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史六:运启开皇、创建三省制,营建大兴城,杨坚为治世奠基

隋唐史六:运启开皇、创建三省制,营建大兴城,杨坚为治世奠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20 更新时间:2024/1/20 4:34:28

这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的年号。"开皇"一词出自《金光明经》,杨坚自幼生活在佛寺中,以佛教护法自居,以开皇为年号,无疑是在向世人宣扬自己得到了天命。那么,成为皇帝的杨坚,要如何实现除旧布新的宏伟抱负呢?

杨坚

一、变革旧制

杨坚称帝伊始,即与高颎等人商议改变服色与正朔。这还只是开始,杨坚要变革的,是整个北周制度。

北周的制度大部分承袭于北魏。而北魏的统治集团起于漠北,虽然孝文帝曾大力推行汉制,但到了北魏末年,六镇起兵,宇文氏为了获得关中鲜卑人的支持,继续延用鲜卑的制度和习俗,相当一部分汉人被鲜卑化,连杨坚的家族也被赐姓"普六茹"。

杨坚上台后,决意"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以北齐制度为参照下令彻底变革前朝旧制。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就是名垂千古的三省六部制。

占据关中的宇文泰,深知自己把持的政权,其实力远远不能和高欢和南朝相比。所以他除了奖励耕战,还参照《周礼》,设置了一套六官制度,以此安定统治集团内部人心。

六官分别是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

六官各司其职,并以大冢宰为首。然而,大冢宰独揽大权的局面,造就了宇文护的专权。宇文护伏诛后,周武帝、周宣帝试图分散大冢宰之权,但仍然没有彻底改革六官制。

隋文帝参照北齐政治制度,废除六官制,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其中,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名叫"尚书令",其下有左、右仆射,由于尚书令一职位高权重,隋唐两代帝王大多不会将它授予臣子,所以左仆射是尚书省实际的长官。

仆射之下有左、右各一,都事八人。尚书省下辖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刑)、度支(户)、工部六部,每部各辖四司,尚书是各部首长。各部尚书加上左右仆射人称"八座",他们是尚书省领导核心。

中书省也叫内史省,主管制定诏令。中书令二人,为正副长官,侍郎四人为助手。下设的舍人八人、通事舍人十六人则分管具体事务。

门下省主管奏章和诏令的审核。是连接皇帝、中书省、尚书省的桥梁。门下省正副长官名为"纳言",下设黄门侍郎四人、录事、通事令史六人。

行政级别图

三省六部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相权由此一分为三,有力防止了宰相专权局面的出现。在国家治理方面,宰相集体决策,也有利于制订更合理的政策。当然,隋文帝时代,中书、门下省官员还带有浓厚的皇帝侍从色彩,这一点是有待完善的地方。

二、营建新都

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行,让隋文帝大为振奋,决意营建一座新都城,恢复大汉帝国的荣耀。

当时的长安城,是汉朝营建的,已经屡遭战火破坏,规模狭小不说,水源也遭到了污染,加上皇城偏居西南一隅,无法彰显天子堂堂正正、君临天下的气度。

所以营建新都成为大事。

长安地图

但是,迁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对新建立的帝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谨慎起见,杨坚找来高颎、苏威,君臣商议了一夜,杨坚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巧合"的是,次日清晨,任职门下省的庾季才上书了。

他说,臣夜观天象,愿陛下顺从天意,尽早迁都。几乎与此同时,太史令也奏报:"当有移都之事。看来,迁都上合天意。

然而,百官能支持吗?

很快,太师李穆上书,建议迁都。得到了天意、人心的支持,开皇二年(582年)六月,朝廷正式下诏,命高颎、宇文恺等人在京兆万年县龙首原营建新都。

次年三月,新都落成。之所以这样快完工,一来是调集了几乎全国的工匠、民夫,二来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甚至是拆除汉长安城,用旧的建材建设新城。比如,隋朝的太庙就是拆除了北周太庙又重新盖起来的。

欣喜的隋文帝,将这座城命名为"大兴",这是他初入仕途得到的封号(大兴郡公),他希望帝国在他的治理下,实现大兴。

隋朝大兴城

大兴城面积大约是84平方公里,比明清时代的北京城还要大上一倍有余。中轴线上的大兴宫,更是比紫禁城大了五倍。

大兴城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城内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全城划分为一个个坊。宽150米,南北走向的朱雀大街将全城一分为二,东边是大兴县,西边是长安县,各有55坊。皇城与宫城则坐落在正北方向,居高临下,俯瞰全城,象征皇帝君临南面,统辖天下;皇城两侧分布着各级官署,象征辅弼帝王,治理万民。

大兴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体现了隋文帝的万丈雄心。

三、抑豪强,均田地,建义仓

对一个王朝来说,能否遏制豪强势力是政权存亡的关键。北周在乡里一级实行"三长制",即党族、闾里正、里长共同管理。

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在裁撤诸郡的同时,继续沿用北周的乡里制度,并将这一制度推广到世族聚居的北齐故地,这里的豪强势力大,他们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人口,严重威胁到王朝的税基。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下令州县核查户口,并派遣官吏深入乡村核实。这一政策贯穿整个隋朝,到文帝末年,天下由四百多万户增加到八百多万户。

而在这一过程中,隋文帝通过在基层设立乡、里两级机构,大大加强了国家对乡村的控制,削弱了豪强势力的影响。

魏晋以来,社会动荡,百姓流离。为恢复生产,北魏政权推行了均田制。但是到了隋朝,均田制已经面目全非:一批勋贵、官吏占据了大量本应该分给百姓的土地。

面对这一局面,苏威建议削减分给勋贵的土地数量。刚刚上台隋文帝正需要拉拢勋贵们,于是没有批准这一建议。

但随着大量隐户被清理出来,隋文帝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经常减免百姓的租税、徭役,又派遣官员到地方监督均田。

但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没有完全遏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的风潮。

隋朝建立之初,水旱灾害频发,尤其是关中地区,更是出现了饥荒。开皇三年(583年),民部尚书长孙平上书,鼓励民间设立义仓,以备凶年,隋文帝准其奏请,但是加入了官府的管辖,此举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起初,义仓确实起到了赈灾的作用,但久而久之,一些监管的官吏开始恣意侵吞。

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宣布将义仓收归国有,仓中的粮食也由民间储备变成了国家税收的一部分。

原本属于民间的备荒仓储,变为国家聚敛财富的工具。再加上高度集权的经济政策,导致财富集中到国家手中,而老百姓相对贫穷,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大大降低,后来更是出现了仓库堆满粮食,却有大批百姓饿死的局面。

这为隋朝的短命埋下了祸根。

就在隋文帝励精图治,为增强国力努力时,外患却接踵而至。杨坚要如何应对才能化险为夷呢?

更多文章

  • 妹喜、妲己和褒姒,历史上真的是祸国殃民的妖女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褒姒妲己四大妖姬,网红褒姒的个人资料,褒姒为什么离开刘叉叉团队

    后代往往把朝代灭亡归于她们身上,把她们描写为红颜祸水。一个美女有多大的水平,会把一个朝代灭亡?把一个政权的灭亡算到一个女人的头上是欠妥当的,也是有失公允的。事实上,历史上这类女子大多是被冤枉的,美丽并不是错,错的是昏君,何况朝代灭亡原因是很复杂的,是诸多问题积累的结果,积弊厚重难返,昏君也不过是加上

  • 惊人的三大巧合:夏朝的始与终,秦和隋的灭亡,唐朝和汉朝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夏朝灭亡前的诡异事件,孙卫东教授说夏朝

    当然历史研究的多了,有时候就会觉得这巧合也就变的多了,难道真的是巧合吗?还是说这是必然的结果?真相只有一个,但只是现在的我们还没有彻底弄清楚。第一:夏朝的第一任君主和最后一位君主夏朝的第一任君主是夏启,灭亡的时候君主是夏桀。在尧舜的时候,或者在之前,都是公天下,到了大禹以后变成了家天下,大禹把位置传

  • 周朝时盐是贡品,汉朝实行盐铁官营,盐在古代为何会是战略资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盐铁官营制度,古代对盐的管控,唐代盐铁官营制度背景

    公元前81年5月,霍光让三辅、太常举荐的贤良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合计六十余名民间知名人士代表齐聚京师,围绕着“民所疾苦,教化之要”这个议题为中心展开了辩论,结果大家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盐铁酒”是否放开私营这个问题上:“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视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可见,

  • 陕西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旬邑西头遗址一大墓发现殉人43个,城址及墓葬为寻西周“豳师”提供重要线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豆海锋介绍,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原底社区西侧约1公里西头村。2018年—2022年,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发掘南头、鱼嘴坡、尖子、上庙、斜圳五个地点。经拉网式区域性系统调查,确认西头遗址商周

  • 运城母亲河涑水河,一座安邑城半部中国史夏朝都城魏国国都安邑塔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运城安邑为啥拆不了,山西运城安邑塔历史,运城安邑地图

    氐水河,运城的母亲河,半个安邑城,中国历史上夏朝的都城,魏国都城安邑楼从此,安邑从国都到诸侯国都城,再到县城,再到市,再到公署。故事很有趣,他可以把一个国家变成一座城市甚至一座山,他可以把一个村庄变成一个省会,他可以把一个边境变成一个国家的首都。然而,流淌的氐水孕育了安义、夏县、闻喜、运城、解州、闻

  • 一部用文献、天象、铜器铭文研究西周纪年的重要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王年论稿》李学勤、杨升南、常金仓一致推荐。一部用文献、天象、铜器铭文研究西周纪年的重要成果。文献、天象、铜器铭文“三证合一”厘清西周纪年问题,为纷乱的西周王年排序定位,揭示武王克商准确年代等重要问题。张闻玉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月 作者:张闻玉,1941年生,四川

  • 元始天尊为何选择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元始天尊派姜子牙下山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你生来命薄,仙道虽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意思是,姜子牙尚未能位列仙班,只能享受人间的福报。因此,派遣他下山去扶助明主。 《封神演义》第十

  • 周文王“至忠”形象造假,他真的背叛纣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而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崇古”的心理,治国理政上都向往着效仿古代先贤,梦想着成为像周文王一样的人。在文王的一生之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他虽然身陷囹圄,但仍能演化周易,影响了中国思想的发展,其次就是他的忠臣形象。史书记载分为正史和野史,不管是哪种,它在记述历史事件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统治者们以及主流

  • 红颜祸水灭国?历史上的“亡国三笑”,除了褒姒还有些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史书里有所谓的“亡国三笑”,根据《左传》中记载“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指的就是亡国的3位美人,分别是夏朝妹喜、商朝妲己、周朝褒姒。▲历史记载的“亡国三笑”,指的是3位灭国美人。(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第一笑:夏朝妺喜 史料中记载“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声,以顺

  • 东汉风云:朱儁挥军灭余党,傅燮立功反被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袁术朱儁,s2袁绍吕布朱儁强不强,三国志朱儁黑科技

    皇甫嵩在军中,善能抚循士卒,故甚得众心,治理民政,恩威兼济,莫不畏怀。独有一前信都令阎忠挟策干时,劝皇甫嵩入清君侧创建奇功,大略说是:昔日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业,利剑已扬其喉,方发悔恨之叹者,机失而谋乖也。今主上势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赫然奋发,因危抵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