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陵墓出土“谜”一样的板凳,它不能坐人,还和一句成语有关

战国陵墓出土“谜”一样的板凳,它不能坐人,还和一句成语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02 更新时间:2024/1/11 2:42:09

[var1]

(本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2002年时,湖北省枣阳市区东南约21公里处的吴店镇与兴隆镇交界的一条土岗上,有人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后经人举报,有专业考古队前往此地进行调查。此处被当地人称作是“九连墩”,意思是指,该地有九个相连的大山包,类似于九个擂鼓墩。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湖北九连墩墓葬,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车马坑古墓群,对于后世考古发掘研究存在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var1]

据考古专家称,湖北省九连墩战国古墓的墓主人,应该是楚国的一位公贵族,其葬制规格十分严谨,其身份地位十分显赫。在古墓之内,大量的出土文物简直令人目瞪口呆。资料显示称,九连墩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文物近1000多件套,包括青铜器鼎、磬、镬、人擎灯玉壁、石质编钟等价值极高的精美文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竹简,数量达到了1000多支,同时一些礼器也多有出土,展现了战国时期楚国贵族的生活风貌。

[var1]

湖北九连墩古墓的整体结构,其实共有两部分,分别被归类为一号墓葬与二号墓葬。从外形上看,二号墓葬似乎较一号墓葬更加考究,其残存封土高1.4米,墓坑平面为长方形,存在斜坡墓道,坑口东西长34.7米,南北宽32米。坑壁设14级台阶。值得注意的是,正是二号墓葬的特别之处,使得考古专家们对其中出土的一件文物尤为感兴趣,它就是墓中出土的一件“小板凳”。不得不说,当小板凳从土中被清理出来的时候,考古专家们一时之间竟然都呆住了。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倒不如看看它的外形。

[var1]

据考古资料记录显示称,此次发现的小板凳文物,高度达到了14.5厘米,长24.5厘米,宽19厘米,其凳面呈长方形,四边起棱,两端上翘,其下两端有四个印孔,以榫卯安接四个曲尺形足。面板髤红漆,髤黑漆,上绘制有各类禽兽图案,图案样式十分优美,形态各异,颇有东方艺术之美感。

谈到这里,可能不少读者都会好奇,楚国贵族的墓葬之中,为会存在一个小板凳呢?其实从外形上来看,它的确像是一个小板凳,可仔细观察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其凳面是呈现弯曲状的,虽然现代人认为其是根据人体形态巧妙设计的框架,可是考古专家们却不以为然,因为早在汉代之前,人们并没有坐凳的习惯,而是喜欢跪坐于地,似乎当时并不会出现所谓的凳子。可事实就摆在眼前,不由得众人不信,那么问题的谜底究竟是什么呢?

[var1]

直至后来,经过省里的专家鉴定,最终才发现,原来,眼前出土的小板凳,其实并不是板凳,而是一件古代贵族经用到的生活用具,名字为“彩绘方柱形四足漆俎”,那么这件所谓的“彩绘方柱形四足漆俎”究竟存在怎样的用途呢?经过细致的查阅资料,考古专家们才发现,所谓的“俎”,其实就是一种盛放肉类或者菜类食物的工具,类似于现代人熟知的案板,有一个成语为“鱼肉刀俎”,其中的俎便是案板的意思。据说贵族们在祭祀或者宴饮时,一般都会使用俎,其造型正是柱形四足,凹面板脚,楚人经常将其称作是“梡俎”和“房俎”。

[var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九连墩出土的文物,固然不是一件简单的凳子,而是一件相当就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由此来看,历史需要的是真相,而文物就是凝固的历史,它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来路,而在前进的时候,就会不迷茫。

参考资料:《考古故事》 黄任著 江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商鞅被行刑的那一天,秦国百姓欢呼雀跃,如同报了血海深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什么时候去的秦国,商鞅去秦国走了多少个县,商鞅不死秦国是否能提前统一六国

    所以说,变法就等同于与所有人为敌,因此,历朝历代的变法者大多都没有好的下场。[var1]提起变法,战国时期的商鞅是我们首先会想到的人之一。战国初期,处在西陲的秦国落后且弱小,被中原各国轻视,甚至还被中原各国视作“蛮夷”,秦国因此无法参加中原的盟会,处处遭到各国的排挤。秦孝公奋发图强,用巨额的封赏招延

  • 如果魏国在强盛时期一直坚持伐秦的战争策略,是否可以灭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如果魏国把秦国灭了会复国吗,秦国与魏国交战完整版,秦国灭魏国水淹大梁

    一、魏国强盛之时,有韩国和赵国作为其盟友,完全无后顾之忧当时魏国一直削弱秦国,占领了秦国最为富庶的河西之地。秦国只剩下荒凉之地,贫瘠的很。[var1][var1][var1]二,秦国之所以能过崛起,商鞅变法是一个原因。但是其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魏国实行了错误的国策,导致精锐部队魏武卒丧失殆尽。才给

  • 孙膑在宋朝还有人供奉,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兰芳孙膑,孙膑妻子儿女照片,孙膑庞涓36集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庞涓是其中第一个下山的,其实开始的庞涓是出于好心,他很想壮大的力量。于是在这个时候,他就介绍了孙膑。但是孙膑的到来却影响了庞涓的地位,魏王的确实看到了孙膑的能力与才华,此时就要对孙膑进行重用。但是人心的变化莫测和精彩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var1]此时重用

  • 春秋战国冷知识-战国时期手工业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时期手工业有哪些,手工业都有哪些成就,官营手工业的具体成就

    [var1]当时的主要手工业有冶金、木工、漆工、陶工、皮革、煮盐和纺织,等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密,又促进了战国的商业交换关系的发达,正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当时农民不从事手工业,可“以粟易械器”,而手工业者不耕田也能“以其械器易粟”。为了适应商业交换的需要,各国都铸造了大量的

  • 春秋战国冷知识-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孟子荀子韩非子的主张,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关系图,庄子老子荀子孟子的思想

    盂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三七二年至前二**年。他一生的经历很象孔子,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随从的学生最盛的时候,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他也是到处受到当权人物的款待,而他的政治主张不被接受。他的言论,汇集在《孟子》一书里。孟子反对暴政

  • 春秋战国冷知识-孔子、墨子、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墨子老子孔子关系,墨子孔子老子思想的关联性,庄子老子孔子孟子墨子

    春秋晚年,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并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初年,墨予创立了墨家学派。跟孔墨相先后,老子及其追随者创立了道家学派。这三个学派的出现,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帷幕。它们在整个战国时期的学术领域里,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孔于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前四七九年。他长期过着私人讲学

  • 春秋战国冷知识-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间,为什么楚国不坚持吴起变法,吴起变法成功了楚国秦国谁厉害

    吴起,卫国左氏(山东定陶西)人,“曾学于曾子,事鲁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他是当时著名兵家,有兵书传后。《韩非子•五蠹》说:“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便是其证。鲁是儒家思想最盛的国家,吴起因受谗去鲁。由鲁至魏,时魏君文侯,吴起曾为魏国将兵,大败秦师,后任西河守,抵御秦、韩,甚为得力。他“与士

  • 春秋战国冷知识-君主专治官制的确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赵国官制,史上最惨的战国君主,战国官制特点表现

    战国中叶前后,是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为奴隶制服务的各项制度之被否定,就逐渐出现了走向统一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所以,顾炎武曾经概括战国时期的政治情况说:“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

  • 春秋战国冷知识-三晋、田齐的兴起与七国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的三晋地图,战国七国顺口溜,战国田齐君主世系

    晋文公称霸后,由于晋国内部斗争,到了春秋末年,在过去的几十家卿大夫中,只剩下了知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即所谓“六卿”。这六家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就只有智伯瑶为首的智氏、韩康子虎为首的韩氏、赵襄子无恤为首的赵氏和魏桓子驹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晋国的命运。四卿之中又以赵、智两氏较强,

  • 春秋冷知识-细说春秋时代的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时期的奴隶是怎么来的,春秋奴隶不能当兵,春秋外传和春秋内传

    [var1]春秋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社的内部量度,在农业生产者中间,出现了“隶农”,他们“虽获沃田,而勤易(治)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国语•晋语一》)。这个“隶农”,当是一种庸耕者。《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仆赁于野”即郊野有自由贫民可供雇庸,更是其征。恩格斯曾经指出:“包括着整个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