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是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从春秋时期开始,秦国在秦穆公的统治之下国力已经很强,居春秋五霸之一。后来秦国中期的几位国君虽说不昏庸,但是也没有多大政绩,直到秦孝公这一代,秦国的总体实力才慢慢提升起来。面对日益强大的秦国,山东六国坐不住了,不得不组织九国联军共同讨伐秦国。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道:“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足以见九国的声势强大。在攻伐秦国的过程中,九国做了充足的准备,战国七雄中的东方六国全部上阵,派出了大量精锐。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也相互联合,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这都是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不仅如此,当时联军的智囊团和武将团阵容都是十分强大的,如宁越、苏秦出谋划策,吴起、孙膑、田忌、廉颇等带兵出战,不管是从气势上还是实力上,对秦国完全是压制的。
然而秦国这边,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起,秦国总体实力迅速提升,特别是军事实力,因为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政策,使秦国出现了一大批才能卓越的将领和威震天下的虎狼雄师。不仅如此,在秦国四处征战扩充地盘的过程中,东方六国也无动于衷,直到秦国强大得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才着急了,开始组织联军讨伐。其实这个时候联军中的赵、齐、楚虽说没有秦国强,但总体实力也差不到哪儿去,可他们各有各的打算,即使汇聚了天下的英雄豪杰,拥有最强大的资源,还是没有多大用。
我们都知道秦国自古就是依靠函谷关来抵御六国的,在九国联军杀向秦国的时候,秦人居然开关迎敌,这在战略上直接藐视了联军,跟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不过不同的是,函谷关里面确实有虎狼之师。秦国想直接硬碰硬,联军这时候怕了,他们面面相觑,不敢向前一步,一个个心里都打起了退堂鼓。
首先是齐国,他们距秦国最远,舟车劳顿的,把秦灭了自己也得不了多少好处,干脆直接割地求和,带兵退走。接下来各个国家都开始向秦国割地求和,一个个都被秦军吓破了胆,兵败如山倒,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一箭一矢就大获全胜,自此之后,东方六国再无机会联合起来共同伐秦,秦国也逐步走向了统一六国之路。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可见秦国统一并不是偶然,不仅仅是因为东方六国之间不够信任,更多的是秦国内部的团结,真可谓团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