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瓜农的瓜很甜,刚走就下令:处死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4/11 19:13:14

当然,这位乾隆皇帝的吃瓜并不是我们刚刚所说的看热闹,他确实是吃了西瓜,并且还是在路边吃的;只是这位皇帝吃完西瓜后,不但没有给瓜农赏赐,还下令处死这位瓜农。

那么他为要杀这位瓜农呢?难道是他的西瓜不够甜吗?

在谈他与瓜农的事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清朝的这位乾隆皇帝。

说起清朝,除了清末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其实清前期也曾出现过欣欣荣的盛世局面,我们称之为“康乾盛世”。

乾隆时期是清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位乾隆皇帝虽然不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却是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非地敬重自己的皇祖父康熙,为了避免自己在位的时间超过皇祖父,于执政的第六十年便主动退位,但退位后的太上皇仍然掌握着清王朝的最高统治权,因此其实际执政时间共六十三年。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这与自古皇帝生性多疑的性格有密切关系,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武大臣,还是妃子、宫女,在皇帝面前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多说一个字会惹皇帝不高兴。不仅自己的小命可能保不住,严重的还会影响自己的家族。

曾经就有一位瓜农,因为在乾隆皇帝面前口不择言而招来杀身之祸。

微服私访,途遇瓜农

乾隆曾多次效仿自己的皇祖父康熙微服私访,以便深入了解百姓真实的生活,体察民情。

在某年的夏天,乾隆和随行的人又穿上便装外出,但是此次外出路途遥远,烈日炎炎,半途中乾隆实在是渴得不行,于是便与随行之人一起找水源。

然而,在这样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水是一滴都没找到。

好在有位侍卫在附近的田地里发现了一片西瓜田,田里满是碧绿的大西瓜,侍卫高兴地禀告乾隆皇帝。

而正当他们欲向前摘西瓜时发现了正在树下午休的瓜农,侍卫向上前叫醒睡得正香的瓜农,被爱民的乾隆拦住了,并嘱咐侍卫不能打扰瓜农休息,于是几人便在一旁等待午休的瓜农。

不一会儿瓜农便醒了,侍卫向前表示几人外出路经此处,天气炎热实在是太渴了,希望瓜农将几个西瓜卖给他们解渴,没想到的是遭到瓜农的拒绝。随后瓜农表示西瓜可免费供他们吃,不收钱。乾隆不禁哈哈大笑,觉得这位瓜农很有意思。

此时,瓜农自然不知道眼前吃他西瓜的正是当今的圣上。

这大西瓜不仅能解渴,而且非常的甜。在炎热的盛夏,经受饥渴的乾隆皇帝即使是在路边吃完了西瓜,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大为夸赞瓜农的瓜甜,并问瓜农是如何种植出如此甜的西瓜?

瓜农告诉乾隆,这片西瓜地是自己唯一的生计来源,自己每天早出晚归,日日精心管理,才能培育出又大又甜的大西瓜。

没想到乾隆就是这么随口一问,瓜农却侃侃而谈起来,聊了一会儿乾隆发现这位瓜农不仅善谈,而且很有才华,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言多必失,得罪圣上

然而,俗话说:言多必失。这位瓜农在随后的聊天中说到政治问题时就引起了乾隆的极大不满,这也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乾隆是欣赏这位瓜农的,于是好奇的问瓜农为什么要在这个小地方辛苦劳作,而不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呢?

瓜农不屑地告诉乾隆,自己在此劳作虽然辛苦,但过得很自在,表示自己并没有入朝为官的想法。

随后又把当今的朝廷和社会现状吐槽一番,瓜农认为,虽然整个大清王朝表面上是一副繁荣盛世的景象,可实际上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圣上重用贪官,吏治腐败,且多次下江南,每次场面浩大,不仅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而且很是奢侈浪费,劳民伤财。

听到这些话的乾隆很是生气,心想这小瓜农简直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但碍于瓜农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好发脾气。于是闲谈一会儿后便与瓜农作别了。

龙颜大怒

然而,刚走不远的乾隆转念一想,一位小小的瓜农尚且如此善谈,且都是不利于自己名声和朝廷统治的言论,照这样下去,哪天搞出个名堂来肯定是会威胁到大清的统治的,终于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于是当即下令处死这位瓜农。

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又一次得到证实,若要待在皇帝身边都得谨言慎行,情商太低的话几条小命都不够皇帝杀。对此,我们又不得不谈一谈清朝的“文字狱”了。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控制人们的思想,钳制人们的言行,大力推行程朱理学进行思想诱导。

而对于一切不利于清政府专制统治的言行和文字著述,则屡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控制。在那个时代,朝廷上互为不满的官员之间常在文章的细枝末节中断章取义,以除去自己在官场上的对手。

凡是清政府认为碍于统治和触犯君主权威的人就会被视为异端。如当时富有才华的述夔写有《一柱楼诗集》,然而徐述夔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死后的十多年后,这本诗集让自己的子孙遭了罪。

徐述夔被自己的仇家告发,说是诗集里有一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原指明天早晨的“明朝”,偏被说是指“明代”,因此这两句诗便被说成是怀念明朝,被认为为“叛逆之词”,徐述夔的子孙也因此而获罪。

在文字狱盛行的情况下,文人们不仅要极为注意日常的言行,亦不能随便发表文章,当时有众多文人都因自己的文章被惩罚,轻着罚俸禄,重者则被贬到偏远地区,甚至丢失性命、株连九族。

文字狱是皇帝心性多疑的体现,皇帝总觉得会有人威胁自己九五至尊的地位,每天就觉得这个言论不对,那个言论大逆不道,冤枉了不少文人。而乾隆与瓜农的故事其实也体现了皇帝多疑的性格。

再看我们当下的社会,每个人都享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力,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当然,关于乾隆和瓜农的故事其实是来源于民间传说,这个故事也有众多的版本,至于他与瓜农的事是否真的发生过还有待考证。

更多文章

  • 清朝妃子最多的皇帝排名,康熙皇帝妃子达36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 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清朝非常开明的一位皇帝,康熙时期的清朝可以说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康熙本人也是非常长寿的,康熙一共有36个妃子。2. 乾隆皇帝乾隆在历史是一个非常风流的皇帝,因此乾隆的后宫规模也非常庞大,一共有26个妃子。3. 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是一为非常勤勉的皇帝,雍正一生一共有两个皇

  • 晚明悲歌孙承宗:临危受命逼退努尔哈赤七百里,76岁全族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名帅孙承宗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开始进行大清国的完善工作。为树立大清国的正统形象,清朝的史官们对前朝人物的传记、记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但当他们写到一个人时,他们犹豫了。对于这个人,史官有充足的理由将他的经历大作整改。毕竟,他是清帝国建立道路上的最大敌手,不但数次击退清军精锐的进攻,他设计的

  • 民国小妾能走亲戚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两个字不能!但是很多人还是抱有希望,希望应该可以探亲,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随意走动的。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要对这个小妾的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谓妃子,可以称之为家中的高级侍女。她可以生孩子,但不经同意不能养孩子。她可以继承财产,但前提是妻子去世,没有子女,子女是唯一继承人。条件

  • 清朝少女被美国男人带回国,做动物展览,每次收费50美分观看身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现如今已进入各项领域发展的快车道当中,但在近代历史中充斥不少苦难。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它的覆灭让国民承受屈辱和打击,在入侵中命运漂泊之人,面临着重重压迫,根本没有人权可言。好在我们不甘愿成为奴隶之人,在遭受压迫时勇敢奋斗,正如《节日的孤儿》中那句“起来,誓为尊严而斗争”。01施韦

  • 乾隆时期明明已经禁止缠足,为何直到清朝灭亡时还有裹足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后金还没入关前,太宗皇太极就于1638年下令: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后来,孝庄皇太后下的命令更严: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立斩。缠足不要命,要命不缠足,就这么严的禁令,都没能抵挡住陋习的延续,最终迫于无奈,取消了禁令,但是对八旗的女人们却从未开禁。尽管满足的女性从不裹脚,但根据普遍的审美

  •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其实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时期有很多照片留存至今,尤其是清朝皇室的照片非常多,但是在这些照片中后宫妃嫔们基本上颜值都很低,而且看起来肢体僵硬毫无高贵气质可言,因此就有网友断言清朝的时候没有美人,其实并不是没有,而是真正好看的漂亮的女子我们见不到而已,后宫嫔妃们的容貌并不能代表当时所有的女子。在大家印象中,皇帝的三宫六院中

  • 清朝传奇“福将”,征战59年却无一伤痕,专家:看他给士兵吃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似乎都逃不开战争的洗礼。而残酷血腥又是战争永恒的主题。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一旦交战,强大的杀伤力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国之间的较量,必须回归理性。相比之下,冷兵器时代讲究的是近身实战,以刀剑为主要兵器,有如《赤壁》所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刀枪剑戟,是

  • 清朝最后一位“红人太监”,娶4个老婆住天津豪宅,一直活到81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说一说清朝最后的一个太监,也可以说成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他就是张兰德,其后也是名利双收,隆裕太后去世后,回到天津住着豪宅,据说还娶了四个老婆,直到1957年病逝于天津,以81岁高龄而终。成功的太监张德兰出生于天津静海县的一个贫困家庭。那个时候一般普通家庭几乎很有出头之日,除了苦读中第,进入仕途,否

  • 为什么说中国的疆域不单是由清朝奠定?看新版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结论一出,仿佛是官方终于给网络上争论已久的清朝奠定疆域论和清朝带来蒙古,西藏,新疆,东北,台湾等“嫁妆”的嫁妆论盖棺定论,不少人欢欣鼓舞,特别是某些抱着中国的疆域是嫁妆观点的人纷纷理直气壮的宣扬起了他们的观点。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高中的历史课本到底加入了什么?真的是明确由官方确定了清朝对现代中国疆

  • 清朝不受拥戴的皇帝,在宫门遭遇厨师刺杀,百名侍卫围观没人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本名颙琰,生于公元1760年冬,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他才能平庸,本没有资格作为皇嗣,奈何乾隆看重的继承者接连夭折,一来二去他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后来在公元1795年入主东宫,公元1796年接受禅让,正式登基称帝。乾隆虽然退居幕后,但仍旧掌握着最高权力,嘉庆也不敢造次,只能被迫充当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