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先后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70岁才敢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先后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70岁才敢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34 更新时间:2024/2/11 3:36:09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魏蜀吴在这个乱世中争霸了几十年,最后却被司马氏的晋国捡了一个便宜。

司马家族作为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究竟是如何从魏蜀吴三大势力中脱颖而出的呢?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司马懿

他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他自从被曹操征召后,一直为曹氏效力,可以说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有人把他与诸葛亮对比,称他们为终生的对手。

不过,回首司马懿的一生,他为何蛰伏了一生,直到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呢?今天咱们就来回看一下整个过程。

天纵奇才,不受重用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他也是出身在一个世家之中,其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其父亲司马防是当时的的京兆尹,家族势力也是相当强大。

从小,司马懿就非常聪明,而且还非常的有谋略与家国情怀,他经常对天下的情况忧心忡忡。

当时,南阳太守名叫杨俊,他素以知人善任著称。曾经,他与司马懿也有过一面之缘,对其评价非常高:“做事果断,英姿不凡......”

司马懿长大成人后,曹操听说了他的大名,于是便想招到了自己帐下。只是,当时曹操的势力太弱小,司马懿并没有去。

多年后,曹操已经成为了大汉的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了与诸多世家叫板的资本。于是,他再次征召司马懿,还说:

“如果这次他再不来,那就将其逮捕”,听到这些话后,司马懿也是非常害怕,最终成为了曹操帐下的一名谋臣。

起初,曹操虽然征用了司马懿,但是并没有重用他。当时,曹操身边能人异士较多,如大名鼎鼎的荀彧、奇谋善断的贾诩、计谋无双的许攸等等。

他们都已经跟着曹操走南闯北,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这时司马懿的到来,对于曹操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

即使当时司马懿也给曹操提了许多建议,但曹操都没有采用,可以说被搁置在权力中心之外,郁郁不得志。

直到赤壁之战之后,司马懿才异军突起,在曹营中小有名气,但依然得不到曹操的重用与信任。

终受重用,官高无权

有意思的是,曹操虽然不信任司马懿,但是他的儿子曹丕却非常器重他,有事情都会找他来商量。由此来看,曹丕也算是司马懿的贵人。

不过,即使曹丕很看中司马懿,但是背地里依然提防着他,因为曹操曾对儿子说过一句话:“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简单来说,司马懿这个人可以用,但是不能重用,否则必然会侵吞你的事业。

正因为这样一句话,曹丕虽然非常欣赏司马懿的才学,与他亦师亦友,而且还非常倚重他的能力,先后让其担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御史中丞等职,但是却不给他实权。

比如,在与吴蜀两国交战时,曹丕多次采用司马懿的战略,但是就是不把兵权交给司马懿。

即使朝中无人可用,曹丕甚至亲自讨伐吴国,也依然将司马懿留在最后方,不让其领兵。

由此可见,前期司马懿的从官之路四处碰壁,怀才不遇,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曹孟德的一句话。

总的来说,曹操、曹丕执政时期,司马懿都没有很好的机会来积累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在军事上的影响力。

只是,曹丕的寿命太短暂了,仅仅在位7年他就去世了,临死前还没提醒一下自己的后代,无形中给了司马懿崛起的机会。

司马懿的润物细无声

曹丕逝世后,其子曹叡继位,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同为辅政大臣。

曹叡虽然颇有才干,但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守成之君,再加上当时蜀国、吴国不断与魏国发生摩擦,魏国又无大将可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开始掌控魏国的军权,带兵与蜀吴两国展开了常年的征伐。

在三方的战争中,司马懿不断积累战功与声望,同时趁机也在发展自己的人脉、组建自己的势力,司马家族也在这个时候日渐昌盛起来。

不过,与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的、魏国三位元老级的人物,在朝中仍有较高的地位,对司马懿有着很大的制约,因此司马懿并没有机会造反。

这个时期的司马懿,一如既往地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蛰伏起来等待着下一个一跃而起的机会。

幸运的是,曹叡虽然比司马懿年轻,但是他的寿命也很短,在位没几年就去世了,留下幼儿曹芳

当时,曹芳的年龄很小,很多朝政之事不能处理,只有多多委任曹氏大将军曹爽

可惜的是,曹爽并无大才,而且刚愎自用。在多次对外的战争中,他总是大败而归,不仅让自己的威严下降,而且还让魏国的国力大减。

俗话说得好:“此消彼长”,曹爽与吴蜀两国的战斗不断失败,而司马懿则略占上风,能力高下立见分晓,朝中大势的天平也开始偏移。

公元247年四月,司马懿之妻张氏薨,司马懿假装伤心过度,让曹爽放松对其戒备。此时,曹爽便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

趁着曹爽离开权力中枢的时候,司马懿立刻带兵攻入了皇宫,夺取了魏国的大权。自此曹氏政权被架空,司马懿开始专权国政,曹操的预言被验证了。

从进入仕途以来,司马懿几乎蛰伏了一生,直到70岁高龄才造反,不得不说他的心性与城府非常人可比。

公元251年,也就是夺权成功三年后,司马懿去世。虽然一生只挥动一次剑,但却是磨刀数十年、一击即中,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三国纷争,能人辈出,有志之士比比皆是,最终花落司马家,可以说是偶然也是必然。

曹家子孙都是“短命鬼”,这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司马懿那么能忍,也是他能成功的必然。

倘若曹操父子孙三代人,有一代人是长命的,估计司马懿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因此,与此说是司马懿凭实力夺权,不如说他是凭寿命“活出了一个机会”。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司马懿能成为三国最后的成功者,定然有各种因素在其中。历史不论过程,只看重结果,而司马懿刚好活到了果实成熟的时刻,这也是能力的一部分。

更多文章

  • 春秋女子图鉴:春秋“一堆”姜姓女,表面很风光,内心很沧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var1]在春秋那个美好又纷乱的时代中,姜姓诸侯家的美丽女儿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盛开在时代大树上的一朵朵娇花。她们怀着“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美好心愿,活跃在先秦的天空下,既雕塑了历史的骨架,也镌刻了各自的年华。西周末年,天下之主周幽王昏庸无道,他先是废黜了妻子姜后,后又流放了

  • 读《史记》:齐国史上奇女子:父终生不见,司马迁两次称“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司马迁受刑后妻子对他的态度,司马迁

    在此之后的,能够使齐数十年没有战火,支撑到其他五国灭后,最后归降秦国。这期间一个奇女子的贡献功不可没,她就是齐愍王的儿媳,齐襄王的王后,末代齐王建的母亲,史称“君王后”。[var1]慧眼识珠,私定终身《燕召公世家》记载,齐愍王趁燕国内乱,派齐军打入燕国,导致燕王哙在战乱中丧生,齐短暂地霸占了燕的大部

  • 汉朝的后宫不止有太后干政,还有另一大派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三大太后,汉朝内部派系,汉朝有哪些有权的太后

    可后宫不只有太后,也不止有皇后和太皇太后,还有一群特殊的女性,不那么耀眼,作用有时却极大。这就是公主们。说明确点就是皇上的姐妹和姑姑,这些长公主和大长公主们。馆陶公主,汉景帝的同胞姐姐。景帝一朝,窦太后始终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窦太后只有三个孩子——馆陶公主、景帝、梁王刘武。馆陶公主作为窦太后唯一的

  • 刘邦为何取得天下?离不开此人的功劳,但他最终却刘邦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旁边的人都在看一出好戏,大家想是人都不能忍受如此的奇耻大辱吧。但另众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位少年审视了旁边的少年之后,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只见他缓缓低下了身子,一步一步地从那位少年的胯下匍匐经过。旁边响起了众多的嬉笑嬉笑之声,大家都认为这位少年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只是令大家大跌眼镜的是,这位胆小的少年后来

  • 春秋女子图鉴:公主宣姜的爱恨情仇,始于结婚当天的一个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新年快乐,我回来了。[var1]提起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个定义总差不离儿:春秋多牛人,也多奇葩。也正是由于一些“奇葩”人物的胡作非为,使本已沦为男人附庸的女人,跌入了更加不幸的命运。大概在公元前690年的卫国,一个注定名垂千古的女婴降生人间,她一生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公主,又是才女,也是诗人。她就是

  • 汉景帝为何要诛杀晁错?他犯了职场中的大忌,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景帝杀晁错后感慨,汉景帝接受了晁错的什么建议,汉景帝为什么杀了晁错

    刘邦在位时,那些诸侯王还不敢造次。刘邦死后,他的儿子刘盈继位,虽刘盈名为皇帝,实则吕后执政。一些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大臣们(陈平、周勃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发动诛吕行动,吕后被迫下台,汉文帝刘恒继位。刘恒是被大臣们选举岀来的皇帝,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国力逐渐加强与稳定

  • 春秋女子图鉴:文姜和亲哥的不伦爱情,将搭上另一个女孩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文姜在嫁给鲁桓公之后,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嫡子同,也就是后来的鲁庄公,以及次子季友。他俩在很多年以后,将会同他们的父亲一样,被一路裹挟着,成为母亲那场毁天灭地的爱情牺牲品。不过鲁桓公对眼下这种娇妻幼子的生活,还是十分满意的,妻子文姜既有倾国之貌,又具文采谋略,且以大国公主的身份

  • 他是秦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打仗有个“臭毛病”,让秦始皇无比肉疼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文字,秦始皇灭六国地图,秦始皇横扫六国视频

    [var1] 王翦此人在军事上卓有成就,也深谙用兵之道,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他的主要战绩有大破楚将项燕、攻灭楚国,南征百越,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仕任三朝,秦始皇都将其作为自己的老师,对他十分恭敬。 [var1] 嬴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李信说:“攻打楚国二十万大军足矣!” 嬴政听

  • 此人是蜀汉后期第一猛将,曾在黄巾起义中有过突出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五虎上将都已经死去,魏延、关兴、张苞等后起之秀也都一一去世。此时的蜀汉第一猛将恐怕就要落在廖化的身上了。后人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俗语,足以表明,廖化可以成为蜀汉后期的最强武将。说起廖化的经历,非常传奇,此人曾经参加过黄巾起义,是黄巾军中的一个小头领,表现突出。等到黄巾起义被扑灭之后,天下大

  • 大宋少年志:韩断章身世揭秘,在复仇中成长的人终究归于黑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宋少年志韩断章和陆观年,大宋少年志韩断章刺杀皇后原因,韩断章是小景的父亲吗

    韩断章这个人总是笑嘻嘻的,但做起事情来十分老练狠辣。初入开封,他便毫不拖泥带水地杀了一名店家,事后淡定无比地吩咐下属把事情处理好。他冷酷无情,仿佛一把兵刃。[var1]可他作为大辽高级暗探,又直接向陆观年缴械投降,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就连七斋成员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陆观年身为秘阁掌院怎么就轻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