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兄弟到君臣,辅佐朱元璋18载,大将徐达为啥能够善终?

从兄弟到君臣,辅佐朱元璋18载,大将徐达为啥能够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823 更新时间:2024/1/18 23:01:21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帝王,其能力自然不用多说,但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并非一人就能做到,这缺少不了能臣良将的辅佐。

在众多属臣中,朱元璋最为信任的就是徐达,两人情同兄弟,感情十分深厚,在18年的君臣生涯中,徐达凭借自己的大智慧成为朱元璋的头号干将,成功避开了开国名将几乎都没有好下场的魔咒。

出身农家,投身行伍

徐达,字天德,出生于濠州钟离一户平凡的农户家中,因为家中经济困难,徐达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人耕种田地。

作为农家的孩子,徐达深知生活的艰难,他也明白仅靠家里的几分薄田,维持生计是足够的,但想要更大的出息却是不可能的。

徐达不甘心久居人下,可农家子想要一举出人头地,要么成为读书人进入官场,要么投身行伍保家卫国。

徐达知道凭借自己的家底,家中根本没有余力供自己读书,自己也未必是读书的材料,倘若竹篮打水一场空,那真是后悔莫及。

所幸徐达本人身材魁梧,是个练武的好材料,徐达就拜了一位师父从小习武,即使将来不能投身行伍,凭借自己的武功必定也能养活全家。元朝末年,赋税日益加重,百姓们苦不堪言,濠州人郭子兴趁机带领人起义,朱元璋也加入了起义的队伍。

起义军迅速聚集了数万名被元朝沉重的赋税压得透不过气来的百姓,加上元顺帝对起义军并不重视,起义军在前期的时候十分顺利,连续攻下了好几个城池。

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回乡征兵。

这时候的徐达已经22岁了,徐达与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情分自然深厚,朱元璋深知徐达不甘屈于人下,一直渴求有一番大作为,于是劝徐达入伍。

徐达在看到征兵告示的时候就有所心动,加上朱元璋的劝诫,于是欣然加入了起义军。

骁勇善战,成为心腹

后来郭子兴与一同起事的孙德崖产生的矛盾,正巧这时驻扎在江苏的赵均用、彭大战败,两人投奔濠州而来,孙德崖趁机同两人结成联盟,一起逼走了郭子兴。

朱元璋见状知道濠州难成大事,于是带领徐达和自己的一众属下一路南进,驻扎在滁州。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在攻占和州的时候不慎被孙德崖俘虏,徐达知道军中不能一日无主,提出用自己来代替朱元璋成为俘虏,成功换回了朱元璋。

此事过后,朱元璋对徐达更加信任,军中的一应事宜都是徐达辅佐朱元璋处理的。

朱元璋一路高歌猛进,攻占了诸多城池,至元十八年,朱元璋攻占应天,但这时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朱元璋处于四面受敌的情况,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南有方国珍,北面还有元朝派来平定叛乱的将领王保保

朱元璋、同张士诚等三人虽然同属于抗元的起义军,可因为统辖区域的不同,几人之间互有利益之争,关系并不和谐。

朱元璋在经过多方分析之下,决定同王保保暂时进行联盟,一同对付另外三个人,但王保保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对朱元璋送来了书信也不给予回复。

朱元璋从王保保的行为中得知了他的态度,无奈之下只能独自作战,他命徐达带领水军进攻池州,经过一番征战,徐达顺利攻下池州并俘虏了池州守将洪钧等人,徐达也因此战被封为奉国大将军。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带兵攻打池州,朱元璋知道这是自己同陈友谅的决战时刻,遂命令徐达埋伏在城外同守在城内的常遇春里外夹击陈友谅,力图将陈友谅一行一网打尽。

在陈友谅带领军队到达池州城下的时候,突闻城内鼓声骤响,徐达带兵部队对陈友谅进行了围攻,城内的精兵也倾巢而出,最终陈友谅不敌,被斩首万人,徐军大胜。

这场战役让朱元璋充分认识到了徐达的军事才能,对他更加倚重,徐达也成为朱元璋的心腹之将。

成为开国名将,晚年安稳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封徐达为右丞相,兼任太子太傅,此时的徐达并不在南京,朱元璋特地派人将这个消息带给了当时正在河南征战的徐达。

徐达深知这是帝王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于是更加努力,很快就取得了大战的胜利。

在这个时候,元顺帝已经带领自己的太子和后妃逃到了塞外,朱元璋唯一的对手就是元朝最后一名将领王保保,接受对战王保保任务的人就是徐达。

王保保此人颇有帅才,很多起义军都败在王保保手中,汤和就曾被王保保打得溃不成军。

徐达也知道王保保很难对付,特地根据王保保的统军风格制定了战略:批亢捣虚,即在王保保急行军的时候趁机在途中设伏,事实证明这个计谋对付王保保十分有效。

王保保战败,带领部下退居兰州,自此徐达为朱元璋扫清了一切障碍,徐达也成为明朝的开国名将。

历来开国名将都会受到帝王忌惮,因为他们手握重兵,若是想要谋反实在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朱元璋却从未怀疑过徐达,两人在朱元璋登基之后还做了18年的君臣,在徐达死后,朱元璋特意加封徐达为中山王,并赐三代王爵。

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都是因为徐达的大智慧。徐达知道自古帝王多疑心,若是想让自己一生平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帝王感受到自己的忠心,徐达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

徐达在担任右丞相之后一家仍然挤在小小的宅院中,朱元璋体恤徐达的不易,想要将吴王府赐给徐达居住,朱元璋在登基之前曾自立为吴王,吴王府就是朱元璋登基前的住所。

徐达认为这是对帝王的不敬,在朱元璋每次提起这个建议的时候都拒绝了。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灌醉了徐达,将他安置在吴王府的床上,并令人暗中观察。

第二日徐达醒酒之后,看到自己在吴王府的床上,惊慌不已立马跪下谢罪,这让朱元璋相信了徐达的忠心。

像这样的事情,在徐达身上发生了多次,徐达还多次拒绝丞相的联盟,因为当时丞相在朝廷中拥有极大的势力,徐达又是武将之首,文武官员之首联盟必定会引来朱元璋的忌惮,所以他坚定地拒绝了丞相。

徐达之所以能够避开“开国名将大多下场凄惨”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自知”,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这其实也是徐达的大智慧,他凭借自己的大智慧,同朱元璋兄弟15年君臣18载,最终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朱元璋爱将, 奉命出使却独自建立一国家, 现如今成为亚洲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经历了很多个不同的朝代,而为了稳定住自己的政权,每一个朝代的皇帝基本上都会派遣自己觉得可以信任的人去出使周边的地区。而当时很多经受战乱的人因为不想待着国内遭受混乱的生活环境,他们大多会选择逃离自己的家乡。而当时南洋是比较多人选择去的。到了朱元璋时期,南洋已经有了很多的中国百姓。所以朱元璋决定派遣

  • 这个民族被乾隆赶出中国,后代强烈要求回国,2003年最终回归祖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时期回国的民族,被清朝赶出中国的少数民族,清朝被迫打开国门的根本原因

    这个民族2013年才被列入藏族,成为了中国的公民;他们一直生活在西藏边境周围,难道是被历史遗忘了或者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切从清朝乾隆年间说起,这个民族之前只能称作为做达曼人,其意思就是藏语中骑兵的意思,因为他们是廓尔喀军骑兵和当地人的后代。1791年廓尔喀入侵。廓尔喀军骑兵原本本是尼泊尔王国众多部众

  • 倭寇与明朝和西班牙三国杀的结果证明,戚家军战力与西班牙相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的日本还没有锁国,日本西南的倭寇集团正在东南亚四处劫掠,不仅骚扰中国东南沿海,也侵入了菲律宾,1580年,他们在吕宋岛北部的卡加延地区击败当地土著,建立了基地。这一时期的东南亚海域,西班牙殖民者、日本倭寇,以及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势力,是三股最主要的力量,随着利益争夺的加剧,他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激

  • 被舆论拐弯的历史假象:朱元璋蒸鹅杀徐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除了那些有名的皇帝被人们熟知,我们更应该去了解那些帮助皇帝上位的文臣武将,毕竟单凭皇帝一人,也无法实现“江山易改”的宏图大志。朝堂之上,群臣献计共谋天下之政的场景着实令人内心澎湃。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期,应该就是此番场景。传闻,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身边有着许多的文臣武将,将这

  • 吴三桂死后,他的娇妻陈圆圆去哪了?专家在一处墓碑上找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三桂陈圆圆后人现状,江山风雨情吴三桂陈圆圆,陈圆圆李自成吴三桂是什么关系

    似乎古代有着倾国倾城相貌的美人,都没有过好的命运。比如今天说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美人陈圆圆。陈圆圆出生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自小由姨父抚养长大,后来便随姨父改姓陈了。原居于苏州桃花坞,在美景的渲染之下,陈圆圆自小的气质便与众不同。长大后的陈圆圆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还冰雪聪明。琴棋书画一沾就会,年纪轻轻

  • 朱元璋68岁生下的小女儿,受三代帝王宠爱,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皇帝,他年轻的时候经历十分坎坷,去寺庙做过和尚,也当过乞丐沿街乞讨过。后来他参加了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并且在起义军中崭露头角,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正是他手中的这支军队帮他夺取了天下,他也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名农民走到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能力自然非常的高,并且不仅朱元璋

  • 1390年,李善长手持免死铁券、大叫数声而亡,朱元璋:杀掉他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善长跟随陛下出生入死,勋爵位列第一,生前为公,死后为王,已是位及人臣,又有什么理由跟随胡惟庸造反呢?”然而,朱元璋不为所动。除李善长外,陆仲亨、赵庸等朝廷勋略也一并处死。在说到李善长时,朱元璋仍旧怒气冲冲:“李善长身为皇亲国戚,知道胡惟庸谋逆却不举报,首鼠两端,朝秦暮楚,大逆不道。”自1354年

  • 弘昼:我太难了!为了不被猜疑,装疯卖傻,连女儿也送给乾隆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弘历从小就聪明伶俐,受人喜欢,而且还被康熙接入宫中抚养,似乎就是在告诉别人,弘历将来是要继承帝位的;而且雍正给他们兄弟的封号也在暗示着这一切,弘历被封为宝亲王,弘昼被封为和亲王,“宝”字暗藏荣登大宝,“和”字则是君臣和睦,雍正为他们兄弟俩取这个封号的时候,也是用意十足啊。身为帝王,总少不了猜忌之心,

  • 清朝为什么如此喜欢扩张?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1】皇太极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皇太极吞并漠南,这都是为了族群自保的同时壮大自身实力。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动机何来?他可没想着去掀翻明朝,最开始女真、蒙古部落混战,仅仅是为了争抢“敕书”。这“敕书”是干嘛的?就是能够跟明朝贸易的凭证。明朝给女真、蒙古各部落都发放了“敕书”,但是多寡不均,查验不合格。“敕

  • 落魄书生勇闯台湾,记录康熙时期的汉人社会,成就冒险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康熙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98年,有一个名叫郁永河的老秀才,他前往台湾游历,穿越恶名昭彰的黑水沟,纵走台湾西部大半路径,沿途行经27个部落、96条大小溪流。他还把自己的这段冒险旅程编纂成了《稗海记游》。这游记为台湾继荷兰时期、郑氏王朝覆灭后,梳理出当时台湾的样貌,也成为研究台湾民族学与地理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