古代的三国战神关羽,也有着出众的身高,一把青龙偃月刀使得出神入化,在万军中轻松就能斩下敌将首级,而他们的功绩,也和自己

  • 和珅是清朝大贪官,一生贪钱无数,但有三种钱不收,难怪乾隆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乾隆的宠臣,深得乾隆宠信,在那个时候可是十分风光的,儿子还娶了公主,可以说是大臣中数一数二的人了。但是嘉庆帝登基之后,立马就抄了他的家,还被赐死了。据说从他家抄出了几亿白银,差不多是国库十五年的收入了。可见和珅家里到底是多有钱了。和珅当官这么多年,还得到了皇帝的宠信,赚钱的方法也是一套一套的。但

  • 李莲英姐姐隐瞒几十年的秘密,清朝灭亡才敢说:慈禧不是病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908年时慈禧已经有73岁了,身体渐渐虚弱很多,也有一些小病,还经常拉肚子,不过这些毕竟都是小病,在皇家顶级医疗队面前自然不是难事,可是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病症居然越来越严重,慈禧的状态也越来越差,在慈禧死前还特意嘱咐摄政王醇亲王,让他一定要提防太监,以防重演历史太监乱政。慈禧生前最信任的一个人就是一

  • 武王伐商建国,周公东征平叛,那时有地图吗?|毅老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从诸多历史典籍的记载中可知,西周时代的地图蔚为大观,门类繁多。《周礼》《周书》等典籍,对周早期的地图官制、测量、绘制、分类、使用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1954年6月,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了一件名为“宜侯夨簋”的西周青铜礼器。从铭文可知,西周早期的武王和成王时期,地图在军事行动中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