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落魄书生勇闯台湾,记录康熙时期的汉人社会,成就冒险传奇

落魄书生勇闯台湾,记录康熙时期的汉人社会,成就冒险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66 更新时间:2024/1/15 18:26:41

话说康熙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98年,有一个名叫郁永河的老秀才,他前往台湾游历,穿越恶名昭彰的黑水沟,纵走台湾西部大半路径,沿途行经27个部落、96条大小溪流。他还把自己的这段冒险旅程编纂成了《稗海记游》。这游记为台湾继荷兰时期、郑氏朝覆灭后,梳理出当时台湾的样貌,也成为研究台湾民族学与地理史重要的参考献。这本游记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便要先从郁永河为去往台湾说起。

关于郁永河的生平史料详载的不多,仅知他是浙江杭州的县学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因为秀才没有担任官员的资格,仅能担任现职官员的幕僚,所以就是俗称的师爷。至于他是负责哪类事务我们不得而知,只知自1691年开始郁永河就担任闽知府王仲千同知的师爷,期间赴闽西各府公干,顺便四处游历。

他担任师爷五年后,因为火药库失火,福州府库存的五十万斤火药付诸一炬,康熙皇帝下令负责的官员要进行赔偿,于是郁永河主动请命前往台湾的北投,采硫磺矿还钱,这才有去往台湾的机会。依《裨海纪游》记载,他提到多年前曾到河北、河南一带访友,如今却有年老体衰之感,从这段记载能判断出他当时应该已有五十多岁。当时交通不发达,五十岁多岁都可以自称老夫了,而台湾的大多数地方仍是未开发的处女地,在这种情况下还愿前来冒险,堪称当时不多见的冒险王!

那么在郁永河眼里,当时的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渡海艰险

郁永河形容“黑水沟”犹如墨汁,湍急地南奔流之际还会伴随刺鼻的腥臭味,水里还不时冒出红黑相间的水蛇,船家行经于此都只能屏住呼吸地把纸钱撒向大海,像是在安慰海上亡魂。这段叙述不禁让人想起渡海悲歌里为了生存被迫远离家园,却因为天灾或无良客头而成为海上亡魂的先民们!

老秀才眼里的汉人社会

老秀才认为台湾府城在历经荷兰、郑氏王朝的治理后,已是农业为主的汉人社会,但这边的土壤比内地更肥沃,作物种类繁多还特别肥美,收成比内地多上一倍。因此可理解为何有那么多的穷苦人家甘冒各种艰险也要渡海来此。

此外,府城的街道与京城无异,只是比较简陋;裹小脚的女人特别少,“不用费神低头欣赏裙子底下的小脚”。当时流通的货币主要以荷兰人所铸造的精美银币为主;交通工具以牛车为主,马匹非稀少。在治安上,似乎因为郑氏王朝律法严厉、执行彻底,至今仍有路不拾遗的风气。各种货物堆置在外、无人看管,也不用担心会被偷。看来台湾当时的治安十分良好。

行经嘉南平原的平埔社区时,老秀才形容他们的屋舍整洁、生活富裕,人品与礼貌上也比城里的汉人好,特别是整体素质更胜其他社区。他还对此感叹道:“谁说原住民落后?别人说的话怎么能全信呢?”

不过似乎越往北走保留传统的平埔族越多。例如披发没穿长裤、身上各种狰狞图案的刺青、手臂穿数层手镯、发髻插着鲜艳羽、耳轮撑得很大。少女椿米时,见外人来访仍神色自然,这看在他眼里都是不开化的象征。不过他称赞从诸罗山到半线所看到的妇女大多皮肤白皙、长得漂亮,再加上他先前似乎觉得裹小脚颇值得欣赏,某种程度也算是呈现当时男性汉人的审美观吧!

郁永河乘着牛车过半线(彰化)后,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不但溪水更多、荒芜茂密的树林多到数不清,他觉得连原住民的面貌也日渐丑陋。来到牛骂社(台中清水)还被告诫要小心未开化的原住民非常凶悍,会躲在树林猎鹿,见人就射。见到瘦骨如柴、不成人样的尫姨(女巫)也不可搭理,因为她们会法术让人中邪。行经桃族苗一带则是人烟罕至,只剩不缀的猿啼鬼啸,显见当时这里尚未开发。

沧海桑田,因地震而形成的台北大湖

老秀才一路翻山越岭,从南崁抵达八里,除了看到淡水河上的『莽葛』,最重要的是乘船经关渡狭小的水道后,看到一片大湖。经通事的解释是因为几年前地震而造成地层下陷,让原本的平原变成了大湖。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台北湖在乾隆年间就消失了,看来老秀才这趟旅行也算是为后人见证了『康熙台北湖』确实存在过。

如何解读郁永河笔下的台湾?

虽然郁永河也花了不少篇幅描述采硫磺的过程,但让后人感兴趣的还是他游历台湾的过程,忠实反映当时的开发概况、水文地理的样貌。随文附上多首的〈土番竹枝词〉所述叙的原住民,也让后人对当时的平埔族图像有更多参考依据。因此这本书能与黄叔璥的《台海使槎录》并列为台湾省散文双壁,真是当之无愧。

基本上郁永河尽量保持客观,以换位思考来看待番人容易被汉人蒙骗、欺压的社会现象,并痛斥因法令制度的漏洞而产生不同族群间的资讯落差,才会让不肖分子有巧取豪夺的机会,足以看出他是具有人道关怀的知识分子。

然而郁永河完成采矿任务后,有关他的事迹也就付之阙如,或许他应该万万没想到,像他这样一介默默无闻的落魄书生,居然会因偶然成行而书写的的旅行记录,被三百多年后的人们拿来一再研读,也算是另类的留名千古了。

(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导致顺治出嫁的董鄂妃到底什么来路,是秦淮河的名妓,还是顺治弟弟的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顺治的董鄂妃简介,寂寞空庭春欲晚董鄂妃,董鄂妃是宽甸人吗

    董鄂妃董鄂妃的身份是个谜,在民间传说中,董鄂妃是江南名妓董小宛,民间流传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后来从良嫁给了明末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后来因为战乱,董小宛和冒辟疆逃难的时候走散,董小宛被清朝的一个驻扎在西北的封疆大吏所救,就做了此官员的小妾。后来董小宛又被当成礼物送给了顺治皇帝。董小宛这个一听就是某

  • 清朝12位皇帝中,最贪色的是谁?这位皇帝把自己活活玩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封建时期,皇帝地位最高,权力最大,掌握着国家大部分的财富,可以在朝堂上指点江山,对整个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另一方面,皇帝本人的能力性格也深深的影响着这个国家。晚清时期,整个国家腐朽落后,百姓生活非常的凄惨,其实和当时的掌权者也有巨大的关系。咸丰皇帝就是清朝晚期的一位皇帝,也是慈禧太后的老公,

  • 他娶了位女工,婚后总感觉妻子与众不同,6年后才知她是清朝皇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他的妻子叫额尔德特·文绣,文绣原本是出生在一个贵族的家庭中,但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就带着她还有其他的姐妹过了平民的生活。在8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学校去学习知识,文绣非常的聪明,而且学习成绩很好,为人明事理,优雅端庄大方。在她成年之后,因为一张照片被选中当皇妃。当时的皇帝正是溥仪,我们都知道溥仪在位的时候

  • 因为电视剧,你对清朝人物有多少误解?这5个人的误会,可能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当下,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就对历史青睐有加,而其中,清朝可以说是被影视创作者邀请的“常客”了。在一众清朝剧里,那些曾出现在典籍记载文字中的人物,都仿若“活”了起来,在银屏上过着编剧设定好的按部就班的日子。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清朝人物经过电视剧的“重构”,渐渐迷失了其原本的样貌,变成了为编剧剧本服

  • 位列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的明清档案,为何差点被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付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近代,我国的古文献有公认的四大发现,分别是明清档案、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遗书和居延汉简。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遗书甲骨文和敦煌藏经洞遗书大家都很熟悉,而居延汉简则是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居延地区出土的一万多支汉代简牍。那么,明清档案又是什么呢?居延汉简明清档案,其实指的就是清朝时保存在皇宫里的大内档案

  • 她是清朝最特别的皇贵妃,儿子不是帝王,孙子与曾孙却全部是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的后宫之中就有贵妃与皇贵妃之分,别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的权力和级别相差不小,皇贵妃可以说是半个皇后了,在正常情况之下皇后在世时皇帝一般不会立皇贵妃。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皇贵妃她可以说是历代的皇贵妃最为奇特的存在,她不仅凭着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成为了皇贵妃,虽然她教育出的儿子们都是十分的出色

  • 清朝紫禁城后宫嫔妃老照片: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权贵繁似锦,公子王孙重朱门。佳人觅得侯门顾,自此萧郎成路人。图为一组清朝紫禁城后宫嫔妃老照片,古代女子多以嫁入豪门贵族为毕生荣耀,且殊不知一入侯门深似海。自此以后纵然生活锦衣玉食珠光宝气,却终究是再无真心人能同悲伤欢喜。这是清朝慈禧太后年轻时候的留影旧照,慈禧太后常自诩自己乃满清第一美女。年轻时

  • 清朝最富公主“十公主”,嫁妆丰厚,获巨额遗产,成和珅儿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排版丨阿言青编辑丨皇宫里的女人乾隆65岁那一年,宫里发生了什么大喜事儿?这一年啊,乾隆65岁,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孩子,十公主。估计乾隆自己也没想过,65岁的他居然还有能力生育。这可把他高兴坏了。十公主的生母是乾隆后期的惇妃。在她17岁那年,被宫里挑中,可以侍奉在宫中。全家不胜欢喜。汪家是正白旗包

  • 五阿哥绵愉,嘉庆帝如妃的儿子,为何没有被咸丰选为顾命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庆皇帝与五阿哥,咸丰顾命八大臣都有谁,咸丰光绪溥仪的关系

    历史上的嘉庆帝如妃,生下过2女1子。虽然她的2个女儿,都不幸早夭,但她的儿子绵愉,却是一直活到了同治朝。 咸丰皇帝自打继承了皇位,对绵愉这个皇叔,也非常照顾。例如,咸丰二年(1852年)正月初一,咸丰皇帝准许绵愉,在紫禁城内,乘坐由两个人抬的椅轿。按照惯例,亲王、郡王,可以被允许在紫禁城内骑马,等他

  •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路边吃瓜却杀了瓜农,乾隆和瓜农最后结局,乾隆瓜农故事

    当然,这位乾隆皇帝的吃瓜并不是我们刚刚所说的看热闹,他确实是吃了西瓜,并且还是在路边吃的;只是这位皇帝吃完西瓜后,不但没有给瓜农赏赐,还下令处死这位瓜农。那么他为何要杀这位瓜农呢?难道是他的西瓜不够甜吗?在谈他与瓜农的事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清朝的这位乾隆皇帝。说起清王朝,除了清末被迫与列强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