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冷知识-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春秋战国冷知识-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238 更新时间:2024/2/9 20:37:13

吴起,卫国左氏(山东定陶西)人,“曾学于曾子,事鲁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他是当时著名兵家,有兵书传后。《韩非子•五蠹》说:“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便是其证。鲁是儒家思想最盛的国家,吴起因受谗去鲁。由鲁至魏,时魏君文侯,吴起曾为魏国将兵,大败秦师,后任西河守,抵御秦、韩,甚为得力。他“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因此大得军心。魏文侯死,武侯立,在“世变主少,群臣相疑,黔首不定”(《吕氏春秋•执一》)的情况下,吴起又由魏入楚。在楚,吴起被任为“宛守”(《说苑•指武》,苑在今河南南阳),防御魏、韩。

[var1]

楚国是个“蛮夷”(《史记•楚世家》)国家,地广而有“川泽山林之饶”,商业不发达,所以“亦亡千金之家”(《汉书•地理志下》)。可知楚国所受宗法影响较少,且无商人势力。到了战国中叶,楚国的“大巨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韩非子•和氏》)。公元前404年和391年,楚国曾两次受到三晋的进攻,吃了败仗。第二次由于向秦国送了厚礼,才在秦国的帮助下讲了和。楚悼王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便任用吴起作令尹,主持变法。

[var1]

吴起变法的主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史记•吴起列传》)。吴起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韩非子•和氏》),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战国策•秦策三》)。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他认为多余者是土地,不足的是人民,而过去旧贵族把人民集中到地少人多的地区来的做法,应该加以纠正,因而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吕氏春秋•贵卒》)。这就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也有利于开发荒地。

[var1]

吴起为了整顿楚国官场歪风,还提出了“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和“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战国策•秦策三》)的主张,要求大家能够为“公”而忘“私”,“行义”而不计毁誉,一心为地主政权效力。

吴起的改革造成了深远的影响。1958年,安徽寿县发现的《鄂君节》是楚怀王时封君鄂君启的通行证,上面记载有对封君的各种限制,如车船的大小、载重、行程等等,这应该是吴起变法的直接结果。这时的楚国,在诸侯中逐渐强盛起来,“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郤三晋,西伐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成了南方的一个强国。

[var1]

吴起在变法过程中,曾遭到旧贵族的反对,贵人“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甚至连改变“两版垣(用夹板填土筑墙)”的简陋建筑方法,也被“见恶(怨)”《吕氏春秋•义赏》)。所以,进行改革仅一年,悼王死,旧贵族便攻杀吴起于悼王丧所。楚肃王即位后,按照楚国法律,“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吕氏春秋•贵卒》),结果“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吴起列传》),旧贵族的势力遭到了很大的削弱。

[var1]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冷知识-君主专治官制的确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赵国官制,史上最惨的战国君主,战国官制特点表现

    战国中叶前后,是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为奴隶制服务的各项制度之被否定,就逐渐出现了走向统一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所以,顾炎武曾经概括战国时期的政治情况说:“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

  • 春秋战国冷知识-三晋、田齐的兴起与七国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的三晋地图,战国七国顺口溜,战国田齐君主世系

    晋文公称霸后,由于晋国内部斗争,到了春秋末年,在过去的几十家卿大夫中,只剩下了知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即所谓“六卿”。这六家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就只有智伯瑶为首的智氏、韩康子虎为首的韩氏、赵襄子无恤为首的赵氏和魏桓子驹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晋国的命运。四卿之中又以赵、智两氏较强,

  • 春秋冷知识-细说春秋时代的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时期的奴隶是怎么来的,春秋奴隶不能当兵,春秋外传和春秋内传

    [var1]春秋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社的内部量度,在农业生产者中间,出现了“隶农”,他们“虽获沃田,而勤易(治)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国语•晋语一》)。这个“隶农”,当是一种庸耕者。《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仆赁于野”即郊野有自由贫民可供雇庸,更是其征。恩格斯曾经指出:“包括着整个资本主

  • 春秋冷知识-管仲治齐与齐桓公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管仲齐桓公的春秋霸业,齐桓公管仲完整版,管仲与齐桓公的对话

    齐在今之山东省,先以营丘(今山东昌东东南)为都,几世后,迁都至临淄(今山东临淄),地处黄河下游。齐于周武王时受封后,太公因“齐地负海舃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汉书•地理志下》),也就是说“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史记•齐大公世家》)。齐地虽然

  • 春秋冷知识-秦穆公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穆公算不算春秋霸主,秦穆公称霸西戎读后感,秦穆公称霸的原因简短

    西戎秦本赢姓,原为东方部落,可能在周初迁到西方,最后到达今之甘肃天水附近。秦国的始封君是非子,地处戎狄之间。周厉王时犬戎势力强大,逐渐向东扩张,周宣王命非子之孙秦仲为大夫讨伐犬戎,结果战死。秦仲孙襄公护送平王东迁,平王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了秦。以后,秦不断和戎狄斗争,扩张了土地。襄公的儿子文公战败犬

  • 春秋冷知识-楚庄王北向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楚庄王的春秋怎么来的,楚庄王陵墓,楚庄王称霸的故事50字

    秦国的东进,虽被晋国阻止,但晋国对南方的楚国北上却无力阻当,终使楚庄王称霸中原。楚穆王死,子侣立,是为庄王。庄王即位(公元前613年)时,国内的贵族斗争使他不能掌握国政,加之接连发生天灾,国内经济困难,周围的群蛮、百濮和庸人又都趁机骚扰,形势严重。不久,楚灭庸后,解除了西部的威胁,地盘扩展到今湖北西

  • 春秋冷知识-晋文公的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文公的春秋霸业,晋文公开创百年霸业,春秋霸业

    宋襄公图霸失败之后,楚国的势力正在骎骎北上,北狄也因宋襄公伐齐而救之,并与齐国在邢结盟。楚国北上与北狄南下的形势比齐国初年还要险恶。这时齐国既不能再兴,第二次尊王攘夷的事业自然就为晋国所承担了。晋国受封较早,始封君是周成王弟叔虞,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境)。叔虞子燮父时迁都今之太原晋水之旁,改国号曰晋

  • 春秋冷知识-春秋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铁制工具,古代的铁制工具用到螺丝吗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铁制工具在中国是什么时代发明和使用的,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1972年底,在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组青铜器和玉器,是一个墓葬的殉葬品,其中有一件铁刃铜钺。这件兵器在铜质的钺身前部嵌以铁制的钺刃,据鉴定,这个铁刃可能来自陨铁。有的同志据此

  • 春秋冷知识-春秋时代的土地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核心,各朝代土地制度对照表

    铁制工具的出现,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当时的农业产量有了提高后,公社农民对“私田”上的劳动增加了兴趣,因而出现了“公田不治”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便一反过去传统,取消“公田”、“私田”的区分,实行了“履亩而税”(《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制度。为了“履亩而税”,首先必须使公社农民的“私田”

  • 春秋冷知识-春秋时期的刑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刑律,历史上刑律是谁研究的,春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春秋以前的刑律,据《尚书•吕刑》说虽有“五刑之属三千”,但它没有指出这些条款是公布的。也就是说,对于当时的奴隶和平民,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刑,完全由奴隶主贵族自己临时来决定,致使“令不测其深浅,常畏威而惧罪也”(《左传》昭公六年,孔颖达疏语)。这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记•曲礼上》)的历